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的匿名礼物?

2月13日,攀枝花市二医院儿科团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份来自省外匿名寄来的包裹。

当他们小心翼翼打开包裹,里面竟是50个医用外科口罩。包装袋有一个粉色心形的贴纸,上面有几排稚嫩的字迹“我是一个在儿科发热门诊的就诊过的小患者,谢谢你们治好了我的病。我已经返回家乡。叔叔、阿姨你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哦!为你们加油!

是谁,寄来了这样暖心的礼物?科室人员纷纷回忆起疫情以来儿科发热门诊的一个个瞬间:

会是他吗?那个自湖北孝感来攀的小孩。在等查血结果的期间,体温超过了39℃。我们的医生立刻从药房调来退热药,接好了热水,帮助喂下。当孩子终于从烦躁不安的哭吵中又能被逗笑时,家长才从焦躁的情绪平静下来,一家人一个劲的感谢我们哩。

会是她吗?从广东回来的小女孩,发热咳嗽都很明显。当我们的医生给她看病时,才发现,一家三口,只有她一个戴了口罩。赶忙询问,才知道回来一路都未买到口罩,唯一的口罩只能留给孩子。医生一阵心酸,把自己仅剩2个口罩毫不犹豫地拿给他们,戴上防护。一家人不停地说感谢。

会是他吗?那个让他摘下口罩的小男孩,当我们的医生刚给他检查完口咽部,还没来得及检查心肺,他的父母居然一下子哽咽流泪,连声说谢谢。这不过是平常不能再平常的体格检查了,为什么会这样?后来他的爸爸解释到:“我们从外地回来,其实路上孩子就病了,途中也看过几次,都只是测测体温,问问病史就开药了,您是敢让他摘下口罩看的第一个!”

疫情下的暖心 | 是谁的匿名礼物?

自从疫情出现以来,在院党委委员、儿科主任刘刚的带领下,市二医院儿科负责了发热门诊儿童患者的筛查工作。每天都会不分昼夜地面对来自各地的发热、呼吸道感染患儿。从最小的仅3个月嗷嗷待哺婴儿到最大的13岁学生,每一名患者都要反复询问流行性病学史和病史、仔细地体格检查、认真查看血常规、胸片、CT,既不能放走一个疑似病例,也要尽快将排除后的病例转入正常的诊疗,还要不停地叮嘱回家后注意的事项。一个平常5~6分钟看完的病人现在往往需要30分钟。更多的是跟家属沟通,解除他们的恐惧和紧张。

也正是在这个忙碌而紧张的工作中,留下了很多很多感动的瞬间。我们还是没能猜出那个寄包裹的孩子,但我们感受到在疫情面前医务人员的责任,更感受到人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战胜疫情有你有我!


疫情下的暖心 | 是谁的匿名礼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