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觸不可及》

一部溫情的故事,感動無數人,更是給人們心靈帶來了無盡洗禮。關於友情、關於摯友,我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一、故事梗概


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原型人物:菲利普與阿布戴爾

豪宅、名車、金錢、名譽、地位,菲利普似乎擁有常人所羨慕的一切,但是命運卻和他開了個玩笑。一次跳傘事故,菲利普遭遇意外,導致高位截癱,行走、坐臥、翻書、寫字、梳洗他都不能獨立完成,甚至有時連呼吸都需要他人幫助。妻子離世加之身體殘疾,使得菲利普越發孤冷挑剔、難以接觸,他與生活護理的磨合更是難上加難。直到黑人小夥得里斯的出現讓事情發生了好轉,他樂觀的性格和真實的個性,讓菲利普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逐漸走出陰霾並收穫幸福。得里斯也在菲利普的影響下,生活和性格慢慢發生著變化。

法國電影《觸不可及》,根據真人故事改編,一部溫情的故事用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笑中帶淚,溫暖人心。該部電影曾獲第70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成為法國2011年票房最高的影片。《觸不可及》的原型人物是富翁菲利普與他的生活助理阿布戴爾。原型菲利普先生將其故事撰寫為自傳《第二次呼吸》。

二、關於摯友

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觸不可及》

如何定義摯友,依靠身份、地位還是金錢,菲利普和得里斯的故事,告訴我們,這些都不是。摯友,是幫助我們走出絕境的那個人,是為我們付出真心的那個人。

  • 1."平等",是你對我的"不同情"

菲利普的豪宅中,又在舉行生活助理的面試。菲利普坐在輪椅上,秘書對求職者者進行提問,求職者談到如何看待這份工作時,都盡力表達自己對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或者對護理工作的豐富經驗。顯然,這些答案菲利普都不認可。

一個身材高大的黑人小夥子得里斯突然闖入,打破了面試的沉悶。他要求菲利普為他在求職材料上寫下拒絕理由,這樣他就可以靠失業救濟金獲得補助。

得里斯面對菲利普這樣的一位病人,沒表示出過多的關注,反而更關注他旁邊美麗的秘書,時不時打趣逗笑。誤打誤撞,菲利普決定給這個準備破罐破摔的小夥一個工作機會。

毫無護理經驗的得里斯,可不懂什麼體貼、專業,甚至經常忘記他的老闆是一位自脖子以下沒有知覺的病人。電話響了,直接遞給菲利普自己接聽;熱水撒了,不及時擦,還做起了實驗,驗證菲利普確實沒有知覺。種種粗心大意、搞怪作弄,卻讓菲利普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菲利普自生病以來,聽到了太多同情、惋惜的聲音,但是對於這樣一位驕傲的人來說,這無疑像一把把把利刃傷害著他的自尊。得里斯的"無視"讓他感受到了"平等"帶來的尊重。儘管他知道得里斯曾有"前科",儘管他知道第一次面試時得里斯"順"走了家裡的藝術品,但是他選擇了得里斯,因為他"毫無同情心"

同情二字,對於曾遭受過苦難的人來講,是多麼刺痛的字眼。同情,似乎就是強者對弱者的一種情感施捨,這份施捨不要求回報,但這份施捨卻讓痛苦加倍。尤其對於菲利普來說,曾經的風光無限蕩然無存,如今竟然連行動坐臥都需要他人助力。不僅是對於殘疾病人,哪怕是貧富、美醜的差距,所謂基於"同情心"不適時宜的"施助"對"受助者"來講,都無疑是自尊的傷害。

得里斯讓他感受到了"平等",找回了作為一名"尋常人"的自信。同樣的,菲利普也沒有因為種族差異,讓得里斯感受到不公或者歧視。二人精神上的平等,使得彼此成為莫逆。

  • 2."理解",是我懂你的"心之所向"

