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文 | 李小墨【本文原創首發於個人讀書公眾號:深夜書桌(ID: shenyeshuzhuo)】


我說的是《小王子》。

我想,應該很少有讀者沒聽過《小王子》這本書吧。

這是一本億級暢銷書,銷量僅次於《聖經》,有人保守估計1943年出版以來,它累積賣出了10億本。

它被翻譯成150多種語言,有400多個版本,別的國家不說,就說中國,就算到今天,它在中國依然能達到每年一兩百萬的銷量。要知道,中國每年有幾十萬種出版物,能達到百萬銷量的屈指可數。毫不誇張地說,《小王子》靠實力紮紮實實地紅了77年,而且還會繼續紅下去。

這是一本絕無僅有的書,它表面上看起來是童話,是一本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讀完的薄薄的小書,可是你無論什麼年紀讀都不會失望,無論讀多少遍還是能讀出新的東西。因為對孩子來說,它是新奇無害的童話故事,對成年人來說,它卻是意蘊無窮的深刻寓言。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我第一次讀是高中,我感覺自己彷彿體會到了很多東西,可是因為閱歷和認知的侷限,要訴之於口的時候,我卻沒辦法用語言抓住任何東西。

這次重讀,我又有了很多新的體會,我也終於有能力把《小王子》悄悄告訴我的那些微妙又深刻的東西訴諸筆端。

這是一本以小學生的理解力都能讀懂基本情節,且只需要少量時間就能讀完的書,所以我默認讀者都是讀過這本書的人,以此來展開我這篇文章,不再介紹基本情節。

如果你沒有讀過,那我真誠且強烈地建議你在讀這篇文章之前,先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讀讀它。錯過這位一頭金髮的小王子,就和錯過春天開得最盛的那十里桃花和冬天下得最爛漫的那場初雪一樣可惜。


1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小王子遇見狐狸那一段,是全書最動人的情節之一。

小王子原以為他的玫瑰是宇宙唯一的玫瑰花,可是他發現地球上隨隨便便一個花園就有五千朵和它一模一樣的玫瑰花,他非常傷心,因為他意識到他擁有的不過是一朵極普通的玫瑰。

這對他來說是一場嚴重的意義危機,因為他發現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東西不是真的,他的整個世界觀都因此動搖了,他感到深深的幻滅。

直到遇到狐狸,狐狸提出了《小王子》這本書裡最重要和最核心的一個概念:“馴化”

什麼是“馴化”呢?這本書裡的“馴化”和我們平常意義的“馴化”不一樣,它的意思是“建立關係”。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狐狸對小王子說:“對我來說,你無非是個孩子,和其它成千上萬的孩子沒有什麼區別。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無非是隻狐狸,和其它成千上萬只狐狸沒有什麼不同。但如果你馴化了我,那我們就會彼此需要。你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我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

小王子醒悟到:“有一朵花……我相信她已經馴化我了。”

他跑去和那五千朵玫瑰說: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尋常的路人會認為我的玫瑰花和你們差不多。但她比你們全部加起來還重要。因為我給她澆過水,因為我給她蓋過玻璃罩,因為我為她擋過風,因為我為她消滅過毛毛蟲,因為我傾聽過她的抱怨和吹噓,甚至有時候也傾聽她的沉默。因為她是我的玫瑰。”

在臨別的時候,狐狸還告訴他“正是你為你的玫瑰付出時間,才使得你的玫瑰是如此的重要。”


2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馴化”可能是我讀過的所有書裡最具有獨創性和洞見性的概念之一。

為什麼某個人會對我們特別重要?為什麼某隻動物會對我們特別重要?為什麼某個地方會對我們特別重要?道理全都在這裡。

以前我以為所謂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因為滄海的水和巫山的雲本身足夠特別,但其實不是,它們對某個人特別,是因為他們之間共享過的時光,以及這些時光創造的屬於兩個人的獨家記憶。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我和熊貓先生在一起越久,我就越愛他。

