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縱有萬般不捨,但這個故事還是要落幕了,這十年沒有辜負時光。”出品人@於冬。我接著解讀這部終極之戰,“為功夫片按下了一個圓滿的暫停鍵,同時也打開了一扇對未來的期待門。”@金瓦特


許多觀眾買票進入電影院,都是衝著對甄子丹功夫片最後的留戀和不捨。然而,這部影片的氣質和帶量能力顯然遠超預期,給大家帶來了驚豔感受。截止目前《葉問4》票房已突破11億,打破“續集失敗”魔咒,也打破前三部的票房紀錄,成為葉問四部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然而,令觀眾不解的是,近10年來功夫片整體市場一直呈現下滑態勢,可 “葉問”卻獨能逆流而上。究竟是迴光返照還是意味著新的開局?我將從“功夫片自身的內勁、功夫片外在的市場、功夫片延續的根本”三個方面來做深入解讀。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一、功夫片自身的特色,這是葉問4取得成功的內因

功夫片是中國特有的片種,由兩部分內容組成:武戲負責主線,文戲負責鋪墊。作為動作片,觀眾的心頭愛還是拳拳到肉的功夫對決,讓人看了熱血沸騰。該片保留了中國功夫最本真的味道,觀眾看得依舊有滋有味。

《葉問4》貢獻了6場精彩打戲,但這些打戲並非隨隨便便出現,而是為豐滿葉問形象去精心設計。特別是最後一場與斯科特的打鬥,就是民族氣節的集中爆發,也是全片爆點高潮。很多人不解,向來以武德著稱的葉問為何在這場打戲裡使用了撩陰腿、標指?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1.從表面情形上看:十年後的葉問已是高齡,而面對的對手卻是年輕氣盛的美國軍營指揮官。剛開局,葉問佔上風,但隨著打鬥推移,葉問體力明顯跟不上。斯科特招牌式的騰空側踢、倒鉤踢迅猛凌厲,給葉問很大威脅。這是你死我活的比拼,不是請客吃飯,該出手時就出手。

2.從內在機理上看:中國人總是表現出儒家文化薰陶下的溫文爾雅,在與講究實用野蠻的抗爭中屢屢吃虧。而功夫的精髓在冷兵器時代能夠流傳,是因為武術殺招帶來的強大武力。由於時代變遷,殺招越來越受限制,如果葉問不因地制宜,固守溫良恭儉讓,那麼功夫的精髓就蕩然無存。這就是為什麼老師傅留幾手絕招,到臨終前才傳授給嫡親弟子的原因。

3.從民族大義上看:葉問要做的事情是給民族爭氣,既然你毫不留情的侮辱華人,那麼我就毫不留情的使用老祖宗的絕招殺招。這時候,不是個人義氣,而是事關民族大義,所以無需講究絲毫情面,哪怕我老了,我也要為民族爭光,既然學以致用,此時不用何時用,這就是影片雖使用終極招數卻讓眾人叫好的原因。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從這三個方面來講,功夫片中的功夫可以表演可以實用,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獨有的特色,溫文爾雅中也帶著不怒自威的殺氣,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根本條件。

二、功夫片培育的市場,這是功夫片走向世界的外因

國外對《葉問4》的評價也很高,外國網友評論說,他們看了三部葉問系列電影,現在看了又看到傳奇的《葉問4》。可以說,甄子丹是繼李小龍、成龍之後,外國人最喜歡的功夫演員。

特別是作為海外華人群體,無論文化根源與民族認同度很高,都需要有一個共同表達的渠道和載體,而功夫片的確有這樣的功能。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1.武戲背後的故事吸引力。《葉問4》雖然以動作為主,但主創人員並沒有將這部電影侷限在打鬥上。因為什麼題材的片子,無論科幻、懸疑、動作等等類型,但歸根結底都是故事片。該片也不例外,底層邏輯還是故事引人,有了通行世界的功夫元素,再加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這就是讓功夫片有了更廣闊的表達能力。

