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為什麼不信任岳飛?

人生客棧


一、岳飛之死的直接原因是“逆了龍鱗”!

皇帝一心求和,岳飛一心抗金。

二、岳飛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忠於社稷,而非忠於皇帝”。

高宗曾言“非卿不忠,非朕不明”。言外之意就是:殺你是因為你不聽話!

三、《大秦帝國》裡秦王對白起有段話“本王即社稷,社稷即本王!你要忠於社稷,必先忠於本王”。明白無誤的說出了帝王的心聲。

四、直到今天,“忠於事業還是忠於領導”,依然困惑著很多人!


天地過客1971


自古以來,皇帝對軍事才能傑出、威望高、手握重兵的將帥都非常忌憚,再加上宋朝皇帝的寶座原本就是由陳橋兵變奪來的,因此後世皇帝都喜文臣,厭武將。

我們再來說一說岳飛,為什麼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原因如下:

1、岳飛犯了一個錯誤,準確的說是這個錯誤給自己在皇帝心中埋下了隱患的地雷。這個地雷就是:岳飛建議皇帝早立繼承人。試想,皇帝還在,你作為一個武將卻這麼建議。趙構會怎麼想:“你岳飛是想提前效力新君?是想把持朝政?還是想學太祖皇帝一樣,來個兵變?”值得一說的時,這個時期的岳飛大約手裡掌握了全國一半以上的兵力,實力足以席捲天下。這件事情之後,趙構內心對岳飛開始有了排斥。

2、岳飛的個人素養太高了,自我剋制能力太強了。趙構問岳飛:“你覺得天下什麼時候可以太平?”岳飛回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聽聞後,趙構特別吃驚,不曾想一介武夫能說出這麼有水平的話。

3、要追溯到南宋政權開始穩定時,劉光世的事件又一次加重了皇帝對岳飛的不滿。這裡說一說劉光世“中興四將”之一,這人最讓皇帝喜歡的一點就是不貪圈,不戀權。南宋政權建立後,他便上書請求皇帝給他安排閒散的職位,意思就是說我不想當將軍了,我要交出兵權。皇帝自然大喜,少了一個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趙構同意後最初決定要把劉的兵權及部下交給岳飛來轄制。這時出現了兩個人,也就是現在依舊跪在岳飛墓前的四人中的兩人:張俊和秦檜。兩人認為,首先,這種做法是違背太祖遺訓;其次違背了歷朝傳統。張浚讒言皇帝,武將掌控過大的兵權,容易功蓋天下,威震入主。這一句話說到了皇帝的心坎上。於是改詔命。不曾想,這個改詔命變成了催命符。趙構讓張浚去給岳飛傳命,意思是先前的安排不作數了。但張浚沒能坦誠地把事情告知岳飛,由此可見張俊其人,小人奸臣也。如果當時他坦白其事,或許結果可能會不一樣。記載:張浚將岳飛召到都督府,兩人發生了一次給歷史留下深刻遺憾的談話。

“淮西這支部隊很服王德,現在準備任命他擔任總管,酈瓊擔任副總管,再讓呂祉以都督府參謀的名義統領。你以為如何?”

“王德和酈瓊素來不相上下互不服氣。這種安排必導致二虎相爭。呂祉雖是通才,畢竟是書生,不習軍旅,恐難服眾。”

張浚又問:“張俊怎麼樣?”

岳飛回答:“我本不敢說三道四。但為國家利益考慮,恐怕張宜撫性子太暴躁,缺少謀略,尤其酈瓊會不服。”不得不說岳飛雖然識人很高明,但情商實在太低。

張浚聽聞,臉一拉,沉默片刻,又問:“楊沂中應該高出這二人了?”

岳飛搖頭道:“沂中雖勇,和王德差不多,怎麼駕馭得了這支部隊?一旦處置不當,變亂可能在彈指間就會發生。”

張浚終於忍不住了,說出了一句相當傷人的蠢話:“就我知道非太尉你來不可。”

岳飛聽後,不悅,離開都督府,隨後上書辭呈。

岳飛也因此陷入險惡的旋渦,此後張浚多次彈劾岳飛:“岳飛處心積慮,一心想兼併別人的部隊。此次辭職,真實意圖是要挾皇帝。”

5、苗劉兵變,再一次成了岳飛的催命符。

6、岳飛醉酒說了一句,自己這個年齡跟當時的太祖一樣,身居高位。

7、秦檜等主和派的不斷進言,不斷對岳飛的詆譭。

8、岳飛大將王貴的反水

9、趙構金牌令岳飛班師回朝,岳飛執意不肯

種種原因,導致皇帝不信任岳飛,最後以秦檜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這位民族英雄,哀哉惜哉!


