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也有燧發火槍,不少都是英國人贈送的,可惜沒有大規模裝備


火繩槍是通過緩慢燃燒的火繩來點燃引火藥,發射彈丸。而燧發槍是通過擊錘上的燧石撞擊產生火花來引燃火藥。圖為1806年生產的英國貝克式前裝燧發步槍。

康熙時期出現過燧發槍,圖為康熙御製槍“康熙自來火二號槍”,“自來火”就是燧石撞擊產生的火。

康熙年間,英國人贈送的燧發槍。

“自來火”槍的槍托,利用上面的機輪與燧石摩擦產生的火花點燃火藥。

英國進獻給乾隆的燧發槍,鑲嵌著金絲,製作精美。

外國進獻給乾隆的燧發手槍,雖然清軍也裝備了不少火器,但都是以火繩槍為主,一旦遇到潮溼或陰雨天氣,火繩槍上的火繩容易熄滅。

正在試用抬槍的外國人,清軍裝備了很多這樣的抬槍,這就相當於放大版的火繩槍,需要兩人一起操作。

《弘曆擊鹿圖像軸》的局部圖,畫的是乾隆正在使用火槍狩獵。火槍相比弓箭有很多優勢,八旗子弟曾經鍾愛過火槍,因為遠射時火槍比弓箭好用而且省力氣,所以漸漸地有些士兵開始不練騎射而改用火槍,這就引起了滿清皇帝的不滿。

到了19世紀中葉,我們還能看見清軍使用弓箭,那是因為滿清擔心自己的騎射傳統會被丟棄,要求八旗子弟必須學會騎射,所以武舉考試中騎射也是必考科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