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迎風坡、背風坡、山地的垂直地帶性)

知識點

  • 1. 迎風坡、背風坡

迎風坡,即迎著風向的山坡;背風坡為揹著風向的山坡。迎風坡的空氣“冷溼”,背風坡的空氣“暖幹”,水汽越過一個山坡的過程為:

① 迎風坡。攜帶水汽的風(冷溼)遇到山脈的阻擋,被迫抬升,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0.6℃/100m),水汽冷凝,產生降水;

② 背風坡。風越過山頂後(冷幹),開始下沉,隨著海拔的降低氣溫逐漸升高(1℃/100m),因此風越來越溫暖乾燥(暖幹),到達坡腳時,容易帶來森林火災、農作物枯萎。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迎風坡、背風坡、山地的垂直地帶性)

圖1 迎風坡與背風坡

  • 2. 山地的垂直地帶性

因此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分佈的植被類型也會發生變化,主要有3個規律:

①基帶。山腳分佈的植被(基帶),與當地的植被分佈一致;②山腳-山頂。從山腳至山頂,氣溫越來越低,植被越來越稀疏;③迎風坡、陽坡。迎風坡和陽坡的光照、水汽更加充足,因此同樣的海拔時,植被更加茂盛。

在考試中,經常考查珠穆朗瑪峰南北坡的植被、雪線差異,總結如下:

① 南坡的植被種類更豐富。a). 南坡是陽坡,光照充足;b). 且夏季盛行西南季風,南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南坡為背風坡,免遭寒冷西北季風的侵襲;c). 南坡的相對高度大,可以分佈更多的植被種類。

② 南坡的雪線更低。a). 南坡夏季為迎風坡,降水豐富,因此積雪充足,雪線較低。b). 雖然南坡光照豐富,但不是主導因素,主導因素為降水(積雪量)。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迎風坡、背風坡、山地的垂直地帶性)

圖2 珠穆朗瑪峰的垂直地帶性規律


例題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迎風坡、背風坡、山地的垂直地帶性)

圖3 例題

答案:(1)青稞(小麥) 水稻。①相同點: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熱同期;②不同點:甲地熱量不足,降水量較少;乙地熱量豐富,降水量較多。

(2)高山草甸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3)流域面積廣、降水量大、夏季降水強度大、地形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

精講精析:(1)分析兩地的自然條件。①甲地位於雅魯藏布江的河谷,丁地位於恆河河谷,兩地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並且兩地都是雨熱同期,適宜作物的生長;②甲地位於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空氣稀薄,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有利於作物養分的積累;而乙地的緯度和海拔都較低,因此氣溫較高,熱量豐富;③夏季該區域盛行西南季風,則甲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背風坡,空氣乾燥,降水較少;丁地位於山脈的迎風坡,降水較多。④從兩地的氣候條件來看,甲地的主要糧食作物為青稞,丁地為水稻。

(2)分析兩地的植被。①乙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北坡的山腳處,與北坡基帶植被一致,為高山草甸帶。本身海拔較高,氣溫較低,並且位於山脈的背風坡,降水較少;②丙地位於山脈南坡的山腳處,與南坡基帶植被一致,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本身海拔較低,且位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

(3)分析河流泥沙豐富的原因。①戊地的泥沙來源於兩條河流,兩條河流的流域面積廣,可以帶來大量泥沙;②該地區為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強度較大,對上游的河岸侵蝕能力強,泥沙的搬運能力強;③河流從高山流向海洋,河流落差大,流速較快,侵蝕能力強,提供了大量的泥沙;④該地區人口密集,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雨季時,大量泥沙進入河流。


總結

  • 迎風坡、背風坡——與季風方向有關

迎風坡與背風坡,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隨著風向的變化而變化。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我國夏季盛行東南季風(夏季風),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冬季風)。以400mm年等降水量為界,分為了季風區、非季風區。

位於季風區、非季風區交界線上的山脈,迎風坡的方向與風向有關。例如大興安嶺,①夏季盛行東南季風(暖溼),東坡為

迎風坡,降水較多;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冷幹),東坡為背風,降水較少,但正是由於處於背風坡,因此可以免遭西北季風的侵襲,天氣較為溫暖。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迎風坡、背風坡、山地的垂直地帶性)

圖4 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佈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