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詩《下江陵》,人人能背誦,為何被稱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

lintianliang


李白的《下江陵》又稱《早發白帝城》,是李白在貶謫流放途中收到赦免消息時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收到好消息時的興奮和暢快的心情。

《早發白帝城》的全詩如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的大意是:

早晨告別聳入雲間的白帝城,一日之內就可以到達千里之外的江陵。

兩岸猿猴的啼鳴聲連續不斷,須臾間輕舟已經渡過了層疊重巒的山。

詩意賞析: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朝”:早晨;“辭”:告別,辭別;“還”:歸還;“彩雲間”形容地勢高,白帝城位於白帝山上,白帝山高挺巍峨,從山下仰望,白帝城宛若處在彩雲之間。白帝城到江陵有千里之遙,然而這千里之遙一天時間就可以在水上渡過,以此形容水流湍急,水速極快。

  •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猿聲”指猿猴的鳴叫聲,“不住”:不停息;“萬重山”指山的數量之多。“兩岸猿聲”指江水兩岸多處的猿鳴聲,惟有多處的猿鳴方能夠有啼不住的景象,此句寫出了舟行的速度之快。下一句的“輕舟已過萬重山”中,以“輕“字形容舟,是因為詩人從江水上游的白帝城出發前往下游的江陵,順著水勢行走,船舟自然顯得輕了。這裡有暗指之意。詩人李白在未收到赦免消息時,正前往貶謫之地,猶如江水上的逆流而上。逆流而上時,船舟是極顯沉重的,好似李白的人生,拖沓難行,步履維艱。然而被赦放後,李白的心情來了個180度的大反轉,變得非常的激動,興奮和舒暢,這時李白的人生就有如順流而下的船舟,輕鬆暢快,順心順意。然而詩人並未直接言明,而是以輕舟一日過千里來比喻此時此刻的心境。這樣的創作手法堪稱“驚風雨而泣鬼神!”


文字的二三事


《心情,是一切動力的源泉》


李白老先生的《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可謂“婦孺皆知”,有文化有知識的暫且不說,就連那些沒有上過學校不識字的都“耳熟能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只因為李白寫的連同其他幾位老先生的詩乃“口口相傳”,尤其這首以描寫“心情是一切動力的源泉”的詩,更是深入人心!


有人要問了,何以見得《早發白帝城》是描寫心情的呢?這首詩字裡行間全都是“快”嘛!就像現在的火車經過一系列的提速之後,當下的動車高鐵都是“朝發夕至”,無不顯示出高科技的力量。如果要認真的推理一番,李白老先生的這首詩可以稱得上是“交通工具大提速的時空穿越版”。誠然,這首詩的確處處都顯示著速度,但我卻不以為然。

那一年的李白很不得志,因案受牽連不說還遭流放,鬱鬱寡歡心情一直處於低谷狀態。李白是一個浪漫主義的詩人,即使在如此糟糕的情形下也不忘欣賞一下大好河山,在奔赴被貶之地時也像現在的人們一樣做了一番“(旅遊)攻略”,選擇了途徑長江三峽,也好讓愁情煩事隨流水而逝。就這樣,詩人帶著滿腹的惆悵開始了非同一般的旅程(必須要在指定的時間內到達指定的位置)……,在途徑白帝城的時候,接到了自己被赦免的大好消息。


喜從天降!李先生那種開心的.激動的心情不由言表,立刻馬上折返回白帝城,隨後又乘舟沿江而下,趕往千里之外的江陵。一路上,順風順水,不同的風光旖旎無限,美景撲面而來,以至於先生應接不暇,抒懷之意油然而生,詩興大發地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句。這首詩裡隱藏著很多的信息,但主題就是圍繞心情愉悅而寫就的,儘管字面上都是寫景.寫物,詩句中處處突出了“快”,看似好不愜意,其實整首詩都透著人生路上的起伏與坎坷以及堅定信念熱愛生活的美好意願!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心情,是一切動力的源泉!

(謝謝閱讀!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配圖來源於網絡!)