一天晚上,得里斯聽到菲利普賣力的呼吸聲,由於藥物的副作用,他經常悶氣異常痛苦。深夜裡,得里斯抱起他坐上輪椅,走上街頭,新鮮的空氣對菲利普有所緩解,也讓兩個人逐漸敞開心扉。

菲利普回憶和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相識於校園,恩愛多年,但妻子嘗試過各種辦法未能懷孕,於是他們選擇了領養。妻子後來的離世對菲利普來講是晴天霹靂,他曾熱愛極限運動,但他選擇在一個天氣十分惡劣的情況下去跳傘,他想要感受妻子的苦痛,這樣的選擇無異於"輕生"。"真正的殘疾不是坐輪椅,而是在沒有她的世上活著",菲利普悵然若失。

得里斯決定讓菲利普重新找回快樂。他改裝輪椅,讓菲利普坐上了"急速"輪椅,馳騁街頭,超越一個個路人;他開上跑車帶菲利普兜風,讓他感受極限的快樂。

菲利普有一位交往長達6個月的筆友,但期間二人只是精神交流,從未見面,連照片都沒見過。菲利普在藝術、文學上頗有造詣,寫的信更是詩意滿滿,顯然對方對他也充滿好感。但是菲利普自卑,擔心自己的狀況影響了這份感情。

得里斯表面調侃他的"柏拉圖"式戀愛沒有用,實則看懂了菲利普的顧慮,於是他成為了一位戀愛"神助攻",用他獨有的"粗線條"處事方推動了菲利普感情的進展。

得里斯為菲利普挑選了一張坐在輪椅上神采奕奕的照片,鼓勵他寄出去並約對方見面,菲利普多番顧慮,最終還是換成了自己健康事的照片。約會當天,精心打扮的菲利普卻臨陣脫逃,菲利普顧慮自己無法給對方承諾和幸福。得里斯將此事一直記掛在心間,數月之後,他偷偷將菲利普的真實情況告訴了那位筆友,故事的最後,菲利普收穫了自己真摯的感情。

得里斯讀懂了菲利普的內心,無論是對極限運動的懷念還是對愛情的猶豫和渴望,得里斯全都明白。並且用最直接的方式幫助菲利普達成心願。

"懂你所懂,想你所想"才是朋友間的默契。而這份默契,來自於對彼此內心世界最真切的關照。並不是相處時間久了、瞭解的故事多了,就能夠一擊即中猜對對方心底的"答案"。看懂對方的內心,並且給予最大的鼓勵,突破對方的"心魔",能做到這些的唯有心裡"有你"的那個人,是愛人或者摯友。

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觸不可及》

  • 3."尊重",是我對你的"不牽絆"

得里斯看起來無拘無束、粗枝大葉,但其實內心深處卻藏著一份對母親、對家庭最深切的情誼,硬漢也有柔軟的內心。

黑人家庭的生存終究艱難一些,得里斯的父母並非親生,其實是他的叔叔嬸嬸,嬸嬸不能生育,便將他抱來撫養。後來,叔叔去世,嬸嬸再嫁,家庭便由不同血緣的孩子組成。得里斯作為大哥,沒能成為母親的驕傲,他曾做錯過事情,誤入歧途。母親那句"我慶幸自己還有其他孩子"更是深深刺痛了得里斯的心,對家庭的責任感和愧疚感令他十分自責難過。

菲利普雖然十分依賴得里斯,但他明白,得里斯還有更重的事情需要去處理,家庭需要他這位大哥成為頂樑柱,母親也需要這個兒子幫忙料理家事。菲利普不願成為牽絆,"我覺得我們之間到此為止了。畢竟你不能一輩子這樣,推著殘疾人到處走。"

得里斯紅了眼眶,出於對家庭的責任,他離開了菲利普,回到母親身邊,幫著母親拎東西的得里斯,長大了。也許恰恰是與菲利普相處的日子裡,讓得里斯更加懂得珍惜。

所謂尊重,便是我明白你的苦衷,但我會站在我的角度讓你"自由"。不把壓力強加給對方,菲利普便是這麼做的。為他人著想,不增加負擔,不填增煩惱。放手,這是一種境界,不以"幾私"為前提的君子境界。

