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十堰76岁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痊愈

楚天都市报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周玉池 马婷婷 郑桢桢

2月16日上午,十堰市人民医院传来好消息:7日从郧西县转入该院的76岁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陈某某,在该院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抢救区治愈。据了解,这是十堰市目前治愈年龄最大的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生命垂危,76岁危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入院

2月7日深夜,十堰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组长、急危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医务部主任刘杰,接到郧西县卫健委紧急求援电话:“一名76岁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生命垂危,急需支援!”

原来,该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陈某,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多种基础性疾病,虽经当地医院5天治疗,但病情持续进展,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肾衰竭,意识模糊,无创呼吸机血氧饱和度仅有80%左右,达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考虑到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希望十堰市人民医院支援。

“我们将集中全部力量救治这名患者!”刘杰决定,立即将陈某转到十堰市人民医院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抢救区救治。

转运途中,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一度出现昏迷。经过郧西转运医师积极救治,终于在次日凌晨到达十堰市人民医院。此时,该院急诊医护人员早已根据前期信息,为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办理了住院。经过急诊紧急处置,并完善头胸部CT等相关检查后,患者转至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抢救区。

振奋!十堰76岁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痊愈

特殊时期,患者家属无法陪同来院,但是很多操作和病情告知都需要患者家属签字,如何是好?此时,抢救病区内深静脉穿刺、胸腔穿刺、床旁血压净化等操作正争夺秒的进行着,刘杰当即拍板:抢救生命第一位,家属不在我来签!

2:10,一场在线的紧急会诊也拉开了序幕,经过十堰人医呼吸、心内、消化、神内、肾内、内分泌、多学科的紧急讨论,该患者确诊:新冠肺炎(危重型)急性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2期、脑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病,病情凶险,随时可能死亡!

随着各项抢救措施的跟进,患者病情逐步趋于改善,可是高龄、严重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诸多的基础疾病都使得抢救困难重重。最严重的时候,患者在呼吸机辅助下氧饱和度仅有85%,血内氧气含量只有不到40mmhg。

期间,专家组曾考虑为患者使用终极武器——人工心肺机(ECMO)。但考虑到其年龄大,血管条件差,基础疾病多,如果使用人工心肺机发生严重并发症几率很高,可能会使患者没有救治希望。

考虑在此,专家组决定咬牙坚持,精准调整每天的治疗方案,中成药治疗、营养餐支持、俯卧位通气等等。

经过连续多日的不懈努力、坚守,患者机体各项指标逐步好转,呼吸支持力度逐步减弱,由呼吸机辅助呼吸,经鼻高流量氧疗,再到目前鼻导管低流量吸氧下血氧饱和度仍能维持在97%左右。

转危为安,患者达到出院标准

2月15日下午15时许,患者经过连续间隔3次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后,结果提示阴性,无发热症状,肺部CT提示肺部病兆明显吸收。16日,经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患者目前已经完全已达到解除隔离出院标准。

患者表示,得知自己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心理压力很大,情绪十分低落,是医护人员给予了无微不至的照顾。“衷心感谢十堰人医的医生护士们,是你们让我转危为安。”

刘杰提醒大家:新冠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感染,容易出现聚集性病例。如果家庭成员中出现发热、咳嗽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所有居家成员均应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减少家庭成员间的密切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