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校長說: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一切會越來越好的。


佳佳說:過去的如果就這麼過去了,會越來越糟的。


上映於2016年10月的喜劇電影《驢得水》一舉斬獲了2016第3屆豆瓣電影年度榜單,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2017第17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獎。

電影講了民國時期的幾個鄉村教師,養了頭驢拉水,可教育部不同意出養驢的錢,校長就把這頭驢虛報成一名叫“呂得水”的老師。

上級發現端倪,指定特派員來該校視察時務必見到見呂得水,老師們便拉來一個鄉村銅匠冒充呂得水,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開......

劇中女教師張一曼,男教師裴魁山,銅匠等角色,早已在電影放映之初就引發全民熱烈討論,有人說張一曼是民國女權,有人罵她無恥蕩婦,裴魁山,銅匠之流更被直斥為渣男敗類。

其實這幾個角色並非單純是他們在劇中塑造的人物影像,他們集中映現了困擾大眾的一個終極命題——究竟該如何“管理慾望”

從這個層面來講,劇中所有角色是我們的縮影,因他們遭遇所帶來的思考,適用我們每個人。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1,縱容慾望,引火自焚,天真爛漫也挽救不了的悲劇命運

窈窕活潑的張一曼拒絕了裴魁山自以為是的求愛,坦言自己就是喜歡浪蕩無忌的生活,她不看重女人們視若生命的名聲,為學校度過難關,主動去睡服銅匠。

當銅匠妻子找來時,她故意辱罵銅匠,其實是跟拒絕裴魁山一樣的道理,她的出發點是善意的——不想讓他們在自己身上浪費感情。

她從不隱瞞偽裝,做過的一切都坦坦蕩蕩,最後卻落得瘋癲自殺的下場,其中有那個時代的原因,但最大原因還是出在她自己身上——看似天真爛漫的慾望釋放,實則將人性中最陰暗的一面毫無保留的給勾引出來。

裴魁山,銅匠先後因愛生恨(其實並不是愛,前者是給臉不要臉的惱羞成怒,後者是得不到就毀滅的惡毒。)痛下殺手。

她想象中穿著新校服與之合影的幾位好同事先後在利益,危險面前選擇自保。

為學校付出最多的她卻成了罪魁禍首,眾矢之的,他們用最惡毒的語言辱罵她,剪掉她美麗的長髮,任由她被人強姦於不顧。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我們生活中會發現,身邊有很多類似張一曼的女性,性格豁達敞亮,不拘小節,善良熱情,她們絕不是影視劇,網文中描述的矯情綠茶,白蓮,她們真的非常單純好相處,有且只有一條缺點——對自己慾望不加管理約束。

就這一條,卻足已致命。

儒學大師朱熹在《自警》中說:“世上無如人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對於人的思想,有句很形象的比喻,一個人就是一個部隊。

動物性,理性,魔性,神性以及各種慾望,無時無刻不在我們意識裡爭鬥廝殺,此起彼伏,永不停歇。

這個部隊必須有理性來引領各性,規則、邊界來管理約束各種慾望,才會取得人生大部分時間的平衡。

你喜歡甜品,天天毫無節制的吃吃吃,就別怪年紀輕輕患上高血壓、高血脂。

你喜歡某個男人,即便他已成婚有家也一往無前,就不要因為別人的指責謾罵而傷心不已。

你的不約束、無節制是建立在自己或他人痛苦之上的,叢林社會里,我們就像一隻只尋求溫暖的刺蝟,一定要找到不傷害對方,又能彼此取暖的最佳位置。

張一曼是可愛的,但越界的可愛只會給自己及他人帶來無盡傷害,畢竟人類文明的標誌性改變,就是掘棄了動物性的一面,用理智、邊界、規則來規範自我慾望,如此才能推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2,壓抑慾望,藏惡於心,可以卑微如草芥,不可扭曲如蛆蟲

有縱容慾望的典範,就有壓抑慾望的代表,張一曼事無不可對人言,她惡言善意拒絕的兩個凡事隱忍的男人,卻在心裡對她種下了痛恨的惡之花。

裴魁山曾對校長說,需要教育的不僅是學生,銅匠也把校長告訴他的有教無類掛在嘴邊,平時他們是好同事,好老師,好丈夫,可心中惡性一旦佔了上風,所有理智就蕩然無存了。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裴魁山黑化後片刻不離身的皮毛大衣是個很好的象徵,當他心中陰暗堆積呼之欲出時,已經不可以稱之為人,就是個行走的動物。

稍後穿上這件皮毛大衣的銅匠,與他如出一轍,有之過而無之不及。

前邊說過他們對張一曼的刻意加害,並不是因愛生恨,一方面是自卑者極高的自尊心被挑戰,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張一曼能把慾望暢所欲言來表達的恨。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現實生活中這種人非常多,他們既羨慕出位者的風光,又沒膽量做主同樣行為,心中的羨慕嫉妒恨堆積久了,就變成了惡毒切齒的恨,尋找時機對那些出位者痛下殺手。

