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我喜歡尼古拉斯·凱奇,不僅僅因為他從《勇闖奪命島》開始,就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更因為《離開拉斯維加斯》、《火柴人》和《戰爭之王》。他的作品,是某種更接地氣、更頹廢、更簡易的

“男人聖經”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可惜,這部“聖經”不完整。他之昭示了無奈和毀滅,卻沒有應對這些問題的答案。

當我期待凱奇大叔用新的電影完成“聖經”時,他卻掉進了投資失敗的漩渦。玩笑也好、現實也罷,曾經的奧斯卡寵兒,開始在爛片堆裡打滾兒。我懷疑只要錢到位,他或許連中國網大都願意來拍。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但我還是喜歡他,原本以為是對過去輝煌的依依不捨;直到看過他最新的兩部作品《曼蒂》和《星之彩》後才明白,我是在身披血漿、惡鬥怪物的凱奇大叔身上,看到了業已老去的自己。

無須翻身,因為從未倒下

很多人在爭論,《曼蒂》是不是凱奇的翻身作?《星之彩》又能不能讓他走出爛片的泥沼?我覺得這個提法有問題,因為凱奇從未倒下。他只是需要錢,於是演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小製作,但他有沒有放棄作為一個演員呢?我覺得沒有。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什麼人需要翻身?同輩的,約翰尼·德普需要翻身。他被傑克船長這一角色捆綁後,就失去了在演技上求新的嘗試,幾十年如一日的自甘墮落,跟“海後”那點破事兒,翻來覆去,就是過不去了;

約翰·特拉沃爾塔需要翻身,這個《變臉》的另一面,沉浸在“科學教派”裡,根本不思進取,唯一關心的是飛機跑道上的青苔。

但是尼古拉斯·凱奇,他需要翻什麼身?再爛的劇本,他也在好好演;只要有機會,就會加入一些代表人物性格的小動作和細節,和深層次的表演。他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把姿態放低,低到泥土裡,竭盡遠超100%的努力,出片子、掙錢。

如果你管這樣的人叫鹹魚,那麼我無話可說。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確實,從《國家寶藏2》開始,凱奇大叔就開啟了“來者不拒”模式。但是他也帶來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海扁王》,也給高分動畫《瘋狂原始人》貢獻了卓越的配音。接爛片是為了生活,但無論戲好戲壞,他作為演員,一直認真對待著每一份工作——面對媒體,他一直表示:演員的工作養活了他,讓他有能力還債,因此他一直感恩(出自《好萊塢先驅報》)。

血之《曼蒂》

在《曼蒂》這部作品上,我們能看到有意思的群氓效應。一開始,聖丹斯傳來喜報,說凱奇大叔終於要考《曼蒂》翻身了。然後一群連聖丹斯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就跟著起鬨。結果看到片子,還是這批人,又掉頭炮轟,說凱奇翻身只是個笑話。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在社交網絡上,整了一套行為藝術般的笑話;而我自始至終都認為,凱奇是個好演員。爛片找他,他會好好演;普通劇本找他,他能化腐朽為神奇。

血漿B級片《曼蒂》,講的是一個男人,為了給妻子報仇,屠盡整個教團的故事。整體迷幻、神經質、血漿成噸、狂亂嘶吼。是近年來最具狂放氣質的B級片,氛圍方面,甚至有些綺夢、有些蒸汽波。當他手持自制的長戟,靠藥物強化展開復仇時,整部電影展現出了當代“鉛黃電影”的巔峰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那復古的熒光美學,是蒙太奇的高級應用,我們看見的,就是瘋狂的復仇者看見的。這是從腦到眼的復刻,不得不說,凱奇大叔的表現實在太好——他整個人像浸泡在鮮血中那樣笑了起來,荒誕出世的感覺達到了難以置信的頂點。

大眾接受與否?聖丹斯不在乎。凱奇或許還是在乎的,但他接到了這個劇本,就用自己的方式,將之演繹至想象的盡頭。那就行了。票房普通?那就再拍幾部爛片補上唄。

絕望《星之彩》

作為克蘇魯神話忠實的擁躉,我早就看過原作《來自群星的色彩》,小說、漫畫、廣播劇,不一而足。這次的電影《星之彩》,出自《曼蒂》同一家製作公司。我第一時間看了。作為原作粉,是滿意的。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整個故事的主題,其實只有兩個字:絕望。這也是洛夫克拉夫特最典型的創作方向。

凱奇扮演內森·加德納,是個被生活逼得有些神經質的鄉下中產,但屬於比較善良的那種。他只想在老房子裡照顧好得了癌症的妻子,和三個叛逆的孩子。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一顆隕石,帶著難以言喻的色彩,落到了他家的前院裡。那其實是高等種族“星之彩”的胚芽。這東西只要遇到肥沃的土壤或淺水,就能孵出果凍樣的幼蟲。幼蟲會滲入地下,吸乾至少方圓5英畝範圍內所有動植物的生命力。

更可怕的是,“星之彩”在孵化的過程中,會改造周圍的環境。首先所有的植物都會瘋長,結出五彩繽紛、炫光奪目的果子——但每一個都異常苦澀,還伴隨著臭氧。然後是動物的各種變異……具體怎樣的變異,我就不劇透了,這是電影的一大看點。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這個由變異到吸光生命力的過程,雖然緩慢,但卻是恆定不可逆的,“星之彩”幼蟲甚至還能直接捕食控制範圍內的人。在周圍環境越來越張牙舞爪、摧殘嬌豔的情況下,動物則變得各種異常和古怪,如此帶來的恐懼和絕望,會呈幾何級數上漲。

凱奇大叔這一次的“瘋魔”更加內斂,他將一個已經瘋了、但表面正常的普通中年男人,演得入木三分。到最後,寵物和牲畜陸續死去,家人也一個個乾枯,他都還是不願離開。直到最後我們才知道,他在一開始,就是瘋的——這不算劇透,因為電影裡其實沒說,是我結合原作的推斷。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較之《曼蒂》的鉛黃藝術,《星之彩》的克蘇魯調性,雖然仍是小眾,但接受面和接受度,都廣了許多。君可見,國內某標榜文藝的評分網站,這部恐怖電影的評分居然及格了,也是殊為不易。

只有瞭解絕望,才能最好地演繹絕望,凱奇大叔在電影后半段,將一個時時刻刻欺騙自己的絕望男人,演出了深度。我不會說《星之彩》是最好的克蘇魯電影,但凱奇的確是同類題材電影中,最好的男主角。他一定深切體會過絕望的滋味。

見自己

當我看見凱奇大叔在《曼蒂》裡吊掛燒烤、玩金屬騎士,又是電鋸又是鐵鏈,還徒手爆西瓜……然後在漫天血漿和粉鑽氖光中狂笑時,我想起了《變臉》中那個段經典的“迷失之笑”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遠隔22年的兩個笑容重合了,凱奇還是那個凱奇。只是當年意氣風發,如今……依然在搏命奮鬥。所以我在他身上看見了自己,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也能通過他的表演,看見奮鬥的自己。

年紀越來越大,體力和精力都跟不上現在的年輕人,在專業領域裡,也沒想象中那麼吃得開。但是日子還得過,貸款還得還,所以只能埋頭苦幹,髒活兒累活兒全都大包大攬。看客笑我們不體面,猜我們永遠翻不了身。我們只能笑笑,繼續默默做事。

《曼迪》的《星之彩》:我在身披血漿的凱奇大叔身上,看見了自己

哪怕滿身汙穢、雙手絕望,該乾的事,幹就完了。加油,凱奇大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