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軍艦為什麼不取消艦炮?

遼寧盤錦管燈


艦炮在對地打擊方面仍然有明顯的效費比優勢,而且新型艦炮、新型彈藥的發展賦予了現代艦炮更強的性能,未來艦炮不但不會取消,而且還會越來越重要。

前幾天筆者在一篇問答中說殲20取消機炮是權衡利弊下的合理選擇,有軍迷朋友在評論中跟筆者抬槓說那軍艦為什麼不取消艦炮啊?現在正好借這篇問答說說筆者愚見。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艦炮一直是海面艦艇的主要武器,最要作用是反艦作戰,其次是對地打擊,艦炮的數量、口徑和火控性能一直在不斷提高,這是大炮鉅艦主義的核心,這種路線的巔峰就是二戰中衣阿華、大和等巨型戰列艦。

隨著技術進步,航母取代戰列艦稱為海上力量的核心,反艦導彈則取代艦炮,成為當今最重要、最有效的反艦武器,而對陸打擊方面,巡航導彈的出現也改變了艦炮的獨尊地位。

目前世界各國的驅護艦隻上都只保留1-2門中口徑艦炮,比如中國的052D驅逐艦使用一門130毫末艦炮,而美國的伯克級驅逐艦則用一門127毫米艦炮。

但是,雖然艦炮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並未完全被取代,未來艦炮的作用甚至還會提升,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與對重量斤斤計較的戰鬥機不同,幾十噸重的艦炮對排水量數千上萬噸艦艇的性能影響微乎其微,保留艦炮對艦艇沒什麼負面影響。

數百公斤的機炮對戰鬥機的飛行性能有較大影響,所以放棄幾乎無用的機炮而換來幾百公斤的減重,對於戰鬥機來說是很划算的。

而排水量巨大的軍艦對機動性不敏感,幾十噸重的艦炮影響不大,保留艦炮算是“藝多不壓身”。

2、艦炮在對地打擊方面比巡航導彈有著更明顯的效費比。

巡航導彈的出現使得現代軍艦多了一種對地打擊手段,而且巡航導彈射程遠、精度高的優勢是艦炮所不具備的。但是巡航導彈價格昂貴,只能用作高價值目標打擊,艦炮在執行兩棲登陸火力支援時仍然具有超過的效費比。

現代艦炮擁有自動裝彈機、高效水冷系統和完善的火控,一門艦炮的火力投送能力相當於一個陸軍自行火炮營。

3、新型火炮和彈藥的發展使得艦炮的打擊效能進一步提高,未來艦炮的重要性還將進一步提高。

傳統艦炮重要性的下降主要原因是與導彈相比其射程、精度不足,在執行遠距離精確打擊任務時效能很差。但是電磁炮的出現彌補了傳統火炮的缺陷,使得艦炮可以精確打擊數百公里外的目標。目前中、美等強國研製的電磁炮已經具備很高的性能和實用性,未來10年將會看到實用的電磁炮服役。

而遠程制導炮彈也大大提升了傳統艦炮對地打擊能力。

美國最新銳的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就是這種趨勢的體現,這艘當今最先進的驅逐艦以兩門155毫米艦炮作為主要對地打擊手段,雖然因美國電磁炮項目進度滯後使得該型艦“步子邁的太大扯著蛋”,但它無疑代表了未來軍艦的發展趨勢。我國055型驅逐艦後續艦也將使用電磁炮。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美國人以前還真的這麼幹過

在“導彈萬能論”的年代裡,美國下水的第一艘核動力水面艦艇“長灘”號巡洋艦就取消了艦炮,試圖依靠自身攜帶的120枚中程防空導彈和46枚遠程防空導彈擔負起航母編隊的防空作戰任務。

不過,在後來的實踐中發現,“長灘”號在中近距離的防空上存在著明顯的火力空白,必須依靠編隊協同作戰,缺乏獨立作戰能力。另外,長灘號還缺乏中近距離的打擊手段,無法應對複雜的戰場環境。

