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一個隱身飛機的時代,那麼非隱身戰機還有什麼用?

PLA中國軍人


高鐵好不好?那就不要綠皮車了?髒活、累活還得有人去幹,是不?

這個其實最好理解,用大家熟悉的“高鐵”和“綠皮車”做比喻,可能最容易理解。隱身飛機就是高鐵,性能好,參數好,速度快。但是要求高,基礎投入高,還不能幹運大件,跑偏遠山區的工作。這些都得留給“綠皮車”去幹了,去山區接個人當個通勤,再沒事運點火箭什麼什麼,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綠皮車”去幹的事。

在隱身戰機的時代,非隱身戰機也一樣,先是需要他們完成“髒活”-你說掃蕩個游擊隊這類零星武裝,F-22也幹不了,F-35還的帶吊艙,不如直接讓A-10過去掃一圈就好。另外就是扔鐵炸彈這些事,一次性多扔點,那只有B-52了,F-35和F-22現在載彈量不行,還不能空中補給彈藥,所以

...

非隱身戰機還是有一定用途的。

但是,我們回頭再用火車的概念看非隱身戰機在未來戰場上的變化。隨著基礎建設的完善,我們還會推出“小動車”這類車型,160公里的動車就是這樣的。這也是未來非隱身戰機的趨勢,可能會部分重新改裝後,進一步延長壽命。例如波音對F-15SG,F-18G,洛馬的F-16V這類航電武器升級項目,將會讓這些非隱身戰機,進一步延長壽命。

對比我國的裝備來看,殲-20是當仁不讓的“主菜”,但是跟殲-20搭檔的還有殲-16,脫胎換骨於殲-11BS和蘇-30MKK的綜合體,這也就說明,非隱身戰鬥機在經過部分隱身優化和航電、武器的升級後仍然可以在戰場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作為武庫機、炸彈卡車、突防利器、巡邏能手等複雜繁多的任務中,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飛機的隱身性能與雷達的可探測性,一直就像矛與盾的關係一樣跌宕起伏,目前的情況來看是隱身戰機的性能略佔上風,但這並不代表將來就會一直不被更先進的雷達發現,如果將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全部製造價格高昂的隱身戰機,一旦雷達製造技術突破技術瓶頸,那就會形成巨大的浪費。所以現在第四代戰機在講求隱身性能的時候,也不忘追求飛機的超機動性和音速巡航能力。



就算是目前在隱身戰機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第三代戰機依然會是各國戰機的主力擔當,而第四代隱身戰機也只能充當先遣隊的“角色”,畢竟它實在是貴啊!當隱身戰機定點清除完敵方具有防禦性的攻擊武器之後,就該普通戰機的大機群上上陣啦!在給敵方毀滅性打擊的時候,還得靠大批量的普通戰機發揮它們的巨大優勢,畢竟它們的數量大到了和隱身戰機不再一個等量之上。
更關鍵的是目前世界上同時具有隱身戰機的國家屈指可數,大國之間的戰爭不是那麼容易輕易爆發的,否則那將是人類發展史上的重大災難。而局部地區的戰爭更多看起來就像是美國在欺負弱小國家一樣,就算是第三代戰機也能打的對手無還手之力。就和我們農村人一樣,就算有了小轎車,也不能沒有拖拉機耕田整地是差不多的概念。


用戶5446401805


暫時會有用,卻越來越沒用,隨著當前戰機的發展,五代機的必然指標中“低可探測性”能力是重頭戲,沒有這個起碼的能耐,便不能稱之為五代機。

之前更低代次的四代機、三代機等等已經屬於被淘汰產品。如今之所以這些戰機還在使用,一方面在於高端五代機比較昂貴,技術複雜,維修養護也不經濟。

另一方面在於三、四代機擁有相當多的保有量,無論是生產還是作戰都更加成熟,某些機型甚至戰鬥力非常強悍,不可能被一下子統統替換。



實際上現在的四代機與五代機的代差並沒有達到鴻溝般的地步。只要戰場條件有利,戰術安排合理,四代機一樣能對五代機打得旗鼓相當。例如美軍使用F16與F35進行的格鬥對抗,肥電敗多贏少。還有“鹹狗”中隊的EA-18G對戰F22,也取得了擊落兩架的戰績。



