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康:“網格員”變“防控員”“藍色精靈”築牢防疫“最後一公里”

三朗澤亮 王維燕 索準

“我們的網格員都是主動要求參加疫情防控工作的”,2月13日一大早,馬江社區網格員劉利清一行便穿梭於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除了開展常規的人員排查登記,他們還通過小喇叭、發放宣傳資料的形式,做好疫情的防控宣傳工作。

自1月26日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馬爾康網格員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主動向社區請纓。隨即,根據市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安排,結合馬爾康鎮實際,馬爾康鎮三個社區18名網格員,在已有工作基礎上,肩負起了“疫情防控員”這一擔當。每天,他們深入到社區的每一戶人家、每一個角落,開展排查、管控、消殺、宣教等工作。

马尔康:“网格员”变“防控员”“蓝色精灵”筑牢防疫“最后一公里”

“這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能為政府分擔,能為社區居民做點貢獻,就是我們的初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劉利清說,不分彼此,關鍵時期,人人都是疫情的防控員、人人都是疫情的宣傳員,“尤其是這個‘格子’裡面的事情,我們更應該負責做好”。

马尔康:“网格员”变“防控员”“蓝色精灵”筑牢防疫“最后一公里”

從那一刻起,18名網格員穿上“藍色軍裝”、戴上“紅色袖套”,搖身一變“防控員”,每日每夜穿梭於馬爾康鎮3個社區之間。截至2月13日,各社區網格員疫情入戶摸排情況共計入戶10428戶,發放宣傳資料2682份。

梭磨鄉政府工作人員江波,2014年參加工作便肩負起馬塘村網格員一職。如今,對於馬塘村的每一戶人家、每一個人,他都“瞭如指掌”。江波介紹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一個網格內的事,大到項目建設、小到柴米油鹽,作為網格員,都有責任和義務去落實、去解決。

“沒辦好的事,天天辦;辦好的事,天天看”,江波說,連日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是全鄉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鄉黨員幹部都是“網格員”、都是“防控員”,每天都行走的村上,督促村民做好疫情防疫工作,宣講防疫的知識要點,同時也為春耕備耕生產、鄉村振興等工作做好謀劃。

马尔康:“网格员”变“防控员”“蓝色精灵”筑牢防疫“最后一公里”

據悉,全市各鄉鎮共劃分為125個網格、配置125名網格員,主動承擔各自網格內的信息動態採集、登記,問題排查、解決、上報等各項工作和所有民情事務。對網格內發生的各類問題,做到了日排查,日處理,日上報,並及時與相關領域職能部門對接協調。同時,充分利用網中有格,按格定崗,人在格上,事在網中的精細化管理優勢,細化了網格員的工作職責,真正實現了“排查全覆蓋,管理無縫隙,服務全方位,有問題及時發現,有矛盾及時化解,有需求及時服務”和“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鄉鎮”的精細化管理目標。

马尔康:“网格员”变“防控员”“蓝色精灵”筑牢防疫“最后一公里”

“有志願者、有網格員、有黨員服務隊,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戰勝疫情!”網格員澤郎初告訴記者,疫情來的比較突然,為更好的做好網格人性化服務,網格員們更是通過各種渠道,爭取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第一時間為有需要的人送上門。現年67歲的“五保戶”康中勇說:“一會來一批穿‘紅色衣服’的人、一會來一批穿‘藍色衣服’的人,還給我們帶來口罩、吃的這些,真的非常的感謝”。

小網格,大民生。打響“防疫”阻擊戰以來,全市“網格”工作“再升級”,“網格”任務“再明確”,按照市委政法委統一調度,各鄉鎮在疫情防控網格化工作中,實行“片—村—組”三級管控,不僅要承擔網格區內外來人員摸排、登記,監督“五個暫停,兩個禁止”執行情況等,還負責網格區內的消毒殺菌和環境衛生整治工、疫情防控宣傳引導、農戶的農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等物資代買代購需求的統計上報和分發等工作。他們選擇堅守,用腳步守護著網格的安全;他們是藍色的“精靈”,為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默默的貢獻這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