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1988年,電影《頑主》拍攝,馬曉晴撫摸著葛優的腦袋說:“<strong>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自此葛優的形象就深深印在了觀眾的心裡,這也成了他的一個標籤。

但他其實是一個膽小怕事的人,葛優小時候的性格,只用兩個字就能概括:<strong>一個是蔫,一個是縮。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1957年4月剛出生的時候,他就瘦得跟個小猴子一樣。不僅瘦,膽子還小,話也不多,北影廠大院的孩子撒歡兒跑的時候,他總是安安分分的,不搞任何破壞。葛優的爸爸是著名反派演員葛存壯,出演過《小兵張嘎》裡的龜田隊長,母親是北影廠文學部的編輯。看著孩子性格柔弱,葛存壯也沒轍,記得有一次,他正在拍《南征北戰》,10多歲的葛優去片場,趕上劇團發麵包,葛存壯說:“兒子,去幫忙拿一下面包。”葛優就是扭扭捏捏,不敢上前過去拿。當爸的無奈地搖搖頭,“你呀,長大後也不知道能幹嘛。”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其實,葛優也有淘的時候,他曾往人家門縫裡扔過垃圾,也擰過人家自行車上的鈴鐺,還跑到農民的玉米地裡掰玉米,結果被抓了,其他孩子都昂首挺胸,像革命電影裡英勇就義的好漢,唯獨他忐忑不安,生怕捱打。<strong>往後退、不爭執、不張揚、別惹事,這是葛優性格里最堅固的一部分,總有這麼幾個信號在他腦子裡盤旋,後來,這竟成了他獨特的生存之道。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1979年,離開公社後,父母想葛優去考大學,沒想到葛優說:“<strong>我想當演員。”葛存壯還以為自己聽岔了:“什麼?你想當什麼?”在他這個當父親的看來,兒子從小就沒什麼表演慾,連文藝活動都沒興趣參加,怎麼突然想著要當演員了?確實,葛優小時候實在太內向了,他根本沒向父母傳達一個信息:“<strong>其實我從小就羨慕院兒裡的叔叔阿姨,因為覺得他們當演員實在太幸福了,平時大家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可一到片場就可以變一個人,那種身份的轉換我想試試。”

電影學院、中央戲曲學院、實驗話劇院、青藝、各個文工團…挨個兒考下來後,葛優全都落榜。當時考藝術院校時,主考官讓葛優演一個動作:從後面捂女孩的眼睛。他是在太緊張了,捂住女孩的眼睛,手就下不來了。那女孩只好把情人見面的戲,變成了抓流氓。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這時,葛存壯意識到兒子是動真格的。他把葛優叫來:“你真的想演戲?”葛優點頭:“打心底就喜歡這個,哪怕讓我給叔叔阿姨跑龍套也行。”葛存壯明白了,為了支持兒子,他找來配音演員輔導他朗誦,
又找來指揮家教他聲樂練習,然後問:“你至今最難忘的事是什麼?”葛優說:“還能有什麼,不就是餵豬。”“那行,你就去表演餵豬吧!”正好,全總文工團招演員,葛優上去表演了一段餵豬。事實證明,公社3年的豬真沒白喂,憑藉一段精彩表演,葛優考上了。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進了文工團,龍套一跑就是10年。10年,身邊很多人都演主角了,葛優卻一直不得志,儘管如此,他還是抱著一絲希望:“<strong>別人都有機會,沒準兒我也有。”

有一次,葛優將要登臺表演,他飾演的是一個配角,沒有一句臺詞,是個絕不起眼的小角色。可是登臺前,葛優發現自己的鞋上有一塊白色油漆,於是他對領導說要換雙鞋子。領導搖搖頭:“不用,你只是個配角,站在最後面,誰會注意到你?”但葛優的倔脾氣上來了,因為他是配角,所以比主角上臺晚幾分鐘,他就瞅著這個空子,撒丫子跑到後臺換了一雙新鞋子,結果等他上臺的時候,汗衫溼了一半。當時的領導說了一句不輕不重的話:“這小夥子呀,早晚要成事……”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的確是金子總會發光,一部《頑主》讓31歲的葛優迅速走紅。戲裡,葛優跟張國立一起演社會青年,張國立什麼範兒啊,一向是正劇,演一個吊兒郎當的人總是使不上勁兒,葛優卻把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演繹到了極致。最終,他憑此拿到了百花獎最佳男配。