於是在後服役不久,美國人就給長灘號加裝了2門從退役驅逐艦上拆下來的二手127毫米艦炮,到後期又加裝了2座20毫米密集陣近防炮提高其近距防空能力。

長灘號在設計初期並未留有艦炮的安裝位置,因此只能把艦炮安裝在艦體中後部。

現代艦炮的作用

雖然在射程和精度上不能和導彈相提並論,但在火力持續、反應速度和爆發射速上,艦炮有著天生的優勢,可以和艦載導彈形成優勢互補。

現代艦炮大致分為中大口徑主炮

小口徑速射炮兩類。

中大口徑主炮

得益於科技的高速發展,艦炮的技術水平和技戰術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作為主炮使用的現代艦炮,其擁有一套全自動的供彈系統和炮管冷卻系統,射速比同口徑的陸炮要高得多,再加上先進的火控和穩定系統,精度和射程也比二戰時期的艦炮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中大口徑的艦炮在現代艦艇上擔負著多種任務。

  • 輔助防空

艦用主炮的射程一般都有十幾千米,在執行防空任務時高射速的艦炮配合空炸引信,可以打出密集的彈幕殺傷來襲目標,補充了防空作戰時中近距殺傷區的火力密度。意大利奧托梅萊拉研製的76毫米艦炮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其以緊湊的體型、超快的射速享譽世界。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該炮能以120發/分的速度將近炸預製破片彈投射到9千米以外,消滅漏網之魚。

奧托76毫米艦炮

  • 近距反艦

反艦導彈在打擊遠距離目標時的效能很好,但在近距離的武裝對峙/衝突中卻很難發揮,甚至還可能因距離過短不能及時抓住目標導致脫靶。在這種情況下,反應快、火力猛的艦炮反而更加實用,特別是面對目視距離內的中小型艦艇時,艦炮的殺傷能力反而超過了反艦導彈。前蘇聯研製的AK-130雙聯裝艦炮在這點上表現尤為突出,其高達90發/分的射速可將27公斤重的炮彈打出30公里的射程,執行反艦任務時對中小型艦艇具有毀滅性的殺傷力。

AK-130雙聯裝艦炮和國產130艦炮有著很深的淵源

  • 對陸打擊

現代艦炮的另一個主要任務時用於對陸火力支援。因為現代艦炮有著全自動的供彈裝置,因此一門艦炮的火力就相當於一個炮兵營的彈藥投送量。再加上持續的火力打擊能力,其在進行對地打擊時,可以輕鬆壓制地面炮兵,為己方部隊提供有效的掩護。另外和導彈相比,艦炮不僅可長時間壓制目標,而且更加廉價和經濟,性價比遠遠超過了昂貴的導彈。

美國在研製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時就秉承了這種思想,安裝了兩門155毫米口徑的艦炮。該炮的持續射速達到12發/分,射程高達100海里,還裝備有先進的制導炮彈,曾是美國海軍格外看中的對陸打擊利器。

朱姆沃爾特級上的AGS先進艦炮系統

小口徑速射炮

小口徑速射炮承擔的任務相對簡單,主要執行近距防空/反艦和反導任務。

  • 近距防空/反艦

小口徑速射炮沒有太大的射程射高,因此只能作為近距離補充防空和反艦使用。不過,在一些非正式場合,小口徑艦炮的作用不小,比如在執行護航任務時射擊威脅軍艦/貨船的飛行器、快艇,或是在低烈度武裝衝突中使用速射炮打擊具備威脅的武裝船隻等。

  • 攔截反艦導彈

另一種小口徑速射炮則主要用於攔截反艦導彈,常被稱作近防炮。近防炮具備高度的自動化和先進的綜合探測系統,其射速極高,每分鐘能打出數千發炮彈,形成密集的彈幕以摧毀反艦導彈。因此,常用於當作艦艇防空體系中的最後一道防線,用於補充防空導彈的近距攔截能力差的問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均各國發展了多種不同型號的近防炮,中國也在21世紀後研製了被稱做“730”和“1130”的兩種近防炮。

不過隨著新一代近距攔截彈的出現,近防炮有被逐漸取消的趨勢。美國人正在用“海拉姆”導彈取代原有的密集陣近防炮,中國則在艦艇上將“1130”近防炮和海紅旗-10近距攔截彈結合使用。

密集陣近防炮


總的來說,雖然近防炮出現被導彈取代的趨勢,但現代艦艇上的主炮在中近距離火力以及經濟性上仍表現有很大的優勢,除非導彈能從根本上彌補性能和成本的問題,否則艦炮永遠不會消失。


水井土城


只要軍艦這種武器還存在,艦炮就一定不會取消!由於雷達和導彈等技術的發展,現代海戰作戰的距離越來越遠,傳統的艦炮似乎不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了,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問題:軍艦該不該取消艦炮?