隨著科技的進步,戰場上具備“低可探測技術”的五代機會越來越多,甚至更高級的六代隱身機可能也會很快出現,徹底拉開三、四代機的代差,現有五代機的技術也會變得白菜幫子一樣。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五代機之前就已經出現了隱身機技術,B2、F117等等都是這種技術的先驅。我們可以從這些東西身上很清楚的看到隱身機與非隱身機的關係。哪怕B2仍然在用,哪怕F117已經退役,也並不妨礙B52、B1B、圖160、圖95等被繼續裝備。起碼就目前來說僅僅“隱身”這個能力還不足以淘汰常規類型的機種。




我們只需要秉承一句話——事物是發展的。現有非隱身機已經開始落後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得以存在,只不過是五代機還沒有真正的發展起來罷了。

不過即便五代機、六代機普及了,三四代的非隱身機仍然會繼續存在。就像如今這個颱風、陣風、隼、鷹、側衛滿天飛的時代,人們依然會讓F4、F5、蘇22、MIG21、殲七們上天打仗。有些舊時代的東西必須通過漫長的時空沖刷才會真正絕跡。



不過有句成語叫“世事難料”,21世紀五分之一都沒走完,就這樣給非隱身戰機蓋棺定論可不行。隱身技術與探測技術是一對矛盾的雙生子,有人追求極致的“低可探測性”,就有人會開發出洞悉能力更強的“火眼金睛”。無論是電磁波技術的發展,還是其他更具創新的探測技術,“隱身”能力都將面臨著一場技術的賽跑。



跑贏了,隱身機必然取代非隱身機,跑輸了,“隱身”這項技術將變得毫無價值。也有可能通過其它形式如“等離子隱身”等技術實用化,讓戰機放棄外形隱身技術。這樣的話即便是以前的老戰機,也可以通過掛載實現隱身。

或者未來空戰發生大的變革,不再採取目前的空戰方式,比如無人機空戰等等,完全就超出現代人的理解。


王司徒軍武百科


誰說21世紀是隱身飛機的時代的?偽命題 !

21世紀才過了20年不到的時間,1/5都沒有過呢。隱身飛機實際上叫做低可探測性飛機更為妥當。利用吸波材料和隱身修型致使飛機的雷達反射截面極低。但“隱身飛機”並不是真的隱身,在雷達技術大力發展的今天來看隱身飛機已經是昨日黃花了。

21世紀的前30年,隱身特性將是軍用飛機的一個必要基礎特性而已,但越往後發展,隱身將越不重要。終有一天,雷達技術的發展會超越隱身技術的發展,到時候矛和盾的位置將要異位了。


在現在的相控陣雷達面前,實際上隱身飛機已經不隱形了。例如我國研製的米波雷達系統就可以探測到百公里以外的F-22等隱身飛機。

這實際上就是釋放了一個技術信號,隱身飛機已經開始走到技術的瓶頸上了。

今後幾十年,如果隱身技術繼續被不斷打破,那麼飛機還會向更高更快速的方向發展。現在我們看到的亞軌道飛行器,實際上就是未來50年後的戰機模型。

有了高度和速度,對於戰機來說是更好的突破地面火力的一個必要手段。

在這種前提下,隱身反而變得不是十分重要了。動能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往往會成為未來戰爭的主導,在那個時候談隱身就真是昨日黃花的感覺了。


畢竟,科技的發展會帶來武器和觀念上的不斷更新。當然了,如果大國之間不繼續對抗,我們的科技可能就停留在現在幾百年也說不定的。


軍武數據庫


就21世紀來說,非隱身戰機的作用很大。

眾所周知,自美空軍F117隱身飛機研製成功後,隱身飛機無與倫比的突防能力就展現了出來。現如今,隨著F35戰鬥機的快速生產,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都裝備了隱身飛機。但隱身飛機並不適合全部換裝,因為它造價昂貴,保養複雜。即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不能將F15, F16, F18完全替換了。

隱身飛機適合執行突防任務,而非隱身飛機則適合執行轟炸,精確攻擊等任務。非隱身戰機的造價不那麼昂貴,且維護也不復雜,適合大批量獵裝。當隱身戰機摧毀敵方的防空系統後,非隱身戰機可以蜂擁而入,進行精確打擊。