這類人大多數平時都是老實巴交的老好人,把自己一切私慾掩藏壓抑的極深,他們一方面痛恨鄙視慾望,一方面又極度渴望實現慾望,時間久了性格心理都變得扭曲不堪。

人們為什麼要壓抑慾望,慾望是可恥的麼?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人類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有五種需求:

第一層是生理。例如人食慾,便是最基礎的生理需求。

第二層是安全。人身、健康、財產保障、道德、職位保障、家庭安全。

第三層是社交。愛情、友情、性。

第四層是尊重。信心、成就、互相尊重。也包括我們經常追求的面子。

第五層是自我實現。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等。

這五層需求理論充分說明,人生而有慾望,沒有慾望的人是不存在的。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無慾無求,無欲則剛是真的麼?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我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叫做無欲則剛,我想這個說法,第一,違揹人性,第二,無慾者很難做到所謂剛強、有力量,慾望其實是中性的,很大程度上,慾望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

從上得知,慾望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是人類賦予了它太多附加值。

我們需要的是既不縱容慾望,也不能把它視為洪水猛獸,拼命壓抑。

長久的壓抑會讓人焦慮,暴躁,性格扭曲,要正視慾望併合理引導,依靠自律,學習來規範自己,充實自己。

自律不是壓抑,是釋放,學習不是轉移,是開拓。

一個人當擁有了有規律,有節奏的生活,擁有了高遠的視野,就會發現焦慮、暴躁不知何時已悄然離去。

慾望不再徘徊在內心陰暗狹小的角落裡面目猙獰,慾望是多面的,它對我們釋放哪種面目,完全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對待它。

當我們不把慾望視為不堪,對它不打壓,不壓抑,以平常心與它相處。

它就會給我們動力,給我們希望,更會促使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3,規則,邊界,與信馬由韁,哪個才是人生的最好狀態

銅匠妻子,這個一出場讓人瞠目結舌的醜陋鄉下女人,最終卻成為這部電影中我最欣賞的唯一一個角色。

在女人地位地下的那種年代,她其貌不揚卻卻駕馭得了老公,懟的起男人,人人諱莫如深的房事姿勢更是張口就來。

無證無憑就敢來學校罵天罵地找小三,老謀深算的校長都不是她對手,逼得張一曼當面承認跟銅匠有私,並受到處分。

更在野心勃勃的銅匠美滋滋跟孫佳佳拜堂成親時,一把他拖了下去,結束了這場荒唐鬧劇。

從始至終,她的鋒芒直對準自己規則邊界內的人與事,端的是精準打擊,從不傷及無辜路人。

從她態度言行也可以看出,她來找張一曼的目的,是為了教訓自家亂拱白菜的豬,至於豬回不不回去,她都能照樣活的精彩紛呈,風發意氣。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醜陋、野蠻的銅匠妻子,跟優雅、浪漫的張一曼簡直是正反面一樣的存在。

但在我眼裡,其實她們差不多是同一類人,都活的肆意張揚,坦坦蕩蕩。

唯一不同是,張一曼的坦蕩是無視規則、邊界的信馬由韁。

而銅匠妻子則是在規則邊界內,把這種肆意張揚發揮到了極致。

就如現代的我們。

擁有一份工作時,一心一意,恪盡職守,離開了,就再不回頭牽掛。

兩個人在一起時,榮辱與共,相濡以沫,分手了,就彼此相忘於江湖。

人生就是一場場的相聚與分離,恪守規則,管理自我慾望不越界,能使我們在每一場相聚中不傷害自己及他人,每一次分離後沒有扼腕嘆息的悔恨。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4,結語

張一曼為自己的放縱付出慘重的代價,她曾想過用瘋癲麻痺自己,苟活於世,最終還是無法忍受自殺離開。

裴魁山丟掉了皮毛大衣,轉了一圈又回到原點,壓抑在心中的慾望之火,就像隱燃的火山,不定那一天還會復燃,也許燒死自己,也許會再去傷害別人。

銅匠跟他一樣,心中藏著日趨可怕的魔鬼,混跡在碌碌人群中,即便一生長遠,內心的煎熬也會讓他寢食難安。

唯正確對待慾望的銅匠妻子能活的自在坦然。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慾望,是由人的本性產生的想達到某種目的的要求,慾望無善惡之分。

從人的角度講是心理到身體的一種渴望、滿足,它是一切動物存在必不可少的需求,我們不必為有慾望而自卑自怨,惴惴不安。

老子在《道德經》第九章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杯子裡的水滿了就會溢出來,不如適可而止,劍鋒過於銳利了,難以保持良久,因為至剛易折。

錢賺太多,富貴到驕橫的程度,那是給自己種下禍根,一件事情做成了,就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道理。

所以當下的我們,急需的是正視慾望,瞭解慾望。

然後,修身養性,不讓自己被過度的慾望所控制,看似為了自己,實則害了自己,也不能強行壓抑慾望,視之如洪水猛獸,導致心理變態扭曲。

不懂得管理慾望的人跟動物無疑,壓抑扭曲的慾望會把人變成魔鬼。

合理引導管理慾望,才是一個健全之人最應該做到的首要之事。


《驢得水》:喜劇表象下的嚴肅主題,慾望管理才能避免的命運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