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背斜、向斜、河流流向、地形倒置)

知識點

  • 1、背斜、向斜

當岩層兩側受到擠壓,便會發生彎曲。向上凸起的為“背斜”、向下彎曲的為“向斜”。在理想狀況下,背斜向上凸起發育為山峰,向斜向下凹陷發育為山谷,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向斜背斜的判斷,主要有兩種方法:

①根據岩層的形態。岩層向上凸起為背斜,向下凹陷為向斜(注意,是根據岩層形態,而不是地表地貌形態);

②根據岩層的年代。中間老、兩側新的為背斜,中間新兩側老的為向斜(這裡說的中間,即為下圖中的“核部”;兩側,即為下圖中的“兩翼”)。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背斜、向斜、河流流向、地形倒置)

圖1 背斜與向斜(理想狀態)


  • 2、河流的流向

在地形圖中,常常會給出一條河流,考查河流的流向。判斷河流流向的方法主要有4種:

①地勢的高低:海拔高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游;②等高線的凹凸:等高線凸出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游;③海陸關係:河流從陸地流向海洋,不能從海洋流向陸地;④斷點:河流斷點處,一般為河流的上游(如果該斷點可以判斷為岩溶漏斗,則不是河流的上游)。

在實際考試中,如果有等高線,則分為兩種情況:

①多條等高線(有數值)

:等高線數值較高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游(下圖左側的支流,紅色箭頭為流向);

②多條等高線(無數值)、或者只有一條等高線:等高線凸出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游(下圖右側的支流,藍色箭頭為流向)。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背斜、向斜、河流流向、地形倒置)

圖2 河流流向的判斷


例題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背斜、向斜、河流流向、地形倒置)

圖3 例題

答案:A、B

精講精析:(1)分析向斜與背斜。①從a河谷到兩側的b、c河谷,地層年代由老到新,即中間岩層老、兩側岩層新,因此為背斜;②由於圖中的等高線沒有數值,因此不知道X地是山脊還是山谷。但題幹中說a處為河谷,即a地等高線低於兩側,則a地附近的X地等高線也低於兩側,因此X地也是山谷,即為背斜谷。

(2)分析河流的流向。①圖中雖然有多條等高線,但等高線中沒有標明數值,因此不能借助地勢高低來判斷河流流向;②採用等高線的凸出方向,來判斷河流流向。等高線凸出的方向,即為河流的上游。因此圖中a河流從東北流向西南,b、c河流從西南流向東北。

(3)分析支流相連後的流量變化。a、c兩地同為河谷,但c河谷的海拔更高(以X地東的等高線為參照,a河谷低於這條等高線,而c河谷的西南端高於它),因此如果a、c河谷發育的兩條支流相連,河水將匯入地勢更低的a河流的下游,即②地的流量顯著增大。此時c河流原來的下游水量減少(④地),a、c河流的上游水量不變(①地、③地)。


總結

  •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本節例題的解題思路為:①根據岩層新老關係,判斷向斜與背斜;②根據題幹描述,判斷山谷與山峰;③根據等高線凸出方向,判斷河流的上游;④根據地勢高低,判斷河流匯合後的水流量變化。

在理想狀態下,地貌與岩層的彎曲方向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在自然狀態下,常常會發生地形倒置,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的原因為:

①背斜成谷:背斜向上拱起,頂部受到較大的張力,容易被風化和侵蝕,最終成為山谷;

②向斜成峰: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較大的擠壓力,更加耐侵蝕,最終成為山峰。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背斜、向斜、河流流向、地形倒置)

圖4 背斜與向斜(自然狀態)

【每晚20:00,每日一題,學好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