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月收入一百元,真的能夠養活一家五口人嗎?

嶺南人士葉生


四十年前有100元月收入的家庭那是小康家庭了,養活5個子女是絕對沒問題的。當時的農民一個人一年的收入只能有50元錢(一毛錢左右/一個工日),三四線縣城的學徒工每月也就20多元,但那時醫療、讀書的費用很低的,更不用說要花一大堆錢去買商品房了。所以說那時的人雖然收入低但幸福指數還是蠻高的。


a不執著


確實!在這裡,我單說說農村。在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時期,生產隊裡小孩多的家庭,反而不缺糧!糧食不夠吃的,往往是沒小孩的家庭!能拿工資的叫“四屬戶”,能拿100元的極少極少(甚至沒聽說過),在工廠、供銷社、機關上班的月工資一般只有30元左右,少的不足20元,“四屬戶”拿錢在生產隊稱人口糧,稻穀每斤只有一角多點的價格,幾十元的工資足足能養好七、八口人。另外,小孩上學免費;看病,有生產隊衛生員、大隊醫務室、公社衛生院全免費!再說,一家遇有困難的,生產隊社員都能無償幫助(比如:抬病人去看病,修房屋、照顧老人小孩的,從來沒有要付工資要吃要喝的話,相互幫助忿圍非常好)!那個年代,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農業生產技術不發達,沒化肥農藥,沒高產良種,有的地方還沒用上電,很少農機械,糧食產量不高,人口上升快,人民生活不如今天好,那是很正常的!總之,生長在那個年代的人,至今都有種時代的幸福感!


順林5688


四十年前,一百元是髙收入家庭,一般一家一個人工作收入為三、四十元,二人工作再加二、三十元。剛參加工作的學徒每月十八元工資。所以那時一家三、四十就要養活四口之家。剛發工資時就要買好米、油等生活必須品,每人每月二兩菜油供應,不夠則購買定量的豬肉熬油。那時的精肉沒人買,都搶著買肥肉熬豬油。布也是給票供應,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只有最大的有新衣服穿,下面小的都是揀舊衣服穿,老大穿不了給老二,老二穿不了的給老三,破了就補,一直穿到無法穿為止。家裡自己砍柴做飯,或去揀煤渣燒,能不用錢的就不用,這樣緊緊巴巴的,一家家就是這樣過來的。


風33122704


四十年前,我們學校有個老師,家是江蘇省的,在山東省一個農村當教師,一月工資三十元,每一個月必須往家裡寄二十元,這個老師一月生活費就十元,吃的也挺好,比農村的農村吃的好多了,一般的說,農民一個月有五元錢生活那生活是挺好的。那個時候的東西全是綠色食品,真好吃,好吃極了。


用戶469946642999


四十年前一百的工資是高的,我師父好像是八級工108元(他的工資和梁山一百單八將一樣,都是108,好記),三個小子一家五口,生活水平是高的,我另一個師傅,比他低一級,一人工資養四口人,生活水平也非常好。在那個年代是上等生活水平了。

四十年前,農村我們家算中上等,一年開五十多元(有不少幹了一年,一結算,還欠生產隊的錢),開春了山野菜一下來就踩回來,水一抄蘸醬吃,或直接放到自己用石磨推的玉米麵裡蒸乾糧吃。那個年代,真是盼著過年,因為有肉吃,有新衣服穿,……

不怕你們笑話,現在在城裡,生活好了,但每年夏天榆樹葉一出來,我就開車到路邊擼榆樹葉,洗洗纏到玉米麵裡蒸乾糧吃,小孫女吃一口就吐了,但是我告訴她以前的年代,這是最好的,她不信,眼睛眨眨得說這咋吃啊。家裡人都不吃,只有我一人吃得非常香。做一次,吃好幾天,直到樹葉老了不弄了,年年如此。

每當吃這就想起我的奶奶說過的話,她說六零年,這都擼光了,後來人都把樹皮扒了,把裡面的白嫩皮曬乾,然後上磨上推成面,加野菜少加點玉米麵,蒸著吃,說實話,這個我真沒嘗試過。那個年代一去不復返了,不過每年吃幾次,懷舊也挺好。

現在人民生活提高了,想吃啥吃啥,天天過年一樣,我們家四五樣小鹹菜,肉、魚、雞都吃不動。

最後祝願人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祝願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富強![祈禱][贊]


宇宙正神聖祖


確實是真的,不過說一下35年前吧,40年前我還沒有記憶[可愛]小時後真的太窮了,我生長在農村,那時我們穿的衣服都是純棉面料真的沒有汙染,但是太不耐穿幾乎在大街上所有的人沒有一個衣服或褲子是完整的都是補丁落補丁,幾乎沒有交通工具,家裡能有自行車就是驚喜了,吃水果只是逐漸才學會的名詞小時候只知道山上的野果跟家裡種的幾棵果樹,還有洗滌用品根本沒有見過,現在的父母付出高昂的代價就是為了下一代不在回到過去,因為現在的生活在我這一代人的眼裡就是一個夢幻世界,請大家相信國家相信自己中國才是最棒的![贊][贊][贊]


雲裡漫步1


我是農村的,在四十年以前,還得是有勞動力的農戶,一年(那還就是12個月,臘月裡都有活,)也不過能支到200元,勞力少的還要往生產隊裡拿錢,四十年前在農村是沒有月收入一百元的。那時農民勞動一年,一個工值也就一毛錢甚至幾分錢。


張銳254067565


1980年左右月收入一百元屬高收入家庭,當時中專畢業定級36元/月、專科42元/月、本科53元/月,工廠學徒工18元/月、工廠工人三年後大致30至40元/月;當時大米0.13元/斤、豬精肉0.63元/斤,青菜及素菜大約在0.03至0.10元/斤,赤豆棒冰0.04元/支、油條0.03元/根,海帶魚0.35元/斤、大黃魚0.60元/斤;學生學費2元/學期,上中專、大學讀書有津貼、師範類高一點,大致在12元至20元/月,基本生活費足夠,畢業作為國家幹部包分配……


紫苔菜


四十年前四十二元五養活一家五口,還是小康。我家爸爸只有四十二元五,我們當時生活挺好的。那時豬肉七角三分,雞蛋三分,米一角,面八分,一百斤媒只要一元三角。那時錢少,物價便宜。比現在兩千多元的生活還好。最重要的是很環保。


用戶8219466609102


不能比!那時住房基本不花錢(我家八十多平方的木結構房子,月租不過五六元錢),看病基本不花錢,小孩上學也用不了多少學雜費,這三項開支現在得多少?算起來得壓死人!不過,有些東西反而是現在便宜了,例如那吋的早稻米得一角四分一斤;雞蛋、豬肉都要七、八角一斤,現在呢?大米不過二、三元一斤(不算進口大米),只漲了二三十倍,雞蛋也不過三四元一斤,漲了三十倍吧(貴的雞蛋也不過十來元一斤),而工資比那吋普遍上漲了一百倍左右,這樣一算不還是便宜了?

四十年前我的工資不到五十元,老婆只有三十幾元,養一個孩子,雙方父母不用我們贍養,可是三個人的日子也過得並不寬裕,所以在八十年代,月薪一百元要養五個人,是很吃力的事,並不輕鬆!畢竟,除了吃飯(若只論吃飯,百元五人,倒是很可以了),還有許多其他開銷,例如買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得一百多元,得攢上一年多!

所以,百元養五人,在八十年代不輕鬆;一在五十年代倒是沒問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