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作死”的名將?

瀚海說史


在人類歷史的偉大進程中總是少不了血腥的戰爭,戰火從人類文明初化的時刻便一直在人類身邊縈繞。而決定一場戰爭走向的,除了那些在幕後的政客,還有著在前線指揮軍隊浴血奮戰的將軍。一名優秀的將軍勢必有萬夫莫開的勇氣和運籌帷幄的智謀。但是這些將軍聰明一世、糊塗一時,總會有突然出現的偶然奪去他們燦爛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的美軍優秀將領,喬治-巴頓便是如此。



巴頓出身在一個軍人世家,自幼接受著良好的軍事訓練以及文化教育,這為他在以後成為一名閃耀的將星立下了基礎。巴頓長大以後毫不意外的進入了西點軍校學習,畢業後成為了一名騎兵少尉,這是他成為一名優秀的機動部隊指揮官的第一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頓成為了著名將軍潘興的副官,並且隨同前往法國。這是巴頓在世界戰場的初次亮相,最終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勳章。

(巴頓檢閱部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美國珍珠港遇襲並且宣佈加入同盟國,巴頓開始真正大展身手。1942年,巴頓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隊司令,率領部隊正式加入了對德國裝甲部隊的進攻中。從這個時候起,巴頓就發揮著他極為敏銳的戰場嗅覺,在他的強力指揮下,以隆美爾為首的軸心國裝甲部隊節節敗退。隨後巴頓將軍帶領著他的裝甲部隊從北非一直打到歐洲大陸。在納粹德國瀕臨失敗的絕境之下,他們調動全部西線部隊發動了“突出部之役”,將沒有絲毫準備的盟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巴頓將軍又彷彿如有神助,提前準備好了應對沖突的方案,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非常卓越的功勞。

(二戰美軍裝甲部隊)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在戰場擁有非常敏銳的第六感的將軍,卻在被調職之後死於一場極其意外的車禍。一輛突然出現的汽車撞倒了正在快速前進的巴頓將軍的吉普車,導致巴頓被送到醫院救治,最終死於醫院當中。



(巴頓乘車照)

俗話說對於一名軍人最好的下場便是死在衝鋒路上,而巴頓這位傳奇將軍卻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也許這裡面有著某些不可告人的政治陰謀,但是巴頓這位將軍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他輝煌的一生卻也是令人非常的遺憾。

這同時告訴我們,千萬不要開快車!


弋北談古今


說到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抗日鐵軍74軍,不得不提副軍長李天霞,與老上級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黃埔三期生。所謂成也74軍、敗也74軍(整編74師),李天霞一生的興衰榮辱都與74軍息息相關。李天霞可以說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參加過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戰,其戰績完全不亞於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自從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一旅,也就是後來改編成的51師,便開始了輝煌的抗日生涯。首戰淞滬會戰擔任第51師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此時的張靈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團長,李天霞率部與日軍激戰數日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隨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李天霞親自上陣與日寇血戰,部隊損失慘重,最終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出了戰鬥。

李天霞的成名戰是在江西上高會戰,當時已晉升為74軍第51師師長,率部在雞公嶺與日軍進行殘酷的肉搏戰,殲敵千餘人並牢牢守住了陣地,為保證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戰後李天霞51師榮獲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榮獲最高團體榮譽飛虎旗,也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不久後,李天霞升任74軍副軍長,負責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

老上級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按理說李天霞無論是在戰功和資歷上,都有資格勝任74軍軍長的職務。王耀武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務實之人,曾徵集74軍三位師長的意見,但關鍵人物並不贊成李天霞擔任軍長職務,主要是看不慣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這個人就是58師師長張靈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屬下級,而老軍長王耀武非常在乎張靈甫的感受。

因為張靈甫不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點桀驁不馴,王耀武在權衡利弊下,決定犧牲李天霞,調其任轄下的100軍軍長,74軍軍長的位置則由曾擔任57師師長的施中誠擔任。李天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間被調出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74軍體系,心中難免會有所怨恨,與張靈甫從此結下了恩怨,也為日後張靈甫兵敗於孟良崮埋下了禍根。

抗日戰爭之最後一次大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李天霞指揮的第100軍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殲了日軍第109聯隊,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部隊很少有全殲過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記錄。戰後,李天霞再度榮獲陸海空武功狀及各種勳章,唯一缺的就是國民黨軍中的最高榮譽勳章,即青天白日勳章。李天霞從淞滬會戰至抗日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參加過不少大小戰役,戰功卓著,稱為抗日名將不為過。

抗戰勝利不久後,國民黨進行了部隊精編,李天霞第100軍整編為第83師,而張靈甫74軍被整編為了74師,被譽為蔣委員長的“御林軍”,李天霞和張靈甫的地位相比,已經高下立判了。在內戰期間,李天霞可謂出氣不出力,開始打滑頭仗了。魯南會戰期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曾劃給李天霞指揮,但是張靈甫自命清高根本不聽從指揮,甚至向兵團司令打小包括,還要求脫離李天霞的管轄,最終湯恩伯硬是將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指揮,李天霞也因此對張靈甫咬牙切齒。

於是,李天霞開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張靈甫被圍於孟良崮前,擔任整編74師右翼安全任務的李天霞,為了搶功在不支會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情況下,擅自向蒙陰進犯,一度令蔣介石十分惱火;當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輕而易舉地切斷了張靈甫與李天霞和黃百韜間的聯繫後,整編74師三萬餘人已經被華野如同鐵通一般團團圍在了孟良崮上。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寧願向遠在百里開外的同窗老鄉胡璉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頭。眼看著“御林軍”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蔣委員長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營救張靈甫,否則軍法處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手裡可用的部隊全部投入到解圍的戰鬥之中。但為時已晚,當李天霞率部趕到孟良崮腳下時,張靈甫三萬餘人大軍已經涼涼了。戰後,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軍事法庭,離閻王殿只差一步之遙。


賽門之略


1950年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確實可謂“二戰名將”,作為歐洲戰場上巴頓將軍的心腹愛將,他曾經率領第三集團軍的第20軍率先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殺入納粹德國腹地,盟軍放棄攻取柏林後所部轉向東南,再渡過多瑙河橫掃奧地利,戰功赫赫並以兇猛強悍出名。



(沃爾頓•沃克中將)

巴頓將軍經常誇讚其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沃克由此在歐洲戰場曾獲得了“攻勢權威”的專家稱號,並被冠以“虎頭狗”的美譽,美軍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輕型坦克:“沃克虎頭狗”。就是這樣一位名揚歐陸的美軍戰術家,卻在清川江戰役中遭到志願軍漂亮的側襲而全軍潰敗。

其實沃克雖然脾氣暴躁,但用兵頗為謹慎。當時美軍在朝鮮主要有兩支部隊,即西線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和東線的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要求兩軍齊頭並進展開“勇猛的追擊”,然而沃克始終擔心志願軍會突然出現,主張小心翼翼的穩步推進,遭到麥克阿瑟的痛斥,後者認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無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師加速前進,他不知道的是,隱蔽集結的志願軍正準備將第二次戰役的第一記鐵榔頭砸在第八集團軍的腦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時30分,美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第9步兵團的貝克連突然遭到猛烈攻擊,幾個小時後便徹底潰敗,全連129人僅僅撤下來34人,其中一半還是傷員。

在整條戰線上,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同時發起攻勢,第38軍則穿插迂迴三所裡,到11月28日沃克已經意識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師、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五師正全部陷入包圍之中。



(麥克阿瑟在前線)

麥克阿瑟卻在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爾蒙德飛往東京開會,前線危在旦夕,部隊身處絕境,司令官們還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麥克阿瑟司令部“東京第一大廈”開會,沃克極度鬱悶和不解,而長達四個小時的會議也沒有討論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的方案只有倆字:撤退。匆匆趕回戰場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隊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計劃是放棄平壤後在北緯38度線重新建立防線。

沃克中將本人也乘坐吉普車混雜在向南撤退的美軍隊伍中,這位三星中將有個習慣,喜歡戴著鋼盔,乘坐吉普車或L5輕型飛機穿梭在戰場上,為了防止軋上地雷,他還特地在吉普車內鋪上了沙袋。他還有個更“作死”的習慣,乘車時總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趕路,很有巴頓在歐洲戰場的風範,如果路上有什麼東西妨礙了這位將軍的座車速度,他往往歷聲大吼“繞過它前進”!