語文張己千老師


岳飛和趙構還是有一段蜜月期的,當年趙構為了嘉獎岳飛還要在京城(今杭州)為岳飛修建府邸,岳飛辭謝趙構說“敵未滅,何以為家?”聽到這個話,趙構非常驚喜和意外,並和岳飛聊起了國家的治理。趙構非常欣賞岳飛的忠心和才能,據說趙構曾在寢宮單獨召見岳飛,並將中興大業託付於岳飛。可見趙構對岳飛還是格外的重視的,如果君臣能一直這樣,那恢復中原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歷史不容假說,岳飛的悲劇,也是從這兒開始的。

岳飛生性耿直,又對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這要是賢明的君主還可以,一般情況下這麼做都是玩命。岳飛曾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嗣,不僅犯了皇家的大忌,還戳中了趙構的心病——趙構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還被踢翻的銅鼎嚇死了。但是金人憑藉武力並利用宋欽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讓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統地位,最後,趙構從趙匡胤一系,選出了兩個皇室子孫,來爭取法理上的正統性。岳飛的好心,明顯冒犯了趙構。

又因為岳飛說話耿直,得罪了宰相張浚,岳飛,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並希望以此喚醒趙構的覺悟。但是,宰相張浚又誹謗岳飛,說岳飛是想要挾趙構。很明顯,趙構是選擇了相信宰相張浚,並用有了一毒招,命令岳飛的兩個屬將,把岳飛請回來,否則軍法處置,岳飛被迫回京就職。但是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了,趙構還告訴岳飛,你岳飛這樣輕率的做法,按太祖說的規矩,你岳飛早就死了,我趙構沒有懲罰你,還讓你帶兵,擔負中興大業,是因為我趙構大度沒有生你的氣。

其實趙構對岳飛已經有了殺心,否則他不會提太祖。整件事啊,岳飛就是太耿直了,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賢主,掏心掏肺,冒死盡言,可惜趙構並不賢明。


海洋說歷史


岳飛和趙構還是有一段蜜月期的,當年趙構為了嘉獎岳飛還要在京城,為岳飛修建府邸,岳飛辭謝趙構說“敵未滅,何以為家?”聽到這個話,趙構非常驚喜和意外,並和岳飛聊起了國家的治理。趙構非常欣賞岳飛的忠心和才能,並將中興大業託付於岳飛。從這裡可以看出趙構對岳飛是格外重視的,但是歷史就是有它的慣性,岳飛的悲劇,也就是從以下兩點開始

第一點:是因為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這要是賢明的君主還可以,可是岳飛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嗣,這可是犯了皇家的忌諱。

第二點:宋徽宗和宋頃宗在靖康之役被金人擄走,可岳飛是不是情商有問題,幾次告訴趙枸,要光復失地,要迎回二主,這讓趙枸怎麼想,迎回吧! 那他還能當皇帝嗎?要是回來和他搶黃位怎麼辦?要是搶不過的話他自己也是死啊!搶得過的話難道要殺了他老爹和哥哥嗎?所以趙構當然不希望迎二主了,這件事上岳飛是碰了趙枸的逆鱗的。

到後來岳飛天天叫著光復失地迎回二主的旗號,加之岳飛也快打敗金人了,這時趙枸急了,就下十二道金牌,聯合秦檜這個打手,用莫須有罪名加害了岳飛,可惜可嘆啊!






泡麵剪輯


岳飛和趙構還是有一段蜜月期的,當年趙構為了嘉獎岳飛還要在京城(今杭州)為岳飛修建府邸,岳飛辭謝趙構說“敵未滅,何以為家?”聽到這個話,趙構非常驚喜和意外,並和岳飛聊起了國家的治理。趙構非常欣賞岳飛的忠心和才能,據說趙構曾在寢宮單獨召見岳飛,並將中興大業託付於岳飛。可見趙構對岳飛還是格外的重視的,如果君臣能一直這樣,那恢復中原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歷史不容假說,岳飛的悲劇,也是從這兒開始的。

