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有那種少有人知的、非常特色的美食嗎?可以詳細介紹一下嗎?

啞巴美食家


看到樓下有人說廣東雞屎藤餅的,廣西這邊也有雞屎藤糖水啊哈哈哈哈!!!

座標廣西北海,我們喜歡把雞屎藤做成一條條的,像這樣

然後和冰糖或者紅糖一起煮成糖水:

每逢農曆三月三壯族傳統踏青歌節,我們都會吃雞屎藤糖水,就跟端午節吃粽子一樣,雞屎藤糖水是三月三的一種必吃的美食。雞屎藤甚至成為我們本地人對家鄉的記憶,身在外地,就像另一個答主說的,聽到“雞屎藤”這三個字,心裡都會一陣感慨。


還有沙蟹汁。

顧名思義,沙蟹汁就是用沙蟹做成的汁。在我們北海海邊,沙蟹資源十分豐富,它在退潮時會出洞到海灘上活動 。沙蟹汁完全是"生"的,製作過程中沒有加熱煮熟的步驟,因此沙蟹汁帶有一股子腥味,但吃起來卻很香。

沙蟹汁是很美味的調料,在吃白切雞的時候做蘸料,吃了會讓人回味無窮。沙蟹汁燜豆角可以說是廣西北海市的名菜,就算只是在喝白粥的時候,放上一點沙蟹汁,就會令人胃口大開。


還有我最愛的沙蟲,小時候我一直以為沙蟲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海鮮,直到上了大學,我發現就算大家都一樣是廣西本地人,桂林柳州那邊的同學居然都不知道沙蟲是啥,而且對於我吃“蟲”這件事表示十分震驚....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南北差異”,從那以後我就樂此不疲地向我的同學們安利沙蟲,因為實在是太好吃啦!

咱們當地人對沙蟲喜愛到什麼程度呢?

平時3、40元一份的粉腸煲,但凡加了沙蟲,老闆賣到7、80元還分分鐘門口排起了長龍,不為別的,就因為沙蟲實在是太鮮了!無論是燉、炒、燜、煮、燴,就沒有放了沙蟲不好吃的菜!


我是小鹹魚,歡迎各位小夥伴向我諮詢或討論更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問題,小鹹魚一定知無不答~

努力划水的小鹹魚


在廣東的江門有一種特別的食物,名字聽起來令人不敢靠近,聞風喪膽。它就是“雞屎藤餅”。但是江門人聽到這個食物總會感到一絲絲溫暖。沒有吃過之前,你肯定會好奇地問:“雞屎”也可以吃?真的有一股雞屎的臭味嗎?“雞屎藤餅”一開始是江門地區清明節前後必食的小吃,吃起來並沒有臭味,反而味道清香可口。漸漸成為五邑地區隨處可見的特色小食。

“雞屎藤餅”並不是像字面所說的根雞屎有關係。“雞屎藤餅”是用“雞屎藤”作為原料製作而成的。“雞屎藤餅”學名烏芹藤,是一種南方很常見的植物,因為葉子被揉碎之後,聞起來像雞屎的臭味,因而得名。“雞屎藤”還可以入中草藥,還具有祛風利溼、消食化積、止咳、止痛、解毒、去溼、補血等功能。廣東潮汕地區的人在久咳不愈、夜晚咳嗽厲害時,“雞屎藤”熬湯更是必不可少的法寶。

1、五邑地區部分家庭主要是把雞屎藤葉用水洗乾淨。
2、用石磨(可改用其他工具)把葉片磨成細碎狀。
3、曬乾再與泡好的糯米同磨成溼粉。
4、然後把粉、紅糖(或者冰糖)、水等調成麵糰。
5、煮至熟,加入糯米乾粉。
6、再用傳統餅格壓制成魚、福字等寓意吉祥美滿的不同形狀的餅。
7、製成後,再用蒸籠猛火蒸10分鐘後即可出爐。

所以,下次有機會來到江門,聽到“雞屎藤餅”這個小吃,不要驚訝不要覺得出奇怪,嘗試一下,它一定給你會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舅父新生活頻道