(沃克在前線)

沃克另有個綽號叫“鬥牛犬”,體態壯實,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戰場各個角落,像巴頓一樣突然出現在某處,用最簡潔的語言整理要點後下達作戰指示,然後又像風一樣消失。但這個時段,冒進造成的潰敗和組織混亂的撤退,已經使僅有的公路擁擠不堪,他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司令部裡才對。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車在公路上被一長串南朝鮮軍車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機根據將軍的命令試圖“繞過它前進”,不料一輛軍車突然“開出了車隊,向沃克的座車迎面駛來”,吉普車來不及剎車瞬間被撞入路旁溝中,沃克的頭部受了重傷,當手下七手八腳把他裝進汽車送到戰地醫院時,這位三星中將已經死亡。

(李奇微中將)

根據美軍的官方記載,沃克當時正準備前往第二十師的司令部,嘉獎這支部隊同時把一枚銀星勳章授予一名叫薩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將的兒子,來自德克薩斯州的一名步兵連長。至於情況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鮮戰場上美軍地面部隊最高職務和軍銜的將軍意外陣亡,立即震驚了東京和華盛頓,無奈之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披掛上陣,接替第八集團軍司令官一職,真正的對手來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級巴頓將軍就因為離奇的車禍而身亡,而這位中將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用生命詮釋了巴頓集團軍的“開快車”傳統,終於“像風一般出現後又像風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魯門已經向國會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將軍銜,1951年1月2日沃克終於晉升上將,只不過得稱為“追晉”了。

(還上了時代週刊)


度度狼gg


二戰後有一段時間,日本會播放一些戰爭時期“軍神”的戰地影像,不知道是心理安慰,還是懷念那些無法無天的日子。這期間,有一個陸軍少將的戰地影像,連續播放了很久,他名叫飯冢國五郎。

說他的名字,熟悉歷史的應該已經會心一笑了,咱們來看看她是怎麼作死的。

飯冢國五郎屬於科班出身,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2期步兵科,後來在國內幹了幾年大學的軍事教官。1938年8月作為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率部進入中國,參加對武漢的作戰。

但是當時中國軍隊頑強抵抗,飯冢國五郎打的很不順利,心情老不爽了。

像他這種有一定資歷的“老鬼子”(當時飯冢國五郎已經51歲了),來到中國戰場就是想證明自己很厲害。而且在當時,不僅他自己想證明,日本軍方也想證明,於是派出戰地記者,四處拍攝將士們的“英姿”。

這不,日本著名戰地記者小悞行男就來到了廬山前線,想要採訪一下飯冢國五郎。

其實這邊兒打的正鬱悶呢,哪有什麼光輝戰績讓你採訪?不過人家來都來了,必須展示一下啊!

於是,天生愛表現的飯冢國五郎,決定讓記者拍幾張自己的照片。


這天是1938年9月3日,天氣很好,適合拍照。

飯冢國五郎為了配合記者拍出“生猛”的照片,鬍子不刮、臉也沒洗的白淨一點兒、光著上身,拿起軍刀準備拍照。

按照記者的要求,大家選了一個很有戰場氛圍的高地,飯冢國五郎手拿軍刀,頭戴鋼盔,擺出各種姿勢,亂蹦亂叫拍照片。

總之,拍照過程很順利,飯冢國五郎玩的很爽,記者也拍到了英勇的日本軍人形象。

這一切,都被對面高地上中國軍隊160師的一個哨所盡收眼底。

當時哨兵正在站崗,忽然看到對面的高地上出現了幾個人影,定睛一看,竟然是幾個日本人在那裡哇哇亂叫……不過,因為距離遠,也只能看著。

但是,帶著鋼盔的飯冢國五郎太晃眼了。

鋼盔這東西在戰場上用處還是很大的,只要不是正面擊中,弧面的鋼盔能讓命中的子彈滑飛,能保命。不過,鋼盔也可能招麻煩。比如諾門罕戰役和蘇軍打的時候,帶著鋼盔的日軍士兵很多都是被一槍命中腦袋的。

日本人當時很納悶,難道蘇軍全是神槍手?後來才發現,原來自己的鋼盔正面有個很大的紅色星星,遠遠看去非常顯眼。所以,蘇軍趴在陣地上,看到對面一排紅色的目標,全當射擊訓練了……


當然,飯冢國五郎的鋼盔上沒有大紅星星。不過他的鋼盔,因為在溼熱天氣裡用的久了,掉漆了。這大好天氣的,太陽一照,明晃晃的,閃瞎人眼。

中國陣地上的哨兵看著這老鬼子這麼囂張,決定削他一頓。

雖然漢陽造打不了那麼遠,但是正巧有扛著三八大蓋的老兵來了。日本人的三八大蓋好啊,射程遠,精度高,用起來很順手。

中國老兵也不知道對面是誰,就看著光著身子大喊大叫跟挑釁似的,不能放過他。

於是,老兵抄起槍,衝著那閃閃發光的目標打了一槍。

此時的飯冢國五郎已經結束拍攝,跟記者們告別,想象著自己的“英姿”出現在日本國內報紙上,太美了……

一聲槍響,飯冢國五郎撲通一聲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這一槍真準,洞穿心臟……作死的飯冢國五郎,做夢也想不到剛才拍的,是自己的“遺照”。


七追風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兄憑妹貴

吐槽機經常黑歐洲王室狗血混亂的婚姻關係,但其實說實話,這不過是烏鴉落在豬身上,咱們的祖宗似乎也沒強哪去。這不!東漢建初三年(公元78年),漢章帝確定了自己的皇后——竇氏。

竇皇后是東漢名臣竇融的曾孫女,這姑娘的老孃是劉秀前太子劉疆的女兒,而漢章帝是劉秀另一個太子明帝劉莊的兒子。換言之,漢章帝和岳母大人是堂兄妹,他娶了自己的外甥女兒......

