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散!中央赴湖北省指導組防控組發佈健康防護指導手冊(場所篇)

中央赴湖北省指導組防控組發佈健康手冊,分為:人群篇、場所篇、交通工具篇。現將第二篇——場所篇與大家分享。


二、場所篇

(一)家 庭

1.開窗通風,提升室內空氣質量;家庭物體表面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

2.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禽肉蛋要充分煮熟後食用。

3.家庭成員不共用毛巾,勤曬衣被;不隨地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

4.從室外返回、咳嗽手捂後、飯前便後應用洗手液或香皂等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5.不串門、不聚眾、不聚餐、不相互請吃,儘量減少外出活動,少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6.減少前往商場、超市等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

7.外出前往公共場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佩戴口罩。

8.主動做好家庭成員的健康監測,建議早晚測量體溫各一次。

9.家庭儲備體溫計、口罩和消毒用品等防護用品。

10.加強營養,科學飲食,適量運動,保障睡眠,提高身體抵抗力。


(二)社 區

1.在社區門口、樓梯口等處張貼告示,提醒居民加強通風、勤洗手、外出注意佩戴口罩等,也可通過短信、社區公眾號等進行宣傳。

2.清除暗溝、角落等處的垃圾,做到社區內無垃圾堆積,無汙水溢流,無衛生死角。

3.每天對社區內公用廁所門把手、面盆、電梯按鍵、垃圾桶等公用設施進行消毒。

4.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並及時清理。

5.在各垃圾收集點設立收集廢棄口罩的帶蓋專用垃圾桶。環衛部門負責統一封袋收運處理。

6.居家隔離等家庭的垃圾用84消毒液處理後統一投放於社區專用垃圾箱。

7.確保社區公用洗手設施運行正常,有條件時可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8.提醒居民儘量減少外出,避免社區內人群聚集性活動。

9.社區居民外出活動時佩帶口罩;儘量不用手直接觸摸門把手、扶手、電梯按鈕等公共物品。

(三)醫療機構

1.醫療機構要重視消毒隔離工作,各部門要密切協作,確保消毒隔離和防護措施落實到位,定期進行消毒效果監測。

2.醫療機構內所有區域均要注意環境衛生和通風換氣,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工作。

3.診療環境應通風良好,並常規進行物體表面及地面的消毒,每天2次。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立即為患者佩戴口罩,及時轉送發熱門診或隔離病區,及時進行終末消毒並做好記錄;通知該患者就診過的有關科室如放射科、化驗室等,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

4. 所有醫療用品、防護用品和環境等均應加強日常消毒,對疑似、確診患者排出的汙染物及其汙染的物品和場所要進行隨時消毒;病區通風良好,空氣流向由清潔區流向汙染區,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建立空氣負壓病房或者採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患者出院時,其攜帶的各種物品均要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在患者康復、死亡或離開後,做好終末消毒。

5. 醫療機構的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由醫療機構安排專人進行,選擇合法有效的消毒產品,採取正確的消毒方法,並做好個人防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好技術指導。

(四)賓 館

1.場所內應定期開門開窗通風換氣。

2.對於全空氣的集中空調系統,應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對於風機盤管加新風的集中空調系統,應採取措施保證內部區域的通風換氣。

3.保持環境衛生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公用物品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避免過度消毒。

4.顧客儘量減少接觸公共設施,勤洗手;公用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各客房應配備香皂或洗手液。

5.從業人員工作過程中必須佩戴口罩,與他人交流時保持安全距離;做好每日健康監測,出現可疑症狀時立即前往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6.入口設立體溫監測點對旅客進行體溫測量,拒絕不戴口罩人員入內。