  • 4."塑造",是你我彼此的"相互成就"

菲利普曾經不苟言笑,嚴肅易怒。後來在得里斯的影響下,學會了幽默,甚至在古典音樂、藝術畫廊、歌劇院裡任由得里斯放縱,自己也跟著一起說笑。生日會上,看著得里斯自由快樂地跳舞唱歌,菲利普開懷大笑,找回開心的自己。

得里斯曾經暴躁粗魯,放浪形骸。在菲利普的薰陶下,他逐漸收斂戾氣,並嘗試接近和欣賞藝術。得里斯離開菲利普之後,應聘時可以對達利的畫作侃侃而談,面對不遵守規則的人也嘗試用文明的方式去交流,這些都來自於菲利普潛移默化的影響。

兩個內心純粹、本質善良的人塑造著彼此,成就著彼此。優秀的人總能使人產生正向從善的變化。得里斯的"優秀"幫助菲利普重拾自信、收穫幸福、感知快樂;菲利普的"優秀"幫助得里斯珍惜親情、提高審美、懂得務實。他們的"優秀"源於彼此,成就彼此。

三、情感冥思: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觸不可及》

  • 1.摯友難遇,高山流水
  • 伯牙遇子期,聽懂高山流水,收穫知音,這是緣分,也是福分。有時候,人們會以朋友的數量、地位、財富來定義自己的圈層。但是,這樣的朋友中有幾人懂得你的"高山"與"流水"。像菲利普與得里斯這樣,彼此讀懂內心,修煉出最恰當的"默契",這份默契並不來自於金錢的"等量",而以精神"平等"為前提。

    朴樹和高曉松便有一段摯友佳話。朴樹曾經紅極一時,工作商約不斷,當時的高曉松則是處於人生低谷,他給朴樹發信息想要借15萬,朴樹只回了兩個字"卡號";多年後,朴樹遇到困境,也只給高曉松發了兩個字"還錢"。兩個人彼此信任,坦誠炙熱,不懷疑、不猜忌、不詆譭、不計較。

    摯友的核心在"摯",即內心的純粹和情感的真摯。一個真心為你著想、為你操心的朋友,也許不必長期陪伴,但心裡卻總是掛念,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施以援手,懂得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尊重。交友的成功似乎質大於量。

    • 2.摯友難覓,懂得珍惜

    有一個"懂你為你"的朋友實屬不易,尋得便要學會珍惜,珍惜的前提莫過於給予"理解"與"尊重"。菲利普最終放手,選擇讓得里斯迴歸家庭,便是處於這份情誼的珍惜做出的選擇。如果他將得里斯綁在身邊,那麼不僅會讓得里斯陷入對母親虧欠的自責,更會讓得里斯愈發壓抑和難過。所以,有時候放手更是一種"珍惜"。

    在原型人物的故事裡,菲利普再婚,育有兩女;助理阿布戴爾成為公司主管,也已結婚並擁有家庭,二人之中保持著深厚的友誼。現實世界裡,二人也是成就和珍惜著彼此。

    餘秋雨曾在《霜冷長河》裡提到過一個這樣的小品故事。兩隻螞蟻相遇,彼此觸碰觸角,隨後背道而馳。過了很久,他們遺憾,大千宇宙,兩個微小的軀體遇見彼此多不容易,"可是我們竟沒有彼此擁抱一下"

    世界很大,遇到不易,摯友更甚,所以更應倍感珍惜。

    四、結語


    法國溫情故事《觸不可及》: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觸不可及》

    英國詩人赫巴德曾說"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摯友是赤誠純粹的那個人,摒棄功利目的與我們相遇的那個人,帶我們走出絕境但卻不求記得的那個人。精神世界的平等、情感領域的共鳴、發自內心的理解、毫無自私的尊重、積極正向的成就,這些共同促成了銘記於心的友情。一生摯友,幸好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