從目前所有的軍艦發展情況來看,包括美軍目前最先進的“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也都沒有取消艦炮,這也就意味著艦炮的作用還是不可避免。並且未來的艦炮,並不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普通艦炮。

艦炮相比較導彈等武器,無論是射程還是精度,都遠不如導彈,不過艦炮也有一些優勢,所長下面就來舉例幾個說明一下:

成本優勢:對於軍艦來說,導彈是非常昂貴,一枚動輒價值幾十或者幾百萬美元,如果對付的是低價值的目標的話,太不划算了。而一枚艦炮的炮彈,可能就幾十或者幾百美元,差別很大。比如說如果遇到了海上小艇等威脅程度較小的目標,艦炮進行警告射擊或者摧毀射擊,成本最低;

靈活性優勢:其實前面提到的面對海上小艇對軍艦威脅程度較小的目標,使用導彈等武器攻擊反而不靈活,畢竟這些目標都離軍艦非常近,且它們本身移動就非常靈活,導彈對付這樣的目標顯得非常的笨重;

火力優勢:艦炮和導彈比起來,威力肯定是不如的,但是面對幾十公里遠的目標,艦炮的火力持續性是要高於導彈的,艦炮能在短時間內進行速射,傾瀉大量的炮彈覆蓋海上目標。

另外現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導致艦炮不會被取消,那就是已經出現一種新型的艦炮:電磁炮。它會逐漸取代傳統的艦炮,成為軍艦的主力艦炮。電磁炮的射程和威力都比普通的火藥發射的艦炮要厲害很多,比如電磁炮的射程也能達到數百公里,這已經和導彈的射程差不多。另外艦炮發射的炮彈,也可以進行制導,彌補了精度的不足。

所以在未來,軍艦的艦炮不會取消,新式的艦炮,比如電磁炮會逐漸成為軍艦的主戰艦炮。


資訊所長


軍艦上的艦炮,戰機上的機炮,這兩種近戰武器都面臨的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就是在正式衝突或者戰爭當中,基本派不上用場。

畢竟戰爭爆發的時候,正常的打開方式叫做導彈對轟。或者是做攔截與反攔截。

不過問題就是,總不能對面有個快艇,你就拿反艦導彈轟吧?

索馬里海盜的快艇,價格能有十萬人民幣?值得拿幾十萬上百萬美元的反艦導彈去炸?

而且執行對陸支援任務的時候,也不能直接拿對陸巡航導彈上吧?

對陸支援也不是一下兩下就完事了呀,

如果說對面有坦克還值得使用對陸巡航導彈的話,但是如果對面也就點擊吉普車之類的輕裝甲目標,甚至無裝甲目標呢。



繼續拿巡航導彈上?

然後就是那幾十萬美元的巡航導彈去砸幾千美元,甚至不到1000美元的鬼知道多少手的皮卡?

虧不虧啊?

更何況,對面慢慢悠悠的飛過來了一個小無人機,或者說用書面化的能夠飛行的照相機,你覺得他可能有那麼點威脅,所以你是選擇用巡航導彈把他炸下來,還是用防空導彈把他炸下來,正常人選擇用艦炮把他懟下來。

何況現在艦炮並非大多數人所想象的和二戰艦炮沒區別,實際上現在艦炮,無論是精準度,準確度反應速度,都是非常快速的。

艦炮打導彈也不是不行,就是機率有點低,但是還是能打的。


嘯鷹評


艦炮不會取消,將一直是軍艦的主要武器之一,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艦炮的地位甚至會回升,再一次成為軍艦的主力武器。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精確制導武器上艦,各種導彈使得軍艦的作戰半徑,火力精確性得到巨幅提升。於是,原本作為軍艦主力武器的艦炮,偏居一隅,成了現代軍艦的輔助性武器。現代幾乎所有的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都會裝備至少一門主炮。但主炮雖然名字裡有一個“主”字,卻並不是主力武器,而是輔助導彈作戰的武器。


艦炮之所以沒被導彈徹底取代,主要原因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第一,艦炮可以補充反艦導彈的射程盲區。說到這一點,不少小夥伴可能會滿腹狐疑。補充反艦導彈的射程盲區?難不成現有的技術能讓艦炮的射程超過反艦導彈不成?其實並不是,艦炮補充的反艦導彈射程盲區並不是指艦炮打得遠,而是指艦炮可以打得近!反艦導彈的射程其實是一個範圍,而這個範圍有上限也有下限。上限通常可達數百公里,下限則通常在幾公里左右,艦炮補充的盲區,就是這幾公里內的目標。


