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韓金英老師學習《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在修行中,不得已採用有為的方法,但也要以無為為主,有為為輔,方得始終。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第三十一章 偃武

夫兵者,不祥之物,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止。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這一章要人有為莫忘無為,否則,夾雜後天意識,得不到先天的真一之炁。人要迎接尊貴的客人,是不是要把房間清潔乾淨?至清至純的先天一炁,如果不把身體裡的汙垢清理乾淨它是不會進門的。開始要用武火猛燒,將宿世的疾病清除,用汗液排洩,或者用生瘡等渠道化解濁氣。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還有最初入道,開玄關,都有一些人為的行動,但那是沒辦法,不得已而為。修道的人不要以為是有人為的因素參與,先天真一之炁就可以眼睛裡揉沙子。即使有為也要做到有為中保持無為,先天一炁才會出來,不然只是氣功層面的氣,不是真氣。真氣是養性命的好東西,夾雜了意念的氣是丹毒,害人性命,也害人肉身。因此要細微地甄別,免得危險。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指的是用後天意識,比如真氣沒有產出,沒有能量支持,強行辟穀,身體內的運作處於坍塌的局面,就屬於兵者不祥之器。強用意為強兵,用意沒用,逼不出真氣。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小周天是真氣足了以後,它自動找出路,因為督脈是昇陽之途,真陽之炁自然尋它的熟路而上,上到頂無路可走自然沿任脈而下,下來炁還足又從督脈衝上去,迴環形成慣性運動。

而沒有真氣用意念的小周天,只是意識的凡火,燥火馬上燒到口腔,以及體內其它地方,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後果。真氣是水火合一的東西,人為的意念是火,沒有水,在體內運行就是危害,故不祥。

“物或惡之”,這個物指先天真一之炁。真氣最討厭後天意識,有意識它就死,沒意識它就活。所以,人道的人一定要非常清楚後天意識的危害。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左是東右是西。左相當於早晨到中午,是太陽昇起、陽氣壯大的時候,是震卦到乾卦。右是陽降陰升的階段,兌卦到艮卦。君子居左,是有道的人守靜,靜後的動才是先天真氣,居左就是落腳在陽必升的地方。居右,那是陽降的地方,不得不用意識強迫。強迫採來的炁叫不祥之器,非修道之君子。這裡強調的是靜待炁動,不是炁還沒動,意念先動,先用意念,強迫產炁。為了引導初學者的對開玄關的描述,那是不得已而開導,可不是讓你用後天意識去人為地操作。能恬淡心靜,自然之功,才叫虛無至道。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如果有一絲一毫的後天意識就不美,什麼是美?入一境,殺一境,得一理,忘一理。

“樂殺人”是樂於不斷更新,隨時活在當下,只用第一念,總是守在先天元神之上的人。“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天下指身體,得志指人為的計劃、打算、要求。能守在元神上的人,不會要求命令身體做什麼,而是靜待身體自然達到什麼。比如先天真氣在身體上出現不出現,不去命令指揮,而是靜候佳音。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邊是昇陽的方位,所以是吉位;右邊是陽降的方位,所以是兇位。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人的意識停止,元神主宰,人處於靜中而生出的內動,叫偏將軍。居左而不兇,因為沒有動用後天意識。人動了後天意識,在人的意識引導下,所謂的心理暗示下,也發生了炁動,但那是人為導引出來的動,叫動中之動,上將軍就指的這種情況。居其右而不吉,用意取也。很多氣功師都是這種情況,教人們發功,當時人們也動起來了。但是氣功師一走,人們就動不起來了。用意念引導出的動是外動的動功,先天真氣是靜功,外靜內動,惟精惟一,清虛而得。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言以喪禮處之”,喪禮也是崇尚左為上位的,偏將軍、上將軍居的位置是符合喪禮的排序。偏將軍、上將軍也是比喻元神、識神的位置,一個主生的為主要位置,一個主死的處輔助地位。不得已用識神,也是居於僕人的輔佐地位,如此,在有為參與下也可以得先天一炁。用識神也要恬淡,似用非用,也不能死死地用,用死了就是識神居主位了,那一定得不了炁。似用非用,還是元神居主要地位,雖然用了識神,但不妨礙先天一炁的產出。

《道德經》第三十一章:得一理忘一理——無為用兵,方得始終

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戰場上殺人眾多,以悲哀之心默哀。打贏了別人要以喪禮對待而不是炫耀。這是用打仗比喻不得已用了後天意識,也不要忘後天中用先天,柔和治之,虛無修之,靜動得之,空空成之,所以有兵而不用。兵有勝敗,故不祥,教人體此而修。老子在教人用靜,不用動;用意,不用意(用意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用氣,不用氣,先立性後立命。戰勝,也是比喻有斷殺之志,有鐵石心腸,心切意專,如此才能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