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有名的蝴蝶效應的案例有哪些?

摁倒你就翻兜兜


風華史為您解答!

我們總喜歡對歷史上決定性的時刻充滿假設,如果是另外一種可能,歷史走向又會如何?可惜世上沒有如果,毫釐之差,歷史巨輪便無法挽回,如同蝴蝶效應一般。

冥冥中自有天意。

荊軻刺秦王,正危急關頭時,一個太醫扔出藥包砸到荊軻,短短失神一瞬間,秦王趁機抽出長劍。也許沒有那個藥包就沒有後面的大一統王朝,兩千年帝制。

蒙古大汗蒙哥攻打釣魚城,不料被一宋小兵飛矢射中而亡,而遠在西亞的旭烈兀率大軍回國與忽必烈爭位,哪知整個歐洲因此獲救。

明朝給事中劉懋給上疏崇禎皇帝,節省開支裁撤驛站,崇禎准奏,李自成正是驛卒出身,被裁撤後生活無依……

李成梁養寇自重,養出個努爾哈赤,後人也幾乎為清兵所殺,一飲一啄天註定。

歷史上蝴蝶效應的故事很多,鴻門宴上,項羽不會算到日後會死於劉邦之手;華容道上,關羽也不知曹操會要了自己的命;慈溪太后舉辦一場生日宴會也不會料到甲午兵敗。

當然,最出名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9月28日奪取法國小鎮馬爾寬渡口的戰鬥中,英法聯軍對抗德軍,一度被火力壓制,二等兵亨利·坦迪隻身一人躍出戰壕,匍匐前進消滅了德軍重機搶手,最終德軍潰退。此戰亨利·坦迪被英國戰報五次宣揚,戰後也憑此英勇表現贏得維多利亞十字勳章,當然這不重要。

在打掃戰場中,亨利·坦迪發現一個年輕的德軍傷兵,這個德軍傷兵蹣跚地走在荒涼戰場上,沒有任何武器,已經筋疲力盡,這時傷兵也注意到不遠處拿槍瞄準他的亨利·坦迪,歷史性的一刻到來了。

這個德軍傷兵沒有驚慌失措,只是面無表情死死盯著亨利·坦迪,麻木等待著最後時刻的到來。

“我那時的確瞄準了,但我從來不射殺傷兵,” 亨利·坦迪日後回憶起當時的一幕,“我讓他走掉了,他稍稍點點頭,然後一瘸一拐走遠了。”

這名年輕的德軍傷兵叫阿道夫·希特勒,後來在他的會客廳裡一直懸掛著一幅畫,畫中是個揹著傷兵的英國士兵,畫的名字就叫“英國最勇敢的士兵亨利·坦迪。”


風華史


穆罕默德·布瓦吉吉,突尼斯人。因為他,阿拉伯世界基礎設施損失達到了9000億美元,140萬人死亡,1500萬人淪為難民……

2010年,突尼斯20多歲的布瓦吉吉因為經濟不景氣,找不到工作,只能去當一個水果小販。對,就是咱們常見的,街頭推著車賣水果的小販。

後來,警察找他的麻煩,毆打和侮辱他。布瓦吉吉沒有營業執照,也沒有錢,更沒有人幫他。他去投訴,但是沒人理他。

布瓦吉吉崩潰了,年紀輕輕的連飯都吃不上,還要被人侮辱,怎麼活?於是,他決定自殺。

12月17日這一天,布瓦吉吉來到了政府大樓門口,自焚了。


他只是一個小人物,如果按照慣例,他的死連“熱搜”都上不了……

但是,突尼斯人知道他的經歷之後,聯想到自己的生活、經濟壓力,決定為這個可憐的年輕人求一個公平。

最開始,是布瓦吉吉所在的西迪佈德曼市,相對貧困的人舉行遊行示威。很快,事情變得無法控制,更多的城市捲入了進來。無數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1月14日,前總統本阿里放棄了這個自己獨裁統治了23年的國家,逃亡沙特。突尼斯政府倒臺,罷工和示威遊行蔓延全國。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場革命很快席捲了阿拉伯世界。

1月25日,埃及國內開始爆發示威遊行、罷工以及大規模的騷亂,超過百萬人參與了進來……2月11日,埃及副總統宣佈,總統穆巴拉克已經辭職。

2月16日,利比亞開始爆發大規模的抗議活動,並導致了利比亞戰爭。

還有,也門起義,巴林示威,敘利亞內戰……

吉布提、阿曼、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也門、敘利亞、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蘇丹等等,整個阿拉伯世界集體淪陷。

北非和中東一片大亂,直到現在。另外,大量的難民開始湧入歐洲,造成了現在歐洲國家社會矛盾激化,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

布瓦吉吉,這個年輕人一定不會想到,自己的死亡引燃一場如此巨大的革命,阿拉伯之春。

看看現在的法國暴亂,如果蔓延開來,會不會引發一場“歐洲之春”?


