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一线群英谱」他驰援黄冈 瘫痪父亲在株竖起大拇指

「抗疫一线群英谱」他驰援黄冈 瘫痪父亲在株竖起大拇指

身穿层层防护设备的李平在湖北黄冈的站“疫”前线。受访者 供图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李建辉 唐奕欣

“特别想吃一顿老婆做的饭。”2月14日下午,身在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支援抗疫的李平,在电话那端告诉记者他的情人节心愿,声音里透着疲惫。

李平是株洲市二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正月初一晚上,他作为株洲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坐上列车驰援黄冈。从主动“请战”到出发,他没来得及和同是医务工作者的妻子当面道声珍重,没来得及亲一下3岁的女儿,也没来得及跟中风后瘫痪十余年的父亲告别。

在黄冈救治病人的最前沿,他每天要穿戴着层层防护设备工作,八九个小时下来,他不喝水、不上厕所,汗水浸透全身,护目镜上布满雾气和水滴。脱下防护设备,双手被汗水泡得发白,耳后出现一串串小泡,脸上的勒痕也是一道道的。“由于有些缺氧,工作强度大,一下班整个人很疲惫。”李平说。

2月8日,元宵佳节晚上,特别想家的李平给家人打了视频电话。除了忙于工作的妻子,他牵挂的父亲和女儿,还有从上海回来一直留在家照顾父亲的姐姐,都出现在了眼前。

视频那端,不能言语的父亲,艰难地用眼神和手势示意李平的姐姐拿来纸和笔,按他的意思在白纸上写下:“儿子,加油,请放心”,并艰难举起他的手,竖起大拇指,为儿子点赞。李平的热泪涌出了眼眶。

「抗疫一线群英谱」他驰援黄冈 瘫痪父亲在株竖起大拇指

李平的父亲元宵节在和他视频时,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受访者 供图

李平的父亲是中学教师。在他的印象中,父亲颇有家国情怀,10多年前父子俩一起看电视,看到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父亲对李平说,“你长大了,如果去做这些有意义的事,爸爸绝不阻拦你。”

2018年10月20日,李平看到一个医疗队援助贫困地区的视频后,留言评论说:“等我女儿大一点,我一定会去最需要的地方援医。”如今,驰援黄冈的他实现了曾经的承诺。


【相关新闻】隔离病房里的“男丁格尔” 每天要走两万步

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宋玺

“医生,我水壶没水了;医生,我手机没电了;医生,我想吃稀饭……医生,你累吗?”2月12日,从病房里“熬”出来,“医生”欧飞宇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26岁的欧飞宇其实是株洲市中心医院院前急救中心的一名男护士。1月24日晚上,在医院值班的欧飞宇正在吃泡面,突然看见工作群发出通知:自愿报名参加应急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没多想,他马上报了名,第二天便和株洲其他74名队员赶到黄冈。

「抗疫一线群英谱」他驰援黄冈 瘫痪父亲在株竖起大拇指

欧飞宇在黄冈一线抗疫。受访者 供图

“你不怕吗?”有同事问他。

“我有个哥哥,能替我照顾父母。况且我是单身,我不去谁去!”欧飞宇故作轻松地答道。

为了穿防护服,到黄冈的第二天,爱赶时髦的欧飞宇把刚做的帅气发型剪成了寸头。“刚剪完时,真的很短。”小伙子显然有些舍不得此前的发型,特意给记者发来一张照片。

真正上了前线,这个“94后”小伙似乎一夜之间成熟了。在隔离病房,没有家属,没有卫生员,护理人员就要承担诸多医疗之外的工作。在不大的空间里,欧飞宇每天步行都会超过两万步。他也是队里的主劳力,领物资、搬东西都靠他。

虽然每天累到不想说话,可欧飞宇仍会被工作中遇到的暖心事感动。有一次,他在给一名女患者抽血时,由于穿着防护服、戴着厚厚的手套,护目镜里全是雾气,他扎了几次针都没找准血管。

“那名患者没有半句怨言,反而一个劲地安慰我,说没关系。”欧飞宇说,那一刻,医患间的互相理解与信任让他有了坚持的力量。

如今,他已在黄冈奋战了近20天。提及自己的小心愿时,这名“男丁格尔”有些害羞地说:“我有点想念家乡的辣椒炒肉。”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