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丐幫",而是整個文明的暗影

序言:

在書中,既有文人墨客,也有市井小販,既有達官貴人,也有平民百姓,各種人物性格鮮明,串聯起了一部部精彩絕倫的故事。而無論在書中,還是真實的社會現實中,乞丐這一群體都非常容易被忽視。

但是,乞丐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與文明社會形影相伴,在許多經典文學著作中,都可以發現乞丐的身影。比如《太平廣記》、《樂府雜錄》、《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水滸傳》等書中,都有出現乞丐的蹤影,甚至有的乞丐形象成為了書中必不可少的點睛人物形象。

乞丐,他們到底是一群怎樣的人?他們究竟有何與眾不同之處?在"乞丐群體"背後,是否還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社會文化?乞丐又為什麼成為了許多經典文學著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人物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01、"乞丐"產生的原因:還原歷史中真實的乞丐

乞丐到底源於何時?這一問題已經很難確切考證。不過,大致可以肯定乞丐的產生不晚於文明社會時期,並且長期與文明社會相伴。

在中國的春秋時期,便已經有了關於乞丐活動的記載,那是的乞丐隊伍中不乏有一些名聲顯赫的政治人物。比如,百里奚想要投奔秦穆公,苦於沒有資費支持自己的路程,只好一路乞討前行。後來與沒有得志、暫且以喂牛為生的甯戚之合作"乞食販牛"。後來的故事,估計大家就比較熟悉了。秦穆公為求得百里奚,以五隻羊皮贖得其身,百里奚後來也因此被稱為"五羊大夫"。除此之外,在春秋戰國時代,有文獻記載曾經乞討過的人物還有很多,比如伍子胥、晉王室公子重耳、齊國名相管仲等,他們都有一段悲傷淒涼的乞討歷史。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確實存在著一大批以乞討為生的人們,儼然已經成為了一項普遍的社會問題。造成這一社會問題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歸為以下三點原因。

原因一:"貧窮"是長期籠罩在人類社會之中的一層陰霾

可以說,貧窮是導致大部分社會問題的一項重要原因。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貧窮直接導致了乞丐的產生與發展。人類社會的發展,首先要滿足基本的生存資料的需要,然後才能通過進行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其他勞務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服務於社會,而貧窮可以限制很多發展。

貧窮是一種生活環境,在這種環境中,收入低,就業不充分,住房破爛,精神壓力和外界壓力都很大,在社會上他們沒有權利,難於接近受人尊敬的地位,貧民總有一種不安全感,情緒不穩定。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在中國的古代社會,貧窮是經常性的、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在蠻荒的氏族社會,生活資料的嚴重匱乏成為了貧窮的主要表現。韓非就曾經這樣形容過: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窳螓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

伴隨著工業社會的來臨,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物質財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得到了翻天覆地般的改善,但是相對貧困仍然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普遍問題。更何況天災人禍頻發,更是加劇了貧窮乞丐的產生。

原因二:自然災害頻發,這是乞丐得以大量繁衍的一席溫床

中國古代自然災害頻發,催折了小農經濟脆弱的巢穴,廣大小農階層紛紛破產,飢寒交迫、流離失所,人們被迫走向了行乞的道路。流民現象大規模出現,最早見於漢代的文獻記載,比如《史記》卷一百三《萬石張叔列傳》中便記載,這可以看作是史籍中有關大規模流民的第一次明確記載,自此以後的西漢各朝直至新莽,流民均連年發生,史不絕書。察其原因,天災人禍是首要原因。

元封四年中,並東流民二百萬口,無名數者四十萬。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再比如,漢成帝時期的陽朔二年秋,"關東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壺口、五關"。鴻嘉四年,"農民失業,怨恨者眾,傷害和,水旱炎災,關東流冗者眾,青、幽、冀部尤劇"哀帝年間,"陰陽錯謬歲比不登,天下空虛,百姓飢慬,父子分散,流離道路,以十萬數"。平帝元始二年,"郡國大旱,蝗,青州成甚,民流亡"。王莽代漢,"四海之內,囂然喪其樂生之心","青、徐民多棄鄉里流亡,老弱死道路,壯者人賊中";地皇三年,"枯旱霜蝗,饑饉薦臻,百姓睏乏,流離道路,於春尤甚";新莽末年,"流民入關者數十萬人,乃置養贍官廩食之。使者監領,與小吏共盜其,飢死者十七八"。

自和帝開始,東漢的流民問題又迅速地趨於嚴重。尤其,到了魏晉六朝之際,天下大亂,南北分治,群雄並立,軍閥混戰,廣大民眾在社會動亂之際飽受流離遷徙之苦,加之天災連年,流民大增。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原因三:社會階級的對立與文化張力的突顯