岳飛生性耿直,又對皇帝的知遇之恩感激不盡,但是他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這要是賢明的君主還可以,一般情況下這麼做都是玩命。岳飛曾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嗣,不僅犯了皇家的大忌,還戳中了趙構的心病——趙構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還被踢翻的銅鼎嚇死了。但是金人憑藉武力並利用宋欽宗的嫡系在北方建立傀儡政府,讓南宋朝廷在法理上失去了正統地位,最後,趙構從趙匡胤一系,選出了兩個皇室子孫,來爭取法理上的正統性。岳飛的好心,明顯冒犯了趙構。

又因為岳飛說話耿直,得罪了宰相張浚,岳飛,一怒之下辭官回鄉,並希望以此喚醒趙構的覺悟。但是,宰相張浚又誹謗岳飛,說岳飛是想要挾趙構。很明顯,趙構是選擇了相信宰相張浚,並用有了一毒招,命令岳飛的兩個屬將,把岳飛請回來,否則軍法處置,岳飛被迫回京就職。但是皇帝已經不再信任他了,趙構還告訴岳飛,你岳飛這樣輕率的做法,按太祖說的規矩,你岳飛早就死了,我趙構沒有懲罰你,還讓你帶兵,擔負中興大業,是因為我趙構大度沒有生你的氣。

其實趙構對岳飛已經有了殺心,否則他不會提太祖。整件事啊,岳飛就是太耿直了,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賢主,掏心掏肺,冒死盡言,可惜趙構並不賢明。


憂傷格格


開始,趙構還是挺信任岳飛的。曾經趙構為了嘉獎岳飛還要在京城為岳飛修建府邸,岳飛辭謝說“敵未滅,何以為家?”因此趙構非常驚喜和意外,並和岳飛聊起了國家的大事。趙構非常欣賞岳飛的忠心和才能,據說趙構曾在寢宮單獨召見岳飛,並將中興大業託付於岳飛。可見趙構對岳飛還是格外的信任的。

從開始的信任到後來岳飛的悲劇,一開始就註定了。

岳飛犯了君臣大忌——把皇帝當成無話不說的知己。岳飛曾兩次向趙構提起立太子,不僅犯了皇家的大忌,還戳中了趙構的心病——趙構失去生育能力,唯一的兒子還被踢翻的銅鼎嚇死了。

岳飛說話太耿直,得罪了宰相張浚。岳飛,一怒之下辭官回鄉。宰相張浚又誹謗岳飛,說岳飛是想要挾趙構。很明顯,趙構是選擇了相信宰相張浚。

岳飛一直想要迎回徽欽二帝。這時趙構對岳飛已經有了殺心。後來岳飛直接抗旨不回。趙構對岳飛最後一絲信任也沒有了。風波亭其實是趙構一手導演,秦檜親自執行的一場戲。





海學390


其實真實的歷史中,所謂“宋高宗對岳飛的擔憂”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直到岳飛被害的當年都是如此。趙構當時要是真對岳飛有什麼擔憂,紹興十一年最終決定搞岳飛時,就不會把逮捕岳飛這件事兒全權交給秦檜處理,還處理的那麼輕描淡寫;更不會在紹興十一年秋將岳飛免職之後,放岳飛回江州廬山養老——岳家軍駐地在鄂州(今湖北武漢),廬山離鄂州很近離臨安很遠,並且江州本地就有岳家軍幾年前留在當地的一支分兵。而岳飛當時離開軍隊進中央當樞密副使也就半年,趙構要真擔心岳飛有震主之威不臣之心,或者擔心他繼續折騰北伐阻撓和議的話,那在毀了他紹興十年的北伐大業(紹興十年眼看到手的勝利被迫放棄後,岳飛難過到在上書中說自己“萬誅何贖”;趙構也曾經在發了金字牌以後又反悔,轉而派楊沂中去支援岳飛,但是已經晚了。總之這件事壞在誰身上和對岳飛的打擊有多大,趙構自己是心知肚明的)、解除了他的兵權之後還放他回廬山,這不是自己給自己挖坑填土麼?。。考慮到趙構的為人就尤其的不可能。這點可以對比一下他早年的作派:靖康之變後趙構被哲宗的廢皇后孟太后選為繼承人前後,和他爭皇位的宗室、手頭有兵的宗室都還是有一些的(當然不多。基本都是太祖一脈),這些人最後都被趙構派兵弄死了,即使有的從一開始就表示臣服擁戴還是沒逃過。但是對岳飛,趙構在解除其軍務實權、岳飛也已經到了臨安行在以後,並沒有任何進一步的舉動,相反還任著他回離鄂州軍很近的地方呆了將近兩個月。——他很清楚岳飛既沒有造反的可能(岳家軍不是私軍而是南宋屯駐大軍之一,錢糧後勤供應和人事任免調度完全是受中央控制的,叫岳家軍只是宋人的口語習慣,趙構的親軍當時也叫“楊家軍”)也沒造反的心思。因此完全沒什麼顧慮和防範。