因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送我玫瑰花的男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給我寫情書的男生,他會在半夜給我掖被角,他會跑很遠去打包我喜歡吃的西湖牛肉羹。他在我得了妊娠期糖尿病的時候小心翼翼地扶著大肚子的我散過無數次的步,在我產前陣痛的時候焦灼地說:“如果我能替你疼就好了”,在我進入待產室後徹夜等在外面冰涼的不鏽鋼椅子上……

就像小王子為玫瑰花澆水、蓋玻璃罩、擋風、消滅毛毛蟲一樣,他馴化了我,我也馴化了他。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我因為價值觀衝突和許多灰心失望的事,在畢業前夕和大學最好的朋友絕交之後,會那麼難過。在之後幾年的時間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夢見她,醒來都要大哭一場。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因為我們在大學時代形影不離,我們曾經在大學食堂一起打過無數次菜;我們曾經一起撐一把傘在街邊等過炒飯;我們曾經一起被鴨脖辣的噓噓叫;我們曾經一起逛過武漢擁擠的夜市,為了不在人群裡走散用圍巾把兩個人綁在一起;我們曾經在音樂節一起躺在體育館的草地上,看著天空聽民謠。

我們總是一邊走,一邊聊天,聊到開心的地方,一起笑得前仰後翻。在她傷心的時候,我還陪她坐在閉館的圖書館臺階前喝醉酒,錯過寢室的門禁時間,像我這樣乖的人,長這麼大喝醉酒的次數加起來也就三四次。

就像那朵玫瑰讓小王子的整個星球瀰漫著香氣一樣,她也帶給我很多美好的時光。

她馴化了我,她就像那朵虛榮驕傲、嬌縱任性的玫瑰,不完美,身上有種種的小缺點,讓身邊的人受到傷害,以致於我和小王子一樣覺得我們無法再繼續相處下去而選擇離開。

可是從此以後我的生命裡再也不會出現一朵和她一樣的玫瑰了,她和我的大學時代一起消失在光陰裡了。我年輕的時候,做決定太沖動太決絕,所以我們這輩子恐怕再也不會見面了。

而且就算再見面又怎麼樣呢?就像羅大佑在《光陰的故事》裡唱的:“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兩個人,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流淚的青春。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再次的見面我們又經歷了多少路程”,我們都不會再是曾經的我們。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小王子的玫瑰或許會在原地等待小王子長大,但是我們的玫瑰不會在原地等我們,有些事註定回不去的。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有個經濟普通的狗主人,願意傾家蕩產花幾十萬去克隆自己死去的狗,為了取得父親的理解,騙父親只要兩萬塊。為什麼朋友圈裡丟貓的那個姐姐,在小貓走失的那個晚上陷入前所未有的驚慌失措。為什麼好朋友那隻叫“小先生”的狗不幸去世之後,她那麼難過,至今朋友圈的封面仍然是她和這隻狗狗的合照。

因為那隻陪她們走過許許多多個春夏秋冬的小動物,和她們也是互相馴化的關係。

有時候我還想,我們的孩子對我們來說那麼重要,真的只是因為血緣關係嗎?我覺得血緣不足以建立那麼深的羈絆,我生下女兒的前三個月,對她並沒有太多感情。可是在照顧她的過程中,她帶給我很多微小但確定的幸福:

比如她剛睡醒面無表情一臉懵的時候,她被逗樂咯咯笑的時候,她害羞地躲進奶奶脖子窩的時候,她生氣地喊出一串沒人懂的嬰語的時候,她耐心地粘著手上的米飯一粒一粒撿進嘴裡的時候,她顫巍巍站起來又冷不防一屁股坐到床上的時候,她好像永遠都不會不耐煩似地一聲又一聲地叫我媽媽的時候……

這些小確幸馴化了我,我和她建立起很深很深的羈絆。她成為了我的生命之光。


3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當然,如果想要建立羈絆,就必須承擔流淚的風險。

在和小王子交往的過程中,飛行員很擔心,他想起了那隻狐狸,狐狸被小王子馴化了,可是小王子還是準備回自己的星球找那朵玫瑰:“如果讓自己被馴化,就難免會流淚。”

