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書法學習的總體戰略

大家臨帖的時候一定要不斷的提醒自己,我們有的話不是第一次說,也不是最後一次說,在你們不同的階段我還要說,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意義,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價值。總之在我講的大的宏觀前提下,你對碑帖的專注才有意義,所有戰術的價值都取決於整體戰略的把控。就好像我說往什麼方向走是戰略,用什麼工具走是戰術,如果你戰略出了問題,如果再沒有人提醒你,你這輩子就完蛋了,回都回不來。所以說戰術的價值都是在戰略正確的前提下才有意義,我們總體的戰略用最簡單的一句話描述就是:立足於秦漢,以秦漢的技術為基本載體統領中國書法史的技術演變。

也就是說所有的技術演變都是以秦漢為出發點來把控中國書法的技術發展和延伸。反過來說,又要回到它,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給大家提醒的是宋以後幾乎可以不看,更不能學,大家記住我的話。我看過一個帖,他說的是中國歷史經典書法一百幅,但是唐以前的只選了二十幅。中國書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經典是在唐以前,你要搞清楚,你沒有讀懂中國書法史你去就犯錯,他把清代的人弄了一大幫,二流書家、三流書家他弄了一大幫,拿了一幫玻璃充鑽石不是笑話嗎?沒有人會告訴他,但是這個東西拿出去誤導別人,很多初學者一看就完了。

洪厚甜:書法學習的總體戰略

我們很多的書法教學為什麼這麼艱難?就是把教學的點放在了明以後,寫一個王羲之的《聖教序》都要去寫王鐸臨的,你說是不是喝醉酒了?你沒有進入肯定是有原因的,你今天肚子疼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去做這種事,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做我們的事,有我們的主張、有我們的理念。為什麼有的地方書法那麼繁榮最後沒有高度呢?取法出了問題。高手都是秦漢,都是寫《石鼓文》的大師,到了現在你們看看還有誰在寫隸書呢?你們放眼看一下全中國現在一線的這些高手的狀況,你看看有的書法家雖然沒有別人那麼鮮活,也沒有他們那麼牛,但是在這一個時代他的價值會隨著歷史越來越凸顯出來,他一輩子就寫篆書,所有的行書、楷書都是那個調子,他有深度、有古意、有境界。

所以說大家的眼光聚焦一定要準確,不要看那些今天這個展,明天又是那個展的,那都是萬花筒,轉瞬即逝,你最後手裡一樣東西都沒有才慘。要有東西,要有厚度,還要屬於你的藝術勞動才有價值,不管你是哪個年級的,你都按照我這個理念來做,才是讓你的行為成為有價值的勞動,你們所有看我的示範都是建立在這個大的關係前提下來做的。

洪厚甜:書法學習的總體戰略

學習是幹嗎的?你又不是內存卡,把天底下所有的信息、所有的知識都裝在你的腦子裡,那你早就累死了。為什麼我以前就跟大家說,我們要發揚一種精神,什麼精神?就是猴子搬苞谷的精神,背背篼的猴子早就累死在路上了,聰明的猴子手裡永遠只有一個,這個猴子走的最遠。你不要覺得我說的是一個調侃、一個笑話,這是一個人生智慧,也是一個學習智慧,怎麼說它是一種智慧呢?就是教會你取捨,取捨之間一個人的學問、學術,你的境界就在這個上面,要什麼、不要什麼,取什麼、不取什麼,你連判斷力都沒有。

中國古人很智慧,第一他說學問,反過來是問學,就是你學習最重要的一種方式就靠問、請教。你要學習就要善於提問,善於思考,善於思考的人才善於獲得知識,才能夠獲得更有用的、更有效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第二,學識,就是說你通過學問、通過問學來取得最後的效果是學識。學識也是兩個概念,一個是你瞭解了多少、吸收了多少,通過問感受了多少、掌握了多少資源,但是最後資源對你的作用是在第二個字:識,就是你的判斷力,你的見解是什麼,沒有第二個字的狀態你就是個內存卡。

大家在學的時候最終要知道,到我這兒來學習不是上課上夠五年就是書法家,你心沒在這裡,沒幹這個事,再坐著教室裡有什麼用呢?你們到我這裡是一個機緣,要讓這個機緣成就你的人生,成就你的事業,別人問我說你這個體系究竟要多少年?說實在的,只要進入這個體系就是一輩子,你看我哪天不寫字?我每一次上課比你們寫的還多,你說你忙,你們哪一個比我忙?我一年要做多少事,但是我忙不是我不進步的理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