咱們得說漢章帝是個不錯的皇帝,內外治理都是一把好手,“明章之治”也算中國古代數得著的盛世。可是這老兄有個毛病,極其護短,尤其是護媳婦那邊的短。所以對大舅哥、小舅子什麼的很提拔,很快就當大舅哥竇憲當上侍中和虎賁中郎將。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花式作死

其實作為外戚大族的竇家一直就有兩類人,第一類是憂國憂民型的,人品好、素質高,皇帝一直喜歡用;另一類則是膏粱子弟型的廢材,成天飛鷹走狗不務正業。很不幸,這個竇憲是第二種類型的,而且是其中的極品。

這貨飛黃騰達以後果斷開始欺男霸女的土流氓生活,人稱雒陽(洛陽)銀槍小霸王,emmm....你們沒聽出什麼吧?沒聽出來咱們就繼續。這貨作死到什麼地步呢?他把人家沁水公主的莊園給強佔了,當然,這貨是給錢了的,給了30銖。

這沁水公主可是人家漢章帝的親姐妹,公主不敢跟他一般見識,妹夫可不慣病的。章帝把這貨抓進宮裡一頓痛批,表示必須為老劉家討回公道。沒辦法的竇皇后毀服謝罪,章帝才算放過他,但從此也不再用他了。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繼續作死

到了公元88年,才31歲的漢章帝就崩了,繼位的漢和帝才9歲,不用說,大權自然落在榮升太后的竇女士手裡。本著用誰都是用的原則,竇太后把自己的兄弟全都提拔起來,竇憲自然又炙手可熱起來。

這哥們開始又一輪的欺男霸女,而且把這股歪風蔓延到朝堂,專門挑老實人提拔,為啥?好控制唄!更離譜的是這倒黴孩子還小心眼,屬於小人報仇從早到晚那夥的,謁者韓紆曾經審問過他老爹,這貨居然因為這個就把人家宰了。

這邊他浪的飛起,那邊竇太后也沒閒著,可算死掉老公的她和都鄉侯劉暢搞到一起,打的火熱。頗有危機意識的竇憲覺得有點不爽,這哥們派了個殺手把自己第二任妹夫給宰了,還試圖嫁禍給別人。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出征贖死

事情敗露太后自然是大怒的,把竇憲禁閉在宮裡,準備挑個良辰吉日殺了祭姦夫(這一家人真的夠了)。竇憲也懵逼了,看情況妹子是真準備有異性沒人性了?可憐我那夫人還年輕,不一定就便宜誰了啊........

思前想後的竇憲找到一個置死地而後生的辦法,我帶兵出去打匈奴行了吧?妹子你也別殺我了,讓我死匈奴人手裡,省的你落個殺兄的罪名。當時正好匈奴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親漢又常叫北匈奴騷擾,連連請求東漢出兵救援。

就這樣,公元89年6月竇憲領兵出征漠北,除漢軍精銳8000外,還有南匈奴、烏桓、羌等各族合計3萬大軍,兵分三路北上。開啟了自己作為軍人的不朽篇章。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勒石燕然

公元89年9月,三路大軍會師涿邪山,半月後在稽落山與北匈奴展開血戰。要說竇憲這貨節操大抵是沒有的,但作為將軍確實犀利,他抓住北匈奴側翼銜接的一個漏洞,直接突擊撕裂匈奴陣型,一場大勝唾手可得。

無比兇殘的竇憲依然沒有放過北匈奴,稍微整理軍隊後就繼續追擊,終於在私渠比鞮海追上北匈奴主力,一番衝殺之下,北單于只能繼續逃跑。這一戰漢軍斬首13000餘,獲牛羊以百萬計,出塞3000裡揚威,堪稱曠古之功。

大勝後的竇憲登上了燕然山,望著無際無邊的漠北草原,一直紈絝惡劣的他似乎也感覺到了某種榮耀。他命令中護軍班固在山上刻石記功,留下漢王朝的赫赫武功,“鑠王師兮徵荒裔,剿兇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亙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從此之後,勒石燕然成了所有中原王朝武將夢寐以求的終極榮耀,它與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起鼓舞這李靖、徐達們一次又一次的出塞。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還是作死

兩年以後,已經成為大將軍的竇憲再次派出了老部下耿夔,這次他要幫北匈奴徹底搬一次家。漢軍出塞5000裡再破北匈奴,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俘虜北單于皇太后,北單于倉皇逃竄不知所終。

逃亡的北匈奴至今依然算下落不明,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他們跑到了北高加索地區,又繞路西遷,最後成為那支來歷不明的上帝之鞭,把歐洲攪和的底朝天。雖然吐槽機不太贊同這種推斷,但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竇憲就算徹底改變了世界。

然而疑似改變世界的竇憲並沒有這個覺悟,他依然是個作死的逗逼,甚至開始變本加厲。這老兄大肆網絡黨羽搞小團隊,大概是吸取了之前差點掛掉的教訓,有黨羽他必然先給妹妹過目。順眼的就留下陪妹妹玩,不順眼的就自己帶回去.......

改變世界那個逗逼——終極作死

妹妹對他的知情識趣很滿意,於是對他更加寵愛,這貨已經從洛陽銀槍小霸王發展成了朝堂巨無霸。他的一切命令都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他的一切需要都飛快都得滿族,大家對他都非常滿意,除了一個人,他的便宜外甥漢和帝。

漢和帝表示你帶人睡我便宜後媽我本來是沒有意見的,你霸佔朝堂我其實意見也不太大,但你想坐老子這把椅子就沒話好說了。

其實竇憲到底有沒有陰謀篡位我個人是存疑的,這貨就是個囂張跋扈的逗逼,大抵沒那麼多心眼兒。可他終極的作死在於如果不想篡位就趕快急流勇退,如果想篡位就抓緊時間,這貨一直在囂張跋扈,沒有其他動作.....

公元92年6月,竇憲被褫奪大將軍位,改封冠軍侯,到封地後被逼自殺。這個逗逼的天才將領就這樣把自己給作死了.......


歷史吐槽機


國民黨中將軍長郭景雲,作為傅作義集團的“王牌軍”軍長,在平津戰役中,先突出解放軍包圍,又打退沿途的阻擊部隊,卻大意休整隊伍被包圍,後又在救援接應部隊近在咫尺的情況下,因為自己的意氣用事,而錯失逃生機會,最後所部被全殲,本人自殺,“大義凜然”的把自己給“作死”了。

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發起不久,高瞻遠矚的毛澤東又發出命令,令華北軍區楊得志2兵團、楊成武3兵團向張家口一帶集結,配合東北野戰軍準備發起平津戰役。

11月29日,楊成武3兵團對張家口外圍發起攻擊,平津戰役打響。張家口國民黨守軍孫蘭峰部立即向華北“剿總”總司令傅作義求援。此時,傅作義正在關注著各地的戰況,得知攻打張家口的只有楊成武部隊,略鬆了口氣,他所擔心的是林彪的東北野戰軍是否入關作戰,以現在東北野戰軍的實力,他是很難應付的。


張家口是傅作義部隊的西退之路,必須要保住,所以他立即命令自己的“王牌軍”35軍,馬上馳援張家口。35軍是傅作義的起家部隊,他曾長期兼任軍長,現任軍長是郭景雲,綽號“郭大麻子”,中將軍銜,郭景雲能爭善戰,勇猛忠心,是傅作義不可或缺的得力干將,但驕傲狂妄,任性自大。

郭景雲接到命令後,立即率35軍約1.6萬人,分乘400餘輛美式汽車,很快抵達張家口外圍。楊成武見機行事也順勢將他一起圍住。但因為楊成武兵團只有三個縱隊,雖然圍住了敵人,但戰線過長,力量略顯薄弱。


張家口兩軍相持之時,東北野戰軍的先頭部隊程子華部打下了密雲,全殲守敵6千餘人。傅作義得知後驚出一身冷汗,林彪終於還是入關了,為安全起見,隨即電令郭景雲火速回歸北平,留下孫蘭峰死守張家口。

郭景雲這邊剛剛把部隊安頓好,馬上又組織迴歸。利用機械化的速度,衝出楊成武部隊的包圍圈倒是沒費多大勁兒。郭景雲率領著汽車隊伍浩浩蕩蕩的踏上北平的歸途。

走到新保安時,遭到了強大的阻擊,原來是楊得志2兵團的一個先頭旅,於前一天佔領了新保安,面對來敵展開頑強阻擊。但雙方力量過於懸殊,郭景雲還從北平調來飛機助陣,最後,解放軍只能撤出新保安。

郭景雲在傍晚時分趾高氣揚的進入了新保安城,並不顧部下要他連夜趕路的勸說,堅持在城內休整一夜,並狂言“這是咱家門口的路,難道還怕鬧鬼嗎?”