七追風


種蝴蝶效應是指一些小事件,影響了後來整個時代的發展。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一戰的時候,有一個叫亨利·坦迪的英國士兵發現戰壕外有一個德國士兵。

他舉起了手中的槍,但最終這位英國士兵沒有扣下扳機。這個驚慌失措的德國士兵逃回了營地,然後颳去了臉上的大鬍子。

這個德國士兵就是希特勒。如果希特勒被槍殺,還會有後面的二戰嗎?如果有,又是怎樣的結局呢?

可以說,這是一個小事件影響大時局的例子。在中國,同樣有這樣的例子。

建安七年,袁尚大將郭援進攻曹營的絳邑。經過談判,絳邑的百姓開城投降。郭援進來後,找到了駐守絳邑的縣長賈逵。

這一路來,郭援攻無不克,就是在絳邑這裡吃了苦頭,所以,他也是很欣賞賈逵。

郭援下令賈逵向自己下跪,準備收他為小弟。沒想到賈逵骨頭很硬,不但不跪,還破口大罵,說你是哪裡跑出來的雜毛,想讓我下跪?

郭援大怒,下令處死賈逵,關鍵時刻,絳邑百姓紛紛前來求情。絳邑百姓在開城時,曾經跟郭援達成口頭協議,不殺縣長賈逵。大概賈逵在這裡的治理還是不錯的。

郭援最終是放過了賈逵一命,但這還不是故事的最後。

郭援將賈逵放到壺關的一個地窖裡,以醃蘿蔔的形式保存,準備過兩天,等輿論平息之後,拿出來再殺。

這個時候,賈逵是相當絕望,最終實在沒有辦法,開始忽悠起看守他的獄卒來,他對旁邊的看守者說:這裡難道沒有一個有骨氣的人嗎?難道要讓一個義士死在地窖裡嗎?

這一說,還真有效果,一個姓祝的獄卒把他放走了,他的名字叫祝公道。看來為人確實公道。

賈逵就此逃出生天,而放他走的祝公道沒有碰到自己的公道,被郭援斬首了。最終,曹家反擊郭援,替這個祝公道找回了公道。

那麼,這個事件有什麼後果呢?賈逵這個人還是不錯的。也是老曹家十分看重的人。後面也是一力支持了曹家稱帝。

關鍵是他的兒子。

十五年後,賈逵的兒子出生了。注意時間,當年祝公道放走賈逵時,賈充充其量連液體也不是。那麼這個賈充幹了什麼呢?他主要幫助司馬家推翻了曹魏。

當時,魏帝曹髦對司馬昭相當不滿,親自抄了刀要約司馬昭去後海的一個野湖。誰知道,大家叫人的時候,司馬昭一頓電話打出去:我跟皇帝約了架,在哪裡哪裡,你們快來。

結果接到電話的人全跑了,其中一個叫成濟的馬仔有點拿不定主意,跑去問賈充:我該怎麼辦啊,皇帝是我的領導,司馬昭也是我的上級, 我幫誰呢?

賈充一句話就理清了他們的僱傭關係 :“司馬公養著你們,就是為了今天!還用問嗎?”

你的編制是曹家給的,但工資是司馬昭發的,你說你該聽誰的?

成濟一聽,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刀就捅死了曹帝曹髦。

當然,成濟這個二愣子背了黑鍋,他被以殺領導的名義砍死了,而賈充卻成了司馬昭的大功臣。後面,賈充也是一力擁護司馬家推翻曹魏自己幹。他這個舉動,氣得旁人大罵:你不配當賈逵的兒子。

當然,這也沒事,不過是改朝換代嘛,曹魏家的也是從老劉家搶過來的。

問題是, 賈充又生了一個國寶級女兒賈南風。這個大姑娘有四個特點。

1.醜,特別醜,黑粗矮壯。當然,這主要怪賈充基因不好。

2.善妒,醋罈子一個。看到老公泡妞,或者看到小老婆懷孕了,拿著棍子就把人家打流產。當然,這也是基因不好,她的媽咪郭槐就是一個醋罈子。郭槐看到賈充逗奶媽懷裡的孩子玩,都能把奶媽打死。

3.好色,賈南風后來嫁給了晉武帝司馬炎的兒子司惠帝。成了皇后,權力是春藥,洪荒之力一下衝破任督二脈,不但在宮裡跟太醫亂搞,還上街抓男人,看到帥哥,一棍子打昏拖到家裡嘿嘿嘿。

4.貪權,這個要命。賈南風當了皇后以後就搞起了權鬥,一開始是鬥倒了太后一家,然後又殺死了不是自己生的太子司馬遹,這一下搞得西晉大亂,西晉的八個王爺也紛紛進京搶奪權力。這就是西晉的八王之亂。這個事件的後果就是造成了晉朝的兵力空虛,國家分裂。另一個後果,就是引寇入國。有的王爺打敗了,就向外面的鮮卑求援,最終導致了五胡亂華。

三百年動盪就此開場。這所有的源頭都可以怪到賈南風頭上。而再遠一點,怪祝公道先生太公道了,早知道,當年冤枉個把好人,不就沒事了?

