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根廷人均GDP那麼高,而貧困人口還很多?

水月君


阿根廷的人均GDP至2018年僅11652美元,比2017年還降低了3000多美元,在國際上阿根廷的經濟發展水平屬於中等,與歐美髮達國家相差甚遠,如今的歐美尚且有不少貧困人口,更何況是阿根廷呢。

說起來也挺矛盾的,一方面阿根廷1905年就頒佈了《掃盲法令》,早就實現了免費的教育醫療;另一方面這個曾經的全球著名富國如今有32%的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6.7%屬於極度貧困群體,在阿根廷一半以上的家庭中至少有一人日常供給無法滿足。


雖說如今在世界上並不算亮眼,然而在當年,阿根廷經濟卻曾盛極一時。20世紀初的阿根廷因為農牧業與工礦業的興盛,被稱作“南美洲的美利堅”,頂峰時期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由於高度富庶,那時候的阿根廷成為歐洲移民紛至沓來的樂土,也因此阿根廷成為了拉丁美洲白人比例最高的國度。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阿根廷嚴重依賴農牧礦業而忽視製造業的經濟弊端越來越凸顯,加上國際市場的收縮以及阿根廷內部不斷髮生不定,原本耀目的阿根廷經濟逐漸黯淡,發展乏力。20世紀80年代,阿根廷經濟因為債務危機陷入了自由落體式的衰退,90年代好不容易有所起色後沒多久,卻又受到巴西金融動盪等衝擊再次跌落。此後持續至今,阿根廷比索不斷貶值、物價與失業率卻不斷攀升。阿根廷經濟中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比重原本就低,在國際上也缺乏競爭力,如此一來更是雪上加霜,阿根廷的貧困人口不斷增加。


根據阿根廷的標準,一般一個有兩個大人兩個孩子的家庭,每個月最低生活費用是620美元,處於這一標準之下都算是貧困人口,而阿根廷最低的工資標準是每個月280美元。雖說阿根廷並非發達國家,可其物價水平卻並不比發達國家低,尤其近年來物價飛漲的同時阿根廷人手裡的比索卻不停貶值,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使得阿根廷貧困人口也越來越多。

有個最明顯的例子,作為全球聞名的乳畜業強國,阿根廷的畜牧業產品產量豐富,然而如今在阿根廷,牛奶的價格已經幾乎逼近汽油的價格,實在是有些諷刺。


說起來阿根廷資源非常豐富,油氣、煤炭、鐵礦等各種礦產儲量頗多,全境45%是森林三分之一是草原,還有大片的肥沃耕地,遼闊的東部海域也有充足的漁業資源。然而直到如今這個拉美第三大經濟體,工業在經濟中的比重不足20%,出口產品中除了組裝的汽車與鋼鐵,其他幾乎都是農產品與礦產。

阿根廷農牧業非常發達,而高效率農業也並不能提供充足的工作機會。雖然阿根廷的經濟總量不算太低,人均GDP也還湊合,可在其內部分化非常嚴重。多年來阿根廷貧困人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不停增加。說到底,阿根廷經濟的問題並非總量問題,而是結構與分配的問題,當初阿根廷不顧實際金融自由,大量外資湧入的確讓其風光一時,然而潮水褪去後只有阿根廷獨自面對一地雞毛。


澹奕


阿根廷的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為10040.13美元人口為4400萬人,中國2018年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可以說比中國富一點。但是阿根廷2011年人均GDP為10800美元為歷史最高,而中國人均GDP為5400美元。可以說阿根廷經濟一直沒有明顯的進步,一直在中等收入陷阱徘徊經濟活力到了極限,中國經濟以年百分之六的增長應該3年內就可以超過阿根廷。

阿根廷遼闊的草原、豐富的石油、雄偉的山脈、迷人的丘陵湖泊、肥沃的河谷和多樣的氣候。使阿根廷變成發達國家,但是20世紀70年代軍政府執政時期,阿根廷政府高度干預經濟發展,長期採取進口替代的保護主義發展模式。到了九十年代,阿根廷又因為政府幹預失靈而完全轉向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大規模私有化、放鬆政府監管,這又導致了本土企業破產、金融風險加劇等一系列問題,經濟迅速衰落。


自上世紀70年代阿根廷國家統計局開始對社會貧富差距進行調查統計以來,阿根廷最富與最窮的兩個階層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其中70年代前者是後者的6倍、80年代為20倍、90年代初有所下降,但從1993年起又開始不斷擴大,2001年為33.9倍、2002年為46.6倍。到2018年有所好轉數據顯示,阿根廷全國10%最富有階層的收入是最貧困階層的30倍。


經濟愛好


很簡單啊,貧富差距太大,大量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用戶842777439375


貧富差別大唄!


俺hsbd


因為每個國家定義貧困的標準不一樣。 阿根廷的貧困標準是:四口之家每月可支配收入低於3萬比索(大約4850人民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