下面為大家分享下東北的幾種特色地方美食

1東北粘豆包

做法:(1)準備食材:黃米麵2500g,玉米麵500g,紅芸豆1500g,綿白糖250g。

(2)將黃米麵和玉米麵倒入東北泥盆中,用適量溫開水和勻,蓋上蓋子放在東北熱炕頭醒發兩個小時後雙手握拳杵面20分鐘繼續醒發一小時。

(3)紅芸豆溫水浸泡三小時,東北鐵鍋內加入適量清水,紅芸豆洗淨下入鍋中煮至軟爛並將水分完全吸收,加入綿白糖,用東北豆杵杵成泥狀,使白糖均勻溶解至芸豆中。放涼後用手揉成小圓球,裝盆待用

(4)面醒發好後,左手抓起一塊麵團用右手拇指在中間位置按壓出一個圓窩,將揉好的豆餡放入窩中包好。外面包上事先洗好的幹玉米葉。將所有面與豆餡如法炮製。

(5)大鐵鍋內加入大量清水,放上蒸簾,擺入豆包蓋上鍋蓋蒸30分鐘出鍋即可

特點:口感軟糯,口味香甜

製作要領:麵粉不要活的太稀,否則蒸出的豆包不成型。豆包一定要用玉米葉(可用其他東西代替)包好,不然容易粘連

2東北菜糰子

做法:(1)準備食材:玉米麵500g,東北酸菜200g,豬五花肉餡200g,韭菜沫50g,胡蘿蔔沫(配色),蔥花,薑末適量。

(2)玉米麵放入盆內加酵母20g,白糖5g。加適量溫水活勻醒發二十分鐘。

(3)將酸菜剁成餡裝入碗內,加入肉餡,胡蘿蔔沫,韭菜沫,加適量鹽.味精.雞精.蠔油黃豆醬油,上面撒蔥花薑末,最上面撒適量十三香。

(4)鍋內加入底油燒至略微冒煙,澆在十三香上。將餡料和勻。

(5)將醒發好的面分成大小相等的面坯,用擀麵杖擀成厚餅,將餡料等量下入餅內包好。揉成團

(6)鐵鍋內加清水,鋪好蒸簾,將菜團放在蒸簾上大火蒸十五分鐘,起鍋裝盤即可。

特點:口味鹹鮮,口感軟爛

製作要領:和餡時,一定要用熱油澆在十三香和蔥姜上才能使蔥姜十三香的味道完全發揮出來

3東北燴菜

做法:

(1)準備食材:豬棒骨一根從中間斬斷,前曹精肉250g,下五花肉250g,用清水泡去血沫,豬下水(根據個人喜好選擇),250g切成小塊,豬血500g,肥腸50cm洗淨除油。東北自家醃漬酸菜一棵。

(2)酸菜頂刀切絲用清水泡二十分鐘攥幹水分,鍋內加入少許㸆好的豬油下入八角一枚,少許十三香,蔥花薑末,下入酸菜翻炒幾下盛出備用

(3)將豬血倒入容器內,加入與豬血等量的溫水,加入適量鹽,味精,雞精,十三香,胡椒粉,蔥蓉,薑蓉,加入一枚雞蛋攪拌均勻。肥腸一端用線繩紮緊,另一端插入漏斗(可用飲料瓶自制漏斗)將兌好的豬血沿漏斗灌入腸內,取下漏斗,紮緊。

(4)鍋內加入適量清水,下入棒骨,五花肉,前曹精肉,洗淨的豬下水,加八角一枚,花椒適量,乾紅辣椒一根,大蔥段,薑片。大火燒開,

(5)待棒骨和肉煮至七分熟,湯色變白,下入炒好的酸菜,加入鹽,雞精,味精調味,下入灌好的血腸邊煮邊用牙籤在血腸上扎幾個小洞(防止血腸爆裂),待血腸上的小洞不再有血水溢出,繼續煮五分鐘即可。

(6)將前曹精肉撈出用手撕成條狀,五花肉切成薄片,血腸切成0.8cm的厚片,待用

(7)鍋內撒少許蔥花,少許胡椒粉,將棒骨,豬下水和酸菜一同倒入容器內,將五花肉片,前曹手撕肉,血腸依次擺放在上面即可。

特點:口味鹹香,肉質軟爛,血腸滑嫩,酸菜爽口。

製作要領:血腸不要灌的太滿,煮至時要用牙籤間斷性扎小洞,以免煮至時膨脹導致破裂,酸菜不要炒制太久,否則燉制後會太軟影響口感。






逗比美食張螂


把孵化到兩週左右的毛蛋放到鍋中加入清水,煮透煮熟就可以吃了。

偶然發現了這個提問,正好我們這裡有一種少有人知的、非常有特色的美食,現作答如下。

聽說有的地方吃蛇,有的地方吃貓,還有的地方吃鼠,我們這地方吃的這東西不知道你是否吃過?