國際上還有西瓜引發的慘案。

1856年,註定是一個跟水果扯不清的年份,這一年,兩個水果改變了世界。

一個西瓜改變了大世界,我們先講西瓜的故事,以此來證明吃瓜群眾絕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縴夫。

1856年的4月,一名美國人到巴拿馬旅遊,下了火車站,突然覺得口乾舌躁,一看,旁邊的亂擺賣上,有個賣西瓜的。

美國人興沖沖跑過去:來,給太君切個瓜。不甜,要你腦袋!

不知道是賣瓜的多要了錢,還是賣了白心瓜,還是買瓜的吃霸王瓜,或是給了假幣。反正雙方掀了攤子,美國牛仔掏出了短槍,誰知道巴拿馬攤主也不是吃素的,從攤後伸出了烏黑的槍管。

霹靂叭啦的,兩方烏秧烏秧的就打了起來。

好傢伙,這打得天地玄黃,以萬物為芻狗。一場惡戰下來,佔有主場優勢的巴拿馬人以多勝少,完勝新興國家美利堅,付出15人傷亡的代價,打死打傷31個美國佬。

這還了得,雖然那時的美國還不是現在的霸王龍級美國,但已經有點街頭小霸王的意思,聽說自己的國民吃了這麼大的虧,立馬發通知,要求對方政府馬上賠錢交人!

對了,當時的政府不叫巴拿馬政府,而叫新格拉納達。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它的地盤包括了現在的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委內瑞拉等地。

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香蕉國。原因我們後面再說。

而美國,我們可以稱它為西瓜圖,大家看美國的地圖, 是不是像切了蓋子用勺子挖著吃的大西瓜?

美國西瓜一發火,香蕉小國當然很惶恐,不過人家也不是嚇大的,再說了,是你丫的不佔理啊,你跑到我們國家來吃瓜,對我們的國民撈出巨槍,我們打死是活該,怎麼還要賠錢交人?

香蕉總統的內心是崩潰的,不敢得罪西瓜大國,但也不能就此臥倒默默忍受,香蕉總統的回答是:

如果說,一個遊客有權向我們的公民開松,而我們不能反擊,那顯然是不公平的,容忍這種屈辱的民族是不配生存的!

這意思是,大家算了,都別追究了,兩清了行不行。

當然不行,西瓜大國早就飢渴難耐了,他盯住了巴拿馬最重要的資源:巴拿馬地峽,如果能夠在這裡開闢一條運河,不但對經濟大大的有好處,還能成為美州的霸主。

不過,世界形勢錯綜複雜,英國大哥,法國佬爺都不省心啊。要是衝動起來,萬一英法橫插一槓呢?

現在有機會了,美國果斷出兵,2艘瑪麗蘇美國巡洋艦“獨立”號和“聖瑪麗”開進巴拿馬,160名海軍陸戰隊登陸,佔領了當時爭奪西瓜的小攤,並順便把巴拿馬車站給攻佔了。從而順利讓新格林納達政府激動的心情冷靜下來。

對嘛,不要衝動嘛,大家坐下來開個會,有什麼不妥大家談妥嘛。餓不餓,切個西瓜吃好不好?

可沒想到,這個會一開就是數十年。

因為西瓜君胃口太大了,要侵吞巴拿馬灣。

於是,這個馬拉松談判開始了,新格拉納達都已經換了馬甲,改叫哥倫比亞,這是大哥倫比亞,不是現在的縮水版哥倫比亞。談來談去,這個運河還是沒談成,西瓜君不急不忙。

自己碗裡的菜,坑上的媳婦 ,急什麼嘛?!

