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出版 為新冠病毒陰影裡的同胞提供“保護傘”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出版 為新冠病毒陰影裡的同胞提供“保護傘”

“前天一睡醒,假期還有5天,昨天一睡醒假期還有7天......不能再睡了,我想上班。”類似的段子最近在網上十分流行。新冠病毒疫情到底會持續多久,是不是需要屯點糧食、食鹽,真的不能會朋友、逛商場?大災面前,民眾關心的、擔心的,甚至恐懼的東西太多。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組織編寫的《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讀本》近日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擬首印10萬冊,贈送給湖北和上海市民。

“這本書針對目前恐慌,但又不僅僅針對恐慌,而是解決各種大疫中的心理問題,將為各個特殊時期的心理救援和自助提供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該書主編之一、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介紹稱,經歷過 2003 年SARS 的艱苦鏖戰、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救援的生死考驗,東方醫院隨後牽頭建立災難急救醫學體系,搭建國家應急救援學術組織,建立起中國首支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的國際應急醫療隊。多年的應急救援實踐經驗證明,在人道主義救援中踐行人文理念,關心災情、疫情波及下人們情感的需要,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緊急召集相關人員編寫此書的目的,就是在防控防疫的同時,為病人、醫護人員、被隔離的重點區域群眾以及社會大眾提供心理干預和心理援助。劉中民說,如果把“新冠肺炎”防控比作一場持久戰,那麼心理救援就必須從“延於災後”迅速前移到“重於災中”,與身體救助治療同樣重要,同樣關乎生命安全甚至社會穩定。

該書主編之一、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精神醫學專家趙旭東的看法與眾不同:“疫情持續時間的長短,與民眾心理健康息息相關。”他說,心理醫生跟一線的其他醫務人員一樣,是正在頂著恐慌、焦慮、迷茫逆行的心理救援隊員。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有關條款編寫本書,既針對目前恐慌,但又不僅僅針對恐慌,而是解決各種大疫中的心理問題。本書寫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期,但又涵蓋其他重大疫情,適用於廣泛的疫情防控和災難救助,將為各個特殊時期的心理救援和自助提供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全書 5 章 47 條,分別以醫務人員、疫區群眾、病人及家屬、普通大眾等為對象,闡述特殊情況下的心理防護原則及措施。比如第一章“大疫,無人能置身‘疫’外”,就有“什麼樣的疫情讓大家如此恐慌”“真擔心,這次疫情到底會持續多久”“疫情來臨時,人們可能有哪些心理反應”“為什麼大疫大災中的心理干預對防控有利”“為什麼明明知道面對疫情要保持鎮定,但總是做不到”“適宜的焦慮情緒有正面作用嗎”......等11個問題,並配有生動、鮮豔、溫暖等各種正能量的手繪圖。趙旭東介紹,如“適宜的焦慮情緒有正面作用嗎”這個問題,該書開篇便為大家提供了心理支持:“事實上,生存遇到挑戰時出現的焦慮情緒是一種生存本能,適度的緊張焦慮情緒是有保護作用的。面臨危險時,對危險無動於衷可能比危險本身更危險。”至於如何迅速緩解焦慮情緒,書中列出了包括遠離不良信息、保持社會鏈接、記錄美好時光、享受個人的文藝時光、宅家運動等等。

醫護人員是更需要佑護的人。一位“90後”護士在微信中寫下“上了戰場,希望我能活著回來”,這表明,被稱為“最美逆行者”的醫護一樣是普通人,面對生死他們義無反顧,承受的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該書列出了醫護人員容易出現的“狀況”:極度疲勞、睡眠不足,產生生理上的不舒服(例如:眩暈、呼吸困難、腸胃不適等);失眠、做噩夢;害怕自己崩潰或無法控制;對患者及家屬的慘痛遭遇感到悲傷、憂鬱;覺得自己工作做得不好,對不起患者,等等。書中一一列出應對措施,從個體到單位、組織,以至整個社會。

記者還發現,文中插圖全部選自全國各地 350 餘位畫家參與的“2020 眾志成城抗疫情”專題漫畫展,體現了全民動員、各界同心抗擊大疫的精神。

全書通過問答形式,共列出近50個問題,解讀疫情防控期間的大眾心理問題,闡釋特殊情況下的心理防護,提供及時有效的自助心理調試方法。書後還有六項附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機干預要點、防控疫情之自我防護小貼士、防控疫情之如何洗手、防控疫情之居家隔離小貼士、“三調放鬆 + 想象”心身舒緩術——移空技術,可謂貼心周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抗疫·安心——大疫心理自助救援全民读本》出版 为新冠病毒阴影里的同胞提供“保护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