每個社會時期都會有不平等現象的存在,每個人的天賦也是有所差別。而人們的社會差別則主要是由於後天的社會分化以及勞動分工所導致的。世界不可能完全地平等、沒有差別。

在千年的中國文明社會中,大同社會一直是一種理想的憧憬,漁人嚮往的桃花源也是虛幻的,而不是一種現實的存在。當我們回首先哲們展現理想社會之時,也可在腦海中勾勒出這樣一幅美妙的圖景: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所有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分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カ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不過,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乞丐現象一經產生,便獲得了主流文化的某種默許和寬容,乞丐文化也相應地披上了一件合法的文化外衣,並且逐漸傳播、感染影響著其他的社會群體。每當遭遇到社會挫折,或者是人生挫折的時候,往往有些人便會自願或被迫改變他們原來的社會身份與文化標識,乞丐生活與行為自然成為了一項重要選擇。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乞丐文化影響至今,餘力猶存。乞丐崇尚一種不事產業、即時行樂的生活方式,消極無為、頹廢頑腿淡泊名節、玩世不恭的人生態度,重利輕義、鄙薄倫常、饒幸投機、是非模樓的價值取向,以及實用、荒誕、媚俗的習俗與信仰。這些都與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文化十分不同,乞丐文化因而成為社會文化體系之"另類",乞丐者流也成為社會體系中的邊緣分子。

社會中的大多數會成員都追隨並遵從著主流文化,然而主流文化並不是觀照四極人荒,也不可能涵蓋九流三教、這就為包括乞丐文化在內的種種色色的亞文化發擇動能影響留下了相應的空間、在主流文化力不能及的社會空間中,乞丐文化發揮著其獨到的"文化張力"。這種文化的張力,除了乞丐文化本身的行為整合作用與影響力之外,還表現出了一種社會主流文化對於乞丐文化的寬容與諒解,使得乞丐流浪者們獲得了一種較為寬鬆的文化生存空間!

02、乞丐文化與隱士文化相關聯:一個內涵複雜、屬性多元的文化體系

在中國古代社會,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選擇了以隱士身份自居。失勢的官僚,落魄的文人、狂生異徒構成隱士的主體,他們寄寓於乞丐中間,使乞丐文化呈現出良莠相雜、雅俗互補的景象。隱士們的所作所為給乞丐文化以重要影響,他們道遙超然的處世哲學,放蕩不羈、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憤世嫉俗、淡泊名節的人格特徵,善良正直的秉性,極大地豐富了乞丐的精神世界。

隱士的風格不僅僅是飄蕩在混濁不堪的乞丐世界上空的幾縷清風,也可以是閃爍在漆黑一團的乞丐王國中的幾道亮點。隱士行乞活動的最大特點在於他們不改故態,絕少乞丐的庸劣之氣。他們雖飢寒交迫,卻從不強索強討,更不會厚顏取媚、巧言逢迎,而是不卑不亢,取食有道,取食有度。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在中國古代,有不少文人隱士落魄為乞丐。不過,他們雖然淪落為乞丐,但是往往不改文人本色。這些落魄隱士文人在行乞的過程中,往往呈現出一種放蕩不羈之狀。比如,唐代文人裴休是唐代文人,他們以書法文章名世,中年的時候常常身著袈裟,乞食於妓院,引以為人生樂事。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就曾經專門論述過此事,現在流傳下來了一首詩:

病骨難堪玉帶圍,鈍銀仍落箭鋒機;

欲教乞食歌妓院,故與雲山日衲衣。

書中的乞丐:我們知道的不僅僅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隱逸型乞丐中,除了落魂之人、失意士子、專制政治的不合執行者,還有一些家道破落的世家子弟,性情怪異的文人雅士,放蕩不羈的自由主義者等等。落魄文人、隱士的貧困無聊之狀與乞丐無異,但他們絕少有普通乞丐所帶有的那種庸劣習性、江湖習氣更無流氓痞棍的作派。文人隱士們淪落為丐並甘願為乞丐,主要在於他們嚮慕乞丐生活無拘無束的超然狀態,在這種超然放逸的生活中,他們盡情感受著的心靈的自由和人生的灑脫,體味著生命另一種實現過程。

03、總結:乞丐是一種社會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

歷史上的乞丐在長期的與社會進行互動的過程之中,逐漸摸索創造出了一系列屬於他們自己的行為方式,乞丐文化逐漸累積形成。可以說,乞丐既是一種社會現象,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現象。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文化是一種歷時性現象,譬如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隱藏在河底的其實就是一種文明的暗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