曾有一位導演說:“<strong>3年養豬,10年龍套,能像葛優一樣經得住熬的,演藝圈恐怕不超過十個吧。”這一通熬,熬出來的不是失望,而是葛優令人稱奇的演技。張藝謀拍《活著》找他,他推辭說:“演不了演不了。”張藝謀不幹:“那不行,非你不可。”最終葛優果然沒讓張藝謀失望,成為中國拿下戛納影帝第一人。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此後,葛優挑戲也越來越謹慎。1994年,馮小剛拍處女作《永失我愛》,這部拿王朔小說改的電影反響平平。緊接著,他又幫王朔拍《我是你爸爸》,結果這部電影磨到最後也沒能上映,氣得王朔把能罵的人都罵了遍。眼看著年近40,馮小剛到了低谷,這時王朔丟給他另外一部小說,名字叫《你不是一個俗人》。王朔說:“你拍吧,別掛我的名字,掛我的名字又要砸在手上。”“<strong>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最後,馮小剛孤注一擲拍了電影,找葛優演主角,名字改為《甲方乙方》,從此拉開“賀歲喜劇”的大幕。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緊接著《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天下無賊》《手機》…馮、葛二人聯手打下中國電影賀歲江山,葛優從姚遠兒一直演成了秦奮,成了名副其實的賀歲片之王。日後,黃渤成為新一代票房保證,人家問他是不是已經超越了葛優,黃渤說:“<strong>他是中國喜劇的創始人,在前輩面前,晚輩不敢造次。”

成名後的葛優在家沒有絲毫架子,無論是飾演什麼角色,必定先看一遍劇本,他選劇本有兩個原則,一是劇本好不好,二是自己能不能演好,葛優常告誡自己:“<strong>自己是觀眾捧出來的,如果自己不好好演戲、演好戲,自己就對不起觀眾。”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有一次,葛優接到一個小市民的角色,其中有一場戲,是葛優要在深夜的燈光下默默自語,而屋外是雞叫鴨鬧的背景。葛優看著劇本,覺得要把主人公內心的煩悶和對生活的熱愛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為了演好這場戲,提前模擬一下戲劇場景,他竟然叫妻子到菜市場買回兩隻老母雞,又把朋友的一條大黑狗牽了回來。葛優讓妻子用大黑狗嚇唬那兩隻母雞,製造出雞飛狗跳的背景,自己則在屋裡揣摩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妻子開玩笑說:“你倒是能演好戲了,那兩隻母雞不恨死你啊?”葛優嘿嘿一樂:“為了塑造好人物形象,值了。觀眾這麼喜愛我,我演戲不得賣賣力氣?”

為人處世,總是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即便是成名後的葛大爺,還是有點“蔫兒縮蔫兒縮”的。遇到大一點的場面,人家已經管他叫老師了,他說起話來心裡還直打鼓:“<strong>只要有什麼活動讓我出席,我本能是往後縮的那種。如果出席的人有十幾個,我本能是坐在最邊上的。我要是緊張了,就容易出汗,手心腦門,快到門口時最緊張,好像一開門就是機槍掃射似的。”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2006年的時候,葛優拍《桃花運》,拍了三分之一不到片子就停了。2008年,《桃花運》重新開拍,
又把他之前的戲給雜糅進去,葛優說了句:“這是部東拼西湊的片子。”媒體馬上造勢說他“炮轟導演馬儷文”。後來《非誠勿擾》要去香港做宣傳,葛優調侃馮小剛說:“你還是別去了,我看你的片子在香港就沒賣過座。”媒體又寫成“葛優炮轟馮小剛”。葛優問馮小剛:“怎麼動不動就炮轟啊?”馮小剛說:“甭搭理丫的,他們就是嘴欠!”