但一夜過後形勢卻大大出乎郭景雲的意料,楊得志的後續部隊接連趕到新保安外圍,35軍一夜之間已被團團圍住,想走出去,難了!在突圍了一整天后,寸步難移,只好又退回城內。

傅作義得知自己的王牌軍陷入重圍,心急如焚,馬上派出兩個軍前去增援接應35軍。可是當援軍前來接應時,郭景雲因與援軍的軍長不和,拒絕與援軍配合。當援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到離35軍近在咫尺時,郭景雲卻向另一個方向突圍,想憑自己之力脫身。

結果可想而知,面對著又陸續趕到的東北野戰軍部隊,增援接應的兩個軍也顧不上郭景雲了,想跑卻沒有跑掉,均被殲滅,郭景雲也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只能做最後的掙扎,郭景雲妄想堅決固守。但解放軍的力量早已今非昔比,在上百門大炮的強力打擊下,35軍很快失去抵抗能力,陣地被一塊一塊佔領。郭景雲最後被解放軍圍在指揮部,眼見大勢已去,他讓部下和自己一起點燃汽油桶“為國盡忠”,但卻沒人願意和他一起死,汽油桶也被部下踢到了遠處。郭景雲絕望之際,撥槍自盡。“王牌軍”全軍覆沒。

楊得志得知郭景雲自殺後,讓人買了口棺材,把他安葬了。

郭景雲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本來有著數次逃生機會,卻因為自己的狂妄自負而丟了性命,硬是自己把自己給“作死”了。

我是歷史微點,與您共同學習,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歷史微點



1937年,淞滬會戰打到九月下旬,國軍已經完全處於頹勢了,日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的增援上來,又完全控制了制空權,加上固有的火力優勢,國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態勢,而且是隻能被動挨打,沒有能力反攻。這和戰爭開始之初國軍統帥部的設想完全相反。

國軍當然也是在不斷的抽調各個地方的部隊到淞滬戰場來參戰,中央軍消耗得差不多了,地方部隊就開始大量往裡面填,包括廣東,川軍,粵軍的主力部隊都已經在淞滬戰場上亮過相了,但是絲毫沒有挽回國軍在淞滬戰場上的頹勢,仍然是全面被動挨打。

這時候國軍統帥部其實已經不想打了,想放棄淞滬戰場羅店,蘊藻浜這一線的陣地,退過蘇州河,收縮戰線,集中兵力,再繼續固守。這時候素有國軍中的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卻表示不同意,他認為還有機會挽回頹勢,而且可以反攻日軍。


白崇禧的底氣說在哪裡呢?當然是在他嫡系的桂系部隊。廣西原本只有第七軍一個軍,抗戰開始後,桂系部隊馬上開始大肆擴編,編成了四個軍,分為三個集團軍。而廣西之所以能夠這樣做,就是因為廣西從1931年開始實行徵兵制,是全國最早實行徵兵制的。

按照這個規定,所有廣西省內的成年男性都要在軍隊服役一年,接受訓練,到抗戰爆發時,桂系部隊已經有了幾年的積累,形成了一定的預備役部隊,因此在戰爭爆發後,能夠迅速通過徵召預備役部隊,擴充實力,擴編軍隊規模。而且,廣西在李黃白的治理下,成為模範省,也有錢,所以裝備在地方部隊中也是不錯的,還有空軍。

白崇禧認為,經過國軍前期與日軍的消耗,國內已經沒有多少戰鬥力比較強,裝備比較好的部隊了,所以桂系部隊完全可以上來露個臉,在國際友人面前展示桂系實力,提高桂系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地位。所以,白崇禧認為桂系這時候作為生力軍上來,投入戰鬥後就可以反攻日軍,扭轉戰爭走勢。


在桂系部隊上來之前,國軍的作戰方法是按照德國顧問的指導,後面上來的部隊不直接投入一線戰鬥,而是不斷補充到第一線的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等幾個主力部隊中去,這樣可以把第一線部隊用血汗換來的戰鬥經驗最大化,避免後續部隊重新熟悉敵人戰法帶來的無謂損失。

白崇禧不信這個邪,上來就要求第一線部隊把陣地交給桂系部隊,直接成建制進入第一線戰鬥。負責指揮的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也是桂系名將,但是在投入戰鬥之前,卻沒有做好相應的戰場形勢分析準備,也沒有讓基層幹部到前面的部隊中去了解敵人的戰法,就兩眼一抹黑直接進入了第一線。

桂系部隊六個師還沒有開始投入戰鬥,早上正在集結準備開始發動攻擊,就被日軍偵察飛機發現了,立刻指引炮兵進行急襲,同時飛機也分批次進行輪番俯衝掃射,馬上就造成了嚴重損失,有的團直接傷亡過半,不得不退出戰場。這一下,白崇禧白髮現,不是中央軍和其他地方部隊不行,而是日軍確實很厲害。


其餘桂系部隊仍然按照原計劃,進入第一線陣地後不久,就開始發動攻擊,並且向敵人陣地不斷出擊,但是因為缺乏炮火支持,火力無力壓制對手,又是一馬平川的地方,水網縱橫,缺乏地形掩護,很快就造成了更大規模的損失,最終被日軍趕下來了。而且日軍一路追擊,國軍原來的陣地也有些地方被突破了。

幸虧胡宗南的部隊和七十四軍等部隊還在第二線警戒,看到這種情況,馬上衝上去擊退追擊的日軍,穩住戰線,同時馬上將潰退下來的桂系部隊收容起來。當然國軍部隊絕大多數是沒有頭盔的,而桂系部隊卻有頭盔,被收容之後,大片桂系部隊潰兵站在一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特別顯眼,讓白崇禧覺得臉上特別無光。

白崇禧本來想著要在國際輿論面前露個臉,展示桂系部隊的實力,沒想到最後卻像《潛伏》中吳站長說的一樣,露出了屁股。所以,白崇禧聽到桂軍慘敗的消息後氣的吐血。也是因此,到了徐州會戰時,桂系第七軍就只能縮編後擔任防禦任務,而無力擔任更重要的打擊兵團的任務。


蕭武


古人云:“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上亡”,打仗是個最兇險的事兒,不是開玩笑,刀兵箭矢之間,可容不得你像戲臺子上一樣,胸前護心鏡,背後招搖旗,腰懸龍泉劍,掌中風翅鎦金鏜,胯下一催黃驃馬,得意洋洋喊一聲:“來者通名,本將刀下不斬無名之鬼!”

