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康熙能稱為“千古一帝”嗎?為什麼?

兩寬655


要稱“千古一帝”,康熙得有大功才行,康熙有什麼功德值得“千古一帝”讚譽?

有人說,康熙少年親政誅除鰲拜,算是大功

這真是大功麼?那為什麼康熙本人年老後要給鰲拜平反呢?剷除鰲拜,不過是收權而已,此大功,頂多說明康熙厲害,鰲拜比他不過

有人說,平三藩、滅政明、收臺灣是大功

對於康熙或者清王朝來說,確實大功。但轉過來想一想,康熙若是讓三藩、鄭明給平了,又能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只有清王朝倒黴罷了

有人說,康熙在位61年,為啥不能稱為“千古一帝”

確實,如果“千古一帝”能用在位年限計算,那康熙真當仁不讓,不僅如此,他還培養了一個“千古大帝”乾隆(在位60年,太上皇4年),能和他們媲美的,歷史上,也只有一個宋高宗趙構(在位35年,太上皇25年)

可“千古一帝”真能這麼評比麼?如果按噸位評,是不是要選大胖子朱高熾?

當然,康熙稱“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雖然康熙殺戮過重,造成千裡無人煙慘劇,有人屠之稱,在文化上也沒有過多建樹,消極影響很多,但康熙一項政績成就卻堪稱偉大,後世子孫無不承其蔭福,僅此一項,稱其“千古一帝”並無過錯,可與秦始皇、楊堅父子並列

自多倫會盟起,康熙結束了中原王朝幾千年來飽受的遊牧扣關之苦


靈石蘊珠寶


當然算。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

鰲拜

,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

三藩

明鄭

準噶爾

的戰爭勝利,驅逐

沙俄

侵略軍,以

尼布楚條約

確立中國在

黑龍江流域

的領土主權,舉行“

多倫會盟

”取代戰爭,懷柔招撫

喀爾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

康乾盛世

的局面。

廟號聖祖也可以佐證,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祖是有所建樹或開國之君,宗是守成之君、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是太祖高皇帝,皇太極也只是太宗文皇帝,順治福臨在多爾袞的協助下進北京、統一全國。在疆土上有所收穫。所以稱“世祖章皇帝”


康熙玄燁由於在平三番、收臺灣、剿滅回部叛亂。所以被稱為“聖祖仁皇帝”

蕭同學


康熙在位六十年。逐步恢復經濟,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清初人口從明末的五六千萬急劇下降。1661年(順治十八年),全國人丁數字是1913萬,到1711年(康熙五十年),增為2462萬。這只是丁數,不是人口總數.。

此外,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康熙六十年,也就是1721年。墾田面積從1651年順治時期的2.90億畝增加到了7.30億畝。像拋荒嚴重的兩淮地區,至康熙中期已無一尺寸之荒蕪。因遭三藩叛亂而更加殘破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省,到康熙晚年也開墾無遺。

另一方面,康熙平定內亂,將臺灣收回。平定蒙古,遏止沙俄等,使中國的疆土進一步擴大,當時清朝的疆域,東起大海,西至蔥嶺,南到曾母暗沙,北達外興安嶺,西北到巴爾喀什湖,東北到庫頁島。總面積為1300萬平方公里。

當時的大清朝是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家,以上都可以證明康熙大帝可撐得起千古一帝的稱號。



璨說歷史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其實不止康熙一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還有以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甚至隋煬帝都有人稱他為千古一帝。對千古一帝這個稱號也是見仁見智吧?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

康熙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歷代的皇帝當中,他的學問排名第一,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康熙統治時期,擒鰲拜,平三蕃、平定西北叛亂、收復臺灣、和俄羅斯人簽訂《尼布楚條約》。海內昇平,開創盛世,同時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而當代中國的領土面積就是繼承了清朝時候留下來的領土面積。康熙在位期間,領土面積一度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比現在還要多出將近300萬多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對300多萬平方公里沒有概念的話,請打開地圖,幾乎相當於兩個新疆的面積了。


