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不误”战役中充分发挥好基层供销社“桥头堡”作用

供销社作为党和政府赋予担负服务“三农”主渠道,根在农村,脚在基层社,如何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和基层服务功能,实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尤其在当前“两不误”即不误新冠肺炎防疫防控,不误当前春耕生产服务中,发挥其“桥头堡”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应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重视。

守好领域阵地不生事添乱是基本。按照综合改革要求,到去年底全国供销社在恢复和建设基层供销社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做到了100%全覆盖,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广大农户。据全国总社2018年统计公报,已建成基层社23217个,有经营网点34.1万个,其中农村日用品网点17万个、农资网点11.7万个、农副产品收购网点2.6万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8万个,点多、面广、线长,一头联结农民一头联结主管局及当地政府,为服务“三农”打下了很好的根基。但从组建的结构看,有如下三种类型:集体自营型(即由基层社在改革改制后保留下来继续经营的)、承包经营型(即由改制后基层职工坚持经营的)、租赁经营型(即利用社会能人或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股份制形式组建起来的)。由于80%以上都在乡村,有的地偏、交通不便,或多或少对疫情防控坚决打赢思想认识、举措落实、带头示范等方面领会抓防有误解,乃至形成误区或盲点。这就需要我们市、县两级社特别是县一级供销社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在宣传发动、防疫防护、农业社会化服务、关注民生等多点多环节上,通盘周密考虑,形成全县“一盘棋”,通过狠抓、严防、死堵和自我高度保护,在县域内各基层社及经营网点不发生新冠病毒感染个案,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供销领域阵地平平安安,才能使我们每个基层社更有效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具体工作中,不损兵折将,支持政府,带领全社会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确保一方平安。

秉承服务宗旨不忘本失誉是关键。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党和政府就明确了供销社是“服务三农”主渠道,近二年又被喻为“国家队”,这是一项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势必要求供销社按照这一刚性要求,责无旁贷,认真扎实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基层社应对自己辖区内的农户,特别是要摸清有规模的种养大户疫情过后的生产需求。具体需要什么、什么品种、数量多少、何时供给等方面的数据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今年湖南省政府提出确保粮食面积6900万亩,产量590亿斤,这对我们供销社尤其是基层社既是一种发展壮大机遇,也是一个严峻大考前的检验。二是自身要做好农资旺季供应来临前购销存储准备。因新冠肺炎疫情或多或少会造成物资组织调运困难,基层社一定要对当地乡、镇政府农业生产发展计划要详尽了解,悉数掌握,并针对性缺哪补哪,一旦需要及时供应到位,防止出现手忙脚乱供不好或断供等现象发生。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三是帮助基层社落实好服务计划及举措。基层社自身因主客观原因,在当前或已产生明显供给不足隐患的,要及时向县级社报告,县级供销社根据县内实际情况,在全县系统内做好余缺调剂方案。确有较大困难或对“三农”服务有影响的,要及时向县政府或地市社做好情况报告,制定应对方案,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才能让各级政府放心、广大农户满意,使供销社真正成为党和政府用得上、打得出、放得心的有力抓手。

创新经营理念不落伍掉队是本质。新冠肺炎疫情由于事发突然,涉面广、防控要求严,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一个“急旋涡”,这就要求我们各级供销社要用新的理念思维去指导基层社创造性地开展经营服务工作,始终处在主动位置,把握市场行情要领点:要督促各基层社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阻击战,绝不能因工作不力、执行不到位或者防控举措打折扣带来社会影响,这是其一;其二要督促各基层社调整经营思路,改变经营方式,推介适合农户生产需求业务,组织供销,扩大经营效益内容要涵盖农资、粮食、饲料、测土配方、废旧回收、土地托管、代耕代种、代销、大宗农产品等多个领域;其三要帮助广大农户及种养大户解决买难销难困惑,由于疫情影响,路检业停,使农民需要的产品买不进,积压的农产品又卖不出,我们各基层社就要急农民所急,通过供销e家、微信平台、手机电话、邮政快递等渠道,帮助需要帮助的农户做好增产增收文章,力争疫情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点,甚至挽回来,使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加大;其四要加大政府采信力度,供销社既然是“国家队”,一举一动代表着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做到稳价保供,绝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绝不坑农害农,决不乱涨价、发国难财,接受社会全方位公开监督,这是一条铁的纪律,我们任何基层社、任何人都不得逾越而违之。如发现违者要及时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县级社要建立对基层社纪律约束考核台账。市、县两级社要当好基层社联防联供后勤保障,让基层社服务“三农”“桥头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勇往直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