在我們這兒,你會經常聽到“十五天的毛蛋、十五天的拳雞”這樣的叫賣聲,賣的是已經煮熟了的發育到十四天或十五天的雞胚蛋。銷量還是很大的,利潤還是很豐厚的。大排檔、酒店裡,大集上、肉食店都有銷售,是很好的下酒餚,就連小孩子也喜歡吃。現在有專門生產毛蛋出售的,孵化到兩週左右的時候就中止了胚胎的繼續發育而作為食物出售了。

由雞蛋孵化成小雞,一般要經過21天的時間,當雞胚發育到兩週時,卵黃吸附著胚胎,胚胎已具有鳥的雛形,各器官已發育成形,有的已出現絨毛,這時羊水是最多的時候,營養物質的生物活性處於最佳狀態,所以,這之後雞胚快速發育,羊水、卵黃被雞胚快速吸收,你想想,再有五、六天的時間它就能自行破殼、成為活蹦亂跳的可愛的小雞了,所以孵化到十四、五天的時候,也就半蛋半雛的時候,雞胚蛋味道最為鮮美。

把孵化到兩週左右的毛蛋放到鍋中加入清水,煮透煮熟就可以吃了。

吃的時候,是有順序的,要先敲破胚殼的大頭,小心地揭開一小片蛋殼,揭破胚膜,用嘴吮吸羊水,然後吃胚胎,最後吃卵黃,慢慢地咀嚼感受滋味,那叫一個"鮮"啊。當然必須煮熟後趁熱吃,雞胚蛋中的羊水是好東西,在煮的時候、取的時候要小心,切勿弄破蛋殼丟失了羊水。

被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了的已變質的無精蛋、死胎蛋是不能食用的!

一個雞蛋就能變成一個鮮活的生命,可見其營養成分之全面之豐富。雞蛋、雞胚、成雞,都是營養豐富的食材,不知道你們哪兒是不是吃"毛蛋"、"拳雞",吃這個東西是不是我們這個地方的特色?


"毛蛋"也叫"拳雞",你們那裡有嗎?


圖說農村事


大家好,我是丨三三丨。作為一名美食領域的原創作者,同時也是一名胖胖的吃貨,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說到我家鄉的美食,我自然就想起了炒雞和燒餅。我的家鄉是美麗的中原城市河南開封,雖然說這兩種美食在大家的城市都有,但是可以說這兩種美食在開封的做法絕對和你們家鄉的方法不同,而且味道也相當不錯。先說一下炒雞,我們這裡的炒雞做法非常獨特,它是在一個大桶中滾半個小時之後再進行爆炒,味道鮮美,而且非常下飯。而且我們家鄉的炒雞和新疆的大盤雞做法完全不同,玩吃雞的小夥伴可以來體驗一下。




再說一下燒餅,燒餅在我們的家鄉做法也非常獨特,它是用事先和好的麵粉,在一個黑鐵爐中烤上15分鐘之後,再在煎鍋上進行加工,並且撒上大量的芝麻,嚐起來非常脆嫩,而且有甜鹹兩種口味,很適合和燒烤以及菜品一起吃。兩種美食可以說構成了我對家鄉的回憶,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我都非常想念這兩種美食。同時也歡迎大家去我的家鄉品嚐這兩種美食,一定能滿足你的味蕾。



這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美食相關的文章,謝謝。

#美食#


我是三月丫


我家鄉少為人知的特色美食應該是大咯喳了。大咯喳做的美食太多了:最經典的炸咯喳芊,糖醋大咯喳。大咯喳可以用來炒,炸和燴。

純正的大咯喳是用綠豆麵攤制而成的,狀似煎餅。

下面來分享一下我做的炸咯喳芊,下面兩張圖片是我原創作品:



