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以前覺得是父母的嘮叨現在覺得是對的事?

啊哎呦哎呦


隨著年齡的增加,越來越覺得小時候父母的“嘮叨”是正確的,我現在也是為人母了,覺得身上有自己父母當年的影子,拿來教育自己小孩。

一、好好讀書

小時候父母說的最多的是“不好好讀書,提鞋都沒人要你”多麼正確啊,社會就是這樣的,知識的年代,社會上 的各種的招聘招工之類的,硬性條件就是專科學歷、要麼本科學歷以上的,沒有學歷,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山東淄博類似生產潤滑油、玻璃杯的小廠子招工要求都是專科及以上學歷。

二、不要打架、不要逃課,早點回家

想想如果自己孩子和同學打架逃課了,我們會著急成啥樣子,會被學校老師叫去批評教育,重要的是孩子受傷學壞之類的,更不用說沒有按點回家了,這樣的話,你和你老公直接暈過去,驚動整個家族、警察。

三、書包整理好沒書包整理好沒,你趕緊看一下,免得到學校才發現沒帶什麼書。鋼筆也拿出來看看有沒有墨水,免得要寫的時候寫不出來……

小時候會覺得父母這是多管閒事,鹹吃蘿蔔淡操心。真的是沒毛病,凡是小孩或輕或重都會有丟三落四的毛病,難免上學書本及用具會落下,去了學校,別的同學都寫字呢,你幹看著,家長被老師教育、功課落下等一系列問題出現了

總之,我們也都是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明白過來,母親把愛寄託在無限的嘮叨中,如涓涓細流滋潤幼苗成長。問世間什麼樣的愛是永恆不變的?那無疑是父愛和母愛,這份愛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隨著我們,然而,我們的到來,也給父母帶來了莫大的負擔,父母卻把這份負擔當成幸福,用心愛我們,用生命愛我們,我們哭,他們傷心,我們笑,他們高興,我們健康快樂,他們會露出無比幸福的微笑。


米米升艙


我年輕時候,喜歡交朋友。工作以後,結交面越來越廣,同學、同事、哥們。好玩的,聚在一起喝喝小酒,離不開江湖義氣;好聊的,一杯清茶,海闊天空到半夜,多半志趣相投。朋友三教九流,分佈不同行業,有事一吆喝,都立馬往前湊。朋友多,人緣好,鄰居們羨慕。

父親看在眼裡,經常叮囑我,某某心眼多不可靠,說話注意點;某某是個惹事之人,儘量少來往。我明白父親的心思,無非是告訴我,交朋友要慎重。因為父親年輕時,為此吃過虧,所以對我放心不下。我記得,每當父親談起這些事的時候,總好在我耳邊反覆嘮叨一句話:人一輩子要遠離兩個地方,一是醫院,二是法院。我挺心煩的,什麼醫院法院的,給我有啥關係!心裡一百個不理解。

父親走的時候,我已經步入不惑之年。說實在的,在之後的許多年裡,我也曾經吃過虧上過當,讓我經歷這些的,少不了都是“朋友”。中年時,自己工作有些成績,被推上了領導崗位。眼見的身邊同仁有的因經濟問題,被審查被懲罰。而自己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不為利益所動,清清白白。

年齡越長,越覺得父親的話,雖然淺白直接,甚至當時還有點丈二和尚。走到今天再細細品味,其中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囑咐我交朋友,要學會分清好人壞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至於醫院法院之說,一是,人活著,要有健康的身體,少給醫院打交道;二是,嚴格約束自己的行為,不要做觸碰法律的事,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這些年裡,我常常想念父親,想起父親的嘮叨。那耳熟能詳的叮囑,可惜再也聽不到了。


東音八度


從以下三個影響我最大的方面:

1:讀書時望子成龍。母親口裡的一首打油詩:學習是燈,努力是油。要想亮燈,必須加油。九十年代初基本上每個家庭裡的條件都苦,像我們家姐妹六七個更苦,能進個學堂門就不錯了,慶幸的是父親常年在外可以經商可供我們幾姐妹上學讀書。老大小學畢業,老二掃盲班畢業,老三小學畢業,老四初中畢業,老五中專畢業,老六初中畢業,老麼兒子大學畢,細數實屬不易啊!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裡裡外外一把辛酸淚把我們扯大成人,讀書識字不就是想有個子女有所出息。

排行老五的我調皮搗蛋,但對寫字,打乒乓球,吹口琴笛子之類感興,所以就覺得我或許有所希望,因個不高,怕下田有螞蝗,怕上山砍柴有蛇和蜂窩等等,所以母親就以次老鼓勵我,好好讀書考上大學到城裡工作,以後不就不用回農村種田……可是讀著讀著還是荒於嬉,真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工作中兒行千里母擔憂。九十年代初正值改革開放,流行下海撈金。中專畢業的我迫不及待的收拾好行李準備和同學闖蕩江湖去。結果母親知道後死活不讓我去,發話給我同學,誰把我帶走找誰負責,就這樣計劃夭折了。原來是父母託人在找關係,想在縣城找一個企事業單位安安穩穩的上個班,雖然工資低,但將來有個鐵飯碗的。天吶,我哪裡聽得想去,就知道家裡為我們子女讀書花那麼多錢,為我花的敢多,現在我畢業了可以去賺錢了,是該我報答父母的時候了,於是乎在一箇中秋節後第二天離家出走直奔廣州同學了。