此後,每次採訪,他就跟記者約法三章:<strong>不評價演員、不評價導演,不問私生活。葛優常說:“有些事,自己明白就行,也著實沒必要當著大家的面說出來,就像吃飯的時候誰說錯了一個常識,其實其他吃飯的人心裡都清楚呢,你也沒必要裝得就你一個人精。”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想當初剛拍完《大腕》,《紐約時報》想採訪葛優,葛優說我還有事呢,馮小剛問什麼事,葛優說:“我得給家裡人買塊地板革。”馮說:“我幫你買。你去接受人家採訪,《紐約時報》的影響力你又不是不知道,這對你在海外的發展非常有利。”葛優說:“我到海外發展什麼去呀?我英語都不會,把中國觀眾伺候好就成了。你就讓他們省了這份心吧。”馮小剛說:“葛爺這是大智慧,這就叫‘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恰恰就是這種不貪的心態,使他非常地心平氣和,做起事情來就比別人從容。”

如今葛優一年看30個劇本,但接的戲一年要比一年少。七八檔真人秀找他去參加,他都一個接一個婉拒了。他是一個十分珍視羽毛的人,不願意成為被過度消費的對象。所以花邊新聞、緋聞和炒作,這幾個詞永遠跟葛優沒關係。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每到一個劇組,從服裝到化妝,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他的。曾經拍攝一家雜誌封面的時候,葛優身上穿了白色的毛線外套,“<strong>我今天已經穿這件衣服,給另外一家雜誌拍過照了,怎麼辦?我不能再拍了,不然你拍出來跟那家雜誌一樣了。”為此,他專門換了衣服繼續拍。

甚至對粉絲,他都是客客氣氣。碰見影迷想合影,手邊沒相機,他對人家說:“你回家取吧,我等你。”一次和馮小剛一起外出辦事,路遇一個年輕人湊上來:“葛優吧?”葛優笑眯眯地點了點頭,年輕人慌忙摸口袋,想讓葛優簽名,摸了半天,只摸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年輕人說:“對不起,只有這張紙。”葛優笑說:“沒關係,不是借條就行。”簽完了,馮小剛拍拍葛優的肩:“也就是你,對誰都有這份耐心。”葛優想了想,慢吞吞地說:“<strong>這事兒吧,你得這麼想,籤這個名,我是第五萬次,對他,這是第一次。”

當然是個人他總有不高興的時候,但他能忍下來,用自己的方式。葛優跟人說過一件事:有一回在石家莊,他被觀眾圍住了,大家爭著和他握手,握不上的就拍他的光頭,疼得他心裡直上火,換其他明星可能就翻臉了,可葛優在心裡給自己找了一臺階,“可能人家也是高興,‘啪’給你一巴掌,他那就有幸福感了”。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20多年過去了,這張臉現在無可置疑地是中國最有票房價值的面孔——在2010年這個歲末,他同時擔綱主演了4部大片裡的3部,佔據了內地所有院線的年底黃金檔期,成為導演姜文、陳凱歌和馮小剛都要攥在手裡才覺心安的票房號召。“<strong>沒有人像葛優,在鏡頭前有這樣一張臉。”1990年拍攝電視劇《圍城》時導演黃蜀芹如此說道!

用趙寶剛評價馮小剛電影的一段話,也可以給我們部分解答:“<strong>他所有的喜劇都是溫暖的,給人帶來愉快的,正是因為這一點人們才喜歡。”這麼多年,觀眾已經接受了這樣一個無傷害性的男人形象:冷麵熱心,有點小壞,反應慢半拍,心裡特明白。

賀歲片之王葛優:熱鬧的馬路不長草,聰明的腦袋不長毛

這是角色和觀眾一起製造出來的葛優。角色是他的面孔,又是一道防線,將觀眾通常對明星所擁有的窺看願望阻擋在現實的界域之外。有意思的是,這種阻擋通常是和善、禮貌甚至令人感覺愉快的。葛優接受採訪時經常有問都答,在關於演戲的話題之外,觀眾甚至瞭解他的每一個家庭成員,熟知他和妻子的婚戀故事,認可他對父母的孝順,同情他失眠……所有這些,反倒讓葛優這麼多年都可以站在安全距離之外,和觀眾保持著有剋制的親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