可沒想到,旁邊突然伸過來一雙筷子,把肉夾走了。

隔壁老王是法國佬爺。原來,哥倫比亞一看美國大爺胃口太大,偷偷聯繫了法國,把巴拿馬運河包給了法國。

這就是前人種樹,後人摘桃了,美國出離憤怒。不過,它要收拾法國太容易了。

法國人馬上發現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他們之所以接下這個大單,是因為法國包工頭(外交官)雷賽布剛成功搞定蘇伊士運河,被認為是法國英雄。

於是,他想把蘇伊士運河的成功經驗搬到巴拿馬。

結果證明,照搬經驗,砸的肯定是自已的腳。

巴拿馬的情況完全不同,這裡全是熱帶雨林,基礎設施基本為零,四萬農民工殺進來後,被這裡的蚊蟲咬得一直靜靜,光是疫病就幹倒一批。運河沒修成,旁邊就先修起了墓園,上面墓碑林立。

而且,前期工作也不到位,原以為可以打通巴拿馬地峽的一眾湖泊,修一條直河道出來就行了。結果發現地球並不是平的。太平洋這邊的海比加勒比海要低20多釐米。

更坑爹的還有美國佬。

修運河就要運資源,運資源就要通過鐵路,而沿途只有一條鐵路,這條鐵路是美國人的。

法國人要使用,運費昂貴,還不保證運期,最終法國人一咬牙,花二千多萬美元收購了這條僅值數百萬美元的鐵路。

自家公司該放心了吧,事實證明,法國同胞還是太天真了,他們還是玩不過五月花後人。鐵路雖然是法國的了,但鐵路工人還是美國人。這些美國無產階級很有鬥爭意識,積極展開同萬惡法國資本家的鬥爭,比如曠工、早退、遲到,薅資本主義羊毛之類的活動。

很快,承建的法國洋際運河公司倒閉關張。

這個時候,美國人出手了,他們成立了一個家運河公司,要求接手法國人的爛攤子。法國人還挺頑強,表示這活我們幹得差不多了,給多少錢也不賣。

美國只用一招就擺平了法國。

你們要是不同意,我們就在尼加拉瓜開一條運河。讓你的運河沒建成就成為多餘的。

法國一看,美國人太任性,忍痛割肉,把投入巨大的運河權,以四千萬賣給了美國。法國包工頭侯賽雷,不是,是雷賽布就此倒臺,據傳還吞併工程款,從民族英雄成為階下囚。成也運河敗也運河。我莫名想到了楊廣兄弟。

那麼,美國成功了麼?不成啊,還得人家哥倫比亞同意嘛。

哥倫比亞很有個性,打死也不從美國,因為美國胃口太大了,不但要管理權,還要駐軍權等等。這就是賣國辱權,打死也不籤!

那怎麼辦?

美國拿出看家寶,既然你們政府不同意,我們就幫你換個政府羅。

美國盯上的是巴拿馬。

巴拿馬當時是哥倫比亞的一個省,雖然當年跟美國吃瓜客打架的是他們,但他們還是很歡迎修運河的,因為中央政府老是搞不定,他們意見很大,早就想單幹了。

經過美國的大力幫(DIAN )助(FU),巴拿馬獨立成功,獨立領袖阿馬多在慶功宴上喊的口號是:巴拿馬共和國萬歲!羅斯福萬歲!美國萬歲!

對了,羅斯福是美國總統,美國有兩位羅斯福總統,一位是幫助美國打贏二戰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稱小羅斯福。

另一位就是幫助美國拿到巴拿馬運河的西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

這兩位是叔侄關係。

小羅斯福跟華盛頓,林肯並稱美國三大傑出總統。大家還知道美國有個總統山,上面有個大腦袋,分別是華盛頓,傑斐遜、林肯、羅斯福。

那這個羅斯福是打贏二戰的小羅斯福嗎?

不是!

這個是老羅斯福。他能夠上山佔一頭之位,正是因為拿下了巴拿馬。可見其重要性。對了,人家還調停了在中國東北打的日俄戰爭,拿到了諾貝爾和平獎。

這樣一來,美國終於收服了巴拿馬,修起了運河,1920年,終於通航!

那麼,由這個西瓜開始的故事結束了嗎?

沒有,這僅僅是開始。

1912年,美國攻進尼加拉瓜,建立了軍事基地。

1898年,美國攻進古巴,現在還佔著關塔那摩基地。

1915年,美國攻進海地。

1916年,美國攻進多米尼加。

1917年,美國差點再度與墨西哥開戰。

1919年,美國攻進洪都拉斯。

……

這一切都有一個特色,美國懟的這些國家都盛產香蕉。所以,這些戰爭被統稱為香蕉戰爭。

巴拿馬,香蕉一號,尼加拉瓜,香蕉二號,古巴,香蕉三號,海地,香蕉四號……

一個以西瓜開始的慘劇,以香蕉結尾,這兩個水果見證美國逐漸成為美州霸王。


腦洞歷史觀


蝴蝶效應是指一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發生了變化,結果這個事件卻給世界帶來了長久而又深刻的變化。