康熙被人詬病最少有三處地方:一、是後期他的政治腐敗,貪官汙吏開始橫行;二、興起文字獄,針對某些對清朝不同言論者下獄問罪,很多時候都是欲加之罪;三、開始閉關鎖國,這樣的政策也導致了200年後,中國成為東亞病夫的根源。

總的來說,康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他的個人能力超強這一點也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一些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千古一帝,是否實至名歸?有待商榷。



xiang古


康熙不時被史學界和國人以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仁君,但跟絕大多數皇帝一樣,康熙的執政也不是完美的,甚至還對老百姓構成了龐大的損傷。

經過我翻閱史料,我覺得評價康熙帝要客觀公正,不能亂噴亂描。首先論過之前必先看其功。康熙大帝的偉大功績,簡而言之就是:幼時擒鰲拜,奪回皇權;平定三藩,安定內陸;北拒沙俄,保取領土;南收臺灣,設置省府;還治河安邦,富國強民推行了一系列理政措施;積極推進滿漢文明的交融和展開等等。但是,人畢竟是一個私慾控制的生物,難免會做出不榮耀之事!康熙爺也逃不過這個魔咒。

第一過:沿海遷界,令不從者殺無赦

當年康熙爺為了對付割據臺灣島的鄭和後裔,也是煞費了苦心。迫於雙方交兵初期,事前清軍水師力氣薄弱,一年半載無法處置臺灣成果,於是想出了沿海遷界的政策。事前傳出了清軍無能,擾亂軍心的流言蜚語,迫於事前情勢和長遠方案,康熙爺只能痛下殺心,把一些頑固份子定性為"通敵之刁民",屠殺了。

在遷移的進程中,沿海居民就死了逾越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可以到內地,離餓死也不遠了。

第二過:平三藩之時,縱許清軍屠殺平民

《清史稿.王騭傳》裡記載的王騭在康熙的上疏中說“四川禍變相踵,荒煙百里,臣當年運糧行間,滿目創痍。自蕩平後,修養生息,然計通省戶口,仍不過一萬八千餘丁,不及他省一縣之眾!

這份上疏是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之後,那麼這個所謂的蕩平自然就是指康熙時期清軍對抗吳三桂對立,蕩平四川雲南了。這個時期四川人口的損失,已經到了種族屠殺的地步了。

第三過:文字獄

康熙統治下發作的戴名世之獄,也稱《南山集》案。戴名世僅僅由於贊同方孝標給南明正名的觀念,結果就被斬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牽連為奴。這個案件廣為人知,關於製造這樣文字獄的皇帝,不譴責其暴虐還稱頌其為仁愛?

康熙時期還有一件譽滿天下的文字獄“朱方旦案”。

由於文字獄始於康熙,就是由於他的帶頭,所以讓文字獄構成了極端嚴重的社會後果,影響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和展開。

第四過:思想看法落後,錯失了熱武器專家。

戴梓,1649年出生,浙江杭州人,是清朝時期著名的軍火家、發明家,他發明的武器在為康熙平定三藩、抵禦沙俄其了重要作用,康熙時期中國能屹立於世界,很大部分緣由就是武器強盛,而戴梓就算武器的發明者。

戴梓是武器奇才,他發明的“連珠火銃”大殺傷極大,令世界不看小覷中國。戴梓還有特性情特點,就是直言直語,由於他名望越來越大,得罪的人也越來越多。後來被人誣告入獄。戴梓被罷官流放到遼東,而且貧病交集,不久便與世長辭,年僅77歲。失掉戴梓的大清朝沒能在有新的武器發明,漸漸的便落後於西方國度,直到後來才有八國聯軍侵華,清朝毫無還手之力的悲劇。


滑稽盾盾


康熙這個人可以用“學貫中西”來評價他,他的父親順治生前多次“避豆”,因為天花這種疾病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症”,可是順治最終還是死於天花,康熙在小的時候出過天花,自身產生了免疫力,他能繼位或多或少與之有關,這種頑疾在清宮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康熙後來在暢春園研究這個病的治療方法——接種牛痘,尋求給人接種天花疫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不僅如此,他還在暢春園親自耕種水稻,提高水稻的產量,希望能在北方大規模推廣,還親自到黃河沿線視察,丈量水深和測流速,給當地官員講解如何預防洪澇災害,並帶人測量土地,考察地形,用米作為統一長度單位,繪製《皇輿全覽圖》,否定了自古以來天圓地方說。

