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掌握行政權力的人,別再製造防疫亂象

臺陸委會所提非臺籍陸配子女入境方案急撤,但政治效應餘波盪漾。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向現任的蔡英文喊話,“不要讓民粹輾壓人權,歧視凌駕人道”。蔡英文則回嗆,既然已經做過領導人,也應該知道做決策時,現在以疫情掌控為最優先;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也幫腔,掌握過行政權力的人,不要只講“風涼話”。


《聯合報》社論:掌握行政權力的人,別再製造防疫亂象


既然馬、蔡、蘇都曾經或正在掌握臺灣的行政權力,他們的批評與辯駁,當然不會只是“風涼話”,甚至也不會只是人道或防疫的爭議,其中還包括防疫體系與防疫決策、疫情信息與防疫整備、社會動員與社會責任等問題。


《聯合報》社論:掌握行政權力的人,別再製造防疫亂象

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用“小明的故事”解釋陸配子女入境方案。他說,陸配孩子“小明”本來就是長期居留,在臺灣生活、讀書、使用健保,過年時跟著媽媽去大陸看外公外婆,但因為臺灣防疫要求,非臺籍的小明無法回來。陳明通希望能為未成年且在大陸沒親人照顧的“小明們”,開個“人道小門”。


但“小明的故事”未能打動人心,“小門”被鎖上,“人道”遭隔離。


“小明的故事”,在陳明通的政策說明裡只是簡單譬喻,但在兩岸防疫政治裡卻相當曲折複雜。想開“人道小門”的陳明通,成為可能導致臺灣防疫破口的“帶原罪人”;急鎖“小門”的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成為守護臺灣的“防疫英雄”。


但非臺籍陸配子女入境方案一日數變,最後是蔡英文出手,讓陳時中打臉陳明通,卻凸顯了臺灣防疫體系紊亂與防疫決策扞格。事實上,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級開設,應變所需之新聞發佈、入出臺管制等防疫措施均屬指揮中心任務;指揮官則負責統一指揮、督導及協調各級行政機關防疫工作。因此,不但臺陸委會的方案是在指揮中心提出的,陳明通的“小明的故事”也是在那裡述說的。


問題是,陳時中這個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兼臺衛生福利部門主管,上有強勢的臺行政機構、側有平行部門,指揮協調攸關防疫成效。臺陸委會的政策,如果未經指揮中心討論評估就率爾提出,那是防疫體制紊亂、指揮虛設,以致政出多門;而如果指揮中心已經評估同意,卻因蔡英文擋不住壓力而撤回,那就是民粹政治壓倒防疫專業。


《聯合報》社論:掌握行政權力的人,別再製造防疫亂象


然而,疫情蔓延時,臺灣缺口罩、缺酒精、缺人道,就是不缺政治考慮和政治口水。


尤其蘇貞昌批馬英九“講風涼話”,不但反駁陸配子女入臺問題,還對馬英九曾批評口罩出口禁令,回報一箭之仇。但“口罩之亂”本來就是蘇貞昌當初既提醒戴口罩防疫,又保證供應無虞,卻同時發佈出口禁令的錯亂而起。臺當局“保證”破功,臺灣民眾才發現口罩不夠的真相。馬英九因而改說“行有餘力下可提供大陸防疫物資”,而蔡英文隨後同樣表示“行有餘力下願對大陸提供協助”。


換言之,這是臺灣防疫整備中信息不透明所致,卻無端潑出許多政治口水。


更離譜的是,蔡英文極力稱許臺經濟主管部門努力協調口罩生產,民眾卻在全臺灣口罩生產廠家被“徵用”半個月後發現,仍有37家工廠未被徵用,反而陷入“合法口罩賣不得、平價供給被控哄抬”的困境,以及2成口罩產能空置卻任醫護缺口罩、民眾排長龍購買的荒誕。原來臺灣防疫決策者一直都在狀況外,掌握著行政權力卻製造著防疫亂象,蘇貞昌居然能自誇口罩實名制“全世界唯一最成功”!


同樣,非臺籍陸配子女入境涉及的防疫風險與檢疫能量,未見指揮中心令人信服的專業說明,只聞陳時中“沒有選擇臺灣籍,應該自己承擔”的族群煽動,與其他國家(地區)“撤僑”的人道包容相去何止千里。陳時中在武漢臺胞包機返臺時的流淚,在確診病患痊癒後鼓勵社會不要對立、不要標籤化的呼籲,卻在專業被迫迎合民粹之際消逝。


然而,不只人權與人道,蔡英文要臺商回臺投資,疫情來時卻把非臺籍陸配子女棄於門外,臺灣人民會在“小明的故事”裡得到什麼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