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寫的詩即使很工整,句子也很美,我卻總感覺沒有古詩的那種韻味?

醉墨笙簫


無病呻吟。

為作詩而作詩。

既無實質細微心得體會內容,

也無感同身受的自然流露境界。

自不能引起共鳴與美感體悟。


馬驛三農


為什麼現代人寫的詩即使很工整,句子也很美,我卻總感覺沒有古詩的那種韻味?

倖存者偏差

題主是想要什麼韻味呢?

我們為什麼覺得古詩都那麼美?因為幾千年大浪淘沙能剩下來的都是精品了。我們大部分人不會去讀某個詩人的全集,其實很多大詩人也有很多垃圾詩。我們耳熟能詳的要麼是選入了教材的,要麼是老百姓爭相傳唱的,這些都是千年絕唱,當然好了。

這就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有太多的讀者替我們完成了過濾古詩中的垃圾詩,就好像我們現在正在為未來的人過濾現代詩中的垃圾詩,這就是因果。我們享受了傳統古詩的精品,也就要忍受當時代垃圾作品的荼毒,這就是循環。

我們還沒碰到經典千年的現代詩而已,雖然總會有的。

先天因素

什麼是詩?詩是抒情言志的韻文。古詩是這樣,現代詩也是這樣。

那什麼是好詩?文藝三美。

語言美,誦讀起來美;意境美,回味起來美;意思美,思考起來美。

用美的語言,通過美的意境,表達美的意思,這才是美的詩。古詩是這樣,現代詩也是這樣。

而現代詩的語言體系是白話文,和古詩的文言文體系是不一樣的。

我們在讀古詩的時候,都要先把思維大致進行切換,正所謂“曲徑通幽”,正是多的這一道工序增添了古詩詞的神秘感,同時文言文的精煉,“詩家語”的高級感會讓讀者自然產生一種作品很高級的認同,再加上留下來的古詩無論語言、意境、意思都是精選出來的上品,自然是求韻味得韻味,求高級得高級了。

所以,古詩就是好,像明明相愛卻得不到的絕世美人。

而現代詩呢,在語言上是不佔優勢的,在格式上也是鬆散,甚至零要求的,所以很多實際上就是大白話,一看就懂,自然缺乏文藝作品的幽深感。同時現代詩全靠感情硬撐,基本上不會出現古詩那種含蓄、優美的表達,都是怎麼強烈怎麼來,依靠各種修辭方式不斷加強感情輸出,要在詩內達到高潮——都知道,高潮過後就是空虛,怎麼會有古詩那種意猶未盡的韻味呢?

所以,現代詩就像歡場散盡後的一根菸,天亮分手,講什麼韻味?

分行散文

新的語言系統一樣可以美,但必須符合新的語言習慣和語言規律。

很多好的現代詩讀起來也非常好。

但是當下的現代詩是無法和精選千年的古詩詞比優美、含蓄、婉轉的韻味的,一個是垃圾太多,第二個還是語言系統的根本(白話),也就是現代詩自帶的強烈感情表現的特色所決定的。

就現階段來說,這是無法改變的。

因為感情一旦緩和下來,現代詩就變成了散文詩,甚至成了分行散文。

所以,讀現代詩就享受它們的酣暢淋漓好了,這也是一種美啊。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詩不是詞藻的堆砌,詩需要有思想,需要言之有物,需要蘊藉,需要意境!

誠然,詩歌需要精煉的詞彙,璣珠滿目的詞藻讀起來就像美酒佳餚一樣的讓人陶醉,不管怎樣,旖旎一地的珠玉,即使是沒有什麼立意也足以讓人覺得不凡,欣賞!可是,這種不凡與欣賞絕不是長久的欣賞,長久的不凡!因為她空有其表,沒有實質的意義!

古人寫詩最忌直白,即使是我欲說愁,我也不直接說,就像那句,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說天涼有個秋!讓讀者自己去感受作者想說的愁意。我想問你對我的印象如何?我不會直接去問,老師,你看我行嗎?而是用詩句說,畫眉深淺入時無?這就是含蓄,蘊藉!

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讀起來就雄闊,豪放!還隱隱地有那麼一分悲涼!畢竟風流也東逝啊!這就是意境!你去讀心裡就會產生一種油然而生的感受,是悽美,是豪縱,是浪漫,是婉約!

為什麼一定寫詩把格律排在上面幾點的後面,這位一首詩沒有以上幾個因素就難稱詩,而沒有格律一樣是詩,是好詩!