這涉及許多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對於古人來說是不容易的,原來康熙從西方傳教士張誠、白晉等人進獻的天文儀器當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研究天文曆法,同時演算“勾股定理”,編入《數理精蘊》,他也是唯一個載入《數學家詞典》的帝王。

康熙的動手能力也很強,親手解剖了一隻熊,並對西醫的治療方式很有興趣,經常與太醫院醫正探討中西醫的優劣,他自己曾患瘧疾,得益於白晉、張誠進獻的奎寧。

白晉在他的著作中這樣評價康熙:他天賦極高、博文強記、智力過人、明察秋毫。他有處理複雜紛繁事務的剛勁毅力,他有制定、指揮、實現宏偉規劃的堅強意志。他的嗜好和興趣高雅不俗,都很適於帝王的身份。他為人公正,伸張正義,倡導德行,愛護臣民。他具有服從真理的性格以及絕對抑制情慾的克己之心。諸如此類高貴品德,不勝枚舉。此外,在日理萬機的君王中,能如此愛好藝術並勤奮學習各門科學的也不能不令人驚訝。

當然這些他僅止於個人興趣,並未推廣於民間,康熙的帝王之略更多的是宗教文化等,無不與政略相輔,實現一個地域寬廣民族交融的國家的有效治理,比如,從元朝的短期統治之中,康熙深知漢族文化傳統的力量,親自祭孔,開博學鴻儒科,吸收漢族知識分子,康熙自己的漢學造詣也很高,他曾參入編修《康熙字典》,並親自作序。

與歷代帝王興修園林不同,康熙修建了“三山五林”,遵崇西藏黃教和紅教,並在普陀寺研習教義,定期與蒙古諸部會獵木蘭圍場,除了共商國是外,也展示軍力,以達到威服邊疆的目的。


比李白白


一、比較務實勇於認錯

《三國》中司馬懿教訓曹丕時,說過,偉大的君王,向來是知錯,改錯,但是,絕不認錯。因為這牽扯到君王的威儀。讓一個皇帝認錯,在古代封建時代,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君王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哪怕是犯下了嚴重的錯誤,那也肯定是臣下做得不對。君王永遠是英明的。宋微宗趙佶,那麼腐朽無能,宋江等輩依然為他開脫責任,說是奸臣當道,矇蔽聖聰。就是說,不是趙佶不聖明,而是朝中的奸臣誤了天子。明朝崇禎皇帝,犯了很多戰略上錯誤,但是,為了推脫自己的責任,總是拿手下能幹的忠臣開刀,誰能幹,他就殺誰。結果李自成打進來了,沒有一個人願意為他賣命。作為一代君王的康熙,卻沒有過這樣無恥的行徑。

在裁撤三藩時,康熙犯下了嚴重的錯誤,如果不是他積極冒進,盲目樂觀,吳三桂等人也不會起兵造反。因此,在平定三藩之亂後,他語重心長地向天下百姓和大臣們道了歉。

“朕素不肯諉過臣下 ,即今部院事有錯誤,朕亦自任,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豈因吳三桂反叛,遂諉過於人”。

能夠勇於承認自己的決策失誤,這在封建時代,殊為難得。承認錯誤,並不能掩蓋他的偉大。

二、善於把握時機,戰略眼光比較獨到

八旗入關後,貪婪中原繁華,樂於享受,戰鬥力有很大下降。而吳三桂的士兵,都是能征善戰的勁旅,而且長期在邊關作戰。康熙面對這樣的局勢,果斷練新軍,並啟用了漢八旗,給他們絕對信任,實行以漢制漢的策略。尤其是面對吳三桂的軍隊,在嶽州止步不前後,他有效組織全國的軍隊,實行反擊。在攻打長沙時,他仿效成吉思汗的大迂迴作戰,避免與吳軍正面對抗,採取了機動靈活的作戰方式。這康熙不拘泥於古法,懂得變通。

