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那些書法家們~第299篇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明崇禎八年乙亥(1635年),王士禛的祖父王象晉遷任浙江布政使,一歲的王士禛一家隨任至杭州。王士禛三歲時,祖父王象晉因被遷罪落官,一家又隨祖父回故鄉山東新城。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王士禛家從明朝中葉到清朝中葉的300多年間,名揚大江南北。明清鼎革之交,名門大多沉落,新城王家卻大振於大廈既倒的灰燼之中。王士禛的家族是個科甲蟬聯、簪纓不絕、詩文大家不斷輩出的大官僚世家。

祖父王象晉居家後,闔門謝客,親自調教家族諸孫讀書學習。甲申之變時,王士禛全家避難在鄒平。祖父王象晉與堂弟王象鹹飲酒閒聊,時十歲的王士禛在側,祖父興起,對王士禛說:“我出個上聯,你對個下聯,試試汝子可教否!”王象晉隨口出聯道:“醉愛羲之跡。”王士禛不假思索應聲答道:“狂吟白也詩。”二人聞之大喜,以為天才,當即贈賞名人書畫,以資鼓勵。

王士禛十四歲時,才開始在新城家塾從祖父王象晉讀書。順治七年(1650年),王士禛十六歲,再應童子試,郡、邑、提學三試第一。次年在鄉試中,又舉第六名。順治十二年(1655年)),王士禛中會試五十六名,遺憾的是他沒參加殿試,就提前返歸了新城。順治十五年(1658年)春闈中,王士禛應殿試,得中二甲三十六名,以備選資格,在兵部觀政。次年十月,得授揚州府推官。推官一職雖為區區七品,但是,執掌推勾獄訟之事,責任重大。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王士禛去揚州赴任時,他的母親孫夫人送至澠水邊,對王士禛語重心長的囑咐道:“你年紀輕輕就出任執掌推勾獄訟之事的法吏,我很害怕你不能勝任。然而揚州是你的先祖曾經待過的地方,你務必盡職盡責,不要給先祖抹黑。”母親擔心他年少氣盛,又有虛名,怕他不能勝任法務工作,也怕揚州誘惑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王士禛剛來揚州,就碰到相當棘手的問題。在他到任的前一年,鄭成功、張煌言率兵從長江入,佔鎮江、圍金陵,江南人士群情沸騰,人人稱歡。鄭成功失敗後,清廷開始追查江南各府縣迎降鄭成功,或是各種附和鄭成功的行為。清廷派出戶部侍郎、刑部侍郎等官員到江南查辦,株連極廣,“辭所連及,系者甚眾”。稍有蛛絲馬跡,或是供詞中有涉及,有司就無限放大。更有一些屑小之徒,藉此汙告、攀告。王士禛以審慎的態度,將沒有證據就遭關押的官員、人犯釋放了,並將隨意汙告他人的奸惡之徒關押了起來,使不少被冤人士得以解脫。他不怕忤逆上司,不以討好的態度辦冤案。但是,他遭到了上司的不滿,受到了降職的處分。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揚州也成了王士禛興會無窮的所在,他“晝了公事,夜接詞人”。更是與諸名士修禊揚州紅橋,成為轟動天下文壇的佳話。揚州,是當時中國經濟的重鎮,富甲天下。自唐始就成為江南商業和文化中心,清朝康、乾年間,揚州一度躋身為“世界十大城市”之列。天下文人佳士莫不以赴揚州一聚為樂。賣文鬻藝於揚州,一時竟成時尚。王士禛的才華,在揚州得到了展現,為他以後執掌文壇牛耳奠定了基礎。他自己也對揚州為官非常得意,有詩道:

可使文人有愧辭,韓歐坡老是吾師。

四年只飲邗江水,數捲圖書萬首詩。

他官揚州五年,為官正派,抵制住了揚州的各種“糖衣炮彈”,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他在揚州贏得了詩名,不少文友對他期以希望,與君代興,蔚然為一大詩家。他從揚州回京時,帶走的只有兩樣東西,書和詩。在王士禛的成才之路上,揚州是個絕佳的修煉場所,有無揚州之行,對王士禛來說,是不可或缺,至關重要。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在戶部做郎中時,被朝臣們共推為“各衙門官讀書博學善詩者”之“最”,康熙召對懋勤殿,特旨授翰林院侍講,稱其“詩文兼優”,“博學善詩文”。令入值南書房。康熙皇帝下詔王士禛進呈詩稿,王士禎選300首詩作進呈。

一時,王士禛詩名更為大振,天下文人無一不知王士禛,天下詩人無一不以識得王士禛為榮幸。與詩名大盛的同時,他的仕途也極為順暢,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官至刑部尚書。

王士禎家藏書極富,他入仕途後,借他人藏書抄做目錄,照單買書,一生收入,悉以購書,30餘年間,從無罷手。康熙四十年(1701)請假告歸時,隨身行李,惟書而已。他的學生揚州興化籍畫家禹之鼎為他作有《載書圖》一軸,以紀其事。他有藏書樓“池北書庫”,與朱彝尊“曝書亭”稱譽大江南北。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王士禛是繼司空圖、嚴羽之後倡導“神韻說”的又一大家, 但是,他只“拈出神韻”二字,沒有作正面的系統闡述,引後世注家各執己見。袁枚批評王士禛的詩作“不過一良家女,五官端正,吐屬清雅,又能加宮中之膏沐,薰海外之名香,取人碎金,成其風格。”“然稍放縱,不加檢點,便蓬頭垢面,風姿全無。”

袁枚話雖激,也是一家言。王士禎一生著述500餘種,作詩4000餘首。

王士禎幼承家學,九歲能草書。他以詩與詩論著稱於文學史,其書名為詩名所掩。他的書風如詩風,歷經變化,終成一家。書作有晉人法度,縱逸俊美,溫雅風流,高雅清秀,字中透出一股文人氣息,他的書法為典型的“詩人之書”。

王士禛(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

盧秀輝原創作品,歡迎轉發共享,切莫用於商業,違者必究!

「原創連載」他是詩壇大家,文壇領袖。書法為幼承家學,餘技耳

盧秀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