所以這個問題比較合適的問法應該是:為什麼趙構解除岳飛的實際兵權之後半年多,突然決定要殺岳飛?這個決定符合他的個人利益麼?是不是非殺不可?要知道殺岳飛這個級別的大臣(一品大員)在宋代是嚴重違背政治傳統的。有宋一代搞政治鬥爭一般不搞肉體消滅,對武將也不搞。像謀反的帽子,北宋時期好多大臣都被扣過,不倒黴的被扣了也一樣當官當得很滋潤,最倒黴的也不過流放嶺南,不會真整死人(不要提狄青,狄青最後所謂的被陷害也只是放了個外任地方官,他屬於氣量太小自己把自己嚇死的)。你再擔心岳飛會威脅自己的寶座、會干擾議和政策,強敵猶在的情況下流放或者關押就行了,為什麼一定要殺掉?何況如前所述,趙構對岳飛其實根本就沒什麼猜疑。岳飛也沒打算反對議和要反對到死諫的地步,已經回廬山過退休生活去了。

答案是因為金人提出了“必殺飛,始可和”的要求,而宋金二次議和就在岳飛被罷職前後(紹興十一年八月)進入了公開的談判過程。同時趙構到這會兒已經一心偏安,完全不想再費勁想什麼北伐了,滿腦子想的都是趕緊答應並落實金人的請求,以便儘快締結和約好舒舒服服在杭州過小資生活。可能有人馬上會想到那麼他不擔心金人毀約麼?這點當時的趙構確實不擔心。因為當時南宋的國力遠超金國,體現在軍事力量對比上,就是能征善戰之將輩出,除了岳飛還有吳璘劉錡楊沂中等一干年輕的中興名將。要北伐的話,就必須用岳飛;但是如果只以南北為界自保,有吳璘劉錡就足夠了。這兩個人軍事才華雖不及岳飛但也很突出,特別劉錡也有擊敗兀朮的戰績(這點對宋高宗來說很重要,他對兀朮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陰影);而且這倆人都很年輕,屬於小字輩的將領(雖然還是沒岳飛年輕),和金國耗得起。外加秦檜這時也需要幹掉岳飛以便保障與金國和約的穩固,從而保證自己在南宋的權位(秦檜具體圖什麼要這麼幹請見歷史上真實的秦檜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也使出渾身解數促成這件事情。這樣最終三方(兀朮、宋高宗、秦檜)合力,才有了岳飛被害的結局。

那殺岳飛以達成和議這事兒符合不符合宋高宗自己的利益呢?實話說,即使按題目的假設,完全不考慮國家尊嚴百姓疾苦,只從趙構自己的利益出發考慮、而且是單純考慮安穩安樂享受程度,不考慮什麼明君光環歷史地位。。這些高大上的存在,也蠢透了。因為他的思路中有好幾個死角。比如秦檜這麼起勁的幫著他力排眾議搞和議有沒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比如萬一他覺得除了岳飛之外也能抵擋兀朮的那倆將領看走了眼怎麼辦。。他都沒考慮。實際上幾乎就在第二次紹興和議締結的同時,趙構就嚐到他腦子不夠使的惡果了:金人最後給出的和議條款之一即是“不許以無罪去首相”,也就是說要讓秦檜當終身宰相。後來秦檜也確實獨相到嚥氣,臨死前一度還想取趙構而代之。所以趙構夢想的安樂生活其實沒有馬上到,是到秦檜死了之後才過上的。但是沒多久完顏亮又毀約南侵了,而他之前拿著當備份的劉錡也因為老病,沒起到他預期的作用。如果不是完顏亮自己也太能作,南宋的將士和一些大臣如虞允文、李寶又給力,趙構差點就第二次航海避難,連半壁江山都丟掉。

這個事情告訴我們:身為一個國家的君主,想完全不考慮國家或者說集體利益而只追求個人利益,一般是做不到的。有些人比如趙構會覺得能做到,那通常是錯覺。歷史會教訓他們,起碼已經教訓了趙構。