一笑貫長天


情詞,風骨,神韻,氣度……這些偉大的文化傳承誰說是“過氣”文化?你的不“過氣”的文化在哪裡??只是不要刻意去模仿古人的形式,而要用韻律,對仗等等成熟優美意境深遠的表達方式,寫當代生活,寫真情實感,寫時代特徵,寫家國情懷,寫真善美……哪朝都有大詩人,哪朝有名的大詩人都不是簡單的形式的束縛者,我曾聽過有著名專家講包括唐詩以來許多著名詩詞都不是完整無誤的平仄嚴格合規者,但平仄卻是詩詞寫作的基本功之一。誰說偉大領袖的詩詞是“古詩”還是“當代詩”?不要簡單用形式去區分古今,要用內容!!!我覺得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結合,這才是“標準”,有標準才知道好壞。講知識的專家太多,講觀點的專家太少,這是我一直不懂的問題之一。


聽鸝小屋


不請自來。

因為古人崇尚自然,比如“明月松間照,消泉石上流”,“野渡無人舟自橫”,這些情景很自然也很有趣。當然你越讀越覺得古人的詩有味道。

頭條網友中有幾位寫詩寫得好。比如一凡詩詞客,皓首村張帆李宏的詩,常常有佳作令人心嘆。寫詩作詞,講平仄更需有意境,和與意境相關的字詞。

我不會寫詩,但感覺得在頭條寫詩,略有平仄口語化稍好點,只要場景有趣描出來就好。比如我刪了的《犁田》:人牛農耕犁大田,一步一蹄莫等閒。春天播種千粒籽,秋收自有瓜果鮮。



殘陽餘暉3


我給你示範一下怎麼和古人玩兒啊。

唐代韓愈《春雪》詩一首,曰: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碧伶居士步其韻和詩一首,曰:

經年回首嘆芳華,

復見枝頭綻新芽;

最喜陽春三月雪,

神州錦上又添花。

宋代朱敦儒詞一首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世事短如春夢,

人情薄似秋雲。

不須計較苦勞心。

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

況逢一朵花新。

片時歡笑且相親。

明日陰晴未定。

碧伶居士步其韻和一首

《西江月•烈士胸中懷夢》

烈士胸中懷夢,

鯤鵬翼下風雲。

一腔抱負有雄心。

哪個從來認命。

無意他人稱好,

有為自己出新。

身前諸事必躬親。

天下大勢已定。

明代劉伯溫詩一首

《辭職自遣》

買條黃牛學種田,

結間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無多日,

且向山中過幾年。

為吏為官皆是夢,

能詩能酒總神仙。

世間萬事都增價,

老了文章不值錢。

碧伶居士步其韻和一首

《退休自遣》

萬般依舊守心田,

濯錦浣紗向清泉。

窮且益堅安貧日,

老當益壯知命年。

刀耕筆種常入夢,

畫意詩情總伴仙。

信手文章本無價,

不將風雅換酒錢。


碧伶居士


你可能沒有讀到我的詩,讀了我的詩你就會感到什麼才是真正的詩,就會感到韻味無窮,意境精美。下面附上兩首二十二年前的詩。

《德山道中》

能有幾人不荒謬,

我伴青春哭一遭。

生我養我父母恩,

來世投君定相報。

《自家小屋大門口見梅雨,楓》

梅雨簌簌楓發茂,

布穀聲聲催人愁。

再過半月端午節,

小城小職音杳無。

|現在的人寫詩大部分都是詞澡華麗,沒有章法,脫離現實。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主張古為今用,主張文藝復興,社會變革,吸取古文化精髓,創造出具有時代感的作品。我認為寫詩不但要有古意,還要達到人的心靈與大自然的一種完美結合。而且要有形象感,要接地氣。謝謝


德山道中


古人將好句子用光了、後人也沒辦法


小小孑2


現代人寫的詩即使很工整,句子也很美,我們卻總感覺沒有古詩的那種韻味。這種情況我們幾乎都能感覺到,但並不奇怪,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原因有三:

一、現代人寫詩的意境不可能回到古代

一首好詩,格律、對仗、平仄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詩的意境。我們現在作詩,無論表現的多麼自然、多麼復古,也不可能回到古代的場景。我們現在作詩不可能再描繪騎馬坐轎、仗劍持蕭的江湖豪邁,也不可能再出現戲樓燈臺、遊僧俠道的古道情腸。即使現在寫一首古寺靜觀的小詩,看到的也是拿手機、玩電腦的現代僧人道人,奈何奈何。

二、現代人寫詩的語言不可能回到古代

中國的文化傳承了幾千年不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語言表達方式上還是同古人有很大差異的。起碼我們現在說話不能用文言文,這就使得我們的詩作,缺少了很多古意,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三、現代人寫詩的心態不可能回到古代

由於現代人所處的社會制度、社會文明已經遠遠不同於古代社會,人們的心態、精神狀態都不可同古人同日而語,現代人寫出來的詩肯定多了一些現代氣息,這也是今詩缺少古意的重要原因。


方圓居文化


我認為古人和現代人所學的知識面不一樣。古人比較重視文學創作、詩詞對聯之類的文章。(當然,也有其它學科)而現代人要學的科目種類繁多,是全面發展。再說古代能留傳下來的都是名人的名詩,他們的詩中的每一個字都要進行推敲。所以讓人讀起來很有韻味,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現代人呢,學科繁多,知識量大,工作也繁忙,哪有更多的時間去推敲呢?所以,現代人作的詩雖然很好,但總比不上古人的詩顯得有韻味!不過也有,毛主席的詩就很好:大氣磅礴,奧妙無窮,堪比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