馴化和建立羈絆,並不像在自動售賣機上買東西,看準了投幣進去,就一定會有想要的東西掉下來,那麼確定無疑,那麼對等。甚至建立了羈絆,我們更容易受到傷害。

馴化和建立羈絆,也不意味著可以永遠相依相守,我們可能會因為人生的出場順序的原因而落敗,就像《小王子》裡的那隻狐狸,《仙劍奇俠傳》裡的林月如;我們可能會因為誤解和命運的捉弄而分開,就像《半生緣》的顧曼楨和沈世鈞,重逢時發現再也回不去了;我們可能會因為生離死別而肝腸寸斷,就像楊絳在《我們仨》裡寫的,失去女兒,次年又失去丈夫,悲痛太甚,已無法啼哭。她說,老人的眼睛是乾枯的,只會在心上流眼淚。

可是人活在世上,來到這世上走一遭,如果沒有和任何人建立羈絆該多麼可悲啊。

日本有一本書叫《無緣社會》,在日本因為高齡、少子、失業、不婚、城市化造就了這樣一批人,他們活著,但是沒有人和他們聯繫,他們沒有工作,沒有朋友,沒有配偶,沒有兒女,也沒有家鄉可回。他們死了,沒有人知道,即使被發現,也沒有人認領他們的屍體,甚至無法知道他們姓甚名誰。日本每年有3萬2千“無緣死”,社會緣、地緣、血緣均已斷絕。

為什麼就算有流淚的風險,依然要去建立羈絆呢?

還是那隻像哲學家一樣的狐狸說得最澄澈。

小王子馴化了狐狸,可是轉眼他們就要分別,狐狸說:“我會哭的。”小王子說,你讓我馴化你,但是你什麼好處都沒得到。狐狸卻說,“我得到了好處,因為小麥的顏色。”

她曾經說過一段話:“你看到那片麥田了嗎?我不吃麵包。小麥對我來說沒有用。麥田不會讓我想到什麼。這是很悲哀的!但你的頭髮是金色的。所以你來馴化我是很美好的事情!小麥也是金色的,到時它將會讓我想起你。我喜歡風吹過麥穗的聲音……”

被馴化要承擔流淚的風險,馴化我們的人可能會傷害我們,離開我們,可是我們的生命卻因此豐盈,因此不同。


4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這種馴化不止存在於人與人,還存在於人與一個地方,人與一個國家之間。

想到這一點,是因為知乎的一個回答。

大部分人分析玫瑰和小王子,無法跳出男歡女愛的窠臼,知乎用戶閻檸提供了一個法國人的視角:他上高中法文課時,法籍老師把玫瑰看成法國本身,一個傲慢、自以為是又脆弱的法國,居高臨下地指揮著愛國者小王子。

要了解這個隱喻,需要稍微瞭解一下《小王子》這本書的創作背景。

《小王子》的作者聖埃克蘇佩裡是一個經歷過一戰和二戰的法國軍人,他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批空軍飛行員。

玫瑰覺得她可以用自己的四根刺來對付老虎,就像法國在二戰期間天真地以為用一個馬奇諾防線就能防住納粹。結果家國淪陷,法國政府流亡海外。

聖埃克蘇佩裡覺得扭轉戰局的關鍵是說服美國參戰,在美國停留期間,盡力呼籲美國政府儘早參戰,可是卻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他熱愛法蘭西,熱愛飛行,他不甘心在太平的美國當個名作家,而是渴望重回戰場,為祖國而戰。

如果你讀得細的話,你會在《小王子》裡發現作者對法國的思念,第一處是開頭,他把書獻給一個叫裡翁·沃斯的大人,其中一個理由是“他生活在法國,現在又餓又冷,他需要安慰”,另一處是“大家都知道,如果美國是中午,那麼法國是黃昏。如果能在一分鐘內趕到法國,那就能看見日落。可惜法國太遠了。”

後來美國參戰,他申請加入同盟軍的空軍,但因為他年紀太大和身體狀況很差,美國軍方一直拒絕他的請求。直到1943年,在盟軍歐洲最好指揮官艾森豪威爾的特批下,他才重返戰場。不幸的是,他在執行第九次勘察任務時離奇失蹤,再也沒有回到人間。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對我們來說,他只是一個童話書作者,可是對法國人來說他卻是一個愛國者,是一個國家英雄,生平刻在法國先賢祠的紀念碑上,頭像印在五十法郎的紙幣上。