一件不經意的小事,影響了中國千年的歷史進程

公元前205年,正值楚漢爭霸時期,有一名叫做楊喜的人投靠了劉邦。這個人相貌能力比較普通,所以戰績平平,一直無法出人頭地。到了楚漢戰爭接近尾聲時,楊喜也僅僅是一個郎中騎。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項羽戰敗逃往烏江。劉邦傳令,誰能夠殺死項羽,賞千金、封萬戶侯。此令一出,無數人爭先恐後的追殺霸王項羽,最終逼迫項羽在烏江自刎。

項羽死後,漢軍瘋狂的哄搶項羽遺體,為此甚至自相殘殺。最終有五個人分得了項羽的遺體,這其中就包括了楊喜。楊喜因為獲得了項羽的一條腿,因此被封為赤泉侯。



楊喜被封為赤泉侯後,得到了1900戶食邑的賞賜,家中生活由此殷實,家族的命運也因此改變。

楊喜的四世孫楊敞因為自幼家中殷實,所以飽讀詩書,後來還因此娶了司馬遷的女兒為妻。另外楊敞為人謹言慎行,所以得到了當時權臣霍光的賞識,逐漸做到了丞相的位置。當時的楊敞還參與了廢除昌邑王劉賀,改立漢宣帝的活動。

東漢時期,楊喜的後人再次爭光,出名的有關西孔子楊震,在漢光武帝劉秀時期做到了太尉。後來楊震之子楊秉、孫楊賜、重孫楊彪都做到了太尉。是當時著名的四世三公的大家族。另外楊震還有一個小兒子叫做楊奉,東漢末年也做到了高官。



東漢末年,楊喜十世孫楊彪致力於扶持漢室,曾經被曹操免官。後來其子楊修曾經協助曹植奪嫡,結果被曹操處死。曹丕代漢以後,楊彪被曹丕封為太尉,結果楊彪忠於漢室,拒絕曹丕封賞。

轉眼間,魏晉時代結束,南北朝來臨,楊喜的後人不斷壯大著勢力,在燕國和北魏都曾擔任要職。最終在楊喜傳到了20世孫時又出現了一位牛人,這就是結束亂世的隋文帝楊堅。他改革政治,開創科舉,徹底的影響了中國歷史的進程,被譽為影響力僅次於秦始皇的帝王。



隋朝滅亡後,楊喜的後人在唐朝也是名人輩出,出現了11位宰相。而且還成為了“李武韋楊”四姓聯姻的政治集團成員之一,我們熟知的李世民爭奪李元吉的楊妃,以及李隆基的楊貴妃都是楊喜後人。

唐朝滅亡後,這個傳承千年的家族才開始走下坡路。不過即便如此,楊喜後人還出現了北宋名將楊業這樣的牛人。



以此看來,當年楊喜爭奪到了霸王項羽的一條腿後,確實引起了整個家族命運的轉折。倘若當年楊喜並沒有被劉邦封侯,估計也不會有後來的富貴生活,楊氏子孫或許也只能默默無聞。


我是越關


公元1864年,威廉一世和俾斯麥這對黃金組合決定開啟戰爭模式,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領土必須回到普魯士手裡。但是丹麥對這塊領土同樣勢在必得,雖然他們的國家已經貧弱了好久。

兩邊的軍隊在都博爾海岸地區開始對峙,普魯士無疑有巨大的優勢,丹麥卻也不至於毫無希望,他們可以通過收縮防禦等待英法諸強的干涉。到了4月戰局開始變化,一艘丹麥的小型軍艦駛入戰場,開始炮擊普魯士陣地,深感不安的普魯士指揮官決定在4月18日全線進攻。

普魯士的指揮官就是後來威震歐洲的腓特烈三世,他用1萬名步兵進攻丹麥約4000人防禦的主陣地,可惜激戰到中午依然沒有拿下。於是腓特烈賭博式的將預備隊派了上去。而丹麥那邊卻出現了一個詭異的停頓,他們沒有讓預備隊出擊。

關於這個詭異的停頓大部分史料都沒有說明原因,倒是丹麥當地流傳著一個說法,當時丹麥軍的總指揮喬治·格拉克(Georg Daniel Gerlach)一直從事的是憲兵之類的工作,這貨其實暈血。可偏偏在那個時間裡一輛拉著斷肢的馬車經過他的指揮部,這老兄毫不客氣的暈了過去。

本來應該接過指揮權的克勞德少將也是個逗逼,說死也不肯逾越,非要等老大醒過來再說。後來老大確實醒了,丹麥的陣地也丟了,克勞德在斷後的過程中戰死,丹麥輸掉了戰爭,也失去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

你以為這就是我要說的蝴蝶效應?不!這才剛剛開始。輸掉戰爭的半個月後,一艘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鐵甲軍艦停靠到了哥本哈根,這艘名為施達卡爾號的戰艦是丹麥花了16萬美元的重金從法國訂購的,本來就是為了應對這場對普魯士的戰爭。

然而因為格拉克逗逼的暈血,戰爭結束的奇快,現在這艘船對丹麥來說已經沒用了。於是丹麥政府開始找種種藉口拒絕支付尾款,法國佬被氣的頭頂生煙,從來只有老子賴別人的帳,居然還有人不要命了賴老子的帳?想過聖殿騎士團的下場嗎?