每每休假回家,母親就問廠裡吃的怎樣?住的怎麼樣?工資怎麼樣?晚上坐床邊喋喋不休問東問西,打工打工兩手空空……然而我也只有報喜不報擾,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3:不當家不知道鍋是鐵做的。漸漸的父母年邁而且窮怕了,節儉雖然是中華傳統美德,可是我們回來買給他們吃的穿的用的非要存撿到放壞,這便產生代溝。我們扔了是浪費,買到多了穿不上是浪費,夠用就好多了也是浪費……如今您們老了,做子女的不是想辛苦一輩子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能吃好點穿好點用好點,或許是我們沒有撐控這個“好”的量。如今個個自己當家作主了才明白父母的苦口婆心吶。

母親已離我們而去數載,父親健在時有陪伴。每每思母淚如雨下。

記於20200214夜



文川閣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以前不懂這些道理,對父母的話為沒怎麼聽,可能是年輕氣盛,覺得父母是多麼的嘮叨。可過了那麼年才發現以前父母嘮叨很多是對的,很多前人走過的路,我們按腳印走就好了,我們缺偏偏不這樣,有時就走到沼澤裡。

以前父母常嘮叨,好好學習,我沒聽進去,經常曠課打遊戲,勉強上了三流的大學,鄰居家的上了好得學校,現在也比我混的好,這就因果吧。以後我孩子長大了,也會把自己的故事講給他聽,希望他不要再像我。




百易品牌顧問


不要亂花錢!

不要多喝酒!

不要太在意單位的事,尤其不要發脾氣!

......

還有好多好多,其實那哪裡是父母的嘮叨,那是父母的叮嚀、父母的牽掛、父母的經驗之談!

能掙錢的時候,想不到積攢;沒有的時候,只能讓自己陷入困境!我跟很多人一樣,經歷過一天掙10塊,到一天掙100,到一天掙1000;還與很多人不太一樣,幸運的是每天掙幾千,持續大半年;每天掙幾萬,持續個把月;最多時一天掙個七八十萬...也是曾經有過的。

又怎樣,能掙錢的人不在少數,能守住的才是牛人!大家都知道,有個福布斯,每年首富都在換,只有李嘉誠,極少的人,屹立幾十年!

我們不跟大富豪比,但道理是一樣的。只有過來人才明白,三窮三富活到老的道理;能守住一份夠用的收入、守住一份平和得心態、守住一份健康的身體。這些老人們懂,那也是他們刻骨的記憶,他們的嘮叨只是不想孩子們再走彎路,受二茬苦。

原本想把我的得失財富的記錄貼出來,每看一次、回想一次也是挺疼的,還是算了。

感謝朋友閱讀🙏🙏





藍日


1.買房子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定要一次性買一個大房子,最好三居室那種……結果沒聽,買了小兩居,生了孩子立馬擁擠不堪……

2.買房子告訴我們最好一次性付清,不要欠銀行的錢,那時候外面的理財收益動輒就是十幾個點年化,銀行貸款才四個多點,差異這麼大,有暴力可圖,堅決不聽。結果這兩年接二連三的各種理財暴雷,別說收益了,本金都沒拿回來,哭都沒地兒哭

3.告訴我們要存錢,無論如何都要存錢,但是我們總覺得自己很能賺錢,各種超前消費,信用卡花唄白條,結果因為疫情來了,關了半個月而已,就已經捉襟見肘,還要還房貸,小孩子的費用等,不得不出去賺錢,太慘了……


小斧子講家庭故事


小的時候,我不喜歡學習,然後我們縣城。有一個武術學院。然後我特別想去,跟我父母鬧了幾年最後去了、然後我覺得特別後悔,因為那裡面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象的生活,因為小時候特別喜歡看武俠電視劇 原本我以為學了武術,我可以行俠仗義行走江湖。最後不上學了,然後我就走進了社會。原來真正的社會不是行俠仗義 哎……錯一步步步錯 如果當初我努力學習 好好的去理解這個社會 我可能不會是這個樣子





平原小影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父親讓我工作時注意身體,少喝酒,因為年輕當時覺得煩,覺得嘮叨,不僅不放在心上,還我行我素,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漸漸不如以前,在住了三次院後,也不怎麼喝酒了,現在想想真是慚愧,悔不當初,想想父親當時苦口婆心的勸自己,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小哲電影解說賞析