在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下,軍艦執行的多的其實是與敵方艦艇對峙,對付恐怖分子的任務,需要與目標近距離接觸,美國的驅逐艦曾多次被恐怖分子貼臉爆破,損失慘重。這種時候反艦導彈是肯定用不上的,艦炮才是第一選擇。

▼這是意大利奧托·梅萊拉76毫米單管艦炮,以綜合性能優秀,重量輕聞名,裝備於世界多個國家海軍軍艦。奧托艦炮的有效射程是9公里,射速85-100發/分,可以充分不足反艦導彈在近距離無法發揮威力的缺點,保障軍艦安全。

第二,艦炮有著導彈無法比擬的火力持續性和火力靈活性。根據現代軍艦的設計主流,保留艦炮主要有兩個位置,一個是艦艏主炮,另外一個則是防空系統的近防炮。艦艏主炮的主要職能是打擊近距離水面目標和岸上目標,而近防炮則是防空網的最後一層,用於打擊突破了防空導彈攔截的敵方戰鬥機和導彈。

導彈發射是有條件的,需要穩定的電磁環境,需要雷達搜索和跟蹤目標,才能正常發射擊中目標。如果沒有安裝艦炮,在戰場上遭到敵方電磁壓制,導致軍艦電子雷達系統無法正常工作,豈不是成了待宰的羔羊?

有一部非常有名的外星人科幻電影,叫《超級戰艦》,是以美國阿利·伯克驅逐艦和密蘇里號戰列艦為主角拍攝的。電影中外星人設置了一個結界,阻斷了電磁波的傳播,導致結界中的軍艦雷達和通訊設施全部癱瘓,繼而阿利·伯克級裝備的96單元導彈也全部癱瘓。全艦能夠和外星人作戰的武器只有兩個,一個是艦艏主炮,另一個則是密集陣近防炮。這兩個武器雖然威力不大,但確實是在遭到敵方電磁壓制情況下,軍艦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雖然目前技術無法像外星人一樣設置電磁波無法傳播的結界,但是進行電磁壓制,干擾雷達工作還是很輕鬆的,所以保留一到兩門不依賴雷達工作的艦炮其實很有必要。



第三,艦炮的成本優勢巨大。一枚導彈的成本動輒幾百萬美元,而一枚炮彈的成本通常在幾千到幾萬美元上下,一些特種炮彈的成本也僅僅能夠達到幾十萬美元。軍艦要打的目標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是價值連城的,有時候軍艦面對的目標僅僅是敵方的快艇,岸上的火箭彈等低價值目標。如果打擊這些目標也用價值幾百萬美元的導彈的話,豈不是賠個底朝天?這個時候如果手頭有一門射程和精確度都非常出色的艦炮,不費吹灰之力,花個幾萬美元就搞定豈不是美滋滋?所以,艦炮便宜,也是它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中美兩大巨頭都在全速研製電磁軌道炮。電磁軌道炮是以一種以洛倫茲力作為動力源的炮,與使用火焰燃氣作為推動炮彈的火炮相比,炮彈發射效率更高,且初速可以更高。這麼一來,射程就會得到幅提升,如果再給炮彈加上一定的制導裝備,那麼電磁軌道炮將可以兼顧炮彈與導彈的所有優點。不過目前這項技術還在開發之中,電磁炮所需要的巨大能源問題還未得到妥善解決。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如果電磁炮成功,那麼艦炮將可以重回主戰武器的位置。


赤焰噠噠噠


為啥要取消艦炮啊?這就和一些部隊為啥要配手槍一樣,他肯定是有用的啊。而且這東西也是一個比較划算的武器,打小國的時候,艦炮的作用就非常大了,比如朱姆沃爾特級上面,搭載兩門艦炮。

