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疫情下市場所有商品都按照15%加價,我們是生活成本會降低嗎?為什麼?

明心說事


毛利潤15%,房屋水電費都不夠付,還有稅收,絕對倒閉!

規範化,不是外行人一刀切!


肖喬予15979766626


所有商品都按15%加價,我們的生活成本大概率還會上漲。


商人逐利,企業也要有利潤才能生存,當加價幅度只有15%時,假如不能覆蓋場地租金和人工成本,銷售者必然選擇其他途徑或者乾脆放棄經營。一旦發生這種情況,物資緊缺的現象會更嚴重,進一步推高物價。


就以口罩進價0.6元一隻賣1元的藥店為例,雖然加價幅度乍一看超過60%,但是加價金額小,與其他渠道購買的口罩還是要便宜的多,因此被稱為良心藥店。


對該藥店處罰之後,他們就不在藥店銷售口罩了。在這樣口罩成為緊俏物資的當下,只要有貨源,一定不愁賣。藥店的經營者完全可以搖身一變微商供應商,發展一些銷售人員,1.5元批發,按2元一隻出售。


商品價格的形成因素不僅僅是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還要看企業與銷售渠道的壟斷程度。


市場監管不可缺少,但是人為限制加價幅度,則可能對供應造成巨大影響。在這樣的時候,就應該抓大放小,先把真正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的人消滅掉。


就在2月10日前後,本人買了一斤多韭菜,一斤的價格是9元,而通過網上的信息可以發現,產地農民的韭菜只有0.5元一斤。零售價是“出廠價”的18倍,這樣的加價幅度遠非15%所能比擬。


如今房租這麼貴,人工成本這麼高,最終都要體現在售賣的產品裡面。產地的蔬菜運不出來,因此虧本也要賣,批發零售的商戶少,終端蔬菜缺少,價格自然就會上漲。


通過增加供給平抑物價,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在緊急關頭,通過行政手段抑制價格過高,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財智成功


如果真的按15%的利潤加價,再加上運輸成本,及各環節所需成本,加上房租費,經營場所管理費,門前三包費,這幾項再加50%的成本費上去,也就是說,從進貨到銷售,價格在進價上加65%,這個售價應該是很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比如大白菜在生產地0.8元/斤,減去成本利潤,零售價在1.32元/斤,這是完全可以的,關健現在大多數商販,滿天要價,乘疫情期間哄抬物價,慎之一個白菜賣到六十多元,這完全就是欺炸消費者,前幾天去藥店賣了一袋板藍根沖劑,原價12元/袋,藥店卻賣36元/袋,還說不在醫保範籌內,不能刷醫保卡,這利潤是超出200%了,這種價格是暴利,所以我認為,我國現在的許多行業,價格是遠遠超過15%的差價的,希望疫情之後,各地要對價格問題嚴加管控,確保人民群眾利益。


吃著梨子賣蘋果


非請自來。

要是這樣的話,不是生活成本降不降低的問題,能不能好好生活都成問題。

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經濟行為,根本不能長期存在。比如像題目說的所以商品都安15%加價銷售一樣。尤其是價格本身就相較低的商品,刨開各種成本費用,根本屬於虧本的交易。比如,像進貨價0.6元的口罩,按15%加價,價格就是0.69元,假設銷售1萬個,也只有900元的毛利,可能連運費都不夠,更別說其他成本費用了。

類似這樣,會有什麼樣的市場呢?對銷售方而言,無利可圖,也就是沒有人願意做種買賣。沒有人再銷售這類商品,消費者只能選擇其他的替代商品。可以想象到,其他的替換商品,價格肯定要高於這種商品。如新聞報導過的某些藥品,雖說是救命藥品,非常重要,最終也因此停產,病患者只能選擇昂貴的其他藥品。由此可見,像題目這種情形,消費者生活的成本不降反增。

商品定價,本來就是一門學問,涉及方方面面,並不能簡單的按一個比例進行加成定價。我們知道,基數小,考慮相對數後增幅也不會太多,比如0.1元的東西,增漲100%後也就0.2元,多了0.1元,絕對值為0.1。 我就很想知道,該怎麼定價合適!

大概就是這樣,我先閃了。


龍門賬


災後物價上漲是一個必然結果,因為供需平衡已經打破了。政府強制平抑物價,應該不是不讓物價上漲,而是控制在可接受範圍之內。比如疫情期間,企業成本不能簡單以進貨價判斷,企業投入、風險等肯定比平時要高一些或者高很多,一味按15%來評判就不對了。政府應該保護企業的積極性,儘可能鼓勵多的企業投入到災中災後的建設中來,活躍流通市場,這樣才可能真正穩定市場。反之則會惡化市場供求,造成市場供少求多,物價飛揚


木1965


先分清楚毛利額,毛利率,毛利潤,純利潤,投資回報率再來說[摳鼻]


湞陽山人


我來客觀的分析分析。

首先,做為此次的行政執法者,缺少必要的商業知識。

一個商品,從進入流通開始,就產生了一系列的費用,比如包裝、運輸,庫存擺放,還有進入零售狀態後,又會產生房租、人工、水電費等等各種各樣的費用。而這些費用,是要分攤進入成本的。所以在制定零售價格的時候,往往會高於進價的15%,可能會達到40%甚至更高。但是實際上的利潤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如果再低,老闆就不會考慮經營這個產品了。


當爹的大灰狼


你這個問題表述不夠清楚

在什麼基礎上加價15%這個很重要,如果是在商品的出廠價或者成本價加15%,那麼人們生活成本肯定會降低的,因為大部分商品,涉及到店面房租水電,運營宣傳,運費物流等等,加價遠超過15%。但是這樣一來,商家就沒法生存,市場經濟慢慢就會消退。物資奇缺。

所以還是根據市場規律來 不能一刀切。


薛定諤的口罩


古人總結經驗:慈不掌兵,義不經商。不能說是真理,也是經驗。沒有利潤,就沒有積極性。在買賣中,末端零售商的利潤是不能單純的用個百分數來衡量的。雜七雜八的開銷,貨物積壓,尾貨處理,看似豐厚的利潤,在一批商品銷售完可能所剩無幾。當然這個情況只能佔少數。更多的時候是能夠達到較好的目的。百貨零售因為沒法統計每一種商品的銷售利潤結果,於是所加的價就大大超過15%,這個加價是在進貨價格基礎上。一般25左右。這個百貨公司才能維持下去。


茶客174420750


店租都會付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