此外,就載彈量而言,同級別的隱身戰機並沒有非隱身戰機的載彈量大。這也決定了兩種戰機的任務分工。兩者相互搭配,可實現優劣互補,更好的完成作戰任務。





江山何沉


如果按照現在的視角,二戰時期的坦克,很多隻能是步兵戰車。比如德國的二型坦克。

現在的坦克遠非二戰時期的坦克可比。就像隱身戰鬥機遠非二代戰鬥機可比一樣。二三代戰鬥機就會被淘汰嗎?當然不會。非隱身戰鬥機將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

從技術角度考慮,隱身戰鬥機在對方有戰鬥機和防空雷達的時候作用顯著。一旦將對方的雷達摧毀、戰鬥機擊落,那非隱身戰鬥機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從戰術角度考慮,如果和美國開戰,非隱身戰鬥機肯定一無是處。但是如果是中小國家之間發生戰爭和衝突,雙發沒有隱身戰鬥機,那非隱身戰鬥機仍然是主角。

所以非隱身戰鬥機的用途要看是跟誰打,什麼時候打,打什麼。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謝謝!!!尺有其短、寸有所長!!古人的才智於今天依舊強大。。

今天。以飛機功能需要排例;隱形。雷達。導彈。半徑。速度。機動是末位/因為狗鬥將退出或極少出現/

隱形最重要/但是在科技飛速發展時代/隱形材料與外型設計。快不過雷達與導旦的發展/幾年內出來外掛式雷達,專門對付隱形的!一點點不用吃驚/

隱形機的價格對任何國家都是很沉重的。大批生產根本不現實/所以雷達導旦將會加快研發/將來的普通戰機,掛上特製雷達導旦/可以群歐隱形機/這不是不可能。或許只是三五年時間即會發生/

可以大量生產的戰鬥機/對付隱形的方式今後會更多/比如電磁壓制等/幾個戰機可以分工合圍隱形/

普通戰鬥機還會長時間存在/奪取制空權後面的工作將由它們完成任務/


大莫僧人


首先第一個,隱身飛機在未來戰場上的作用,其實並不是所謂的來無影去無蹤,如果堅信有了隱身飛機就可以在敵人頭上暢行無阻的話,科索沃戰爭中的被薩姆3打下來的F117就告訴了你此路不同。

其次,隱身飛機目前大家都還只停留在攻擊方面,如何用隱身飛機來制空防禦,說白了,都還在探索中,比較可行的還只是用來打掉敵人的預警機和加油機,削弱對手的指揮能力這些副業。

所以,隱身飛機真正的較非隱身飛機突出的在於,其一可以極大的縮短對方雷達探測距離,從而可以在對手的雷達防禦網中找到更大的縫隙穿越對手防空網,這也是目前美國人F117和B2玩得爐火純青的活。

其二,就是利用對手雷達探測距離的衰減,隱蔽接近對手的加油機,預警機,充當刺客角色,幹掉對手的這些中樞節點,從而為後續爭奪制空權的己方三代機創造良好條件。

綜上所述,如何充分發揮隱身飛機效能,大家都還不知道怎麼玩,還都停留在把非隱身飛機玩轉的地步,所有,非隱身機還有存在的必要,不然這麼多的部隊編制和裝備難道都停下來慢慢等你隱身機成熟啊。

第二就是既然現在都是把隱身機在空戰中當刺客用,那打下手的非隱身機也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現在空軍任務非常多樣化,在情況不明,庫存過剩的情況下,利用好現在的非隱身機無疑是性價比非常不錯的事。

但如果說要繼續大批採購非隱身機的話,那就只有可能是政治原因了,畢竟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切為了打仗的。


西西弗斯的投石機


不同用途的飛機對性能有不同的要求,作為踹門用的殲擊機講究速度,機動性能,隱身性能,從這方面講非隱形飛機以後會淘汰是必然的。戰略轟炸機的話則強調載彈量,航程,速度等性能,隱身性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它掛的是核彈,作戰時有飛機護航,一旦發現被鎖定就會發起核攻擊。運輸機則講究速度與載重量,不強調隱身性。還有就是出於成本和可靠性考慮國家平時也會用一些非隱形飛機進行巡邏的,非隱形飛機不會全部淘汰掉。


居安思危2094


適合踹門後的掩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