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才能讓人更加努力積累

職場上出現競爭時,很多人有過後悔當初沒有好好讀書。讀書時代,有些同學經常爭取第一個到課室認真學習,成績卻一直都沒有進步,有些人經常出去玩的的人,在考試中經常名列前茅。

一個普通打工仔在職場上遇到困難時,不是利用學習的知識來解決現狀的困難,一味選擇逃避或選擇別人直接幫你做。時間一長,感覺在工廠上工作來來回回都是重複工作。感覺沒有學習的感覺,看著那些領導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有趣的,那才是成就感,真心後悔當初沒有好好學習。

出現這個情況時,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有些人想到可以通過閱讀書籍來補救現在的一切,最後得到老闆的看重;有些人只想到後悔過去沒有好好讀書,總是想著回去過去的夢想。

2019年底覆盤時,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呢?為什麼一直都沒有進步?我最大的缺點是認真去看書,總是感覺沒有動力去進行閱讀,想跟一群夥伴共同閱讀書籍。

《好好學習》這本書講述了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通過閱讀後,發現對自己日常的生活和職場發生的事有新的認知。

成甲是被邏輯思維評為最會學習能力的人,可以在邏輯思維“得到”APP的音頻節目《成甲說書》瞭解成甲。至於成甲是怎麼能做到這一點呢,在《好好學習》這本書有著詳細介紹背後的方法,

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才能讓人更加努力積累


瞭解臨界知識

成甲在《好好學習》中說過臨界知識,很多人對臨界知識還是不懂的,在讀這本書,感覺這些知識好深刻,好像看不下去的感覺。在重新復讀時,發現成甲利用核物理的知識來解釋臨界知識。

就像核爆發之前,需要準備能產生核能爆炸的材料質量,只有突破這一臨界值,才能產生驚人的核爆炸。相比之下,臨界知識就像核爆炸那樣,需要儲備的,不是一下就可以爆發出來的。當然臨界知識不是數理化的,也不是有些崗位上崗必須掌握的技能。

有些人在學習時代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卻在職場上無法利用這些努力來升職加薪。有些人曾經是成績最差或中等水平的,在職場上給自己一個逆襲的機會。其實他是通過自己的思維邏輯、知識改變自己的一切。

只有真正理解有些知識比其他知識的影響更有決定性作用,這些知識要在怎麼樣的場景才能發揮作用,這樣才能算得上臨界知識。

利用臨界知識,提升認知深度

網絡越來越發達,很多人趕不上網絡的知識變化,有些人還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總以為別人有車有房,那是有錢人的事情,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很多事情不去努力的話,真的沒有辦法去發現自己的也可以做到的。

現實上我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肯為自己去學習的,有一個閨蜜總是抱怨不知道學什麼才好。我給她的建議是先用寫手帳,再通過手帳來找出自己的喜歡,結果她一口拒絕我的提議。另外一個閨蜜一看到我看書《好好學習》,直接說我看書就是在給自己洗腦。

有些人不喜歡看書,看書能夠提升自己的技能,就認為是一種洗腦方式。很多事情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加上看書不一定是一種壞處,當作陪伴孩子一起學習的一種方式而已。

成甲老師說過,不是我們不夠努力,不是我們不夠聰明,是我們的努力有個重大的錯誤,我們一直都在提升自己的技能,忽略了認知的效率。

很多人懶於思考自己的需要什麼,值得學,對什麼感興趣,或者他們完全不會自己思考分辨。一直都是別人學什麼就跟學習什麼,可能想著多學學應該不會錯的。

我們要不斷提升知識深度,很多時候每個人沒有深度的認知能力,都會導致自己回答過於簡單。深度認識:要跳出問題看本質,多方面考慮導致問題的原因。

如何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知道臨界知識如此重要,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與方法。

反思

通過定期回顧,深入反思。通過反思,可以幫助自己認識知識誤區,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的知識,檢查學習的新知識,有沒有用起來。

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以最快的速度,或慢慢看,讀完一本書,很難回憶起自己讀了什麼,感覺腦袋空空的。我們是學習過,只是顧著死記住這些知識點,從來沒有將它與舊的經驗聯繫起來,就無法變為自己的知識。

成甲老師說過:只在新舊知識間建立聯繫網,才能夠從不同角度和領域對一個知識進行分析,加深我們的理解和認識,從而能達到運用自如如此學的知識範圍成為自己的知識。

看書時都會想要什麼都記住,結果什麼都記不住。回想小時候曾經學過的課文:關於一個猴子看到香蕉就要香蕉,走到那裡看到桃子就拋棄香蕉,到最後什麼都沒有得到。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帶著問題抱著目的去學,才能學有所得,我們應該學會斷舍取。

通過反思,不斷觀察結果,我們才能埋頭苦幹,那樣不會給你產生高效率的水平。堅持高效率的反思能力,才能從日常工作中找到提升改進自己的方法。

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才能讓人更加努力積累


以教為學

費曼技巧就是“以教為學”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費曼在普林斯頓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開玩笑說“我跟你們打賭,隨便你提出一個定理,只要你用我聽得懂的方式告訴我,它的假設是什麼,定理內容是什麼等等,我立刻可以告訴你,它是對的,還是錯的!”

當那些數學系博士嘗試把自己正在研究的高深複雜的理論或定理用直白的語言說出來,並讓一個外行能聽懂,他們發現非常非常困難。

凡是能用大白話說出來的解釋,費曼都能給出準確的判斷,他還總有辦法從他們的敘述中找出他們定理的漏洞。

後來費曼告訴自己的朋友 ,他使用的學習技巧就是不斷的舉實例。一邊仔細傾聽數學博士描述的各項條件,一邊從實際生活的角度出發,構思符合這些條件現實情況。

把自己理解的知識、檢驗認知的技巧,簡單來說把一種理念、核心內容讓小白能聽明白你所講學習的內容,聽不懂,不是他理解不了,而是你沒有學到們,導致表達不清楚。

通過輸出,才能發現自己知識有沒有堵塞,更加進一步打通它。我們經常以為自己懂,可很多時候講不出來,或講不清楚的,因為邏輯因素沒有打通,一旦打通這一步,逼自己主動探索。想明白問題點,才能講清楚。

每個人積累的經驗都不一樣的,利用《好好學習》書中內容來加深自己的認知能力,深刻見識能夠讓你帶來更多的成功。

學習什麼樣的“知識”才能讓人更加努力積累


好姐,正參加萌薇老師的書寫人生訓練營,通過訓練營閱讀7本書,數量超過之前一年看不完一本書,繼續看書為大家分享乾貨和成長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