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認為職場上很少看到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她們都去做什麼了?

職場女性那些事兒


你好,首先我想說的是,你說的職場是什麼樣的職場,我是做人力資源工作的,在我所做的市場調查中,現在企業招聘的年齡界限是女性35週歲以下,男性40週歲以下,意味著如果你沒有超強的學歷背景、專業背景、工作經驗,只要過了35週歲,一般就不符合大部分企業的招聘要求了,更別說年齡40週歲的女性了,這裡招聘的崗位多數是一些辦公室、技術類崗位。\r在我們工廠,連生產線員工年齡都要求在40週歲以下,為什麼是這麼定義的呢?\r當然是從好幾個方面考慮的:\r1、40週歲以上,體力上有限,因為生產線的工作強度在,精力神不及年輕人。\r2、40週歲以上,思維活躍模式不及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不及年輕人。\r3、40週歲以上,基本上小孩都是到中考、高考的年齡,幾乎都要陪讀,工作完成的效率會有受影響\r4、畢竟40週歲以上了,服務單位的年限有限。\r5、最重要的一點,到了40週歲,應該能力強的已經晉升到單位中高層級別了,當然中高層職位數量有限,不可能有那麼多人能晉升,自然而然就會優勝劣汰。\r那我再說說40週歲的女性去哪裡了,迴歸家庭很大一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r,要照顧家裡老人和小孩。還有一部分去了最基層的工作,不受年齡限制的,比如超市理貨員、餐廳後廚幫工、保潔員、保姆等。\r我們是否要做哪一類40週歲左右的女性,關鍵還是取決於我們自己哦,女人們,加油!




禹睿7


每年招聘季,都要與各部門做“鬥爭”,因為所有部門經理都找HRD做工作“千萬別給我招女生啊,求你了。”作為有一個女兒的父親,我內心中是排斥這種“重男輕女”職業歧視觀的,但是,擋不住上司的壓力,擋不住評委們的“務實操作”。

在筆試環節中,成績優秀的女生,往往在面試環節被淘汰,不是她們水平不行,而是評委不想招進來,採取的變相淘汰,哪怕一個表現很差勁的男生,幾個部門爭搶,而優秀女生則被故意打低分數。

也不能完全責怪招聘評委(大多數都是部門經理、總監、總工程師組成)“重男輕女”,我們公司出差比較多,跑現場比較多。放開二胎後,很多女職員五年之內生兩個孩子,保護期、生產期、產後休假、哺乳期等等,這個五年之內就不要指望她們能跑現場了。因為在體制內,女職工懷孕起就要愛護、人文關懷,各種組織都要慰問。女職員也“不自覺”,把假期和延長假都休得滿滿當當的。部門定員有限,部門經理嗷嗷叫,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一,這一茬四十歲以下的女性,大多數都生二胎了,生育期長期影響女性升遷,四十歲的女性要麼升到中高層,要麼都沉澱在基層崗位上,然而升到中高層的女性比例非常低,據統計全國部門經理級以上的女性佔比不足1%。除了學校、醫院等女性就業比例大的單位外,大多數單位99%的女性都積壓在了中低層崗位上。

第二,四十歲的女性在職場上大量存在,大多數都在中低層崗位上,因為中國職場與西方職場文化不同,大多數男性的工資很難養家餬口,必須夫妻雙方共同撐起這個家。然後職場對女性是不公平的,同齡男女職員,女性平均薪酬要比男性低27%左右。女性有些忍辱負重了,同等條件下,女性工資低於男性,但女性必須上班,否則家庭經濟承受不起。中國職場女性就業率遠遠高於西方職場,據統計就業適齡女性工作率高達70%以上。

第三,為什麼題主覺得似乎看不到四十歲以上的女性呢?這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典型的認知偏差。也許你的職業領域,比如,建築工程、化學工程等領域,女性本來就少;也許你處於一線操作領域,比如,現場施工、計算機碼農等領域,女性介入很少;也許你在管理層,四十歲的女性還沉澱在中低層輔助崗位上,你視而不見罷了。中國適齡女性就業率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這是因為男性一個人很難養家餬口。