手機用戶早知道了


楊慎之所以稱李白的《下江陵》為“驚風雨、泣鬼神”之作,同時又人人能夠背誦,我認為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量:

一、語言通俗易懂

整首詩中的二十八個字,沒有一個生僻字,也沒有古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不管文化高低,只要認識這幾個字的,基本讀一遍都能懂全詩的大致意思,讀起來也朗朗上口,一氣呵成,完全通俗易懂。這個原因導致了人人都能輕易記住,所以更容易背誦了。

二、詩的意境

其實早在楊慎之前,杜甫就以“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樣的詩表達過對李白讚譽,杜甫作為李白的好友更能體會當時李白被流放時的心境。

全詩以“快”為主旋律,以“千里”“一日”“輕舟”“萬重”等詞體現了作者狂放的性格,也表明了作者要以一種“快”意恩仇的樂觀態度對待新的生活。

個人認為,詩中的“千”“一”“萬”三個數字把景物寫活了,全詩的意境也由此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這也是大家公認“驚風雨,泣鬼神”的一個原因。


洞古鑑今


“驚風雨,泣鬼神”的評價,來自明代詩評家楊慎,就那個寫了《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楊慎。在他的評價裡,並沒有具體指出李白這首《下江陵》好在哪裡,只是驚歎李白的才思。那我們具體來看李白的這首詩好在哪裡?為什麼能“驚風雨泣鬼神”?

下江陵(一作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被流放夜郎,後得赦免,這首詩寫的就是他獲赦免後的輕快心情。我們來看他是怎樣寫這種心情的。

1、用對比。

李白善用對比,前兩句中,寫白帝城在彩雲之間,誇飾其高,與江陵形成對比,由高而下,自然有一種輕快的感覺。

第二句還用“千里”跟“一日”對比,千里形容兩地之遠,一日形容時間之短,兩相對比,行舟之速,躍然紙上。其實從白帝城到江陵,本來也只要一天,這裡並沒有誇張的地方,但將“千里”“一日”這兩個詞並置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輕快的感覺。

2、語義雙關

最後一句“輕”字,既寫小船的輕快,也暗含李白內心輕快的心情。這樣的雙關語,表達起來含義豐富,擴充了詩的內涵。

此詩的妙處,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第三句。

這首詩是寫李白輕快的心情,但若只是如此,這首詩也成不了名篇,因為如果沒有第三句,這首詩也成就了名篇。

此詩行文之妙,在第三句引入“猿聲”,設色托起,“猿聲彷彿要將李白留住,走處仍留、急語仍緩,形成一個牽引之力,正如拉弓射箭,須先往後拉,再射出。猿聲的牽引,再到“不住”二字引發,最後一句便如射出的箭。

所以,李白的這首下江陵,雖然只是寫他遇赦後的輕快心情,並沒有什麼深厚的思想內心,但其用筆之奇,行文之妙,讓人歎服,故稱其“驚風雨、泣鬼神”,不為過也。


謝小樓


引語

說《下江陵》,可能很多人一時還反應不過來是李白的哪首詩,但如果說《早發白帝城》,十有八九的人都會不自覺地吟唱出來: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詩被評為“驚風雨、泣鬼神”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的:

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時,行舟朝發夕至,雲飛鳥逝,不是過也。太白述之為韻語,驚風雨而泣鬼神矣。

然而“驚風雨、泣鬼神”這話卻是杜甫說的。杜甫在寫給李白的詩《寄李太白二十韻》中寫到:

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可見,“驚風雨、泣鬼神”這樣的話不僅僅是來形容《下江陵》這首詩的,而是李白詩歌的整體風格。而且“驚風雨、泣鬼神”本身便運用了誇張想象的手法,並不是確語,只是來形容李白的詩天才縱橫,感情充沛,藝術高妙,可以作為他被後世評為“浪漫主義詩人”的一個註腳。



句解

朝辭白帝彩雲間

朝,點明時間,呼應題目《早發白帝城》中的“早”。辭,是說要離開白帝城這個地方,而白帝城此時正掩映在五彩霞雲之間。此一“彩”字已隱隱約約透露出李白極其輕快的心情了!“相由心生”,風光之美醜,很大程度是取決於觀景人的心情的,即“景語皆情語”。試想一個心情煩悶的人,怎會看到早晨的五彩霞雲?



千里江陵一日還

千里,講白帝城與江陵相距遙遠。這當然不是確數,只是概說而已,言相距甚遠。一日,則極言時間短暫。白帝城雖與江陵相距遙遠,但不過短短一日便能到達。空間與時間上的懸殊,通過對比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張力,讓讀者沉睡的大腦一下子驚醒過來,這豈不就是“驚風雨”嗎?