在剿滅葛爾丹時,康熙懂得隱忍,坐視葛爾丹的勢力越來越大。但是,他也深知葛爾丹的為人,他的勢力越龐大,他在草原上的敵人也就越多。而康熙的同盟與朋友也就越多。果不其然,被葛爾丹吞併的草原勢力,都倒向了康熙。康熙也在坐視的同時,大力發展騎兵,休養生息,最後成功擊敗了葛爾丹。這份忍耐功夫,是他吸取了三藩之亂的教訓,性子變得更為沉穩。

對待臺灣的鄭經,康熙是又拉又打。前期,清朝缺少海軍,在海上根本不是臺灣鄭經船隊的對手。康熙表面上採取和談的方式,但是一方面實行海禁,使鄭經的船隊無法從大陸得到給養。另一方面,康熙啟起了姚啟聖、施琅等人,迅速發展了強大的海軍。

三、無論是文治,還是武功,都達到了歷代君王的巔峰

康熙在內,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剿滅了葛爾丹,進軍西藏,維護了國家統一,奠定了未來中國的版圖。對外,則打敗了沙俄,維護了國家尊嚴。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取得了了不起的勝利。

在文化上,他組織人修明史,雖然很大程度上汙衊了明朝的皇帝,編寫康熙字典,推動文化統一。登泰山封禪,蒞臨曲阜祭拜孔子,尊崇儒家。這些都是以往的君王難以取得的成就。而且他在位時間是最長的,其他君王都是難以望其項背。


枕史潤智


應該是可以的!雖然說康熙出生的時候好!但是不可否認的康熙的一生是傳奇的!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間,勤儉執政,知人善任,憂心國家,愛護百姓。康熙一生著名的功績:

第一件、削三藩

康熙剛剛開始登基的時候,清朝的形勢很嚴峻,不僅要抵禦來自外敵沙俄的威脅,還要對付權臣鰲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時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對付著四個老奸巨猾的奸臣談何容易。不過康熙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時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鰲拜,完全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皇權。成年後的康熙堅持大規模用兵的原則,親自坐鎮北京,成功的打敗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

第二件、親征噶爾丹

康熙十七年,噶爾丹為割據西北、統治蒙古諸部,在俄國政府的慫恿支持下,興兵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又藉口追擊土謝圖汗部餘眾,進軍內蒙古烏朱穆沁地區,與清王朝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康熙帝為確保邊疆安定,三次親征漠北。大敗噶爾丹,成功的捍衛了中華民族的領土主權。

第三件、收復臺灣

提到收復臺灣,很多人都會想到鄭成功,不過實際上康熙收復臺灣和鄭成功收復的臺灣是不一樣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臺灣是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的,是鄭成功率領軍隊成功的從荷蘭殖民者的手裡奪回了臺灣。這是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是,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鄭成功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卻想另立門戶,和大清朝互不統屬,所謂“東寧建國,別立乾坤”。對此,康熙任命施琅為水師統領,全面負責收復臺灣一事。168年(永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詔,進攻澎湖。經過澎湖海戰後,七月中旬,施琅順利擊潰劉國軒海軍,攻佔澎湖。隨後鄭經之子鄭克塽向清朝投降,臺灣正式歸為大清的版圖。

康熙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完成了四件在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打敗鰲拜和三藩,成功的維護了愛新覺羅一族的皇權,為大清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收復臺灣,驅逐沙俄,打敗噶爾丹則是成功的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統一。


野史共享


首先,康熙皇帝成為千古一帝,不僅僅是因為他在位時間長,還在於他在位期間的功績特別大,甚至,可以說,他是清朝十二帝當中最有作為的皇帝。比如:其中,智擒鰲拜,三徵準噶爾,平定三藩,打擊沙俄侵略,收復臺灣,減免賦稅等事蹟是享譽中外,家喻戶曉,直至為後來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尤其是,康熙皇帝還經常為了公事是鞠躬盡瘁,即使是處於病中也不敢懈怠國事。比如,依據《清聖祖實錄》中記載:就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十月,由於康熙皇帝的右手因病痛不能寫字,他就特別告訴給他的當朝大學士說:“朕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答奏摺,期於不漏洩也!”顯然,在當時康熙皇帝已經年過六旬,並且右手有病無法握筆寫字的情況下,依然日理萬機。這份對工作的執著與付出,又怎能不使人心生欽佩?