第四,在大城市裡,確實發生了“女性迴歸家庭”的現象,尤其是二胎以來,女性短暫回家的比例持續提高。但這個群體基本都是四十歲以下的女性群體啊。有錢人的全職太太的比例很低很低,幾乎微乎其微。工薪族男性的妻子,大多數因為照顧兩個孩子和四個老人來回歸家庭,這是性價比很合適的舉動,一是保姆費用高於女性月薪,二是社會上給育齡婦女的工資太低,月薪兩三千元,聊勝於無,不如辭職回家帶孩子。

第五,如果中國職場對女性的“就業歧視”不扭轉,越來越多的女性可能會迴歸家庭。適齡婦女辭職回家的比例,已經越來越高,與全世界的女性就業導向背道而馳。就連非洲女性就業率都在持續上升,而在中國女性就業是在下降的,這反映了家庭與職場的矛盾越來越結構化。這一屆女性不容易,剛生完二胎,由於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還要面對贍養四個老人,這些家庭責任都推給女性是不公平的,女性在平衡職場與家庭之間,已經付出了太多辛苦。這個社會,應該溫暖對待她們。

第六,育齡婦女迴歸家庭,失去經濟基礎,雖然為家庭付出很多,但家庭地位卻在下降。男性瞧不起脫離職場的女性,甚至家暴、出軌現象開始增多。女性沒有經濟來源,在家裡底氣不足,不敢與丈夫和婆家對抗,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女性迴歸家庭,等六七年孩子上學之後,基本失去了重返職場的條件,有些女性乾脆不再重返職場。

第七,家庭工作模式的興起,也讓寶媽們不再重返實體職場,有些女性在家裡創業,做微商做電商做手藝做自媒體做網絡直播等等,有的是變現自己的知識,有的是表現自己的手藝,有的女性發現在家工作,收入比實體職場還高,很多女性不找工作,在家就業,一方面帶孩子,一方面照顧老人,一舉多得,這是一些女性迴歸家庭的原因之一。


職場火鍋


職場上還是有一些40歲左右的女性,不過很多都在做管理崗位,像我們的行政部經理,就是40出頭,像個管家婆;財務總監是個女的,雖然只有39歲,但離40歲也是一步之遙!

這個年齡段的女人,工作經驗豐富,對育兒和家庭生活也駕輕就熟,孩子也漸漸大了可以脫手,而且對待遇要求不是很高,在職場工作,其實性價比挺高的。只不過有很大一部分人在這個年齡,都沒有在職場中打拼了,40歲的非單身女性,老公也都40多歲了,一般來說大多是事業有成,不需要女人在職場中掙那點錢。

所以你會看到,40歲左右的女人在職場中做一般性的崗位還是比較少。我身邊的朋友,有的已經辭職在家做全職太太,準備生二胎三胎,有的做自由職業,做幼兒教育、當舞蹈教練,做自媒體……還是挺多的,還有幾個跟著老公一起去創業,開夫妻店。路子其實挺多,根本沒有必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我身邊的一些情況,不代表所有的職場人,實際上每個圈子每個階層所接觸的人不一樣。我相信在老闆或者有錢人的圈子,在他們眼中40歲左右的女性還在職場中上班可能就覺得失敗,怎麼說也是一個事業有成的貴婦人,最不濟的,也是老闆夫人。

但是對於製造型企業的普通職工來說,他們身邊的女職工,尤其是40歲左右的應該也有一些,畢竟為家庭收入盡一份力,總比閒在家裡好。這裡面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現在很多農村鄉鎮家庭,相對來說,大部分都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做母親的往往辭職全程陪讀,這種現象挺普遍,去毛坦廠中學看看,一定不會陌生。

總之40歲左右的女性,大多都是媽媽,她們是否工作,取決於家庭需要,大都是為了孩子,付出的挺多,也挺不容易的。

女人到了這個年齡,反而沒有那麼焦慮了,因為人生的大局已定。這個時候,姿色已經衰落,靠顏值吃飯已經行不通了,所以必須修煉自己的內功,充實自我的內心。真正有內在的東西,是不會受到年齡限制的。

做一個能幹的獨立的女人是不容易的,但是既然做出了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就像40而立剛跟文章宣佈離婚的馬伊俐!