大凡這麼幹的,都被敵人一通亂箭射成了篩子,常言道,不作死就不會死,但扛不住歷代總有那麼幾個想在戰場上作死的神人啊。

1、華元——因為一碗羊肉湯而主帥戰敗被擒

華元是春秋時宋國名將,當時鄭國和宋國打仗,宋國派大元帥華元率軍迎戰敵人,大戰之際,華元為了鼓舞士氣,便下令宰殺牛羊,犒勞將士們。三軍上下都在大吃大喝的時候,有一人卻暗暗生氣,此人就是華元的車伕羊斟。不知道是華元粗心還是故意,他把車伕羊斟忘了,結果這位羊斟連一口羊肉湯都沒喝上,他認為大元帥這是故意不給面子。

要知道,春秋時期打仗,靠的是車戰,馬拉戰車互相沖擊,車伕的地位非常重要,華元得罪車伕,不可謂不作死。結果到了兩軍戰鬥一打響,車伕羊斟就開始發揮自己的天賦了,他不聽將令,趕著馬車到處亂跑,哪裡敵人多就到哪裡去,直接把自家主帥的戰車開到了鄭軍的陣地上去了,華元驚惶失措,問:“你這廝這是做什麼?”

車伕羊斟得意洋洋說道:“昨天分羊肉,你說了算;今天開車,老子說了算!”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這就是成語“各自為政”的出處。

於是宋軍主帥開戰就被擒了,宋軍大敗。

2、我乃XXX,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東亞文化圈,都受《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影響頗深,以至於許多將軍,有事沒事都把《三國演義》拿在手上翻,明代萬曆年間,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明朝名將李如松奉命去抗日援朝。

傳說當時兩軍對壘,有個日本將領痴迷三國演義中的武將單挑,跳出來大喊一聲:“誰敢和我‘一騎打’(單挑)。”結果明軍這邊面面相覷之後,然後舉起火銃把他打成了篩子。可見此人讀小說中毒太深,戰陣之上生死關頭,還想著如三國英雄那樣單打獨鬥。

無獨有偶,清末太平天國年間,太平天國這邊有一員名將叫做曾天養,驍勇無比,深目長髯,身材雄偉,金田起義時,已經五十多歲,剽悍絕倫,初授御林侍衛,在太平軍中,號稱驍將。他立功無數,曾大破清軍,逼得湖廣總督吳文熔自殺;又曾在漩湖港大戰中擊潰曾國藩的湘軍水師,斬殺湘軍名將陳輝龍、沙鎮邦。

然而這位猛如黃忠的老將軍太猛了,以至於打仗的時候總是剎不住車,一味奮勇向前。後來在城陵磯與湘軍大戰的時候,曾天養看到清軍大將塔齊布在陣前指揮,就想到自己的好友林紹璋在湘潭被覆敗的仇恨,一時憤恨不已,單槍匹馬殺入敵陣,大喝道:“塔妖!我來要爾命”。

曾天養挺矛直刺,刺中了塔布齊的座下馬,抽矛再刺的時候,卻因為用力過猛而失足翻倒,清軍一擁而上將他亂刀砍死,一代名將,如此莽撞,實在是不應該。

3、放開他,我來親自送他上路!

國產影視劇的中的反派大多是這種死法,明明實力碾壓對手,大可以飛龍騎臉秒殺主角,偏偏要逼逼叨叨說一大通廢話,雙手叉腰45度仰望天空感慨宇宙人生之類,最終被主角逆襲成功,後來就有句話叫做:“反派死於話多!”

然而歷史上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人還是個外國人,他就是偉大的塞爾柱帝國君主阿爾普·阿爾斯蘭,他們那裡叫做“蘇丹”。這位偉大的蘇丹1072年攻打一個城堡,久攻不下,向守城將軍優素福招降,承諾絕不殺他。優素福於是投降,結果阿爾斯蘭在大帳中接見了優素福之後,又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喝令把他推出去斬首。優素福見他出爾反爾,於是大怒,拔出腰間小刀,衝向阿爾斯蘭。阿爾斯蘭身邊的將領正要把他亂刀分屍,然而這位偉大的蘇丹、帝國第一神箭手卻說:“放開他,看老子親自來送他上路……”

不料平時百步穿楊的阿爾斯蘭這回卻失了手,他腳下一滑,一箭射空,還摔了一跤,正好滾到了優素福面前,被優素福一刀捅了個正著。四天後,這位塞爾柱帝國的第二位蘇丹以如此離奇的方式去世,年僅42歲。

4、這個距離上,他們連頭大象都打不中……

這還是個外國名將的故事,此人陣前嘲諷敵人槍法,結果現世報來的快!

故事發生在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美國第六軍司令約翰-賽奇威克將軍領軍進攻南方軍隊,1864年5月9日,他在與格蘭特將軍會晤之後,率領部隊與敵軍在弗吉尼亞州斯波特西爾福尼亞縣對峙,他騎著馬到他的部隊陣地進行巡視。

當時南方軍隊配備了很多神槍手,他的士兵非常害怕,緊張無比,一個個趴在地上,賽奇威克大怒,對躲避敵方狙擊手的士兵們喊道:“你們這群膽小鬼在幹嘛呢?在這個距離上,他們連一隻大象也打不到!”話音未落,一顆子彈呼嘯而來,正中他的左眼,賽奇威克從馬上一頭栽下,倒地而亡。

5、兒子英雄老子也是好漢

這位蘇峻大將軍,放到整個戰爭史上,大概都能被評上“作死之王“

蘇俊原本是東晉的著名將領,曾率軍平定王敦之亂,被封為冠軍將軍、陽內史,擁兵數萬,是東晉王朝頗為依仗的江北屏障。然而擁兵日久,驕橫之心便生,常年和中央朝廷不對付,甚至連叛逆餘黨也敢藏匿收留。

後來晉朝外戚庾亮當權,一心要除去蘇峻,反倒把他逼得先下手為強了,蘇峻一不做二不休,聯合當時的壽春守將祖約(祖狄的弟弟)起兵造反。這兩位大帥能征善戰兵多將廣,一路順風順水把朝廷派來鎮壓的政府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後來東晉派出了陶侃(陶淵明的祖父)這樣的名將出陣,才能和蘇峻打了個有來有往,遏制了叛軍的氣焰,原本這場戰爭勝負之數還很難說,結果卻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時期,徹底改變了戰局。

東晉將領溫矯和趙胤帶了一萬步兵進攻蘇峻的石頭城,蘇大將軍毫不畏懼,率了八千精銳出城迎戰,雙方打了個不可開交。交戰的時候,蘇峻的兒子蘇碩非常勇猛,好比那長坂坡的趙子龍,單槍匹馬衝鋒陷陣殺進殺出無人能擋,晉軍大敗。

這原本是個好事,然而蘇峻在陣前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威武,忽然腦袋發熱,大叫道:“我兒子都能如此牛逼,我難道還不如我兒子嗎?”於是痛飲美酒數盞,酒酣耳熱,披甲上馬,學那武聖人關雲長,單人獨騎就衝了出去,事發突然,蘇峻的將士們目瞪口呆措手不及,只有幾個親兵跟了上去。

然而此事晉軍防衛已經加強,長矛如林,蘇峻單槍匹馬根本衝不進去,正要撥馬退回本陣的時候,對方的牙將彭世、李千認出了他是叛軍統帥蘇峻,大喜過望,呼喚大家一起動手,於是晉軍一片長矛飛了過去,堂堂一代名將蘇峻就這麼被紮成了刺蝟