這一句最後一字“還”,也當仔細琢磨。還,是迴歸的意思。但江陵並不是詩人故鄉,為何說還?這就不能不提一提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了,所謂知人論世,方得真切。李白在安史之亂中心懷報國之志,接受了永王李璘的邀請加入了他的幕府,卻不想捲入了唐王室的內鬥之中,受到牽連。唐肅宗以為永王李璘招兵買馬,圖謀不軌,便剿滅了李璘。李白以“附逆”之罪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時,李白接到赦免的詔令,心情是非常高興的,這在詩歌的第一句已經透露出來。原本要從白帝城出發逆流而上去夜郎,如今喜從天降,改為下江陵,這是從死地入生地,豈不是如生還一般?所以“還”字在此再點遇赦心情的愉悅。



兩岸猿聲啼不住

自古長江三峽兩岸猿猴遍佈,猿聲便成了詩人寫長江三峽時必不可少的意象,然而其意常悲,即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白在此處寫猿聲叫個不停,不顯其悲,反更添其喜。猿聲之所以啼不住,一來是因為船行之速,一路行來,猿聲此起彼伏,應接不暇;二來是因為詩人心情愉悅,立於舟前,意氣風發,賞兩岸風光,猿聲即在其列,樂聽此聲。試想如若詩人聽到的是“猿哀鳴”,“猿鳴三聲”已“淚沾裳”,而此時猿聲不住,詩人的小心臟又怎麼承受的了?



輕舟已過萬重山

逆流而上,必然千難萬阻,難言“輕舟”。此處說“輕舟”,一則是順流而東,水勢湍急,船行如飛。這在第一句中蓄勢已成。第一句說“白帝彩雲間”,暗含白帝城地勢高聳之態,長江上下游之間因此落差頗大,水流湍急已蓄在其中。二則詩人遇赦,心情大好,一個“輕”字正是這種心情的寫照。“已過萬重山”寫眨眼之間已經過萬重高山,與“輕舟”正相應,著眼一個“疾”字。與此相比,上一句則疾中顯緩,相互映照。



總評

《下江陵》,或言《早發白帝城》這首詩,頭兩句一寫“辭白帝”,一寫“江陵還”,寫盡兩頭之事,可見其疾其速。後兩句卻轉過來寫中間之事,一寫其聞,一寫其見,卻總脫不了“疾”“速”二字,又在疾中見緩,速中顯遲,可謂神來之筆!

整首詩詩人心情暢快,卻沒一處明寫,只在“彩”“還”“輕”中可見。情景交融,含蓄卻也外現。寫云為“彩”,眼前即見五光十色之景,令人不由得要去注意。寫到江陵為“還”,不免讓人心生疑惑,卻要細心探究。舟本重,卻寫作“輕”,令人耳目一新,卻要細細考量。隱而顯,顯而隱,不類神乎?怪不得要“泣鬼神”了!

本首詩語言上明白曉暢,直如大白話,讀來卻琅琅上口,韻味十足。甫一接觸,便能背誦。這樣的詩是不多見的,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絕?怎能不被稱之為“驚風雨、泣鬼神”?


小鍋煮書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1、先不說此詩的寫作背景。單從詩本身來看,從重慶到荊州,千里之遙,轉瞬即至,發自彩雲、輕舟過山,是否有騰雲駕霧的神仙之勢?兩岸的猿聲聒噪,好似對仙人的詫異又好似對仙人的敬仰而夾道歡迎,何等飄逸、瀟灑、狂放。直抒胸臆,渾然天成,怎一個妙字了得。

2.短短二十八個字,有山、有水、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有跌宕起伏、有飽滿的情緒、有發人奮進的氣勢,此情此景,讀者都被感染,何其精妙。

3.讀此詩,有如詩仙真的羽化成仙,渡劫成功,自然是驚天地泣鬼神,天地為之變色。這便是詩的感染力。

4.感染力是能引起別人產生相同思想感情的力量,啟發智慧或激勵感情的能力。這是本詩最大的特點。情緒高漲、一瀉千里、奮進向前,無往而不利。這樣的氣勢和感染力,風雨為之變色。

5.而此詩的寫作背景又不得不提。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乾元二年三月。 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隨即乘舟東下江陵。在此之前,有過一次特赦,但是李白不在列,其時,李大仙人內心肯定已經絕望,肯定想就在夜郎終老了。借道四川,轉至夜郎,行至白帝城,得到特赦的消息,由大悲到大喜,才有此種情緒和詩句,盡顯豪邁英雄本色。

6.李大仙人雖然學冠五車,才華橫溢,但是在政治上並無作為,還因政治而被牽連,在暮年有此遭遇。豪邁之人有此境遇,也難免讓人唏噓不已。看其狂喜,我心尤悲,美人遲暮,可憐可嘆,故風雨為之哀鳴,天地為之變色。為之慨嘆耳。


