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能量君。


前不久,看到一則讓人熱血沸騰的新聞:醫療屆四大天王會師武漢!


他們是中國醫療屆的四大王牌軍: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名副其實的王炸天團。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他們也是每一位前赴後繼奔向戰場的白衣天使,是無怨無悔逆行的英雄。


除了那些不願留名的中華兒女,這四個人的名字,只要看到便讓人覺得安心.


他們就是抗疫F4——鍾南山、李蘭娟、陳薇、張文宏。


曾經看過一個心理研究:當人們遇到應激性傳染病時,心理變化的規律常常呈現輕視—恐慌—無助—接受四個階段。


也許你並不知道在這四十多天裡,自己經歷了這些階段。


仔細想想這段日子,自從疫情爆發以來,是不是在每個心理變化的節點,都會有人站出來,告訴我們不要怕?!


01

鍾南山:改變“輕視”的唯一方法,就是說實話


1月18日,新型冠狀病毒確診136人,百步亭社區還緊鑼密鼓地準備進行萬家宴,提起疫情,人們大多一笑而過。


1月20日,鍾南山領導的專家小組奔赴武漢;


1月21日,鍾南山接受採訪,他的一番話,宛如深水炸彈一般,瞬間驚醒所有人:

“確定存在人傳人現象”、“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改變“輕視”的唯一方法,就是說實話。


作為最權威的專家,他用最簡單易懂的語句告訴所有人真相,從不害怕扯下那塊脆弱的遮羞布。


抗擊疫情的第一步,就是叫醒那些對病毒不以為然的人們,而他,並不是第一次這樣做。


還記得2003年4月,那場震驚世界的新聞發佈會嗎?


那天,衛生部在北京召開會議,宣稱“SARS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鍾南山明白,在這種重要的時刻,要“謹言慎行”。但他也明白,如果放任不管,群眾對SARS疫情的輕視,將會導致更恐怖的傳播。


於是,沒有任何鋪墊,他直接反問,擲地有聲:“什麼叫現在已經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目前病原都還沒搞清楚,你怎麼控制它!?”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後來他說,發佈會前,他在父親的墳前站了很久,最後才下定決心要說真話。


電影《無問西東》有句臺詞:“這個時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完美可以被“改造”出來,但那一腔熱血下的真心與無畏不能。


這些年來,他發現自己總是在逆行,笑著自嘲:“我老有一種感覺,好像專門喜歡跟誰較勁,老覺得不管走到哪兒,自己都不受歡迎。”


但好在,這些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只有生命。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02

李蘭娟:恐慌源於未知,她卻讓我們看到希望


“輕視”之後,人們認清真相,隨之而來的,便是恐慌。


若放在平時,那些謠言都令人啼笑皆非,但前不久,卻被人們當做救命良方。


半夜排隊搶購雙黃連,喝鹽水殺菌,喝醋滅菌……


當記者拿著這些問題採訪李蘭娟時,她毫不留情地乾脆否定:“沒毛病,不要亂吃藥!”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前不久,“李蘭娟只睡三個小時”上了熱搜。凌晨四點下火車,吃過早餐就接著開會,與專家們分析研判疫情。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江應安說:“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不分晝夜,這個老太太,真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


是啊,她太過堅強,甚至讓人忘記,她已經是73歲的老人。在這個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她主動請纓,帶隊一線,投身研究。


恐慌源於未知,她卻讓我們看到希望。


“病毒可通過口鼻飛沫傳染,病毒可通過酒精與高溫抑制。”


“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一則則振奮人心的消息,讓多少人紅了眼眶?


她這股不服輸的韌勁,從20年前便開始了。


中國曾被成為世界第一乙肝大國,上世紀80年代,人們談“肝”色變,傳染極強,病死率88.1%,乙肝一度被認為是不治之症。


李蘭娟是醫學界第一位提出要摘掉中國“乙肝大國”帽子的醫學家。1986年,3000元經費,她開始了自己的征途。


十年磨礪,終成成果。1996年,李蘭娟研究出一套獨特有效的人工肝系統,成功將急性、亞急性重肝病死率從88.1%降到21.1%。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黑格爾說:“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會有希望;一個國家多一些為民族利益而忠誠守望的人,國家才有希望。”


李蘭娟就是給我們希望的人。


03

陳薇:用“快”抵抗無助


這次疫情之前,陳薇鮮為人知,她是誰?


