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究竟還有多遠?

前言:由於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在基因學上與SARS關係最為密切,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冠狀病毒委員會學術組(SCG)日前將該病毒正式 。針對COVID-19,包括WHO在內的各類專家和機構均明確指出,

目前還沒有明顯的特效藥去預防和治療,患者接受的主要是緩解和針對症狀的治療,尤其各種支持治療。但是近期我們不斷被國內多家科研單位和醫學院校傳出的”重磅”科研成果所震撼——已知但不限於有效治療SARS-CoV-2的藥物已包括”阿比朵爾、達蘆那韋、瑞得西韋、磷酸氯喹、Beclabuvir、沙奎那韋、比特拉韋、洛匹那韋、多替拉韋、雙黃連、肺炎1號”等等。這些新聞無不給我們一種錯覺,COVID-19的特效藥物即將問世,而COVID-19治癒在望!那麼國際上冠狀病毒治療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2020年1月30日《Drug discovery today》發表的一篇評論明確指出,目前尚無針對人類冠狀病毒的特異性治療,但多種抗病毒藥物正在進行評估與研究。

我們離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究竟還有多遠?

上述研究主要根據此前發現的六種人類冠狀病毒進行,即Cov 229E(HCoV-229E)、OC43(HCoV-OC43)、NL63 (HCoV-NL63)、HKU1(HCoV-HKU1) 、SARS-Cov、MERS-CoV,重點是研究各種病毒抑制劑的潛在效果。德國波恩大學藥物和藥物化學系Pillaiyar博士點評到“研究主要集中在SARS和MERS-CoV感染上,因為與其他CoV相比,它們的致病性更嚴重。”具體的研究方法如下:

第一種方法:老藥新用,重新評估已知的廣譜抗病毒藥物

此前抗病毒藥物治療SARS-CoV、MERS-CoV的初步研究,結果喜憂參半。Pillaiyar博士指出已有研究人員從FDA批准的抗病毒藥物庫中篩選、鑑定出四種藥物:氯喹、氯丙嗪、洛哌丁胺和洛匹那韋。“它們都能在低微摩爾濃度下抑制MERS-CoV、SARS-CoV和HCoV-229E複製,顯示出廣譜抗病毒活性”。其他團隊也有類似報道,石蒜鹼、吐根鹼、莫能菌素鈉、黴酚酸酯、黴酚酸、非那吡啶和恩波酸吡維銨也可作為冠狀病毒廣譜抑制劑,體外低微摩爾濃度下能夠強力抑制四種CoV複製,可以劑量​​依賴性抑制所有CoV複製。體內研究還顯示,石蒜鹼能夠保護小鼠免受致命性HCoV-OC43感染。

儘管實驗有效,但迄今為止上述藥物均未用於人類治療

第二種方法:研發新的抗病毒藥物

根據CoV基因組和生物物理學特性,可以通過干擾病毒本身或破壞其直接代謝需求,如篩選靶標蛋白,去研發新的抗CoV藥物。

1 MERS-CoV和SARS-CoV PL蛋白酶抑制劑

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是一種多功能蛋白質,參與了蛋白水解去泛素化和自身免疫反應的病毒逃逸過程,可作為抗病毒治療的一個重要靶標。能夠攻擊該靶標的一種藥物是雙硫侖,也是一種FDA批准的戒酒藥。有報道顯示,雙硫侖還是MERS-CoV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的變構抑制劑。目前許多靶向SARS和MERS木瓜蛋白酶樣蛋白酶的藥物正在研發中,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2 複製酶抑制劑

解旋酶(nsP13)蛋白是宿主細胞病毒複製所必需的關鍵成分,可作為抗MERS和抗SARS化學療法的靶標。目前一種1,2,4-三唑衍生物能夠抑制SARS-Cov和MERS-CoV病毒NTPase/解旋酶,顯示出很高的抗病毒活性和低細胞毒性。

3 膜結合病毒RNA合成抑制劑

最近,一種針對膜結合冠狀病毒RNA合成的抑制劑,“展現出強大的抗MERS-CoV感染的抗病毒活性,具有顯著療效”。

另一種治療策略是增強宿主防禦能力或修改宿主易感性,阻止病毒感染或複製。宿主先天的干擾素應答對於控制感染後的病毒複製至關重要,補充外源性重組干擾素或用藥物刺激正常宿主的干擾素應答都是潛在的治療途徑。nitazoxanide是一種有效的I型干擾素誘導劑,已用於人類寄生蟲感染;這種合成的硝噻唑基-水楊酰胺衍生物對RNA和DNA病毒(包括某些冠狀病毒),表現了廣譜的抗病毒活性。此外有報道,使用抑制劑阻斷核酸合成也具有抗SARS-CoV和MERS-CoV的廣譜抗病毒活性。

4

瑞德西韋是一種新型核苷酸類似物抗病毒藥,已用於治療埃博拉病毒病和馬爾堡病毒感染。另外有證據顯示其“對更遠距離的相關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胡寧病毒、拉薩熱病毒和MERS-CoV),也有合理的抗病毒活性”。瑞德西韋對尼帕病毒的馬來西亞和孟加拉國基因型(一種RNA病毒,可同時感染人和動物),具有強大的體外抗病毒活性,能夠減少馬來西亞尼帕病毒在原代人肺微血管內皮細胞中的複製超過四個數量級。所有瑞德西韋治療的尼帕病毒感染動物“均能倖免於病毒的致命挑戰,這表明瑞德西韋是一種有希望的抗病毒治療”。目前瑞德西韋 正在中國進行,以確定該藥物對COVID-19治療是否有效且安全。


總之,目前國際上治療冠狀病毒仍無特效藥物。此前在歷次全球抗擊疫情的實踐中,也鮮有“靈丹妙藥”能夠快速研發成功。因此多數情況下,醫務人員只能用現有的“老藥”對抗疫情,如最新報道COVID-19康復者捐獻的血漿用於治療重症患者,都屬於行之有效的經典治療。雖然專業圈子裡,各種尋找藥物的努力還在進行中。但考慮到普通民眾並沒有能力辨別真偽,也難以識別信息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各類科普文章不能“譁眾取寵”,而要用科學、客觀的角度去 。

我們離新冠病毒的特效藥物,究竟還有多遠?

SARS-CoV-2病毒入侵細胞

參考:SOURCE: Pillaiyar T,et al. Drug Discov Today. 2020 Jan 30. doi: 10.1016 /j.drudis.2020.01.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