瘋哥哥l


李白在作《下江陵》之前,處境相當不好,因他曠達不羈,在官場一直鬱郁不顯,而偏偏在安史之亂中,他錯投了玄宗的兒子永王李璘,永王私心自用,被肅宗所疑而遭鎮壓,跟隨永王李磷的大才子李白受牽連流放於夜郎,途中遇赦書,展書聆聽,他竟不在赦免之列,嗚呼!流放的帆船艱難地逆江而上,李白的心境可想而知,作詩曰:“傳聞赦書至,卻放夜郎回。暖氣變寒谷,炎煙生死灰。”當時58歲的李白那受得了大喜中的大悲,五內俱焚,心如死灰都不為過!但老天開眼,船至巫山,恰逢肅宗宣佈大赦,李白亦在赦免之列,他在大喜到大悲中掙扎,宣旨後宛如喜從天降,怎麼不欣然燦然,他立馬從白帝城東下,返回金陵。隨即便吟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首幾乎人人會背誦的著名詩篇。

“朝辭白帝彩雲間,”詩人李白早上告別雲霧繚繞的白帝城,噴發的朝陽把白雲染成了五顏六色,把高聳的群山漆成了五彩斑斕。而“彩雲間“三字,既描寫白帝城地勢高,高聳入雲,也展現了白帝城如仙境般的夢幻,才有“千里江陵一日還”如馭風般的氣勢,“幹裡”與“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這裡,巧妙的地方亦在這個“還"字,“還”有歸來的意思,它不僅表現李白一日千里的痛快淋漓,而字裡行間也透露出李白遇赦的鮮明的喜悅之情,凝練,傳神。而江陵之地,是永王李璘起兵之處,也是一時糊塗的李白應邀入幕之處,如今故地重遊,雖物是人非,但幾年歷經的生死劫難,令他感慨萬千,擔驚受怕、心驚肉跳的日子從此一去不復返,此時此景,快歌一曲,楊慎說的“驚風雨而泣鬼神"深以為然。

“兩岸猿聲啼不住,"從船上看長江二岸:峭壁如削,群山蒼茂,怪石嶙峋,雲奔霧湧。猿聲意象“悲情”,詩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嗚三聲淚沾裳。"又曰“驛騎明朝宿何處,猿聲今夜斷君腸。”而李白同志“淚沾裳”、“斷君腸”的日子被肅宗的聖恩盪滌乾淨,瞬間有孟效金榜題名時的狂放:“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所以李白同志儘管猿“啼不住”,他卻獨立舟頭,揮揮手,“輕舟已過萬重山。”船不輕,是心情輕鬆快意,船也就輕了。目不暇接的“萬重山”,被豐沛奔流如瀉的江水閃電般晃過,我們李白同志由此去開始他新的“幸福生活”。

《下江陵》詩,通俗易懂,文辭簡結輕快,空靈飛動,氣勢豪爽,既雄峻又歡悅,這凝聚了李白同志劫後餘生的生命智慧,楊慎評它“驚風雨而泣鬼神"實不為過。


東泰紫氣來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唐 ]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同樣是表達喜悅的詩,雖然老杜難得的流露出了歡快的氣息,但是沉痛悲鬱的情緒仍然瀰漫在字裡行間。

再看李太白的下江陵,靈快輕動的氣息撲面而來。雖然通篇未著一字喜悅之意,但是讀後喜悅之情卻難以抑止。後世蘇東坡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差相彷彿,但與老杜一樣,頗有些著相了。


風神翼龍12


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案,被流放夜郎,當時李白取道四川前往夜郎。走到白帝城時,李白聽說朝廷的赦免了自己,驚喜交加之中登舟取道江陵,在途中作了此詩,全詩洋溢著被赦免後的喜悅。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峰迴路轉的人生起伏

當時的李白是走到白帝城這個地方才聽聞自己被赦免的,故詩人寫“朝辭”,表明一大早就準備離開,但他要去哪裡呢?他本來是要去夜郎的,但現在他已經被赦免了,可想而知李白當時的心情是十分喜悅的,故後文又出現“彩”這一暖色調,以此照應了詩人當時沉浸在喜悅的心情裡,所以才有心情去欣賞朝霞的美麗,倘若沒有這道赦書,那麼詩人也就不會去關注朝霞的“彩”了。

他所看到的景象必然會在被流放的苦悶中顯現出一種憂鬱和陰沉,但是因為被赦免,境況就變得大不相同了。詩人在下一句寫“千里”,表明他離開長安已經足有千里之遠,展示了被流放到夜郎的艱苦和不幸,倘若沒有拿到赦書,那麼詩人必然會沉浸在被流放到西南邊疆之地的痛苦和犯愁之中。