7.顧客乘坐廂式電梯時應佩戴口罩,儘量避免直接接觸梯內設施。

8.暫停賓館內其他娛樂、健身、美容(體)美髮等配套設施的開放。

9.賓館內應減少聚餐、培訓、會議、娛樂活動等聚集性活動,

10.可在賓館內設立應急隔離區,顧客若出現可疑症狀應進行臨時隔離,並按照有關規定上報。


(五)超 市

1.可通過視頻滾動播放或在超市入口處、樓梯口、電梯間等顯著位置處張貼告示,提醒工作人員和顧客注意佩戴口罩、回家後注意洗手等。

2.應保證超市室內空氣的流通,保證空調系統或排風扇運轉正常,定期清洗空調濾網。

3.保證地面無汙水;生鮮加工區下水道口應每天清潔、除垢、消毒;公共衛生間及時清掃,做到無積汙。

4.每天產生的垃圾應在專門的垃圾處理區域內分類暫存,及時清理。垃圾暫存地周圍應保持清潔,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5.對經常接觸的公共用品和設施(如電梯間按鈕、扶梯扶手、公共垃圾桶等)要定期消毒。超市內洗手間要配備足夠的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6.超市的物品儘量提前包裝標價,便於顧客直接結算,減少等待時間。

7.通過管控分流,減少一次性進入超市的顧客人數;購物付款排隊時顧客之間宜相距1米;收銀員優先採用掃碼支付以加快結算速度。

8.工作人員要自行監測健康狀況,出現可疑症狀(發熱、咳嗽等)時要及時上報。

9.收銀員、理貨員、保安等要佩戴口罩、經常洗手。

10.在超市入口處對顧客測量體溫,體溫正常方可入內。

11.可在超市內設置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按規定上報。


(六)銀 行

1.在顯著位置張貼告示,提醒客戶辦理業務時要佩戴口罩。

2.優先採用開窗通風換氣;全空氣空調通風系統使用時要關閉迴風,並定期對空調通風系統管路進行清潔消毒。

3.對取號機、櫃檯櫃面、密碼器、簽字筆、點鈔機、ATM機、公共座椅等公用物品設施進行物體表面擦拭消毒,每日2次。

4.營業網點員工必須配戴口罩和手套上崗,大堂經理與客戶保持安全距離,儘量避免與客戶直接接觸。

5.對上班員工每日上下班進行體溫監測,出現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的人員,須自行隔離並按照有關規定報告。

6.在服務櫃檯提供免洗手消毒劑,提醒顧客辦理業務開始和結束時洗手。

7.使用非接觸式體溫測量儀對顧客進行體溫測量,體溫異常時禁止進入大廳,並推薦在ATM機辦理業務。

8.大廳內減少人群聚集,顧客儘量分散,等候辦理業務時不要聚集聊天。

9.顧客在營業網點大廳辦理業務時儘量減少等候時間,推薦顧客優先考慮網絡或在ATM機上辦理日常業務。

10.適當控制大廳內辦理業務的等候人群數量;大廳內等候人群較多時,宜限制後續顧客進入網點大廳。


(七)商 場

1.在保證商場溫度達標前提下,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首選自然通風。

2.保證集中空調系統供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一旦場所內發現疑似患者,應暫時關閉集中空調系統。

3.加強垃圾的分類管理,並及時清運。對垃圾桶等垃圾盛裝容器進行預防性消毒。

4.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時對公用設備或物體表面(如收銀臺、櫃檯、休息區等)進行擦拭消毒,並做好記錄。

5.從業人員工作過程中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可以佩戴護目鏡,工作服定期洗滌、消毒;與他人交流時保持安全距離。

6.經營場所應在場所門口設置顧客體溫測量點,體溫正常方可進入。顧客進入商場應佩戴口罩,人與人之間保持安全距離。

7.加強手衛生,流水條件下按照六步法洗手,不具備流水洗手條件的,應配備手消毒劑。

8.母嬰室、兒童遊樂場所、室內娛樂場所暫停服務。

9.控制顧客數量,降低人群密度。

10.可在場所內設立應急區域,當出現疑似症狀人員時應對其進行暫時隔離,並按照有關規定上報。

(八)寫字樓

1.工作人員應體溫正常,無發熱咳嗽等症狀,並佩戴口罩。

2.加裝體溫檢測設備,對進入寫字樓的人員進行體溫檢查,體溫正常者方可進入。

3.人員較多的辦公室可適當增加開窗通風時間,但要注意保暖,防止人員感冒。

4.工作期間辦公室的門儘量保持一定開度,增加通風換氣量。

5.在辦公室工作時,所有人員需要佩戴口罩。

6.辦公室內的工作人員談話交流要佩戴口罩並保持至少 1 米的安全距離。

7.辦公室內的打印機、傳真機、飲水機等公共用品使用前後要洗手。

8.公用電話接聽時要佩戴口罩,接聽電話前後需要對聽筒擦拭消毒。

9.傳遞文件或物品的前後都要洗手,傳遞時都要佩戴口罩。對於負責收發文件或其他用品頻繁的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和手套。

