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村有一種風俗,出殯必須摔瓦盆。如果沒有兒子,這瓦盆是該侄子,還是女婿摔?為什麼?

胖多多打工日記


我們東北管叫喪盔子,那是逝者需隨身攜帶的功能類似於士兵行軍途中喝水用的背壺。當逝者在去陰間的路上走的又累又渴的時候,會遇到一如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地方,老闆為雌性名叫孟婆,她會很熱情的免費為逝者提供飲水但不提供飲水工具,這個時候逝者隨身攜帶的喪盔子就該第一次派上用場了,孟婆會給口渴難忍的逝者倒上滿滿一盆飲水,至於是熱水還是茶水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孟婆在裡投了毒,所以也叫迷魂湯。喝多了會讓你失去一切記憶,這一點逝者不知但活著的逝者家屬還是很清楚的,因此才在盔下鑽了一個孔,意思是讓逝者邊喝邊漏盡量少喝點,否則攝入量過大會導致下輩子笨和傻,。我們這裡死人還要扎個紙牛,目的也是讓逝者同情陪伴自已身邊的小牛施捨一部分迷魂湯給小牛喝從而達到儘量少喝之目的,以便來世聰明記憶力好,可謂用心良苦。其實也不要過多譴責孟婆,人家這也是在作慈善事業,啥都清楚到了陰間精神壓力太大,迷迷糊糊沒煩惱,況且即然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原來的一切就應該清零從頭開始。喪盔的第一用途是擺在靈柩前用來燒紙,因為這玩意是泥或陶燒製的耐火性能好,將盆支墊起下方的小孔底下放一蠟燭或油燈用以減少點火的頻率。至於這東西誰來摔怎麼摔是有嚴格規定的,必須要由家中長子擔負這一重要任務,無長子則由長孫,姑娘姑爺是沒有資格的,再次彰顯出養兒子的重要性。摔的時刻也很重要,抬棺材的人作好了充分準備運足了底氣,只等叭的一聲響,這一聲響就是摔喪盔子的聲音,具體操作步驟就是長子跪在棺材前,前面千萬要放塊石頭以防喪盔質量太好摔不碎那可就麻煩了,將這由於燒了大量的紙錢而充滿銅鏽味的喪盔雙手舉過頭頂穩準狠的向石頭摔去,叭的一聲跟隨而來的便是主持人的一聲大喊:“起靈!”。。。。。。。當然了,如果是年紀大的逝者,喪盔的碎片會被懂中醫理論的人偷偷收藏的,據說放在小孩身邊能治小孩的驚嚇和半夜啼哭,並且逝者年紀越大藥效越大。至於《本草綱目》上有沒有俺就不知道了。


焦尚友村


老人過世了,到底誰摔瓦盆是沒有固定的。一般情況下,如果有親生兒子,就由親生兒子摔。如果兒子多,就由大兒子摔。如果沒有兒子,可能就會有些爭議。到底是有侄子摔,還是女兒或者女婿摔,才算合理呢?下面我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一個回答。

我只有姐妹二人,我母親去世時,我的堂兄也提出了要摔老盆的要求,當主事人同我的父親商量時,父親問主事人堂兄負責不負責父親以後的養老喪葬問題,如果負責可以,如果不負責,就讓女兒負責。我當時就在旁邊,也向主事人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堂兄負責摔瓦盆,母親看病的錢和這次出殯的錢他是否也負責。如果負責就讓他摔,如果不負責,那麼就是我摔。當然,結果是我摔了。因為那時村裡還沒有拆遷,父親除了一座宅子,已是一貧如洗。如果換成現在,堂兄怕是怎麼也會痛快答應的。

其實,如果不和繼承有關聯,那麼誰摔都無所謂,恐怕侄子女兒和女婿也不會爭,按照風俗就行了。但在農村,誰摔瓦盆,誰會繼承死者的遺產,這就出現了爭議。題主的這個問題,怕是也是這樣。不過這樣的事很好解決,按照遠近親疏關係,如果女兒想摔,當然是第一選擇,如果女兒不願,那麼侄子才可以代勞。但是在選擇衰老盆的時候,也選擇了以後負責給養老的義務。