最後無可奈何的丹麥只好搭上半船精銳水手,把這艘船賣給了正在打南北戰爭的美國,當然賣的是情況比較惡劣的南方軍。然而這艘倒黴船似乎有一種叫遲到光環的東西存在,它經歷10個月的大西洋漂泊來到美國時,南方軍正好籤完投降文書......

好在新合併的美國沒賴賬,他們乾脆的支付了尾款,丹麥總算把欠款還上了。然而美國要這艘船其實也沒用,戰後他們拆了400多艘木質戰艦,根本不想花那麼多錢保養。這艘被他們重新命名為“石牆號”的鐵甲船雖然沒被廢掉,但基本上也不再使用,在港口裡扔了兩年,水手們都快破產了。

閒到蛋疼的水手成天在酒館裡發呆,偶然認識了一個日本商人小野友五郎,小野聽說這幫船員尷尬的處境後大喜過望。當時正處於倒幕運動風口上的德川幕府急需這種先進武器維持統治,奈何國內慘不忍睹的工業水平造不出鐵甲艦,更慘不忍睹的外匯儲備連訂購都不行。

這樣一艘現成又必然廉價的戰艦,正是幕府將軍求之不得的,他們趕緊派人跟美國聯繫。美國人也大喜過望,以4萬美元的超低價把船賣給了日本,還免費贈送全船的精銳水手。船上的水手也非常高興,有活幹就不會破產,這似乎是個多贏的結果。

1868年石牆號來到日本橫濱港,它的遲到光環再次發威,就在幾天前幕府軍在鳥羽伏見之戰中慘敗,基本沒幾天蹦頭了。屢次遭遇厄運的佩奇船長(真叫這個名,但不是小豬)終於忍無可忍,在橫濱港扯起美國國旗宣佈中立,你們打完架再來找我談!

一年後戰局終於明朗,倒幕派基本掌握了政權,只剩下北海道的蝦夷還在幕府手中。但因為蝦夷海軍比較給力,倒幕派一時間也無可奈何,於是他們把目光鎖定在石牆號身上。一番艱苦的談判加上5000美金後,石牆號把炮口對準了原來的買主。

要說鐵甲艦就是給力,一頓狂轟濫炸就把蝦夷海軍給幹挺,不甘失敗的幕府軍想出一個很牛的辦法——奪船!話說其實這招他們在白江口對大唐也用過,可惜登上唐軍的船後迎接他們的是恐怖的唐刀,而石牆號明顯更兇猛,美國佬在上面安了兩挺加特林....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突襲的正式赫赫有名的新選組,指揮官則是副組長土方歲三,這個號稱最後武士的傢伙死在了蝦夷城下。隨後改名為甲鐵號的大船橫掃蝦夷殘餘的五艘木船,讓日本完成了統一。

此戰過後鬼子徹底明白了鐵甲艦的威力,下大力氣發展海軍。天皇下令削減自己的伙食,一天就吃一頓飯,於是一堆小鬼子累死在工廠的機器邊,還有一群大和撫子遠赴南洋改善當地性生活,變成一個個望鄉墓碑。所有攢下的錢都郵寄回日本,化成一艘又一艘軍艦。

25年之後,千年的東亞霸主中國第一次敗給了日本,甲午一戰,北洋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清王朝迎來風雨飄搖的大亂。36年後,歐洲憲兵沙皇俄國的波羅地海軍隊也倒在了對馬海峽,日本成為真正的列強。

估計不會有人想到,北歐一個倒黴的暈血將軍最後改變了東亞的格局,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從偶然變成了必然。


歷史吐槽機


最有名的應該是戈爾巴喬夫上臺,進而毀掉蘇聯的事件。他以54歲的年齡能在老人政治的國家上臺,完全是在此前的兩年間蘇共死了三個總書記,蘇共有一種末日情緒,需要找一個歲數小、身體棒的人當總書記。

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去世;1984年2月,安德羅波夫去世;1985年3月,契爾年科去世。不到3年的時間裡,蘇聯人連續安葬了三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三任國家元首。放眼世界近現代史,可謂一大奇觀。

而契爾年科之死純屬偶然。在1984年11月,他舉行了閱兵。當士兵行動到他面前時,他脫帽致敬,正好一股刺骨的寒風颳來,光頭的他感冒了,且一病不起,最終撒手人寰。於是年輕、健康的戈氏上臺。