(九)企 業

1.建立健康申報和職工晨檢等制度,由專人負責對每位職工進行體溫測量。

2.應為職工配備口罩,指導職工正確佩戴口罩、做好口罩的定期更換和使用後口罩的正確處理。

3.加強個人洗手等健康行為的宣傳,打噴嚏和咳嗽時應用紙巾或手肘部位遮蔽口鼻。

4.加強接待室、辦公室、電梯、桌椅等人員密集和接觸頻繁場所的定期消毒。

5.加強職工工作和生活場所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減少使用空調,定期開窗通風、清洗空調。

6.減少人員聚集性活動和集體性室內活動,如會議和培訓等。

7.應注意食物安全與衛生,並加強對餐具消毒及管理。

8.做好外來人員信息登記、手部清潔、體溫測量和口罩發放等工作。

9.設立應急區域,對出現疑似症狀者,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


(十)機關事業單位

1.建立健康申報和進入單位體溫檢測制度,對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的工作人員和其他人員,禁止進入單位。2.為工作人員配備口罩,未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員禁止乘坐班車或進入單位。

3.在辦公室、食堂和衛生間等場所應設置洗手設施和消毒用品,如無洗手設備,應配備有效的含醇速幹手消毒劑。

4.工作人員應加強個人衛生,打噴嚏和咳嗽時應用紙巾或手肘部位遮蔽口鼻,將打噴嚏和咳嗽時使用過的紙巾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打噴嚏和咳嗽後應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清洗雙手。

5.講衛生、除陋習,摒棄亂扔亂吐等不文明行為。

6.對食堂、宿舍、衛生間等重點場所進行環境衛生清理和藥物消殺。

7.加強工作場所自然通風和機械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儘可能不使用空調,定期開窗通風。

8.減少集體性聚集活動如運動會、聯歡會和培訓會等。

9.加強對餐具消毒及管理,鼓勵分餐領回辦公場地用餐或分時段用餐。

10.加強對來單位辦事人員的健康管理,做好外來人員信息登記、手部清潔、體溫檢測等。


(十一)養老機構

1.實行封閉式管理,原則上不接待外來人員走訪慰問,老人不能離院外出,不接受新入住老人,必須外出的老人回到養老院後應密切觀察。

2.建立老人和工作人員的健康檔案,每日開展晨檢和健康登記。老人和工作人員出現發燒、咳嗽等可疑症狀時應立即上報,並及時就醫。

3.建立探訪登記制度,如探訪人員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狀,應拒絕其探訪。所有外來探訪人員應佩戴口罩。

4.勤開窗多通風,每次30分鐘,每天2~3次;定期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冬季開窗通風時,應注意避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而引起感冒。

5.做好手衛生宣傳,倡導老人養成經常洗手的好習慣。洗手間應配備足夠的洗手液、抹手紙或幹手機,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6.保持環境清潔,經常晾曬老人的被褥衣服。活動室、臥室中常接觸的物體表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次,每週擦拭消毒1~2次;臥室的地面、窗臺、床頭櫃、床圍欄等,每天用清水擦拭1次。

7.培養老人樂觀、開朗的心態,緩解老人孤獨、恐懼的情緒,引導老人健康生活習慣。

(十二)學 校

1.做好對疫情發生地返校師生及疑似感染師生的登記和隔離。

2.加強師生心理健康援助和疏導。

3.對教室、圖書館、食堂、宿舍等重點區域加強消毒。

4.對桌椅、門把手、樓梯扶手等高頻接觸的物品表面增加擦拭消毒頻次。

5.增加食堂開放時間,倡議師生錯峰用餐和注意餐具消毒。

6.加強教室、圖書館、宿舍等重點區域和場所通風換氣。

7.校園垃圾日產日清,對垃圾點每日進行消毒。

8.空調通風系統應採用全新風或風機盤管加新風的方式運行。

9.避免舉辦英語角、社團表演等群體性、聚集性活動。

10.做好校園出入人員登記檢查,實行晨檢和每日報告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