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關注我瞭解更多。出版有《績效管理頂層設計》、《互聯網+人力資源管理新模式》等專著。

喻派職言


我來發表下意見,我也是今年入職的新公司,生了二胎,斷了奶,我34歲,技術崗,平面設計,雖然不是高難度,但是一般文員是做不了的,我剛來公司第二天,就聽說老闆招人條件,最好不要女員工,即使招要已婚已育,最好生過二胎的,年齡越小越好,(我們老闆是女的53歲),不過通過半年的努力,我在公司贏得了老闆的認可,但是我們是分公司,昨天人事跟副總說了,有個歲數挺大的應聘銷售,一問才38歲,男的,人家還有經驗,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今天又一個面試技術,結果副總閒他歲數大,其實才37,然後還說招點年輕的,你又想要經驗,又想要穩定,還要能力,誰年紀輕輕的不跳幾次槽?


戀百合145920346


職場上的年齡限制潛規則其實是不分性別的,不止是女性,男性也一樣。只不過整個社會大環境對待女性更為嚴苛一些,有一項數據顯示,中國女性參加社會勞動的比率有70%多,是調查的所有國家裡最高的一個,說明中國女性還是很勤勞的。那麼職場上的女性到了一定年齡會面臨哪些挑戰呢?

一、家庭和工作的平衡

女性除非一直單身,不然的話結婚肯定要兼顧家庭和工作。雖然說現在大家都說“男女平等,”但是“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傳統的思想還是一直在影響整個社會。女性在家裡要照顧孩子,老人,做家務等等,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上,工作上的注意力自然會減少。所以職場的晉升機會也和他們擦肩而過,有時候一個好的升職機會來臨,本來要輪到的女性突然懷孕,自然也就失之交臂了,這樣的情況很多。有的人會說,現在也有很多優秀的女性不輸男性,但是從概率上來說女性面臨以上狀況的會比男性要高很多。

二、越高的職位數量越少遇到的挑戰也更大

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在職場工作也有十幾年了,這個時期如果說前期沒有努力升職達到一定的高度,後期必然會面臨更大的挑戰。一方面人才更迭速度快,一直在基層崗位,工作可替代性強,可能同等崗位企業會更願意用年輕的人才。另一方面越高的職位男性的比例要遠高於女性,這是一個客觀的現象。所以四十歲左右的女性要麼升到一定的職位,要麼迴歸家庭,要麼利用自己的人脈開店,要麼成為自由職業者。

巾幗不讓鬚眉,在當今社會,女性要更加努力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行動起來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是一名HR,有職場困惑可以關注我哦!


HRGOGOGO


我在國企上班,我周圍很多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好象真心沒你說的這種現象。就連我的姑姑,人已經60歲了仍然上班,你不要驚訝,她是高工,按國家規定是60歲退休。所以我的姑姑仍然堅持在崗位上。

現在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大都是以前一孩政策時期的媽媽們。她們的孩子也都18了吧!考上大學離開了她們身邊,如果不上班能做什麼呢?

不過孩子上學走了,老爹老媽也老了,是需要照顧的。而且這一照顧還真的是忙得不亦樂乎,我周圍的老人不再選擇跟兒子生活,跟著女兒的更多些。誰叫女兒家善良呢?

去年夏季的時候,我小區裡有一個女子,天天早上領著她得了海茲默症的父親上菜市場,她告訴我自己的姐姐身體有病,小哥在國外,大哥在異地,所以老人只能她來侍奉。80歲的老人跟小孩似的,形影不離。40歲這個年紀對於女人來說,並不是很輕鬆的對不對。

而小區裡另一位女性,為了生女兒,費盡心思,前面還打了幾胎,就怕生出又是兒子,大兒子已經19了,可是她怕有遺憾,就想生一個女兒。國家政策出臺的晚啊!很多這個年紀的女性有心無力了,但也有一些勇往直前的女性同志們往前衝。