孤城影隨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說到國民黨的王牌精銳部隊、抗日鐵軍74軍,不得不提副軍長李天霞,與老上級王耀武是同窗,都是黃埔三期生。所謂成也74軍、敗也74軍(整編74師),李天霞一生的興衰榮辱都與74軍息息相關。李天霞可以說是一位抗日名將,抗戰期間參加過不少大小型正面作戰,其戰績完全不亞於後來的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自從李天霞投入到王耀武的起家部隊補充一旅,也就是後來改編成的51師,便開始了輝煌的抗日生涯。首戰淞滬會戰擔任第51師副師長兼153旅旅長,而此時的張靈甫正是李天霞手下的一名團長,李天霞率部與日軍激戰數日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隨後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李天霞親自上陣與日寇血戰,部隊損失慘重,最終寡不敵眾而被迫撤出了戰鬥。

李天霞的成名戰是在江西上高會戰,當時已晉升為74軍第51師師長,率部在雞公嶺與日軍進行殘酷的肉搏戰,殲敵千餘人並牢牢守住了陣地,為保證上高大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戰後李天霞51師榮獲第一號陸海空武功狀,而74軍榮獲最高團體榮譽飛虎旗,也獲得了“抗日鐵軍”的美譽,不久後,李天霞升任74軍副軍長,負責在貴州為軍部訓練新兵。

老上級王耀武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後,按理說李天霞無論是在戰功和資歷上,都有資格勝任74軍軍長的職務。王耀武是一個非常能幹和務實之人,曾徵集74軍三位師長的意見,但關鍵人物並不贊成李天霞擔任軍長職務,主要是看不慣李天霞生活上的“特殊化”,這個人就是58師師長張靈甫,曾是李天霞的直屬下級,而老軍長王耀武非常在乎張靈甫的感受。

因為張靈甫不僅能打而且不像李天霞有點桀驁不馴,王耀武在權衡利弊下,決定犧牲李天霞,調其任轄下的100軍軍長,74軍軍長的位置則由曾擔任57師師長的施中誠擔任。李天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間被調出了曾經一起出生入死的74軍體系,心中難免會有所怨恨,與張靈甫從此結下了恩怨,也為日後張靈甫兵敗於孟良崮埋下了禍根。

抗日戰爭之最後一次大會戰之湘西雪峰山會戰,李天霞指揮的第100軍再次立下了赫赫戰功,率部在芙蓉山全殲了日軍第109聯隊,而整個抗戰期間,國軍部隊很少有全殲過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記錄。戰後,李天霞再度榮獲陸海空武功狀及各種勳章,唯一缺的就是國民黨軍中的最高榮譽勳章,即青天白日勳章。李天霞從淞滬會戰至抗日最後一次大型會戰,參加過不少大小戰役,戰功卓著,稱為抗日名將不為過。

抗戰勝利不久後,國民黨進行了部隊精編,李天霞第100軍整編為第83師,而張靈甫74軍被整編為了74師,被譽為蔣委員長的“御林軍”,李天霞和張靈甫的地位相比,已經高下立判了。在內戰期間,李天霞可謂出氣不出力,開始打滑頭仗了。魯南會戰期間,張靈甫的整編74師曾劃給李天霞指揮,但是張靈甫自命清高根本不聽從指揮,甚至向兵團司令打小包括,還要求脫離李天霞的管轄,最終湯恩伯硬是將張靈甫劃給了黃百韜指揮,李天霞也因此對張靈甫咬牙切齒。

於是,李天霞開始踏上了“作死”之路,在張靈甫被圍於孟良崮前,擔任整編74師右翼安全任務的李天霞,為了搶功在不支會兵團司令湯恩伯的情況下,擅自向蒙陰進犯,一度令蔣介石十分惱火;當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輕而易舉地切斷了張靈甫與李天霞和黃百韜間的聯繫後,整編74師三萬餘人已經被華野如同鐵通一般團團圍在了孟良崮上。

此時的張靈甫已經上天無路、下地無門,寧願向遠在百里開外的同窗老鄉胡璉求救,也不肯向近在眼前的李天霞低頭。眼看著“御林軍”已經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蔣委員長才下了死令要求全力營救張靈甫,否則軍法處置。走在“作死”路上的李天霞被嚇出了一身冷汗,便將手裡可用的部隊全部投入到解圍的戰鬥之中。但為時已晚,當李天霞率部趕到孟良崮腳下時,張靈甫三萬餘人大軍已經涼涼了。戰後,李天霞因翫忽職守、救援不力被送上了軍事法庭,離閻王殿只差一步之遙。

黃百韜並不是黃埔嫡系出身,但在解放戰爭中非常賣力,多次進攻和救援都非常積極。張靈甫在孟良崮被包圍後,他救援最積極,最近時距離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只有五公里。豫東戰役他被包圍,差點就被殲滅,但是他死守待援,胡璉趕到後給他解了圍,華野外線兵團撤退。這是解放戰爭少有的幾次被解放軍包圍後還能帶著半條命逃出來的戰例。

淮海戰役前,國軍五個兵團沿隴海路一字排開,擺出了長蛇陣,杜聿明原計劃是要以這五個兵團向北反攻,收復濟南。但沒多久形勢變化,杜聿明被臨時調任東北,這五個兵團擺著沒人管,劉峙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直到1948年11月4日,顧祝同挾命到徐州剿總宣佈,放棄海州,國軍全線退守徐州,準備依託徐州堅固城防工事,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

當時的黃百韜兵團下轄25軍、63軍、64軍、100軍,共計四個軍。原本駐守海州的44軍原來歸李延年指揮,決定放棄海州後,臨時配屬給黃百韜指揮。這樣,七兵團下轄五個軍,共計12萬人。該兵團原駐新安鎮,任務是阻止已經進到魯南地區的解放軍南下兩淮。國軍決心退守徐州時,原計劃七兵團5日即開始向西撤退到徐州東南,但黃百韜5日下午才回到新安鎮,6日召開會議宣佈撤退部署,實際上到7日才開始撤退。

當時七兵團兵團部與63軍一起行動,撤退時由63軍掩護,64軍先行撤退至碾莊圩佔領陣地,25軍則掩護100軍和44軍撤退。44軍原本是一個以做生意著稱的軍隊,其實是劉峙的錢袋子,撤退的命令兵團總部還不知道,44軍已經全軍都知道了,並要求黃百韜兵團優先安排和照顧。所以,原本應當於5日就開始撤退的黃百韜,一直等到7日才開始撤退,耽誤了兩天時間。就是這兩天,讓解放軍追上了騎兵團,幷包圍殲滅了其中一部分。

64軍得到撤退命令後,7日凌晨三點半就已經開始撤退,到8日黎明已經全部通過運河,佔領運河西岸及隴海路並向南警戒,行動比較快。兵團部8日拂曉時渡過運河,44軍在優先照顧之下,也在8日上午渡過運河,只留下25軍和100軍尚未渡河。其中25軍是黃百韜起家的老部隊,是七兵團戰鬥力最強的一個軍。

解放軍行動也很快,七兵團正在撤退時,8日上午六點左右時,解放軍一部已經佔領鐵路南十里一個靠近運河的村莊。七兵團正在撤退的時候,解放軍追上了最後渡河的25軍和100軍,這兩個軍邊打邊撤,從下午兩點一直到黃昏時分才渡過運河,損失比較大。其中,25軍一個軍被殲,100軍的44師大部被殲,只剩下2000多人。