應該說,在是否健康的選擇上,蘇共是對的。畢竟蘇聯已經解體快30年了,而戈爾巴喬夫還健在。


趙瑞琦國際新聞觀察


蝴蝶煽動一下翅膀,引發了一陣風暴。

其實,蝴蝶效應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一個愛熬夜的人,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學習,也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一天,他在工作中因為疲憊沒法集中精神,而被老闆碰到了,因此被狠狠批評了一道。回到家的他心情十分糟糕,恰好他的孩子本次考試沒有考好,來找他籤個字,他一看火就上來了,不由分說就是一頓批評教育。

孩子的母親心疼了,加入進來,一家人因此陷入了爭吵……


酒在中國的文化上有著十分特殊地意義,它是宴席上盡興的貴賓,是文人口中憂愁時的知心客。

今天,講則關於酒所引發的蝴蝶效應: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魏惠王十四年(前356年),魯恭侯、宋桓侯、衛成侯、鄭嫠侯來朝。”

席間,魯共公到得晚,所獻之酒味道淡薄。

這本來是一件小事情,魏惠王舉辦這次宴席本意是結交諸侯,沒想到楚王因為魯國的酒怒了。楚國的酒是出了名的烈酒,男人喝烈酒的觀念根植於心,在他看來魯共公這是在嘲諷他。

如果,魯王看到顏色道個歉也就算了,可魯王自恃是周公的後代,而楚王不過是南蠻周臣,便不告而別。

楚王十分生氣,本來中原人對楚人的輕視就是一件敏感話題,如今魯共公的態度更是令楚宣王惱怒不已。

於是,楚宣王便聯合齊國帶兵攻打魯國。

魏國很高興,因為它一直想攻打趙國,但又擔心楚國發兵救趙,此時楚國和魯國交兵,魏惠王再無顧慮。

公元前355年,魏國發動了對趙國的滅國戰爭。

《史記六國年表》:“魏惠王十七年(前354年),魏圍邯鄲”《古本竹書輯證》:“魏惠王十六年(前354年),邯鄲四觳,室壞多死。”

公元前353年,魏拔邯鄲,齊出兵救趙敗魏於桂陵;

公元前352年諸侯圍魏於襄陵;

公元前351年,魏國歸還趙國邯鄲,與趙盟於漳水上,從趙撤軍。

當時,秦國趁魏國與東方諸侯征戰,派秦軍奪取了少梁。等魏軍回過頭來,便調轉方向開始進攻秦國,秦孝公無奈,只得派商鞅入魏國遊說魏王。最後,以秦孝公答應尊魏王為王,事情才告一段落。

這件事過後,魏國的實力達到巔峰。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話,歡迎點贊、分享(* ̄︶ ̄)

每日一篇歷史故事,故事有溫度,歷史有詩意,百般滋味,全在心間。

期待大家的關注。


腦洞趣味歷史


戰國時期,衛國人公孫鞅拜在了魏國相國大人公叔痤的門下,4年的學習,使他精通刑名之學,習雜家之言,好李悝之教(戰國初期,李悝曾在魏國變法,使國家強大),兼兵家之術,成為飽學之士,深得公叔痤的欣賞,準備把他培養為自己的接班人。

戰國諸侯國大致分佈圖。

於是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了自己得意門生公孫鞅,說他才能非凡,是以後繼承相位的首選,當時的公孫鞅僅擔任中庶子,是個微不足道的辦事員,也看不出顯山露水的才能,魏惠王沒看上這個卑微的年輕人,公叔痤幾次相勸,魏惠王都含糊過去,一次對魏惠王正色道,大王要麼用他,要麼殺死他,決不能讓他踏出魏國半步。

圖為新密的古長城,戰國時期魏惠王修築。

可魏惠王以為公叔痤老糊塗了,根本沒放在心上,心有大志卻懷才不遇的公孫鞅得不到重用,也非常鬱悶,這時秦國的獻公死了,新繼位的秦孝公斗志滿滿,向天下發布求賢令,聞訊後的公孫鞅馬上離開魏國,來到秦國,20多歲的孝公碰到了30多歲的公孫鞅,兩人都有著主宰未來的宏大願望,一拍即合,公孫鞅在秦國受到重用,主持變法,孝公為他掃清障礙。

圖為戰國櫟陽城遺址,此為當年商鞅變法地。

僅10年後,秦國強大起來,孝公任命公孫鞅為大良造,率大軍進攻魏國,幷包圍了魏國舊都安邑,魏惠王匆忙來援,遠遠一看,對面帶兵的人臉怎麼這麼熟悉,原來他就是當年老相公孫鞅推薦的年輕人,自己沒看上,跑到秦國卻成了大才,魏惠王捶胸頓足,估計左大腿都拍腫了。後來的秦國東奔西戰,越來越強,公孫鞅又進行第二次變法。