中國首席生化武器防禦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抗擊SARS、終結埃博拉”的女少將。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1月26日,54歲的陳薇率隊進駐武漢抗疫一線。


1月28日,陳薇所在的軍隊專家組與地方公司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RT-PCR熒光探針法)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1月30日,陳薇團隊緊急展開的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開始運行,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加快了確診速度,在抗擊“新冠肺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一個個令人振奮的戰績,距陳薇率隊進鄂,僅僅過去四天。


她的特點就是“快”。


說話快、走路快、工作節奏快,連一起工作的男同事,都常常感嘆:“她的思維非常敏捷,能夠同時處理很多事情,總是跟不上她的節奏。”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快,是因為來不及悲春傷秋,因為還有很多人在等著她。


在微博上,見過太多患者絕望的求助,醫護人員無聲的哭泣後,我才意識到,比恐慌更恐怖的,是一種名為“無助”的情緒在蔓延。


無助催生絕望,絕望讓人放棄抵抗。


但陳薇的一段話,頓時讓人覺得心安:


“作為軍人,只有兩種狀態,一個是打仗,一個是準備打仗。我們目前在疫區,就是要打仗的,而準備打仗,就是此前我們在科研工作中的積累,也包括技術方面的儲備。我們要把養兵千日的‘兵’動員起來,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這場特殊的戰爭之中。”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04

張文宏:先接受,再進步


前不久,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火了。


面對記者關於疫情未來預測的提問,他沒有含糊其辭,而是認認真真分析了三種情況,無論好壞:

“勝利:2-3月內全國的疫情都得到控制;

膠著:半年-1年,疫情得到部分控制,病人數平緩增長,就像SARS;

失敗:蔓延全世界,就像墨西哥豬流感。”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最後,再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告訴大家,普通人該怎麼做:


“從現在開始,每一位都是戰士,這點很重要。我們只要悶兩個星期,就把病毒給悶死了。所以,你現在在家裡,在幹什麼呢?你在家不是隔離,是在戰鬥啊!你在悶的時候,就把病毒悶死了,事情就解決了。”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他是疫情爆發以來的一股清流,說話彷彿有魔力一般,笑眯眯地就將所有人都安撫好。沒有喊什麼口號,只是告訴我們要接受現實,力所能及,就讓每個人都安心。


後來大家才知道,原來他是衛生經濟與衛生事業管理的博士。


“專家是什麼?專,是在領域上深耕細作;家,是懷有大家之氣、大情懷和大格局。”


在老老實實的“接受疫情事實”背後,除了硬核專業水平的託底,對職業與自然的敬畏,也必不可少,他在一次演講中說過:

“人類社會很美好,但是我們的危險,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很多東西,可能是我們人類自己產生的。”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的確,有時危險是我們人類自己產生的,但美好不也是我們創造的嗎?


他很少接受病人的錦旗,但有一幅,他保存了很久:“我只是你工作中的匆匆過客,但你是我人生路上的轉折。”


05


基辛格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很多人稱抗疫F4是無所不能、堅強的神,但我卻在疫情中看到他們溫情的一面。


鍾南山採訪時,眼眶含淚,聲音顫抖地說出:“武漢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李蘭娟發朋友圈告別丈夫,打趣鄭院士手術刀改廚刀,心疼與不捨被刻在背影裡。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陳薇丈夫對她深情告白:“十七年前,你湧赴小湯山,那時我還是你未婚夫,等你回來做我的新娘。這個除夕夜,你再次奉命出征,我和女兒等你凱旋。”


武漢封城第23天,院士的朋友圈曝光:有些真相,你並不知道


張文宏日夜操勞,“張爸”這個外號,早已成為他的符號。。


看過一句話:“我們不可能全部做英雄,總有人坐在路邊,心懷希望,當英雄經過時,為他們叫好。”


是啊,雖然我們不是英雄,但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英雄。


大到捐獻物資,小到認真洗手,都是一種保護。


我相信,我們終將和英雄們,一起戰勝疫情。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