最作死的是63軍。63軍原定任務是掩護兵團部撤退,兵團部撤退後應當馬上渡過運河撤退,但63軍軍長陳章對情況嚴重性估計不足,到7日上午十一點才開始撤退,路線是從新安鎮向窯灣鎮撤退,剛走了四十里就被解放軍追上,發生戰鬥,只能邊打邊撤,8才到達窯灣鎮,馬上被解放軍包圍,與七兵團友鄰部隊失去聯繫。解放軍隨即開始攻擊,到11日,全軍被殲,軍長陳章自殺,這是七兵團第一個被全殲的軍。

不管怎麼樣,到8日黃昏,除了被解放軍追上包圍的63軍,其它各部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撤退到了碾莊圩。但這時候情況又有變化。8日,張克俠、何基灃在魯南賈汪、臺兒莊率部起義,徐州東大門敞開,劉峙不得不緊急將原本在徐州東面不老河南岸掩護七兵團撤退的11兵團李彌部緊急調往徐州,這樣,解放軍就暢通無阻的通過碾莊圩北面的運河和不老河,追上了七兵團。

黃百韜特意趕到李彌駐地曹八集,本來還想拉住李彌,讓李彌不要著急撤回徐州,幫他掩護一下側翼,但李彌表示,他接到了劉峙的命令,不能不撤。而且,李彌還話中有話的表示,以前邱清泉和黃百韜兩個兵團仗著人多勢眾,看不起他,現在就看邱清泉的了。黃百韜只能苦笑一下說,邱清泉是靠不住的。但李彌毫不耽誤,就趕緊撤回徐州去了。不過黃百韜並未死心,被包圍之後聽說邱清泉和李彌正在救援,還說,要是李彌有邱清泉的兵力,興許還有點希望。他到死還是把希望寄託在李彌身上。

雖然已經遭到重大損失,但黃百韜仍然按照原計劃撤退到了碾莊圩,兵團絕大部分部隊也還是到了碾莊圩,於是在被包圍之後,商量下一步怎麼辦。正當他在就地死守待援和突圍兩個選擇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常公的催命符來了。常公表示,現在要和解放軍決戰,黃百韜就在現地死守待援,他已經命令杜聿明率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增援,黃維兵團也正在東進救援的路上。

其實這時候杜聿明還在東北,並未回到徐州,黃維則在到蒙城之後就受到中野頑強阻擊,未能前進,而且逐步掉入中野的袋形陣地,逐步陷入被包圍的態勢,自顧不暇,哪有能力來解救黃百韜。黃百韜的唯一希望就在於邱清泉和李彌兩個兵團,邱李兩兵團一直到十三日才從徐州出發,雖然也不能說是不賣力,但有心無力,在解放軍的頑強阻擊下,他們始終未能突破解放軍防線,只能眼看著黃百韜兵團被殲滅。

不過,黃百韜兵團的戰鬥力仍然是比較頑強的,從8日被包圍,一直死守待援。到20日,看援軍已經指望不上了,黃百韜終於下決心分散突圍。但剛開始突圍,二十五軍一出陣地,就被解放軍全殲,只有軍長陳士章化妝逃走了。黃百韜又讓六十四軍突圍,六十四軍軍長劉鎮湘起初不肯,後來試圖假投降逃走,被解放軍發現,最後被全殲。黃百韜也被迫自殺。

黃百韜雖然不是嫡系,但是是顧祝同的心腹,在國軍將領中算是比較忠誠的。但在關鍵時刻,他的幾個錯誤比較明顯。明知道44軍是靠不住的,卻留下二十五軍和一百軍來掩護44軍撤退,導致二十五軍受到嚴重損失。六十三軍和兵團部在一起,他卻在兵團部撤退後未馬上命令六十三軍儘快撤退,讓六十三軍被分割包圍殲滅了。而最嚴重的失誤則是在撤退前準備不足,沒有提前在運河上架設浮橋,整個兵團十二萬人都只能從一座運河鐵橋渡河,耽誤了時間。

1950年朝鮮戰場上的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確實可謂“二戰名將”,作為歐洲戰場上巴頓將軍的心腹愛將,他曾經率領第三集團軍的第20軍率先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殺入納粹德國腹地,盟軍放棄攻取柏林後所部轉向東南,再渡過多瑙河橫掃奧地利,戰功赫赫並以兇猛強悍出名。

(沃爾頓•沃克中將)

巴頓將軍經常誇讚其為“我那個最棒的雜種小子”,沃克由此在歐洲戰場曾獲得了“攻勢權威”的專家稱號,並被冠以“虎頭狗”的美譽,美軍甚至以他的名字命名了M-41輕型坦克:“沃克虎頭狗”。就是這樣一位名揚歐陸的美軍戰術家,卻在清川江戰役中遭到志願軍漂亮的側襲而全軍潰敗。

其實沃克雖然脾氣暴躁,但用兵頗為謹慎。當時美軍在朝鮮主要有兩支部隊,即西線的第八集團軍(司令官沃克中將)和東線的第10軍(軍長阿爾蒙德少將)。“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要求兩軍齊頭並進展開“勇猛的追擊”,然而沃克始終擔心志願軍會突然出現,主張小心翼翼的穩步推進,遭到麥克阿瑟的痛斥,後者認為那“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沃克)

無奈之下的沃克只好督師加速前進,他不知道的是,隱蔽集結的志願軍正準備將第二次戰役的第一記鐵榔頭砸在第八集團軍的腦袋上。1950年11月25日上午10時30分,美軍先頭部隊第二師第9步兵團的貝克連突然遭到猛烈攻擊,幾個小時後便徹底潰敗,全連129人僅僅撤下來34人,其中一半還是傷員。

在整條戰線上,志願軍第39軍、第40軍同時發起攻勢,第38軍則穿插迂迴三所裡,到11月28日沃克已經意識到,徘徊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二師、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五師正全部陷入包圍之中。

(麥克阿瑟在前線)

麥克阿瑟卻在這一天命令沃克和阿爾蒙德飛往東京開會,前線危在旦夕,部隊身處絕境,司令官們還要去上千公里外的麥克阿瑟司令部“東京第一大廈”開會,沃克極度鬱悶和不解,而長達四個小時的會議也沒有討論出任何解決問題的辦法,最終的方案只有倆字:撤退。匆匆趕回戰場的沃克立即下令所有部隊向清川江南岸全速撤退,他的計劃是放棄平壤後在北緯38度線重新建立防線。

沃克中將本人也乘坐吉普車混雜在向南撤退的美軍隊伍中,這位三星中將有個習慣,喜歡戴著鋼盔,乘坐吉普車或L5輕型飛機穿梭在戰場上,為了防止軋上地雷,他還特地在吉普車內鋪上了沙袋。他還有個更“作死”的習慣,乘車時總是急不可待的命令趕路,很有巴頓在歐洲戰場的風範,如果路上有什麼東西妨礙了這位將軍的座車速度,他往往歷聲大吼“繞過它前進”!