不過女兒如果放棄了摔老盆,也等於放棄了對父母的繼承權,這在村裡是約定俗成的。為了防止以後會鬧什麼矛盾,我覺得還是女兒摔瓦盆的好,除非女兒放棄對父親的繼承權。


萍風竹雨123


大實話:摔盆的一般是由家裡的長子或者長孫來摔,因為摔盆代表著繼承。

相信有些人朋友的老家確實會有這種習俗,那就是家裡有老人去世了,然後在出殯前家裡就有人要摔瓦盆。起初,這種摔盆是一種“孝”的代表,意味著子孫對去世老人的一種孝順,但是,後期這種摔盆的意義則就慢慢變了味兒。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其實“盆”和“鍋”的區別是沒有太大的,所以,起初這個行為不叫摔盆,叫摔鍋。因為“鍋”是和“禍”發音相近的,而家裡有人去世就是代表著一種禍事,所以,把鍋摔碎就代表著禍事隨著家人的去世也一併沒有了。這也代表著去世老人對家人的一種庇佑,意思是人雖然走了,但是,也把家裡的所有不好的事情也都帶走了。而摔的越碎就代表著帶走的禍事越多。而當時也是可以摔好幾個,動靜也是可以足夠大,並且對摔的人也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後來我麼開始用金屬製的鍋,摔不碎了,就換成了盆)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摔鍋的行為就開始有了權力代表的意思。因為葬禮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事情,意味著老一輩權力的離去但是也是新一輩權利的交接。而能夠有這麼大動靜的摔鍋行為自然也就不是誰都能摔了,所以後來就逐漸演變為只有家裡的權力人能摔,而這個權利人一般就是長子或者長孫這種我們傳統意義上認定的繼承人。當然,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家裡也沒什麼好繼承的,所以,也就沒什麼人爭這事。

但是,對於一些權貴家族來說,那就不一樣了,下面的兄弟就會爭這事,可能有人會說,那真的有本事的人直接奪權不就行了,爭著幹啥。這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那就是人的敬畏,因為大多數人還是迷信這一套的,並且越權這事也得有個名正言順的由頭。

而如果是遇到那種家裡沒有男丁的情況,那就更加不友好了。因為對於一些沒有法制意識的農民來說,如果這家沒了男人,那就代表著這家沒後了。而這時候,就會有些人組織佔有這家人的財產,俗稱吃絕戶。而至於是侄子還是女婿其實都不重要了,基本上家裡只要沒了有直系血緣關係的男丁,那這家的財產就會被其兄弟分掉或者被村民分掉。當然,現在也有一些地方僅僅是保留了這個傳統,走個形式罷了。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有侄子摔的,也有女婿摔的,也有女兒摔的。

這個我有發言權。

我岳父就我老婆一個女兒,他去世時管事的還和我商量來了個,說誰摔盆,讓我和他侄子商量商量,我跟管事的說:現在國家都提倡男女平等,為什麼不能讓女兒摔(我們這有過女兒摔盆的先例,所以也不算破天荒了)?後來是我老婆摔的盆。

說實話誰摔都一樣,時代不同了,現在摔盆就是一種形式,人家都這樣,咱搞例外也不好。



南宮鳩摩智


我們這裡都叫頂老盆,一般由長子頂,如果長子去逝早,由長孫頂老盆,長子沒後代,才輪到次子,我奶奶八十年代初去逝,就是我二伯家的大哥頂得老盆,因為我大伯二十七歲就去逝了,留有一子,五歲那年因飢餓而夭折。如果家中沒兒子就該有侄子頂老盆。永遠也輪不到女婿,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女婿是外姓人,是貴客,叫他頂他也不幹,怕掉價,怕有失身份。我三舅是上門女婿,他丈人和丈母孃去逝,他就是不頂老盆,讓八歲的兒子頂的。這是以前我們這裡的風俗。

現在新社會新時尚,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女兒也是傳後人,我的鄰居五個女兒,沒有兒子,父母去逝後都是大女兒頂得老盆。老人風風光光的入土為安,也不產生什麼沒兒子就是絕戶,幹了尾巴梢子,沒頂老盆的閒話之說,不管兒子女人兒都是自己的親骨肉,都有繼承家產的權力。


落英鄉間


農村有一種風俗,出殯,必須摔瓦盆。如果沒有兒子,這瓦盆是該侄子,還是女婿摔?