圖為陝西商洛市商鞅廣場,此地為當年商鞅封地,有商鞅封邑遺址。

再10年後,秦國再次派公孫鞅率大軍東征,攻打魏國,這次勢如破竹,魏惠王被迫與秦求和,割地賠款,抬頭一看秦國的代表,又是那個公孫鞅,魏惠王終於明白了當年老相國說的,要麼用他,要麼殺他,這句話的含義了,魏惠王右大腿拍腫了,悔之晚矣,這次秦國成功收回河西之地,公孫鞅因戰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商君,後人稱為“商鞅”。

蝴蝶效應是美國氣象學家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引發各行業學者研究與討論。

一次小小的人才流失,使商鞅成了過江龍,後續的發展大家也都知道,秦國的強大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秦能統一六國的先決條件之一更是商鞅成功變法。當年的魏惠王以周天子的名義,舉行諸侯會盟時多麼的強盛,一個不起眼的年輕人從跟前流失,就像渺小的蝴蝶扇動了一個翅膀,沒人會在意,誰曾想這個年輕人在秦國成為大器,還一發不可收拾,商鞅走時,身上僅帶一本李悝的《法經》,回來時身後帶著浩浩蕩蕩的秦軍。


圖文繪歷史


1259年,釣魚城下的那突如其來的的炮擊!

1258年(南宋寶祐六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舉大軍分兵三路全面伐宋,宋蒙(元)第二階段的戰爭正式打響。蒙哥親率一路大軍進犯四川地區,並於1259年春包圍合川釣魚城。

儘管蒙古鐵騎在亞歐大陸上所向披靡,橫行無忌,然而在險要的釣魚城面前,蒙軍卻顯得無能無力。釣魚城守將王堅張珏團結城中軍民,運用釣魚城險要且完善的防禦體系,一次次擊退了蒙軍如潮水般的進攻。

輪番猛攻都沒能拿下一座小小的釣魚城,這讓大蒙古帝國的大汗蒙哥感到很惱火。當年7月的一天,蒙哥親臨前線指揮,卻不料被釣魚城中飛出的炮火擊中,沒幾天就病死於溫泉寺。當年到底是哪位宋朝的小兵放的炮我們無從考究,但他這一炮卻產生了劇烈的蝴蝶效應,直接改變了整個人類文明的走向......

首先,蒙哥的死,直接迫使進犯南宋的蒙軍撤軍北還。由於蒙哥死得突然,因此蒙古帝國很快便陷入了內鬥。當時正包圍鄂州的忽必烈,為與其弟阿里不哥爭奪汗位,不得不撤軍北返。隨著蒙古帝國內部權力的爭鬥,蒙軍再無暇南下滅宋,南宋國祚得以延續20年之久。

其次,西征的蒙軍也因此停止了進攻,使得整個歐亞戰局得以緩和,讓歐洲各國避免了一場浩劫。而蒙古鐵騎一直被歐洲歷史學家們稱為“上帝之鞭”,因此釣魚城也被西方譽為“上帝折鞭處”!


這些歷史要讀


1938年,德國納粹黨上臺,希特勒猖狂不可一世,在這個時候,希特勒威脅要進攻捷克斯洛伐克,於是就有了後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協定。

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來到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的山間別墅跟他會晤,然後簽訂慕尼黑協定。當張伯倫走進希特勒的書房的時候驚訝的發現,希特勒的書房裡掛著描繪亨利·坦迪英勇戰鬥的那副油畫的複製品。張伯倫很吃驚,問希特勒為什麼要掛一個英國士兵的畫像在這,希特勒回答說“請你向畫中的這個人表達我的敬意,他是我的救命恩人,當時他沒有開槍,放了的那個德國傷兵就是我”。

當張伯倫回國後,英國的媒體知道了這件事,原來是亨利·坦迪當時的一念之仁沒有殺希特勒。當亨利·坦迪得知這個消息後如同五雷轟頂,後悔莫及!然而歷史就是這樣,誰又能想到當年一個受了傷的德軍下士會成為後來德國納粹黨黨魁呢。歷史就在當年亨利·坦迪放下槍的那一刻轉向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亨利·坦迪所在的考文垂遭到了德軍的轟炸成為一片廢墟,亨利·坦迪更是因為當年沒開的一槍而萬般懊悔。在亨利·坦迪心中,正是由於他放走了希特勒才致使自己的家鄉飽受摧殘。隨後,亨利·坦迪以49歲的年齡毅然申請再次入伍加入了國民後備軍,訓練年輕的士兵來抗擊德軍保衛祖國。

亨利·坦迪當年沒開的一槍就差一點改寫了歷史,如果當年他一槍擊斃了阿道夫希特勒,那也許二戰就不會發生,當然,這也只是也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