(沃克在前線)

沃克另有個綽號叫“鬥牛犬”,體態壯實,大腹便便,倒是很符合形象。他總是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戰場各個角落,像巴頓一樣突然出現在某處,用最簡潔的語言整理要點後下達作戰指示,然後又像風一樣消失。但這個時段,冒進造成的潰敗和組織混亂的撤退,已經使僅有的公路擁擠不堪,他應該老老實實地呆在司令部裡才對。

1950年12月23日,沃克的吉普車在公路上被一長串南朝鮮軍車迎面堵塞在路上,沃克的司機根據將軍的命令試圖“繞過它前進”,不料一輛軍車突然“開出了車隊,向沃克的座車迎面駛來”,吉普車來不及剎車瞬間被撞入路旁溝中,沃克的頭部受了重傷,當手下七手八腳把他裝進汽車送到戰地醫院時,這位三星中將已經死亡。

(李奇微中將)

根據美軍的官方記載,沃克當時正準備前往第二十師的司令部,嘉獎這支部隊同時把一枚銀星勳章授予一名叫薩姆•沃克的上尉,他是沃克中將的兒子,來自德克薩斯州的一名步兵連長。至於情況是真是假,那只有天知道了,而朝鮮戰場上美軍地面部隊最高職務和軍銜的將軍意外陣亡,立即震驚了東京和華盛頓,無奈之下,陸軍副參謀長李奇微中將披掛上陣,接替第八集團軍司令官一職,真正的對手來了。

早在五年前的1945年12月,沃克的老上級巴頓將軍就因為離奇的車禍而身亡,而這位中將非但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用生命詮釋了巴頓集團軍的“開快車”傳統,終於“像風一般出現後又像風一般消失”。在他死前,杜魯門已經向國會提名授予他四星上將軍銜,1951年1月2日沃克終於晉升上將,只不過得稱為“追晉”了。

歷史上作死的名將年羹堯算得上一個。

年羹堯進士出身,擔任過四川巡撫、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不僅政績好,還頗具軍事才能。

他曾配合各軍平定西藏亂事,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卜藏丹津叛亂,為大清立下過赫赫戰功。更重要的是他一直是雍正心腹,在雍正爭奪皇位時,年羹堯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因為如此,雍正對年羹堯寵幸之極。唐朝時玄宗為了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而雍正對年羹堯之寵幸,不亞於玄宗對楊貴妃。雍正賜給年羹堯荔枝,為了保鮮,八百里加急換馬不換人,僅用6天時間就送到西安。

雍正還曾對年羹堯說過:“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可能歷史上也找不出第二位皇帝,會對臣子說出這種肉麻的話了。

有人甚至認為年羹堯之死,除了自己作死外,更多死於雍正的捧殺。

有了雍正特殊的榮寵,年羹堯變得狂妄自大、目中無人、不守臣道。年羹堯不僅在川陝大權獨攬,後來還直接干預朝廷官員任免。

開始雍正估計是拿他當兄弟,一般會聽取他的意見。但後來為了安插親信或為了銀子,竟肆意打擊、汙衊朝廷重臣,這引起了雍正不滿。

更讓雍正不爽的是,年羹堯不守臣道。年羹堯自持恩寵,譜特別大,他要求同級官員見了他,都必須行跪拜之禮。甚至他入宮見駕也很隨意,這讓雍正很不滿。

為此雍正還專門下旨警告過年羹堯,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年羹堯的趾高氣揚,引起了眾多同僚的不滿,彈劾他的密件如雪片般飛入宮中。這不得不引起雍正的警惕。

於是他以“陣前歷練”為名,派了御前侍衛前去西北監視年羹堯,不料年大將軍竟把皇上的特使當牽馬的奴才來用。

最終讓雍正動了殺心的是:雍正兩次傳旨到西寧,年羹堯竟不按朝廷規制接旨。這是不臣之舉,何況年羹堯當時手握重兵,這在哪個朝代都是謀逆的大罪。

為了防止年羹堯作亂,雍正先調任了其川陝的親信官員。然後讓年交出大將軍印,出任杭州將軍。

但年羹堯至此還不明白雍正的意圖,還幻想著能東山再起,可見年羹堯非常缺乏政治智慧,這可能也是他驕橫無度的原因。

年羹堯不懂其中的道理,但朝廷裡的官僚們大多都能揣摩雍正的心思,於是紛紛落井下石,網羅年羹堯的罪行。

後來在群臣的共同“努力”下,年羹堯九十二罪狀出爐,其中就有三十多條夠得上斬立決。不過雍正為了落個“仁君”的美名,賜了年羹堯獄中自裁。

最終,兩朝元老、位極人臣的年大將軍,為自己的恃功驕橫、不守臣道買了單。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華元——因為一碗羊肉湯而主帥戰敗被擒

華元是春秋時宋國名將,當時鄭國和宋國打仗,宋國派大元帥華元率軍迎戰敵人,大戰之際,華元為了鼓舞士氣,便下令宰殺牛羊,犒勞將士們。三軍上下都在大吃大喝的時候,有一人卻暗暗生氣,此人就是華元的車伕羊斟。不知道是華元粗心還是故意,他把車伕羊斟忘了,結果這位羊斟連一口羊肉湯都沒喝上,他認為大元帥這是故意不給面子。

要知道,春秋時期打仗,靠的是車戰,馬拉戰車互相沖擊,車伕的地位非常重要,華元得罪車伕,不可謂不作死。結果到了兩軍戰鬥一打響,車伕羊斟就開始發揮自己的天賦了,他不聽將令,趕著馬車到處亂跑,哪裡敵人多就到哪裡去,直接把自家主帥的戰車開到了鄭軍的陣地上去了,華元驚惶失措,問:“你這廝這是做什麼?”

車伕羊斟得意洋洋說道:“昨天分羊肉,你說了算;今天開車,老子說了算!”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這就是成語“各自為政”的出處。

於是宋軍主帥開戰就被擒了,宋軍大敗。

這位蘇峻大將軍,放到整個戰爭史上,大概都能被評上“作死之王“

蘇俊原本是東晉的著名將領,曾率軍平定王敦之亂,被封為冠軍將軍、陽內史,擁兵數萬,是東晉王朝頗為依仗的江北屏障。然而擁兵日久,驕橫之心便生,常年和中央朝廷不對付,甚至連叛逆餘黨也敢藏匿收留。

後來晉朝外戚庾亮當權,一心要除去蘇峻,反倒把他逼得先下手為強了,蘇峻一不做二不休,聯合當時的壽春守將祖約(祖狄的弟弟)起兵造反。這兩位大帥能征善戰兵多將廣,一路順風順水把朝廷派來鎮壓的政府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後來東晉派出了陶侃(陶淵明的祖父)這樣的名將出陣,才能和蘇峻打了個有來有往,遏制了叛軍的氣焰,原本這場戰爭勝負之數還很難說,結果卻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時期,徹底改變了戰局。

東晉將領溫矯和趙胤帶了一萬步兵進攻蘇峻的石頭城,蘇大將軍毫不畏懼,率了八千精銳出城迎戰,雙方打了個不可開交。交戰的時候,蘇峻的兒子蘇碩非常勇猛,好比那長坂坡的趙子龍,單槍匹馬衝鋒陷陣殺進殺出無人能擋,晉軍大敗。

這原本是個好事,然而蘇峻在陣前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威武,忽然腦袋發熱,大叫道:“我兒子都能如此牛逼,我難道還不如我兒子嗎?”於是痛飲美酒數盞,酒酣耳熱,披甲上馬,學那武聖人關雲長,單人獨騎就衝了出去,事發突然,蘇峻的將士們目瞪口呆措手不及,只有幾個親兵跟了上去。

然而此事晉軍防衛已經加強,長矛如林,蘇峻單槍匹馬根本衝不進去,正要撥馬退回本陣的時候,對方的牙將彭世、李千認出了他是叛軍統帥蘇峻,大喜過望,呼喚大家一起動手,於是晉軍一片長矛飛了過去,堂堂一代名將蘇峻就這麼被紮成了刺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