可是你知道嗎!坐電梯的時候,常常碰見一些奶奶領著2-3歲的小娃娃們,碰見40歲左右的女人們,就讓叫奶奶,真心不知道再生一個娃,有多窘。

作為媽媽和女兒的女性們,哪裡得出閒來,就算不在職場,也在家裡忙東忙西,那些做不完的家務和孩子,忙且幸福著。


語淡微涼笑意淺


要麼就是回老家發展了,要麼就是靠自己積蓄搞個體,可能是開了一家披薩店,也有可能是開了一家烘培店。

我以前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覺得處處都是機遇,處處都是工作的機會,可能也是因為由於我處在一線城市,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是現在的經濟情況就很難說了)。

可是等我工作了幾年後,我就發現職場挺殘酷了的。就像你說的,職場上基本上很少見到30/40歲的人,不論男女。在公司上30/40歲的人,基本上都是領導層,很少說還有30多歲的基層。可是生活中不可能都是20幾歲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啊,那那些精力不如年輕人,學習能力不如年輕人都去哪裡了呢?都被職場淘汰了吧!(如果你是公務員當我沒說哈)

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恆程說知產


還真是,職場上,別說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就算是男性,也比較少見了,放眼一望,幾乎全是90後了,偶爾有幾個80後,我,就是80後中的一員。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坐辦公室的工作(之前叫白領),36歲及以上的男女,都很少見。尤其是女性,更為少見。

偶爾不多的幾個,要麼是極核心崗位員工,要麼,就是主管總監及高管了。

而這四類崗位,在公司,只佔20%以內的崗位。

那這些36歲及以上的人,哪裡去了:

第一,目前接納勞動力最大的快遞和送餐行業。

第二,各類餐廳的所有服務類人員。

第三,所有家政、超市、保安等服務類人員。

第四,當然還有開個小店,自己創業的。

你如果有心觀察一下,這四類,幾乎吸納了所有離開辦公室的36歲及以上人員。這,就是他們的歸宿。

不得不說,年齡,真的跟職業,關係很大。


董江波


四十歲的女性,確實在職場中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相對較少,但也僅是相對。


職場精英

一般女性年齡到了35歲以後,在職場上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分化,成績出色的往往沒有結婚,事業還會一路繼續往上攀登,那麼到了40歲往往已經是在公司佔有一席之地。往往至少是中層以上,但女性想要在職場脫穎而出,難度要遠大於男性,所以數量並不多。


全職太太

其實現在全職太太的數量比想象的要多,因為獨生子女的緣故,80後作為現在的中流砥柱面對的很可能是上面有4個老人,下面有1-2個孩子的局面。一對夫妻,要面臨盡孝和養育子女的義務,如果雙方都工作非常忙,顯然是無力顧及的,所以有些男性收入相對較高的家庭,選擇讓女性在家做全職太太,平衡生活需要。



從事服務行業

我們發現,在大公司40歲左右的女性並不多見,其實很大一部分是做了二次選擇。

很多女性在結婚生子以後,由於職場競爭能力降低以及出於顧及家庭的考慮,會選擇從事一些時間自由或時間非常穩定不加班的工作,這時候很多服務行業就成了首選。


因為服務行業都是排班制度,工作時間穩定,工作強度不大,所以成為了首選。

比如商場內的導購、一些機構內的引導人員等等。


未泯雙瞳


其實職場上40多歲的女性並不少。


大公司都很多40多歲左右的女性。無論是普通崗位還是領導崗位都是存在的。

我們知道在大公司,要從小職員晉升到領導階層是需要幾年的時間的。而且大公司適合養老的職位也很多,比如有專門蓋章的部門,整天的認為就是蓋章,幾乎沒有其他的事項,那些人要去蓋章還要看她們的臉色。所以這種崗位一般40多歲的人是不會走的,不是特別忙,上下班有車接送,週末雙休,她們很滿足這樣的工作。


至於領導階層也是存在的,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女強人了。我之前任職過的公司就是部門領導是40多歲的。整天都需要全國各地到處飛,看起來雷厲風行,很厲害。也很有權威。下屬都聽從於她。


小公司40多歲的人最多的是財務部門

如果你去觀察,真的是這樣的。40多歲的人在公司財務部門做會計的真的超級多,有些還是老闆的親戚。這些人當然也是不會走的。在公司多年,有話語權,會計這個崗位也是越老越吃香的。


我是小媛,歡迎關注小媛筆記,與你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