我想到了當年很多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前仆後繼回來報效祖國的科學家。如果說,法蘭西對聖埃克蘇佩裡來說是一朵虛榮、驕縱、自以為是卻脆弱、需要保護的玫瑰,那新中國對那些科學家來說,就是一棵需要呵護的小樹苗。

可能它不是世上最好的,也不是這世上唯一的,更不是世上最強大的,可是卻無可取代,因為那片生養他們的土地,早就馴化了他們,和他們建立起深刻的羈絆。

這種馴化還存在我們和家鄉羈絆之中。

每年春運,幾億的中國人要回家。為什麼家鄉那麼重要,為什麼一到春節他們就歸心似箭?也是因為這種羈絆。在別人眼裡平平無奇,我們也知道它不是世上最特別、最完美的,可是在我們心裡就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家可能會傷害我們,可是我們始終放不下?一生會遇到那麼多人,和一個人結合後,為什麼有的人之後遇到再優秀、再有魅力的人也無動於衷?一生可以去到那麼多城市,為什麼有的人對那個不夠繁華的甚至有點貧窮落後的家鄉,鄉音、小吃、景緻方方面面始終念念不忘?這個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存在很多比我們福利更好、制度更健全、國民素質更好的國家,為什麼能讓我們熱淚盈眶的只有自己的祖國?

他們之所以重要,他們之所以值得珍惜,我們之所以熱愛和放不下,不是因為他們是最好最完美的,而是因為“馴化”和羈絆。

我以前一直聽不懂《致青春》裡的那句臺詞“愛一個人,要像愛祖國,愛山川”,因為我找不到其中的相同之處,現在我終於懂了,世界所有的愛都是因為馴化和羈絆,愛的本質就是馴化和羈絆。

很多人不懂得珍惜通過馴化建立的羈絆,不明白愛的本質就是羈絆,輕易地傷害,輕易地破壞,輕易地離開。請記住狐狸的話:“你要永遠為你馴化的東西負責。你要為你的玫瑰負責……”


5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以上就是《小王子》告訴我的最重要的事。

我只是從一個小小的切入點來談論這本書,它包含的東西遠遠不止這麼多,這本書裡處處都是精妙的隱喻和金句。

比如這句:

“如果你對大人說:'我看到一座漂亮紅磚房,窗臺上擺著幾盆天竺葵,屋頂有許多鴿子……。'那他們想象不出這座房子是什麼樣的。你必須說:‘我看到一座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他們就會驚叫:‘哇,多漂亮的房子 !’”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就是當今社會的最佳寫照。

更多的東西, 需要你自己去讀,自己去找。

如果你因為我的這篇文章和小王子相遇,我會感到非常榮幸。


- The End-

相關閱讀:

書名:《愛的五種語言》

讀書文章:你真的知道怎樣去愛一個人嗎?​mp.weixin.qq.com

書名:《簡·愛》

讀書文章:李小墨:《簡·愛》教給我的 6 件事​zhuanlan.zhihu.com

書名:《在路上》

讀書文章:

李小墨:一口氣讀完《在路上》:傑克·凱魯亞克,你太他媽瘋狂,太他媽帶勁了!​zhuanlan.zhihu.com


書還是親自讀的好,別人的終究是二手的

紅了77年,銷量僅次《聖經》,這本薄薄的小書憑什麼?

譯本推薦:《小王子》的譯本非常多,如果你不知道選哪個,我推薦李繼宏老師的版本。李繼宏老師是我第一個粉的譯者,他的譯本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而且每本書前面都有一篇嚴謹深入程度不亞於論文的導讀,資料詳實可靠,對理解非常有幫助。

李小墨,暢銷書《請停止無效社交》作者,公眾號《深夜書桌》。
我相信,一個人的閱讀史,往往就是他的思想成長史和能力發育史。每看完一本書就寫篇乾貨讀書筆記,每個月一份高質量書單,不賣劣質雞湯,不說正確的廢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