農村出殯必須摔瓦盆的由來。

原來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呢。千古華夏,有著深厚的文化源遠流長。

摔盆最初的意義在於一切從零開始。是的,相當於不過了。而鍋代表全家的生活,是最貴重的物件,有著濃厚的意義。而流傳著摔盆是以毀滅全部家庭財產的態度來哀悼逝者,來顯示對逝者的尊重。要知道,當時摔一個盆相比在現在摔一套房損失還要大。

據說這個盆叫也“陰陽盆”俗稱“喪盆子”,也叫“吉祥盆”。

長子是家裡除了父親之外最有權力和威信的人。也是傳承過去承未來的接班人。所以一般家裡面都是先長子長孫,其後才是次子次孫依次排序。這一習俗延續到至今即是一種尊重也是一種傳承中國幾千年的繼承製度。

在現實生活裡或者電影電視裡我們也經常看到,出殯時由長子或長孫負責摔盆,並負責一些重大事項。代表長輩已仙逝,而接下來家中長子負責家中的大小事務。

古老的文化習俗代表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和勞動人民的智慧。現在雖已不再特別講究但是一些習俗和禮儀的基本規則還是要講的,我們現代人也要知道我們中華古老的文化。

現在是新社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規定男女享有同等繼承權女兒一樣養老送終,為什麼女兒就不能摔盆?不能繼承遺產呢都是自己的孩子!那些都是舊社會的風俗我們知道就行了。現在的社會有法律管著的誰繼承有法律說了算。


1688上善若水


我是鄉下小三哥,在農村有一種風俗,出殯必須摔瓦盆。如果沒有兒子,這瓦盆是該侄子還是女婿摔?小三哥在這裡要說的是,如果沒有兒子,肯定是侄子來摔瓦盆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農村為什麼摔瓦盆?農村出殯摔瓦盆是我們農村的一個傳統儀式,好多農村都保留著這個古老的儀式。在出殯前需要摔瓦盆,而且是摔的越碎越好,代表著越碎越吉利,也就是:歲歲平安。

侄子摔瓦盆

在小三哥這邊農村出殯,一般都是長子來摔碗。如果兒子去世了就需要孫子摔瓦盆,都沒有的呢?小三哥本院的一個人家去年剛去世,他自己是個殘疾人,下面只有一個傻女兒。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長輩們商量了下,就讓他最大的一個侄子摔碗,另外一個侄子打番,然後還有個小侄子端著死者的遺像。所以在小三哥這邊沒有兒子的話,一般都是親侄子來摔碗。

女婿摔瓦盆

關於為什麼出殯時候不能讓女婿摔瓦盆,因為女婿是外姓,跟本家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摔瓦盆是必須要有血緣關係的,所以不會來找個外姓摔瓦盆。但是入贅的女婿算一種特殊情況,在我們農村以前家裡沒有兒子的,有的家庭會找一個女婿來入贅到自己家。所以碰到這種情況入贅的女婿也是可以摔瓦盆的。