很多事情啊。比如學習比如花錢比如男朋友比如結婚,這些事情遍佈從小到大的時間裡。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好好學習別玩手機,以後考上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很重要。自己不信,不認真學習,不喜歡聽他們嘮叨。後來長大了,交男朋友也不聽他們的話,嫌他們嘮叨都是老一套的想法,一意孤行找了現在的老公。很多方面吧,他們是過來人。怎麼說,只有經歷過才會知道什麼事好話。以前有個朋友說過一句話糙理不糙,只有吃過屎💩才知道真的是屎💩。我表弟高一成績理科很差,分科前期他媽媽讓我和我弟去勸他選文科,當時我感覺我們把自身的感受從高一到高考到選大學的利弊都說了一遍,或者好幾遍他都聽不進去。很像之前的我們,油鹽不進,堅持自我。真的只有親身經歷才懂得人生。

父母總歸是父母,拋開過來人這老生常談的身份。還有一個理由,父母永遠都是為了子女好,他們儘可能的再把認為最好的東西給我們,讓我們能夠成為一個有基礎有階梯去成為我們理想中的自己。不要覺得是嘮叨,那是一份難以言說的愛,只能靠嘮叨去體現



大萌媽咪


父母的嘮叨中藏著對我們掩飾不住的關愛,不知你是否發覺,父母的嘮叨是世間最美的一種聲音,因為這種聲音裡有的全都是父母對我們的關愛。

  生活中,我的父母就很喜歡嘮叨。吃飯的時候,他們總能揪住我的錯處,比如我吃的太急了,碗裡的飯落到桌子上了,亦或是我吃飯不記得端碗了,再或者,我吃飯的聲音太大了……從前,我不懂父母這麼嘮叨的原因,但是後來我就知道了,每當我去外面吃飯的時候,總會有人誇我有教養,懂禮貌。父母嘮叨我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我,在我們與他們相處的生活中挑出來的刺兒,都是為了我們的成長。

  我以前也有怨過父母,有時候面對他們的話,我心裡都會產生一個逆反的心理。記得有一段時間,只要父母說我哪裡做的不好要我改正,我就會扭著性子與他們作對。父母的嘮叨有時候會煩人,可是隨著我的成長,隨著與父母分離的時間越來越多。漸漸地面對父母的嘮叨,我的心裡隱隱的湧上了一種感動。

  時間在流逝著,我在慢慢地成長,父母也在漸漸地變老,可是父母的嘮叨一直都沒有變。如今,每次我回一趟家,父母對我要說的話也就越來越多了起來。一遍又一遍的噓寒問暖。詢問著我在學校裡的學習情況,問著我在外面的生活情況。每一次發問中,含著的都是父母對我濃濃的關心與愛護。

  父母的嘮叨永遠都是以愛為出發點的,我們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父母的嘮叨,要從父母的嘮叨中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那份深沉的愛。天下的父母都是愛著自己的子女的,父母的嘮叨也是他們表達對我們關心的一種方式。

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和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扣扣子,教你洗臉、教你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用至誠的心去感激,用切實行動去報恩。

“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現在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回報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質上的回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遠渡重洋、留學海外,我們時刻要懷揣著一顆感恩的心。正如世紀老人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的桑葉就要吐絲。”春蠶付出了,也獲得了,得到的卻是人們的讚美與欽佩。

曾記否,父母將你我捧在手心,含在嘴裡,因為我們是父母手心裡的寶;曾記否,父母把無私的愛奉獻給了我們,因為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愛的延續。

曾記否,你討厭父母的嘮叨,無意間,你和父母之間產生了隔閡,可是總要等到失敗後,才知道父母講的都是金玉良言。曾記否,翅膀還未硬的你,卻想擺脫父母,展翅飛翔。可是總要等到自己受傷後,才知道父母的懷抱是最溫暖的避風港。

我不是詩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會用精湛的詞藻來讚揚父母,也不會用唯美動聽的音樂來歌贊父母,我只能用點滴行動來感恩父母。生活中,你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實都是在感恩父母。曾聽說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戶家庭的三個兒女每天必做的事是寫一封感謝信,其中的內容確是諸如“昨天爸爸買的匹薩餅真香”,“媽媽給我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之類的簡單句,我心頭一震,原來他們給父母寫信,不是因為父母幫了他們多大的忙,而是記錄下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感覺到幸福的一點一滴,他們也許不知道什麼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對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聽了這則小故事,有沒有觸動你的心靈,如果有,從現在起,當父母為你嘔心瀝血時,對父母道上一句“謝謝”!當父母疲勞時,為他們到上一杯濃茶,幫他們捶捶背;當父母生病時,躲在病床前陪陪他們,陪他們多說會話;當你遠在他鄉時,給父母打上一個電話,捎上一句祝福……

風中的風鈴再次響起,似乎在奏響一首感恩之歌,感謝父母的嘮叨/因為他們是為了讓你少走彎路/感謝父母的鞭策/因為他們是為消除你前行的障礙/感謝父母的斥責/因為他們是為了助長你的智慧/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護。

讓我們行動起來,點點滴滴,感恩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