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祕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李安在介紹王家衛時說,他是一個卓越的電影人,從沒有一個能像他一樣,能吸引如此多的興趣、爭議、讚賞和模仿。多年以來,我不知道是對他的欣賞變成了嫉妒,還是嫉妒變成了欣賞。

李安說王家衛的電影能觸碰到我們的潛意識,他用最為浪漫、美麗又神秘的情緒將我們迷住,種種曖昧累積成情感與想象,角色們在自己對話,好像世界只有他們一人,但卻又是共情的。

王家衛的電影捉摸不透,總會給人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又好像似懂非懂。他的每一個畫面都在展現情感,每一個剪輯切換的鏡頭,又都剛剛好,不多不少。除了表面的人物狀態和心裡情感,還有更深層次的韻味,或是愛,或是思念、或是一種傳承的精神。

巧奪天工的畫面,透出捉摸不定的情緒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王家衛電影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他不會把故事情節完整地呈現出來,把他認為的主題情感定格起來。他一直在隱藏情感,很模糊,你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但是神奇的是,電影裡的每一個畫面,你都能牢牢記住,揮之不去。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就是一個故事,它會令你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究,想它是個什麼樣的情節。

周星馳的電影,以喜劇最受人歡迎。他的幽默搞怪和情懷,只此一家。一般人看的時候只看到星爺的惡趣味,卻體會不到被掩藏起來的敏感,和獨孤的靈魂。

魯迅先生用他的滿腔熱血,用文字把星星之火匯聚成燎原之勢,用他的無畏精神,鼓舞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先生的筆下,像雄獅在怒號,像黃河決堤,像末日來臨。那種緊迫感,那種絕地求生的意念,是在喚醒每一個昏迷的中國人。人性在他的面前,暴露無遺。他了解每一箇中國人的性格,準確的說,他看透“人性”二字。

只有瞭解一個人,才能拯救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摧毀一個人。日本人利用中國人的缺點,凌駕奴役中國人。魯迅先生卻是揭露人性最醜惡的一面,以拯救中國人。我們都知道,中國人都是非常講究面子的,謙虛低調,看破不說破。一旦被人指出陰暗醜陋的一面,就會張牙舞爪奮起攻之。他會證明你是錯的,老子不是這樣的人,在那個時候,他沒有了顧忌和束縛,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大無畏氣概。

這是先生的智慧之處,這也是令人心寒的真相。歌頌光明,自欺欺人,不願直面黑暗。書留下的是冰冷的文字,內在傳遞的精神文化,卻是要每個人自己領悟。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一代宗師》劇照


王家衛的電影之所以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不外乎是對人的瞭解,對人性的探究。把那種錯綜複雜的情感,文化愛情交織碰撞,炫酷震撼的同時,又感受到美麗又神秘的情緒。

我們看好萊塢的電影,都是為裡面的畫面感震撼,為他們的腦洞讚歎。而國內的電影,主要還是一個“情”字。

特效可能做得不好,拍攝的畫面可能不太理想,但總會有人性體現。上到國家人民,下至親情的溫暖,一個“情”字就是人生。

而中國的人的情感都比較含蓄,一般不外露,把最真實的一面掩蓋起來。如果只看表面的,沒有用心感受,根本不會體會到那種深沉、無以言表的情感。或許是那份愛,太過於厚重,根本就不知道怎樣表達。無聲的愛,感人之處就在於——我以為你不在意,卻不知道你一直在默默付出。看清一切,恍然大悟的瞬間,內心是最感動的時刻,集中的情感的爆發最為致命。

情感大爆發的時候,也是俘虜每一個觀眾的時候,他們完全被帶進人物的情感裡,覺得那個人就是自己。而王家衛的電影卻不一樣,很少有這樣的場景。他更傾向於使用模稜兩可的畫面,若隱若現,似透非透,他保留自己的第一觀念,留下畫面讓你自己猜測。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梁朝偉在《阿飛正傳》的劇照


