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武漢這一刻!“國字號”新聞發佈會開赴疫情前線


  上午9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湖北武漢舉行了一場新聞發佈會。

  首都北京之外舉行國新辦發佈會,特殊,罕見。

  聯想到前天湖北和武漢的重磅換帥,信號已經越來越明確:決戰的關鍵時刻就要來了。

  坦誠相見 並肩作戰

  譚主8點半就到了發佈會現場,見到了一位“熟面孔”,國新辦新聞發言人襲豔春,今天發佈會的主持人。

  原本她應該在北京,因為今天國新辦還有兩場關於疫情的發佈會,一場是上午10點,一場是下午2點。

  從一週一場到三天一場,到現在一天三場,僅看國新辦發佈會的頻率變化,就知道什麼叫“心急如焚”。

  現在,其他省份的確診病例數已經連續11天下降,全國的聚焦點都在武漢,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已成決勝之地。

  雙向溝通,是新聞發佈會的應有之義。把國新辦的發佈會前移到聽得見炮火的一線,就是要將坦誠進行到底。這既傳遞了黨中央對湖北和武漢的關心和支持,也能第一時間傳遞出黨和政府的權威信息。

  有別於之前湖北省新聞發佈會,“國字號”新聞發佈會的慣例幾乎一樣不落。比如有外媒參加。

  日本《朝日新聞》就提問說:湖北和武漢的疫情到底處於什麼狀態?回答沒有遮遮掩掩:

  武漢市而言,從發病時間看,1月23日到2月1日,每日新發生的病例數處在較高的水平,但是2月1日以後每日新發病例數呈現了下降的趨勢。對於湖北省的其他地市而言,有的地市發病的水平依然比較高,病例數的上升速度較快。

  簡潔凝練,直接亮出真刀真槍。7個問題,50分鐘。所有人坦誠相見,並肩作戰。

  很多人可能也會疑惑,既然“國家隊”來了,是不是之後湖北省的新聞發佈會就被取代了?

  答案很明確,不是。不僅不會被取代,還要被“支援”。

  能支援的不僅僅是物資、是醫護人員,還有信息發佈水平和治理能力。這場發佈會正是對湖北全方位支援的一個切面。

  面對這場“遭遇戰”,每一個患者都是我們的親人,每一個前線辛勞的人都是我們的戰友。

  緊要關頭,我們不是面對面,而是要肩並肩。完成疫情包圍圈收口,為最終的殲滅戰創造有利條件,畢其功於一役。

  補充一個細節,從明天開始,湖北省發佈會舉行時間要從晚上9點改為下午4點。

  時間緊,任務重,沒有任何猶疑的理由了。

  依法防疫 雷霆手段

  發佈會是一面鏡子,它承載的絕不僅僅是一次互動,折射的還有疫情防控的方方面面。

  今天這場發佈會的主題是介紹“在湖北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工作情況”,邀請的四位發佈人都來自國家衛健委。

  王賀勝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湖北省委常委

  梁萬年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

  常繼樂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局長

  焦雅輝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

決戰武漢這一刻!“國字號”新聞發佈會開赴疫情前線

  有個細節要注意,這次的主發佈人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賀勝,他也剛剛被中央任命為湖北省委常委,同時擔任湖北省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

  “兩副擔子一肩挑”的王賀勝代表了國家和湖北已進入同頻共振。

  現在武漢疫情依然面臨著“兩個嚴峻”,新增病例持續增加,死亡病例持續增加。這些數字,當然要遏制,但治標關鍵在治本。

  湖北疫情防控的核心矛盾是什麼?

  這個問題的答案已經再明確不過,“阻隔”和“救治”是兩大重點,其中阻斷傳染源是重中之重。

  控制不住傳染源,感染增量就不能完全堵住,建再多醫院、添再多床位、有再多醫護馳援,也跟不上疫情變化,也改變不了局面。

  這場仗到底要怎麼打?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依法科學有序防控至關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依法防疫依然是這場戰役的方法論和總原則。

  戰術上,王賀勝在今天國新辦的發佈會上,也講清楚了:

  確保已排查確診的患者和疑似患者都能夠得到集中收治,確保所有沒有收治的患者人數清零。

  遺漏1%,就是十萬之眾,就會前功盡棄。所以,不能留餘地,必須絕對清零。

  非常時刻,對湖北和武漢所有幹部來說,其他任何問題都先不要考慮了,卸下包袱,卸下負擔。除了人民的健康,我們還需要考慮什麼呢?

  現在,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把力量下沉,用雷霆手段,阻斷傳染源。

  關鍵時刻 決勝之戰

  今天的發佈會上,也有關於方艙醫院的問題。聯合早報的記者提問,方艙醫院到底在控制運行上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聽了答案,譚主梳理出了兩個要點。

  其一,方艙醫院效率高,成本低,集中收治了大量輕症確診者,不會交叉感染。

  從決策到建成,三家方艙醫院僅用29個小時,卻迅速解決了大量床位和收治難題。現在武漢一共建設了9家方艙醫院,床位將近7000張,收治了5600多的患者。新的方艙醫院還在陸續建設。

  譚主注意到,最近已經有幾批在方艙醫院的患者陸續出院了。截止2月13日下午,僅武昌方艙醫院已出艙54例。

  方艙醫院確實是個好辦法,解了收治問題的燃眉之急,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仍沒有免除後顧之憂。

  要“病床等人”不能“病人等床”。現在床位依然不夠,騰空醫院部分病房,徵用部分場館,改造為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還要繼續。

  要解決的問題不僅在方艙之內,也在方艙之外。方艙只是單兵突進,關鍵還要有專門的配套措施。

  力量繼續下沉。社區和救治場所之間的距離同樣需要彌合。最關鍵的,還是控制住源頭,才能控制住整個局面。

  此外,要想疫情出現拐點,先要信心出現拐點。疫情面前,信心比黃金還珍貴。如果回看這些天湖北的變化,已經能發現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

決戰武漢這一刻!“國字號”新聞發佈會開赴疫情前線

  前天,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確診病例數進行公佈,確診數量一日之內大增。但大家也都明白,是把疑似患者列入確診了,這對患者和防控疫情來說,都是好事兒。

  很多網友說:“敢於公開!全國人民一條心,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講出真問題,才能真解決問題。譚主聯想到2月12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的一句話:

  各地黨委和政府要實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

  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字號”新聞發佈會要開在前線的根本。疫情防控到了最吃勁的時候,已經要不得猶疑,要不得遮掩,實事求是,才是責任擔當。

  昨天,中央指導組去了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跟新任湖北省、武漢市“一把手”交流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當中的幾句話譚主印象很深:

  疫情防控沒有任何退路,必須勇往直前。現在一切都是為了救人。說得多做得少不行,說的好聽不到位不行。

  現在,全國人的目光都在武漢,全國的核心醫療資源都在湖北,這場戰役,我們有必勝的決心,我們也明確了決戰的思路,接下來就看包圍圈何時能夠紮緊。

  這個好消息,一定會從前線的發佈會上傳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