現在呢,驅逐艦巡洋艦什麼的都是以導彈為主,防空有防空導彈,對軍艦有反艦導彈,對潛艇有反潛導彈,對地有巡航導彈。看上去是都齊了,但是你還是要有一個炮的存在,原因就在於性價比高。開炮和打導彈的價格可是天差地別,有時候,根本用不上導彈,開炮就能解決問題,那你是選擇開炮還是打導彈呢?要是沒土豪到一定程度,肯定是開炮。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朱姆沃爾特級上面那兩門艦炮,朱姆沃爾特級上面搭載兩門155mm艦炮,射程也在150公里,每分鐘十發的射速。他這個艦炮,差不多就是現在最先進的艦炮了。這兩門炮加在一起,理論上可以達到18門同口徑的M198榴彈炮的威力,非常威猛。

這個艦炮,如果是在戰場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它可以打擊一些沒那麼貴重的目標,全用導彈去打,是不是太浪費了?一個戰斧150萬美金,浪費不?你要是用艦炮去打,是不是就划算多了?對小國,小國制海權制空權都不行,把朱姆沃爾特壓在對方海岸線前面幾十公里就開始炮擊,是不是也比導彈划算?

而且對一些小艇上,艦炮是不是也有用武之地?比如瀕海戰鬥艦上的艦炮,用的是MK110 57mm快炮,射速是每分鐘200發,是不是能給一些比較殘次的軍艦給打廢了?而且這東西欺負小國快艇巡邏艇什麼的,也是優勢巨大,對面來個造價幾十萬美金的快艇,你打出去一枚導彈,是不是比較吃虧?用艦炮直接打廢了,性價比是不很高了?

而且,在一些巡邏、護航任務中,對付海盜的話,其實大口徑機槍就比較有威懾力了,20mm機炮也夠用了,你再來個70mm口徑的艦炮,是不是能完全碾壓了?

另外呢,艦炮這個東西對於通信、網絡等依賴比較小,一旦遇到高強度的電子對抗,對導彈什麼的影響也比較大,但是你要是沒有艦炮,是不是就廢了?你有艦炮,說明你還有反抗餘地,沒了艦炮,我看你還咋玩。


軍武文齋


艦炮擁有著極為優秀的特點,就是導彈所欠缺的。艦炮的可靠性遠遠強於導彈。在現代戰場上電磁環境十分複雜,就連美國也不能保證完全掌握制電磁權。而導彈的高精度是建立在電磁環境的良好狀況與火控雷達的正常工作,在這過程中稍有誤差就會導致導彈無法準確命中目標。在危急關頭時一絲一毫的誤差都會導致己方戰艦受損。而艦炮就不存在這種問題。無論在何種電磁條件下都能夠完成打擊任務。並且導彈有時還會在發射過程中出現意外,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武器的意外事故是極其致命的,因而現代軍艦需要裝備可靠性優良的艦炮以備不時之需。

艦炮具有無與倫比的持續作戰能力。現代軍艦所使用的導彈一般都是特化了用途的,例如反艦導彈、反潛導彈、防空導彈等等。每種導彈的用途各不相同,而軍艦的搭載量是有限的。以美軍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為例,擁有96枚導彈的載彈量。看似很多,但實際上分攤到各個功能上以後卻並沒有多少。“標準”型攔截彈得帶吧,“戰斧”型巡航導彈得有吧,“阿斯洛克”反潛導彈必須得帶吧,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每種用途的導彈根本就沒多少備彈。而遠洋海軍在作戰過程中不會持續得到彈藥補給,需要極高的作戰持續性,一旦導彈打完就只能乾瞪眼了。而艦炮最低的彈藥攜帶量都有幾百枚,可以與導彈配合使用降低彈藥的消耗速度提高持續作戰能力。

並且艦炮有著絕佳的靈活性。現代軍艦搭載的艦炮主要可以分為近防炮與主炮兩種。近防炮擁有著極高的戰鬥射速,可以在極近距離上攔截敵方導彈與飛行器,是艦隊在遠中近距攔截全部失敗後最後的防禦手段,而用於進攻的艦炮在攻擊時響應速度快,在執行對地支援任務時的效果遠超巡航導彈。並且艦炮可以對極近距離的敵方艦船進行攻擊,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射擊死角。不僅如此,艦炮的經濟效益遠高於導彈。由此看來導彈也並非能夠完全取代艦炮,更何況艦炮也隨著科技的進步在不斷的發展,並沒有停滯不前。比如我國新型的PJ26型艦炮在具備隱身能力的同時射速達到了驚人的60至120發每分鐘。