2.情感認同的表達魅力。劇情圍繞兒子就學問題,葉問來到美國唐人街,因此捲入一場當地軍方勢力與華人武館的糾紛,面對日益猖狂的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才挺身而出,不惜冒險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拼死一戰。而無論中國人走到哪裡,他們身上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親情無疑是打動觀眾的關鍵,在此基礎上所散發的民族認同情感,都是戳中觀眾心嚮往之的有利元素。

3.人性散發的普世光輝。雖然整個劇情看似俗套無奇,但是反映的華人社會問題卻是對現實的契合。終局之戰設計的種族歧視,實則挑動了極為敏感的人性神經。用六十年代華人在美國的生存現狀和奮鬥歷史作背景,從武術之外探討了人性,在普通的善與惡之外,疊加了更為心酸的社會現實。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無論有沒有新的功夫片出現,或者無論你怎麼說功夫片沒有未來,但市場的需求是實實在在的,有市場就有產品,這是商業社會的發展規律,無法否認。

三、功夫片延續的根本,在於持續輸出高價值產品

既然是終篇,《葉問》主創人員特別在意觀眾評價。所以不僅設計出眾的打戲、文戲,還極其用心選擇鏡頭運用、服裝調配、背景場景,尤其選擇配角上都體現了導演的用心良苦。既然有功夫片本身的人才基礎,也有外在市場的廣泛需求。功夫片是一種情懷的產物,只要保證高質量產品的輸出,就不會有功夫片終結這一說。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1.功夫演員不止國內,也擴散到國外。比如,已貴為好萊塢動作明星的斯科特,參演過《諜影重重3》《金剛狼》《敢死隊2》等諸多一線大作,此次還以配角身份出演,從側面說明香港動作片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無怪乎甄子丹曾說:講到動作片,我們無懼於任何人。也許由於市場變化,功夫演員群體暫時萎縮,但是風水輪流轉,只要堅持沒有轉不到的時候。

2. 由於大牌光環,國內功夫演員並非功力不足。提及外國人對中國功夫的印象,李小龍是當時無愧的傳播橋樑。這裡陳國坤神還原了李小龍在美國參加空手道比賽的真實經歷,讓不少觀眾直呼既真實又驚喜。李小龍出場不超過7分鐘,在大戰空手道高手的那場巷戰十分精彩。作為甄子丹來說一開始也並未被市場看好,隨著導演對他的發掘才十年磨一劍。就像陳國坤這樣的配角,因葉問的終局一戰,拓展了空間,也會在將來斬頭露角。

3.圍繞功夫片的主創團隊,仍然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影片之所以成功,當然少不了導演葉偉信的功勞。他將自己的性格和生活投射到了葉問身上,除漂亮的動作設計外,整個系列裡洋溢著渴望民族自強的情緒,很對內地觀眾胃口。葉偉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人怎麼能不愛自己的國家呢,這是很合理的事。換句話說:中國人怎麼會缺少功夫片主創團隊呢,這也是很合理的事。

《葉問4》:票房屢創新高,終極一戰落幕並非意味著功夫片終結

進一步講,《葉問4》的成功,也是功夫片情懷的成功,豐富了娛樂多元化格局,其價值影響力不會完結。一些觀眾也入戲太深,笑稱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任何東西都想打一打”。這部終極之戰,為功夫片按下了一個圓滿暫停鍵,也同時打開了一扇對未來期待門。

結束語:

在我看來,《葉問4》不僅僅是一部功夫電影,其中也蘊藏著中國文化的內在延續與發展市場。如果我們僅從故事內容來探討整個功夫片,實在過於侷限。因此,本文就從三個角度,由淺入深、由微觀到宏觀地分析了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和功夫片發展走向。

電影最能動情的地方,是年老葉問思想觀念轉變。影片最後,他讓兒子拍攝自己拳打木馬的鏡頭,回顧一生經歷,戳中觀眾內心絲毫也不奇怪。這也暗示一箇舊葉問的走,就是一個新葉問的來,中華文化的特有品種——功夫片就這樣傳承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