女兒摔瓦盆

有的特殊家族裡面沒有兒子侄子的,只能女兒摔瓦盆。雖然這個現象極度少見,隨著現在好多家庭都只要一個孩子,難免沒有兒子的現象。所以老人逝去後,女兒也是可以摔瓦盆的。


總結:小三哥覺得不管是兒子侄子還是女婿或者是女兒,只要死者能夠入土為安送走他們在人間最後一程。而不是我們所謂的一些形式傳統儀式問題,我們不要被道德綁架。


鄉下小三哥


我說下我的情況,作為參考,我家倆女兒,我是老二,我大姐生的男孩,我生是女孩。我的戶口沒有啟走,就是為了以後的很多事方便。我覺得我大姐摔合適,她是長女。房子財產土地,雖然她戶口走了,但是我已經明確表示了我們共同擁有,不轉不賣,就是以後老了我們倆常聚的地方,和一個擁有父母回憶地方的念想,即使以後拆遷,也是共同擁有,她是我的手足,永遠不會出現爭財產,而且我們現在很殷實,根本就不會在意這點事情。我只要不開口,給別人,誰也奪不去,因為父母的新房子,是我姐倆掙錢蓋的,村裡所有的人都知道。雖然我父親有三個侄子,但是我家的地盤我們說了算,這個問題肯定是直系親屬說了算,根本就沒啥好議論的。


走過四季看人生


在我們當地農村叫“摔老盆”,一般都是長子來摔,如果沒有兒子,在我們當地會以誰繼承財產,誰來摔。如果老人的財產比如他的房屋、宅基地給了侄子,那侄子來摔老盆,如果他不願意給侄子,給了女兒的話,就有女兒來摔,輪不到女婿摔老盆,因為女婿是外姓。

關於摔老盆,去年我們這裡還有一出鬧劇。

老人有兩個兒子,但是十幾年來,兩兄弟不和,兩家互不來往。老人的老婆在十幾年前就去世了,使他長子摔的老盆,現在老頭去世,他二兒子要求他爹的老盆,必須有自己摔。

老二要摔老盆,老大肯定不同意,主事的人也不同意,因為自祖上流傳下來就沒有這規矩。為此兩個兒子在給他爹守靈的幾天裡,天天因為摔老盆的事打架。這事傳的我們那三里五里的都知道,都罵兩個不孝子。老頭出殯那天,來的是人山人海,附近村莊的人都來看熱鬧,看看到底這兩人誰能摔倒老盆。

因為我們農村白事是大事,三叩九拜的,規矩多。老大是長子,是不停的叩頭,謝禮。老二趁他哥哥叩頭的時候,一下子跑到棺材旁,把他爹的老盆摔了,人群中大笑的,責罵的,真的是一出喪事,演繹成了被人拿來當做笑料的喜劇。

到現在我也不清楚,這個摔老盆的意義在哪裡,有什麼寓意?你們當地是什麼情況呢?有誰知道這裡面的寓意嗎?


農村小娜生活日記


我們這裡都叫頂老盆,一般由長子頂,如果長子去逝早,由長孫頂老盆,長子沒後代,才輪到次子,我奶奶八十年代初去逝,就是我二伯家的大哥頂得老盆,因為我大伯二十七歲就去逝了,留有一子,五歲那年因飢餓而夭折。



如果家中沒兒子就該有侄子頂老盆。永遠也輪不到女婿,我們這裡的風俗是女婿是外姓人,是貴客,叫他頂他也不幹,怕掉價,怕有失身份。我三舅是上門女婿,他丈人和丈母孃去逝,他就是不頂老盆,讓八歲的兒子頂的。這是以前我們這裡的風俗。



還有一種叫做摔瓦盆,關於農村喪禮上的摔瓦盆風俗,晏子已經進行過詳細解答。這裡再根據題主的提問,解答一下摔瓦盆到底應該由誰摔的問題。

摔瓦盆,在我們當地也叫頂瓦盆,因為出殯時由孝子頭上頂著這個瓦盆,管事的把頭從孝子頭上取下,朝著路面上一摔。當然也有的地方直接由孝子摔碎,這個不重要,關鍵是這頂和摔的,到底應該由誰來負責



摔瓦盆,實際上是一種權利的交接和遺產繼承關係的確定,頂瓦盆或者這摔瓦盆者,必須對逝者有承嗣作用,不僅生養死葬,而且要負責死者的日常祭祀,並且繼承逝者的遺產和家族權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