老兵說軍事


導彈時代的到來,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海戰火炮的主導地位,但是艦炮還是被保留了下來,這是為什麼?這個問題需要從軍艦的發展變革角度來客觀看待,主要還是實戰需求的問題,武器裝備發展和實戰需求緊密掛鉤的。

先來看幾個案例,2000年12月,美國先進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科爾”號在也門被一艘滿載炸藥的橡皮艇將左舷中部炸出一個大窟窿,造成數十人傷亡。要知道時至今日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在國際上都屬於一流的水平,就是這麼一款先進的戰艦在面對非傳統威脅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自此應對此類非傳統安全威脅被世界各國海軍重視起來,成為世界各國當前研究的重大課題之一。據外媒報道,2014年9月,巴基斯坦海軍“佐勒菲卡爾”號導彈護衛艦遇到類似的境況,一夥恐怖分子假扮軍人接近該艦,最終被艦載近防系統摧毀。

另外,前不久俄羅斯海軍曾進行過相應的測試,使用艦載火炮打擊海上高速機動的小型目標試驗,由於近防系統艦載火控系統對於小快水上目標的探測能力有限,所以經過多次射擊方才命中目標,足以見打擊這類目標的難度。

言歸正傳,接下來再從軍艦發展的變革角度來看,早期的艦船主要以火炮為主,一直髮展到二戰時期達到巔峰,以戰列艦為標誌的大炮鉅艦主義橫行,艦炮的口徑呈現出一個明顯的有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發展態勢。

上世紀60年代,艦載導彈技術逐步發展成熟,大口徑火炮被射程更遠、精度更高、威力也不錯的導彈被替代了。 其實最早的反艦導彈是德國在二戰末期研發的Hs-292反艦導彈,1944年投入戰爭後擊沉多艘盟軍運輸艦;尤其是1967年埃及蚊子級導彈艇發射的蘇制冥河反艦導彈擊沉以色列埃拉特號驅逐艦,加快了導彈實際運用的進程;隨後在英阿馬島戰爭中,阿根廷超級軍旗戰機使用法制飛魚空射導彈第一次創下空射導彈擊沉戰艦的先例。這一系列的實戰戰果,最終奠定了各類導彈的普及運用。

不僅僅是反艦導彈,艦空導彈也在同步得到發展,成為現代戰艦對空防禦的主要作戰手段。在反潛導彈發展領域也並不落後,1961年美國在水面艦艇上裝備了"阿斯羅克"反潛導彈,三年後又推出"薩布羅克"反潛導彈,蘇聯也並落後,也相繼裝備了SS-N-14、SS-N-15、SS-N-16反潛導彈。

由此可見,在海軍防空、反潛、反艦以及對陸攻擊四大核心作戰體系中,前三個領域導彈相繼完成了替代傳統火炮的發展過程,唯有對陸攻擊領域,導彈的取代進程稍落後於時代。直至海灣戰爭時期,美國大規模使用艦載戰斧攻陸巡航導彈方才實現跨越發展。但注意細節我們會發現,對於打擊海上小型目標和對陸近距支援迄今並沒有合適的導彈能夠代替,這也就是艦炮被保留下來一個很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二戰後隨著戰爭形態的發展,水面艦艇的功能進一步拓展,比如執行海上緝私、登臨檢查以及反海盜作戰等非傳統軍事任務。此類任務鑑於目標的特性,並不適合用導彈去打擊,多少顯得有些殺雞用牛刀之嫌。同時,對於小、慢目標,現有的艦載探測系統並不能有效的實時探測,因而才會有軍艦搭載快艇和小口徑火炮或機槍的現象出現。

至於對陸打擊,在支援近岸登陸作戰中,由於作戰距離相對較近,艦載導彈的射程明顯有些太遠,且導彈的造價又高,打擊性價比明顯不高,要知道一枚導彈動輒幾百萬美元,而一枚炮彈的造價才不過幾千美元,雙方在價格上存在百倍關係。另外,火炮精確打擊特性在火力打擊的附帶損傷、目標毀傷效能以及支援時效性上都要優於導彈,這是導彈無論如何發展難以取代艦炮的核心原因。

現代艦炮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功能得到進一步拓展,很多型號兼具防空反導、對海攻擊和對陸打擊等功能於一體。早非二戰時期主要側重於後兩者可比,多功能是現代艦炮發展的重要方向。至於近防速射炮就更好理解了,主要是憑藉較高的射速來實現對高速掠海飛行導彈的攔截,如我國最新的1130近防炮之所以被稱為萬發炮,就是因為其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上萬發,遠超艦炮100多發,陸地火炮每分鐘6-8發的射速。