無數經典畫面的背後,是近乎“變態”地追求極致

1其中尤為經典的畫面屬《阿飛正傳》裡最後梁朝偉不到三分鐘的鏡頭,留下懸念,引發好奇。當時第一次看,並不太理解這樣的鏡頭含義何在,這個人是幹什麼?要去哪裡?激發了強烈的好奇心,以為會有續集,然後就在那裡想象。 在《旺角卡門》裡,最後的畫面是劉德華中了一槍躺在地上,抽搐的動作和表情,回放劉德華片中的唸白。

讓我們抱有希望,潛意識覺得那不是最後結局。自成一派的王家衛,不管是開頭還是結尾,都在展現他那與眾不同的審美和表演方式。

偶然在電視上看梁朝偉在接受採訪時說了這麼一段,他說導演讓演一個賭徒出門的準備,他就像他平時出門準備演。王家衛說不行不過關。梁朝偉說:“這怎麼不行?”王家衛說:“你這麼出門跟一個演員出門有什麼區別嗎?”梁朝偉就愣了,說:“賭徒出門和演員出門不都一樣嗎,整理整理,整裝待發就出去了。”王家衛聽了當時就火了,他說:“看來你白混這些年了,你根本不會演戲,你回去吧。”

梁朝偉回到家以後覺得特窩囊,心想我這些年演戲大小也算個腕,你說我這不行那不行可以,但你不能說我不會演戲,這是對我最大的侮辱。梁朝偉也是這麼一個越挫越勇,知恥而後勇的人。

他就想一個賭徒出門有什麼特別,他想起演藝圈裡有些好賭的朋友,把他們找來問一下出門前要幹嘛。他的那些朋友說,賭博很講運氣,出門前要把頭髮梳順,頭髮順了運氣就順了。

再一個賭博就是手,這手上得特利索,尤其會出老千的。所以出門前就要拿指甲刀修修手、擦一擦護手霜,弄得乾乾淨淨的。

後來梁朝偉就把這些情節挪到電影裡,前後不到三分鐘卻拍了27遍,才最終完成。在這部戲裡梁朝偉只有一個鏡頭,王家衛說他演得很好,真的非常好。這段原本不是放在最後的,但王家衛當時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他這一段用在影片結束。

因為就是這樣一個人,你不知道他是誰,要去幹什麼,你就會很好奇想要了解,想一探究竟。整部《阿飛正傳》裡,除了哥哥對著鏡子獨舞的片段最令人稱頌外,就是梁朝偉這最後一段。<strong>王家衛他自己說,在影片中的重量,不在時間長短,而在於時間段,放在那裡才能凸顯出其中的重量。

在周潤發《賭神》系列電影、劉德華和周星馳的《賭聖》中,這樣的畫面隨處可見。不管多麼貧窮拮据,進賭場的時候都要西裝革履,把頭髮梳得油亮,噴上髮膠,讓頭髮往後靠得服服帖帖。這是出門前討的好意頭,更是在賭場上的一種氣勢。賭博賭的是一種氣勢和底氣,在氣勢上把別人比下去,那你就贏了。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一個好導演是怎樣“折磨”演員的

在和王家衛合作的眾多演員中,和梁朝偉的合作是最多的。梁朝偉也是一個戲瘋子,他也願意這麼精益求精,全力配合王家衛。

劉嘉玲在一次頒獎典禮給王家衛頒最佳導演時說:

“我記得曾經有個導演跟我說,如果要拍好一個演員,一定要愛上他,我相信王家衛一定很愛梁朝偉。說好拍半年的戲,一拍就是四五年。同樣一個好的演員要拍一部好電影,一定要愛上這個導演,我也相信梁朝偉一定很愛王家衛。因為其他導演重金禮聘他都不動容,死都要拍王家衛,我想他們一定是前世欠下的。”