其次,自古以來都說“百善孝當頭”,此話不假。而同時,這也是康熙皇帝一生真實的寫照。想當初,就在康熙皇帝已經64虛歲的時候,他依然堅持每個月看皇太后四、五次。即使是在自己巡視東北的時候,他也不忘給皇太后每天寫信,以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尤其是,那一年因為他也年事也高,所以,腳背有些浮腫,甚至無法行走。但是,即使是這樣,康熙皇帝也要經常坐上軟轎,前往孝莊皇太后所居住的寧壽宮請安,並經久地握著孝莊皇太后的手。而就在皇太后故去後,他又親自穿上孝服,割去辮髮,跪在皇太后的棺前,久久不起。

再次,康熙皇帝一生政治目光獨到,長於管理,具有著超人的政治謀略和軍事才能。想當初,就在三藩叛亂期間,入關後八旗軍的戰鬥力相對入關前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退化。但就在這種極其危險的情況下,卻由於康熙皇帝對戰場的節點把握地非常好,所以,無論是嶽州作戰、長沙迂迴戰,還是衡陽作戰,清軍都取得了明顯的優勢。同時,他還通過一系列的官職改革,將很多優秀的漢人也引進了朝廷之中。其中,甚至還包括軍機大臣、尚書、大學士等朝廷中的核心要職。從而有效實現了“以漢治漢”的目標,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清王朝的長治久安。

總之,作為一個8歲登基,14歲親政,別人還在玩泥巴的時候,他已經開始著手開啟“康乾盛世”,確實是堪稱“千古一帝”,不服不行。當然,康熙皇帝最大功勞還是正因為有他,才使我們國家逐漸成為了一個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國家。


跪射俑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員 李蕾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年號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權臣鰲拜,奪回朝廷大權,開始親政。成年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三徵噶爾丹,創立“多倫會盟”聯絡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

(康熙皇帝)

《清史稿》中這樣評價康熙帝: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聖學高深,崇儒重道。幾暇格物,豁貫天人,尤為古今所未覯。而久道化成,風移俗易,天下和樂,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後世想望流連,至於今不能已。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於戲,何其盛歟!康熙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毛主席也曾這樣評價康熙帝,“康熙三徵噶爾丹,團結眾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進兵西藏,振興黃教,尊崇達賴喇嘛,護送六世達賴進藏,打敗準噶爾人,為維護西南邊疆的統一,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他進剿臺灣,在澎湖激戰,完成統一臺灣的大業。他在東北收復雅克薩,組織東北各族人民進行抗俄鬥爭,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保證我永戍黑龍江,取得了獨立自主外交的勝利,為鞏固東北邊疆做出了重大貢獻。”

提到康熙帝, 現行歷史教材及有關傳記、 評論乃至文學作品幾乎交口稱譽 , 直將他等同於唐太宗、 漢文帝。然而 , 從康乾盛世到1840年訂立《南京條約》 , 不過相隔 54 年 ,這個質量互變也未免太快太突然了 ,歷史的必然性與邏輯性何在? 後人在總結時大都將其歸咎於嘉慶、 道光兩朝。 可是 , 落後要有個過程 , 只從嘉慶、 道光兩朝很難找到滑坡的真正原因 . 通過對照近三四百年中外歷史 , 我們發現,誤區就出在後世對康熙的評價太高, 忽略了康熙時代的世界大背景 ,孤立與靜止地看待當時的中國 ,無意中沿襲了舊史家對康熙的頌揚。實際上 , 中國之落伍恰恰始自康熙皇帝,因為他處在劇變的時代卻拒絕重大的變革,其一生的功業只是人為地延長了已經衰亡的封建社會,使中國失去了向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邁進的最佳時機 , 給近代的中國留下了沉重的包袱與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