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移風易俗戰“疫”情

通訊員 杜寧生

“誰家發生這樣的事情心裡都不好受,但現在是非常時期,疫情蔓延這麼緊張的,實在沒辦法再辦酒席了,咱們村裡人又熱情,人員聚集太多確實太危險。”甘肅康縣陽壩鎮油房壩村黨支部書記王明友耐心地給群眾說道。

“你們放心,在這麼關鍵的時期,大家都這麼辛苦的,我們不是不講理的人,酒席不辦了,簡單將老人安葬就行了。”油房壩村民邱某某答道。

在農村地區,婚喪嫁娶一直是老百姓特別注重的事,恰值春節期間,更是舉辦紅白喜事、集體聚餐的高峰期,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防控工作的形勢愈發嚴峻,在陽壩鎮政府及各村全方位、多形式的積極宣傳及強有力的督查下,群眾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自我防控的意識,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做到不串門、不聚會、不聚餐、婚慶喜事不辦或推遲、喪事一切從簡、不去人員密集場所,持續倡導移風易俗。“疫情過了我們再結婚!”

“暫時的不聚,以後慢慢聚。”

“檢查點值班人員24小時堅守,在盡力為我們創造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我們再不要給他們添麻煩了。”......類似的話語不時在各村群、朋友圈閃現。

截至目前,陽壩鎮累計取消或推遲婚宴、壽宴等其他集體聚餐20餘起,規勸簡辦喪事7起;勸返走親訪友車輛300餘輛、往來群眾500餘人次;群眾的防控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油房壩、蔣家壩、杜壩、上壩、宋溝等村紛紛有村民主動報告不辦婚宴酒席,喪事一切從簡。

當移風易俗遇上疫情防控,一場場“聚餐危機”的化解,體現了群眾對防疫工作的重視,也是全鎮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成效展現。而今,村民們操辦紅白喜事時,已經不再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在基層,崇德尚禮、健康節儉、文明和諧的社會新風尚正在日漸形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