如果說一個好的導演擅於“折磨人”,那王家衛就印證了那句話,愛折磨人是出了名的。梁朝偉就被王家衛折磨成影帝。合作六部作品,就有五部拿了影帝。

知人善用,王家衛很擅長髮掘演員與眾不同的一面,也是最獨特的一面。他鏡頭下的人物,個個都是獨一無二,無可替代,鮮活有個性。可能就是這種特性,把每個演員身上最吸引人,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展現出來,加上獨有的王家表現手法,兩者配合起來,沒人可以超越。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愛“折磨人”的王家衛,對於電影的精益求精是出了名的,他的NG是沒有和無限次這兩個,沒有上限地追求極致的完美。一個鏡頭拍不過,一般導演就是再給三四遍鏡頭,張藝謀導演一看,鏡頭不好,再送一條,不好再送一條,有過四五次就過了。而王家衛不是,他經常一個鏡頭能拍十幾甚至二十幾條。這是為什麼呢?

每個導演都有對於鏡頭的預期效果,不是演員沒有達到效果,而是王家衛一看演員演出來的超出預期,腦袋靈光一閃,原來還可以這樣演。他就會讓重新來,換一種演法。突然覺得這樣演會不會更好,再來一個,就是這樣對於畫面的極致追求,一遍又一遍,沒有上限。不是演員不給力,實在是導演靈感太多,對於高品質的藝術都保留著他的執著和嚴謹。

張學友時隔二十年回憶《阿飛正傳》時,有一個很簡單的表情,拍了六十幾次之後,然後王家衛說算了,他就走了。張學友覺得心裡很不舒服,為什麼你要這樣對我?你起碼要告訴我用哪次,那一次可以,或者我拍那個行不行,為什麼?我完全不知道。

還有張學友在,《東邪西毒》有一個吃麵的鏡頭,導演王家衛給他一盤意大利麵,導演說你就吃麵,然後就一個鏡頭對著他。不停地錄製,吃了二十幾盤面,還是沒有達到導演想要的東西;他都慌了,越吃越不會吃了。

王家衛的NG是影視界之最,當年《阿飛正傳》張國榮和張曼玉的一段纏綿戲拍了47次,創造了哥哥影史的NG之最。梁朝偉的出門準備的鏡頭拍了27次,劉嘉玲的擦地鏡頭就擦了27遍。劉嘉玲說當時進去的時候,那個地板很厚一層灰,然後她就在跪在那裡擦,擦到很乾淨,那個地板都光亮了,然後導演還是說不行。就是這樣一個導演,拍出來的電影獲獎無數,也成就了很多影視大明星。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沒有一個導演沒有劇本就能請一大票演員來演戲,但王家衛可以。兩張紙的劇本,就能交給梁朝偉去演。也沒有一個導演可以如此任性,今天不想拍就不拍。把那些拍了幾天,幾個月,幾年,然後扔了重頭再拍的任性。或者演員離開片場不回來拍了,不知道怎麼拍了,那就叫另外一個演員,再拍另一個結局,然後把所有的獎項都拿了。

<strong>拿手絕技是把那些最震撼的影像和隱喻,和浪漫絕美的表演場景糅合在一起。在意義難明的時候,就加入一些如夢似幻的對白與獨白,和迷人的音樂,巧奪天工。

看王家衛的電影可以讓你精神煥發,也可以讓你精疲力竭,因為非常累。這就是他,那個用電影跟觀眾對話的人,能夠觸摸到人們潛意識的王家衛。

90年代的香港漂移著捉摸不定的情緒,尤其是1966年以前,他創造出一種單純無辜的印象,蔓延至現世,意識交織,他給我們創造了精神上的空間。其中充斥著傷痕和美麗,還有很多元素,比如羅曼司,愛情故事,追尋與失落。個人身份,國家歷史,諸如此類。當這一切碰撞交織此起彼伏,其豐饒與美麗讓每個人都可以各取所需。


意識交織、美麗又神秘的鏡頭下,是王家衛“折磨”出的電影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