1、豬肉餡兒放十三香、醬油、鹽、雞粉,分次加入蔥姜水攪打上勁兒備用。

2、大咯喳從中間切開,鋪上肉餡兒,邊上抹上面糊,裹成長條。

3、切成小段,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控油即可。




4、口感外酥裡嫩,綠豆的香氣和著豬肉的焦香讓人慾罷不能。記得小時候盼著寒假回到農村我姨家,那時候家家都在備年貨,我姨都會炸上幾大鍋咯喳芊放到廈屋,來客人了復炸一下上桌,那個美味兒啊……

5、咯喳的另外一種吃法也非常有名,糖醋大咯喳。先炸再裹糖醋汁,類似糖醋里脊的做法。

6、其次還有燴咯喳,炒咯喳等等,我們這的人啊都愛吃韭菜炒咯喳,白菜炒咯喳,歡迎朋友們來到我的家鄉,請你們大快朵頤。



7、大咯喳由綠豆麵做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吃貨們不妨試試啊。

我們這還有一種小咯喳,類似粉皮,炒完呈透明狀,也非常的美味。


喜歡我的介紹的話就關注我吧。


大唐閒趣坊


在我的家鄉,有這樣一種特色的美食名曰“爬拉猴”也叫做“蝶拉猴”,它是金蟬(知了)幼蟲。它們主要長在樹下面,汲取樹的養分而長大。其實,它們對於樹來說,尤其是果樹是一種害蟲。因為它藥用價值很高、可食用、味道鮮美,是一道很受歡迎的美食。

01 爬拉猴“出土”時間

一般情況下,爬拉猴出現的時間在每年的7-8月份,也就是學生們放暑假的時候。小的時候,對於我們來說最興奮的事情之一,就是晚上可以拿著燈就捉爬拉猴。那個時候,果園和樹林比較多,每個樹上面都會纏上膠帶,這樣更容易抓住它們。

更有趣的時候,找到爬拉猴的洞洞,用鏟子挖開或者用一支小樹枝讓它順著爬出來。在農村的夏日傍晚,隨處可見成群結隊抓爬拉猴的人。

一個晚上捉個幾百個都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十幾年前的時候,爬拉猴比較多,並不是特別值錢。現在,村裡的樹沒有那麼多了,果園也沒有了,爬拉猴也變得越來越少。即使野生爬拉猴一隻價格很高,大家也不願意拿來賣錢了。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留著自己吃,或者等兒女回來讓他們帶到城裡、逢年過節招待親戚等。

02 爬拉猴食用方法

在我們那裡,爬拉猴經典做法:一是油炸,把它們炸的鼓鼓的,撒上點鹽、孜然等,非常酥脆、味道鮮美;二是,乾煸,這樣做出來的爬拉猴比較有嚼勁,吃起來更香,無需其他調料,稍微撒上一點鹽就可以了。

03 爬拉猴儲存方法

以前,家裡沒有冰箱,爬拉猴捉的多了,要麼拿來賣錢,要麼曬乾留著冬天吃。

曬乾的方法是:先把爬拉猴用水焯一下,用鹽醃製起來,最後用針和線把它們串起來,放在太陽下面晾乾。

因為怕壞掉,所以放的鹽比較多,最後就是沒有了原來的鮮美味道。

後來,家裡有了冰箱,把它們冷凍起來,等到想吃的時候,還是那麼的新鮮。

因為野生的爬拉猴越來越少了,很多人開始種爬拉猴。但是,卻沒有以前的那個味道了。


圖/源於網絡


情感拾憶館


一哥“新密美食印象”之――生煎粉條

粉條生煎,類似於煎皮渣,似無新意,可密人不以為然。粉條漿軟斬寸段、高湯勾紅薯芡粉、豆腐抓碎、熟牛肉切丁、鹽、五料入盆攪勻待用。文火煎鍋薄油,雞蛋入碗攪勻入鍋展平,上平鋪拌勻之食材,再澆勻雞蛋液,反覆煎至兩面金黃,水汽盡消出鍋,如用電餅鐺則不用翻,一次成形,家中也做得。食時切牙狀,外酥裡柔,內外溢香,不加蛋也可,外層酥脆更甚。密人之於美食,喜於接納、樂於包容、善於改進啊。





一哥於一


雞屎藤餅,雖然外面黑乎乎,但內面是香香的花生芝麻,美味有益




紅梅傲雪156107046


我家鄉的牛肉麵,人盡皆知。被譽為中華第一面,

蘭州思泊湖牛肉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