緊接著詩人又寫“江陵”,於是回答了之前“朝辭”要去的地方,他不是要去夜郎,而是去江陵。這裡的“朝辭”顯然是有雙重意義的:

●離開的含義:詩人本是要離開白帝城去夜郎。

●迴歸的含義:在白帝城這個地方詩人聽說自己被赦免,於是他離開白帝城而要去的地方就變成了江陵。

“一日還”很巧妙的營造出了那種人生峰迴路轉的喜悅感,“一日還”用一種很愜意的語調揮散了被流放的苦悶,彷彿變成了只是詩人尋仙訪道的一次旅行,整個出行的氛圍進而變得輕鬆而灑脫,“還”字則點出了詩人“朝辭”白帝城以後踏上的是一條迴歸長安的道路,營造出詩人在處境的峰迴路轉以後在心境上呈現出來的愜意和舒暢。

▓絕處逢生的喜悅

“啼”字是用的極好的,似有歡歌慶祝之意,詩人加以用“不住”這一無法制止的感慨來表現自己內心的喜悅猶如岸邊的“鳥鳴獸啼”一樣無法平復,絕處逢生的喜悅顯然猶如一場盛宴上的舞樂般達到了無法收止的高潮。

詩人用“啼”來展現自己內心的喜悅,那種在絕處逢生以後想要高歌一曲或放聲大吼以宣洩心中的苦悶與快樂的狀態,又用“不住”來體現這種無法遏止的狀態,其顯現的自是人在絕處逢生以後感受到的那種無法平復的重生感。

“輕”字則進一步的加以闡述了詩人在擺脫被流放的命運以後心態上呈現出來的一種愜意和舒暢,其自是人在卸去某種精神負擔和內心愁苦以後的悠然和輕快愉悅感,試想如果詩人沒有被赦免,那麼輕舟就不再輕了,因為承載了許多人的憂愁和苦悶,其自是重而沉緩的,兩岸的鳥鳴獸啼也會變得讓人感到煩躁,讓人覺得像是一種嘲笑。

西南地區多山,素來有“十萬大山”的說法,而“萬重山”倒也並非誇大其詞的說法,“已過”當然明示了詩人已經走出困擾生活的重重阻隔,迎接他的自然是“海水無風時,波濤安悠悠”的豁達的生活局面。

▓總評

品讀《下江陵》全詩,自是會感受到李白在經歷了人生的一次峰迴路轉乃至絕處逢生的境遇後在心境上呈現出來的一種截然不同的狀態,在詩中李白毫不掩飾的宣洩了自己內心的喜悅和激情,既有空間的千里之轉變,又有心態的悲喜之躍然,有沾沾自喜,也有豪情歡悅,故明代文學家在《升庵詩話》中做出了“驚風雨而泣鬼神矣”的評價。


文化十分鐘


這首詩是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時所做,從字裡行間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多麼的欣喜,是多麼的急切。所謂“驚風雨,泣鬼神”也是相對於當時的背景而言,因為當時李白的處境是相當被動的,就像是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風飄揚。

在這首詩裡,我只看到了作者的急切和驚喜。驚喜是在常理之中的。但為什麼會如此的急切呢?我想肯定是跟他的夫人宗夫人有關,因為他對宗夫人的感情不像對待第一位妻子許夫人那般“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也不像對待一位不知名的夫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作風,而是對她情有獨鍾,為此還寫了大量的詩文表達他對宗夫人的思念與不捨之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李白的《別內赴徵三首》。

“千金買壁”的故事就是李白和宗夫人的故事。相傳有一天李白在梁園這個地方跟杜甫和高適飲酒唱和,喝到高興時,便起身隨手在牆壁上題了一首“梁園吟”。他們走後不久便走進來一個富家千金,一眼便看到了牆壁上的詩,並且深深被其吸引,看到結尾處便更加喜出望外,既然是大詩人李太白。此時,梁園小廝走進房屋一看,剛刷白的牆壁上竟然又被遊客塗鴉了,氣沖沖的就要去擦掉。站在旁邊的富家千金當然不樂意,立馬開口說店家請稍等,我給你一千金請你保留這面牆壁,不要擦去上面的文字,店家當然樂意。此事不脛而走,很快傳遍大街小巷,當然也很快傳到了李白的耳朵裡,因而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所以我說李白為什麼會如此急切的想要回去,就是想要早點見到自己的夫人,宗夫人,而且當初宗夫人還勸說李白不要去輔佐李鏻,李白沒聽,結果落得被流放的下場,因此李白更加希望早點見到自己的愛人宗夫人。

歡迎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