綜合上述,艦炮的功能目前還沒有比較合適的導彈可以代替,同時使用導彈的性價比又太低,殺雞用宰牛刀,白菜燒成大肉價,這是任何一個不差錢的國家也承受不了的。另外,艦炮的功能得到拓展,多功能發展奠定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短時間內,艦炮是不會被淘汰的,存在即價值。


鷹鴿分析


艦炮在二戰結束之前,一直都是水面軍艦最主要的攻擊武器,大口徑艦炮成為海軍大國所研發的重點,在經歷了歷史時刻的考驗之後,艦炮轉而向小口徑高射速的道路上發展,被質疑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它自己存在的原因有幾個,第一單次打擊成本,一枚導彈的價格往往都在50萬到150萬美元之間,而一發炮彈則便宜不少,因而也能為兩棲作戰部隊,提供一個低成本的火力資源和壓制解決方案,第二就是可靠性高,導彈之所以打的準,主要是其內置了十分複雜的制導系統,這些電子元件,往往會在高頻電磁干擾下發生故障,使其失靈,迷失目標,而艦炮則不會出現這種狀況,第三艦炮使用場景比較靈活,既可以用來打擊陸地目標,或海上中大型驅逐艦,護衛艦,也可以用來打擊小型的作戰艦艇和海盜船,艦炮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海軍武器,也在與時俱進的發展,而未來隨著電磁炮技術的發展,大炮鉅艦的時代或將重新歸來。






遼寧盤錦管燈


可以先下結論,只要海上存在軍艦,艦載武器裝備中最古老的艦炮,就不會被取消,因為其實用性太強了,即便導彈、魚雷、水雷、火箭彈等各種各樣的彈藥,都始終無法取代成本低廉但不可或缺的炮彈。沒有魚雷、導彈、火箭彈時,水面艦艇的艦載武器就是艦炮,無論是早先的大口徑艦炮,還是稍晚些時候出現的小口徑艦炮,都是艦艇最基本也是最常用且最實用的艦載武器,對海作戰、對空防禦、對岸打擊,艦炮的真的作用真的無可取代。
當護航的水面艦艇,面臨不要命的來自海盜的襲擊,不可能用強大的魚雷、反艦導彈去轟擊海盜乘坐的小艇或是漁船,一般護航的軍艦都是採取直升機發射爆震彈,或動用艦上的小口徑機關炮或大口徑機槍的警告性驅離射擊,讓玩命的海盜知難而退。即便二戰時,軍艦進入魚雷化,戰後進入導彈化,所有海軍的水面艦艇上,都不可能取消大口徑或是小口徑艦炮,大中型水面艦艇上至少會保留1門大口徑艦炮,以及若干門小口徑艦炮。
尤其是在反艦導彈大行其道的當下,許多驅逐艦、護衛艦級別的水面艦艇,大都保留了2門多管小口徑機關炮,用來對付來襲的反艦導彈,成為水面艦艇最重要也是最後的一道防線,堪稱保全艦員性命的主要防禦手段。據此,可見海軍對小口徑多管機關炮的重視程度,以美海軍密集陣、荷蘭守門員、國產730/1130近防炮、俄羅斯卡什坦艦載彈炮結合近防系統等最為著名,成了許多國家海軍引進的艦艇最後一道火力防禦網。當然,現代的驅逐艦、護衛艦等主力水面艦艇中,艦炮的地位事實上已經讓位於反艦、防空、對潛、對陸等各類導彈,小口徑艦炮的地位反超大口徑艦炮,畢竟大口徑艦炮對來襲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不如小口徑艦炮。
但大口徑艦炮的作用仍然是小口徑艦炮所無法取代的,具備使用成本低、威力大的作用,特別是在對岸打擊上,仍然是非常管用的,畢竟炮彈的成本遠低於導彈、魚雷、火箭彈等,且攜彈量也比較高,適合中等烈度衝突的炮擊。幸好海軍沒有做出因為有了反艦導彈,就取消水面艦艇上艦炮的無腦之舉動;曾經的西方空軍確實做出過有了空空導彈,就取消了戰鬥機上的航空機關炮,導致戰鬥機被其他的戰鬥機用炮火從空中揍下來的無腦之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