最後還有一個感觸,不知道是不是扯的太遠了:不是所有死於非命的人都是自己作死才會死,都是被猜忌被懷疑總之是自己先得罪了害人的人才有最後的結局。這世界上有那麼一些人,你和他處的關係再好,對他幫助再多,再人畜無害而且讓他明白你人畜無害,他需要賣你來實現自己的利益時也會毫不猶豫的賣你的。更倒黴的是他賣你的理由也八成沒什麼說得過去的情理原由,甚至賣了你的性命他自己還得倒找錢也說不定。這和信任、情商什麼的沒關係,只和某些人的自私程度、愚蠢程度有關係。


徑兒愛生活


皇帝格局太小了,如果他真能支持岳飛北伐光復失地迎回二聖,他的威信會如日中天,皇位更牢不可破。那時他若有竊國帝王的本領:“或者做得厚道一些把皇帝位還給二聖,自己遠離皇權;或者狡詐點兒拜二聖為太上皇架空其位,派得力心腹暗中監視如曹操對漢獻帝般禮之”可惜他不但兩手兒都沒有還自毀長城,與奸臣秦檜政治合謀並殺害了忠臣岳飛,被天下人恥笑,被金人恥笑”!


文曲星619


這個問題應該說不是皇帝不信任岳飛,而是岳飛太不懂皇帝的心思,他的一門心思的報仇復國,實際上都是在不斷地挑戰皇帝的底線,終於有一天,皇帝忍不下去了,於是,岳飛的生命也就走向了盡頭。


那為什麼說岳飛是在不斷地挑戰皇帝的底線呢?

岳飛要迎回二聖,觸了趙構的逆鱗

首先,我們要知道,皇位的誘惑絕對是巨大的,歷史上為了皇位骨肉相殘的事情太多了,簡直數不勝數。

靖康之役,趙構的老爹宋徽宗和老哥宋欽宗被金人擄走,趙構偏據宋朝東南一隅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是為宋高宗,並遙尊宋徽宗為太上皇。可是這個時候,岳飛卻天天在他耳邊說,他要光復宋朝失地,其實岳飛要收復失地,這也沒什麼,作為皇帝趙構也是樂見其成的。

可是,偏偏就怪岳飛的口號出了問題,不管是在朝廷上還是在民間軍隊裡,岳飛打的旗號永遠都是“光復失地、迎回二聖”,即使當著趙構的面,岳飛也還是這一套說辭。

岳飛忠心確實可昭日月,軍事能力也很突出,但是情商確實不高。可能他真的就沒有想過,龍椅上現在坐的是趙構,如果他真的迎回了二聖,趙構怎麼辦?可以說,趙構前期心裡還是很寬廣的,並沒有對岳飛下手。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很多網友說,當時朝廷的宣傳語也是要“光復失地、迎回二聖”,是的,沒錯,朝廷確實是如此宣傳的,可是如果你處在趙構這個位置,你會真心實意的願意宋徽宗和宋欽宗歸來嗎,可惜,岳飛不知道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一直在用這件事刺激著趙構。



岳家軍聲名顯赫,失地收復在望

不得不說,作為皇帝,趙構還是有一些胸懷的,前期他也是當岳飛是個二愣子,並且他內心並不認為宋朝能打得過金人,所以不管怎麼宣傳,迎回二聖也只能是一個口號而已,然而,趙構發現自己小看了岳飛的統兵能力。

隨著岳家軍聲名的不斷壯大,岳飛之岳家軍逐漸打過了黃河,此時,不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收復失地似乎指日可待。



這個時候,最擔心宋朝勝利的人應該就是宋高宗趙構了,他害怕呀,害怕岳飛真的打到了金人的五國城,真的將徽欽二帝迎回來。

如果說之前岳飛喊迎回二聖,趙構覺得是一個笑話,那麼現在他笑不出來了,因為他再不動手,可能真的來不及了。於是,在趙構的導演下,秦檜作為執行人,終結了岳飛的生命。


一代民族英雄岳飛,慘遭殺害。


史海鉤沉


談不上信任不信任,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宋朝本是抑武重文的朝代,文官把朝武將流汗是尋常之事,因抗金收復舊地,岳飛軍力坐大,有功高蓋主之嫌,一也,高宗偏安一隅,樂不思蜀,打打可以收復不行,二也,金兵催和,各取所需,三也。徽宗雖老欽宗還少,回來揖手讓位?四也。所以岳飛必死無疑,怎麼定罪?莫須有一一或許有吧,就這麼簡單,。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