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戚的關係都越來越僵硬怎麼辦?

活之一水




話評良心說


我和你也有類似的情況,在外地工作多年,老家又離得遠,每年回去一到兩次,和親戚們走動也少。但即使這樣,我同親戚們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把我的做法同你分享一下,供參考。

首先,區別對待,對待長輩親戚,我每次回老家都會給老家的長輩親戚們準備禮物,按親戚的關係遠近及愛好年齡等,儘量能投其所好,例如,我的姑姑和姑父,都70多歲了,對穿著已要求不高,但對健康比較在意,我就給他們買些營養保健品,例如今年春節給二老帶的是三七粉,我父母也在喝,說效果不錯。知道我父母也再喝,他們也比較放心。

第二,平輩親戚,堂哥堂妹表哥表姐等,因為年齡大多相仿,為了聯繫方便,我建了親戚微信群,主要在群裡互動。對他們的工作生活家庭也都瞭解一些,對他們來說禮物並不重要,帶些我所居住的城市特產,例如餚滷肉,白酒,蝦皮等,他們也都覺得不錯,也會拿他們當地的特產作為回禮。和平輩們相處關鍵是多交往,能在回去時見到的儘量聚一下,加深下感情,當然今年除外。

有時在微信裡的一個問候,年節時發個紅包,偶爾的找個話題討論討論等,都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據我瞭解周圍的朋友們,幾乎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親戚微信群,但經常互動的並不多,說平常來往少,不知道該說什麼,其實話題可以很多啊,例如當地的天氣,孩子們的學習等等。在這次的疫情時期,更應該互相關心,如果有需要,能幫忙的儘量幫忙。

第三,晚輩們人數較多,晚輩中小的幾個月,大的讀大學了,也要及時瞭解他們的基本情況,例如上大學的在哪裡上學,學什麼專業;出生不久的寶寶叫什麼名字等,別在親戚見面時,張冠李戴,叫錯名字,就尷尬了。再就是對晚輩們該發的紅包一定也不能少,金額多少隨心意,但作為長輩還是要考慮到的。

如此,以誠相待,以心交心,雖然有時也不免流於世俗一些,但親戚們之間卻不會疏遠,何樂而不為呢。

以上就是我同老家親戚們之間的相處之道,希望你能理解。


頑石裡的花朵


我舉個實例,過年給各位親戚打電話

給大舅打電話:“喂,大舅,過年好,最近身體怎麼樣……最後我問我大舅媽呢,大舅回答我在外面呢,哦代我像大舅媽問好”掛了。

給二舅打電話:“喂,二舅,過年好,最近身體怎麼樣……最後我問我二舅媽呢,二舅回答我,你二舅媽吃飯橘子呢,騰不開嘴,哦代我像二舅媽問好”掛了。

給三舅打電話:“喂,三舅,過年好,哦三舅媽啊(其實是三舅手機,三舅媽接的)最近身體怎麼樣……最後我問我三舅呢,三舅媽回答我,玩手機呢哦代我像三舅問好”掛了。

哎~其實我覺得作為晚輩還是長輩都不應該互相調理,因為我覺得能處的來就處,處不來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就行。


快樂的小姐姐66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家做初一,我就做十五,你給我冷板凳坐,我讓你冷板凳都沒得坐,可能人家說我太偏激了,沒辦法,你不是我,你沒有嘗過人家臘月大冬夜的暈冷板凳,當時我就想好了,老死不相往來,一次了斷也好


那年那月那日a


不用怎麼辦啊我個人的觀點。

我一向都覺得不管任何關係的維護,只需要秉承“我只對對我好的人好”這個觀點,不能因為是親戚我就妥協親戚對我的道德綁架,也不能因為不是親戚我就觀望視而不見。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先做到明事理,三觀正,正能量,自然會有相同磁場的親戚朋友和你在一起。我身邊,除了我的父母,能幫助我的,真心幫助我的,還真的沒有一個親戚,全部是朋友。部分親戚還會因為你窮就鄙視你,朋友反而是認可你的人品開始接納我,幫助我。

所以,審視自己,思想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僵硬了的親戚關係就別再找回來了,幾十年後,難道天天鄙視你,踐踏你的親戚會有認可你,保護你的朋友貼心?


思緒潛淺


你好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親戚們之間鬧矛盾,發生不愉快、甚至把關係搞僵的事情屢見不鮮。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關係變差呢,自我感覺主要是這三點原因。

一:親戚之間距離太近,相處比較隨意,有些事情無法當面說清。

剛剛提到,距離相近的親戚幫忙會很方便,但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困擾。因為大家都沾親帶故,又經常來往,所以相處之間難免會比較隨意。

比方說親戚之間產生有些一些誤會,自己覺得沒有什麼,只是聊天的時候說給別人聽到了。而別有用心的人聽了之後就亂傳話,最後傳到親戚耳朵裡。親戚就會以為你私底下有什麼不滿,不肯當面說出來卻講給村裡其他人聽。這樣一來二去,兩家人心裡就有了隔閡,誤會變大之後關係也跟著鬧僵了。

二:有些親戚之間的關係有利益衝突

我們都知道,現在農村的土地都有劃分,各家是各家的。想要修蓋新房屋或者用作他用,都需要經過批准。但農村好多土地沒有明顯的界限,這就導致有些親戚為了爭奪名額,而相互鬧僵的現實。不過,因為一些利益的衝突而導致雙方鬧彆扭的事兒還是少數的。

三:親戚之間如果有經濟方面的往來就要小心了

自古有句俗語說:“親兄弟還要命算賬”。親戚之間難免會有經濟上的往來,如果不把握好尺度很容易在日後產生矛盾。在老家村裡,有人借了親戚幾萬元,但是因為太熟悉當時沒有打欠條。過了幾年還錢的時候,兩家人對這筆錢數的零頭記得沒那麼清楚了,還錢的時候有幾千元的出入。最後兩家人產生爭執,可惜把好事兒變成壞事兒。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有講究的,親戚們之間也是。不要因為沾親帶故走得近,就相處隨意導致日後造成矛盾。一定要把親戚之間的關係處理好,大家互幫互助,日子便會越來越紅火。


暖心女神


是你想的太多了,距離遠了,走動少了很正常。親戚之間如果沒有共同語言,即使去了也只能是敷衍了事。太虛偽了不好,做真實的自己。喜歡就去不喜歡就不去,不要去猜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我們較遠的親戚也是很少來往,好幾年不走動了。平時上班照顧孩子和老人就忙的暈頭轉向,過年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如果再去走親訪友確實很累。我感覺簡化親戚之間的來往,改為視頻或短信拜年問候挺好的。可以減少出行風險,讓大家都過一個輕鬆平安年!



安貧樂道A


最親的兄弟到大時都成了兩家人,我覺得最感覺親近就是父母和太太,兒子成家之後也有兩家人的感覺了[捂臉]其它就順其自然發展了,包括兄弟姐妹和叔叔阿姨的,不必太在意是否親戚少聯繫關係疏遠,現代社會都是隻能靠自己。


陳時祥1


除了血緣至親,其它人和人的關係無非就是相互利用,一旦沒有了利用價值那就是可有可無。



白開水0603


如果不是一路人,不是一個頻道的。不來往也是一個好事。三觀不同也沒有辦法相處,人都是自己活自己的,何必要在意這些那。過好自己,比什麼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