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出生30小時寶寶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

今天,武漢兒童醫院確診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最小的確診寶寶出生僅30小時,該新生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目前該新生兒生命體徵穩定。專家提示,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應引起重視。

武漢出生30小時寶寶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

延伸閱讀:

這9點“兒童防疫小知識”一定要知道

武漢出生30小時寶寶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

從最初報道的“兒童不易感”,到目前接連出現確診案例,這提示家長必須密切關注自家孩子的感染情況。

2月2日,國家衛健委公佈《關於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兒童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 。

疫情當前,不少家長開始犯愁:

兒童感染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孩子出現發熱就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嗎?

到底是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醫院還是普通醫院進行就診?

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防護?

今天,健康廣東為大家總結了9點“兒童防疫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兒童感染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兒童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呼吸道傳播,通過患者咳嗽、大聲說話、打噴嚏時的飛沫傳播;或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如通過被汙染的手接觸口鼻部或眼結膜)。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或通過母乳傳播。

由於兒童的生理解剖特點和免疫功能低下等緣故,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因無法準確表達,又受家長識別力等條件限制,年齡越小越不容易被發現,且發病後進展迅速。故做好防護、注重觀察很重要。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潛伏期為2~14天,一般為3~7天。

◈ 病初主要表現與感冒症狀類似:發熱、乏力、咳嗽,可伴鼻塞、流涕、咳痰、腹瀉、頭痛、結膜充血等。體溫多為低中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 重症病例可出現呼吸困難、發紺(血液中去氧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粘膜呈青紫色改變的一種表現,也可稱為紫紺。這種改變常發生在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等,常於病後1周出現,可伴全身症狀,如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餵養困難、少吃、少哭、少動等。病情進展迅速的,可在1~3天內出現呼吸衰竭,提示為危重病例。

◈ 呼吸困難的表現為:➀呼吸增快或減慢;➁呼吸過深或淺表:嬰幼兒或新生兒可表現為張口呼吸、呻吟、鼻翼煽動(鼻孔一張一合)、點頭呼吸;➂口唇、面色變紫或發灰;➃胸骨上窩凹陷等。

呼吸頻率增快標準為:平靜不吸氧情況下,小於2月齡≥60次/分,2月齡-12月齡≥50次/分,1-5歲≥40次/分,5歲以上兒童≥30次/分。

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就診。

請注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期間,若孩子體溫超過38℃,且具備以下任意一項情況時,請直接前往發熱門診 :1.發病前14天有武漢旅行史或居住史;2.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3.有家庭聚集性發病者。

小於3個月的嬰兒尤其是新生兒,如果出現發燒(腋溫37.5℃以上),應去醫院就診;3~6個月嬰兒,體溫低於38℃,吃奶和精神如常,可先監測體溫,觀察孩子的一般情況後再考慮是否去醫院。如果體溫超過38℃,隨時就診;6個月~2歲的孩子,如果僅發熱時精神稍差,但體溫降至正常後玩耍自如,可予觀察。任何年齡的孩子發熱超過3天時,均應立刻就診 。

防疫重要提示

冬春季節是普通感冒、流感的流行期,孩子出現發熱、乾咳、咽痛並不代表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很多呼吸道疾病也會出現同樣的症狀。

帶孩子就診的時候,除了要加強個人防護 以外,還應如實向醫務人員提供接觸病史 ,千萬不要隱瞞病史,為醫護人員的診斷提供有利條件,讓孩子得到更快更準確的診治。

如無明顯接觸史,可到普通醫院的發熱門診進行就診,如果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則會轉往定點醫院去進行救治。

現在很多互聯網醫院開設了發熱門診供家長進行網絡諮詢,家長可根據醫生的專業判斷再決定選擇何種就診方式。目前醫院和很多公共場所都設有體溫檢測設備,請各位家長配合和體諒工作人員的監測工作。(擔心感染新冠肺炎?去醫院看病又怕被交叉感染?廣東57互聯網醫院開發熱門診)

家長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科學防護?

兒童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自主防護能力低,那麼家長如何做好孩子的防護工作呢?我們為你整理出9點“兒童防疫小知識”。

1

減少外出、儘量避免帶孩子出門

◈家長應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公共場所和密閉空間,如商場、劇院、兒童遊樂場所等;不可避免的外出時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1~2米以上);

◈ 與人接觸時,謝絕熟人觸摸嬰幼兒或近距離對兒童說話;避免與呼吸道感染者以及兩週內去過疫情高發地區的人群接觸。

◈外出規範佩戴口罩。家長應購買適合於孩子的兒童專用一次性醫用口罩,一般這些口罩可能會有一些花紋或色彩,孩子更容易接受;回家進門後立即更換衣服鞋子,正確處理廢棄口罩,全身徹底洗漱清潔後再接觸孩子。

2

好好洗手

◈ 督促孩子勤洗手,勤洗臉,不亂摸,尤其是不要碰觸公共區域的物體表面(大門把手、電梯按鈕等頻繁碰觸的表面),與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 教育寶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不吃手、不掏鼻孔、不揉眼睛。飯前便後或接觸不潔物體後要及時洗手,教會孩子七步洗手法,以鼓勵讚揚的方式讓年幼兒主動快樂積極的正確洗手,以專業講解的方式讓學齡期孩子瞭解認識病毒,傳播方式及自己感染後果,時刻給孩子“洗洗腦”。1歲下嬰兒由照護者幫助寶寶洗手。

3

家庭分餐

◈ 採用家庭分餐制,不與孩子共餐具、飲具,不用嘴巴吹氣的方式讓食物變冷再餵食。不親吻孩子,不對孩子呼氣、喘氣。

4

戴口罩

◈ 針對家中有不適合戴口罩的小嬰兒或新生兒,家長都應主動戴口罩,自己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將口鼻完全遮住,並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如果來不及用紙巾,應將前臂遮擋自己口鼻,再使用流動水清洗前臂和雙手。

5

居室通風

◈有條件的家庭每日定時開啟空氣淨化器、紫外線消毒等,條件限制的家庭每日每個房間輪流通風2~3次,每次開小窗通風30分鐘到1小時,房間通風時將孩子轉移到其他房間,做好保暖措施,避免通風時穿堂風讓小孩受涼。

6

玩具消毒

◈家長頻繁使用的手機不要給孩子玩、看,手機、iPad等電子產品注意每日使用酒精清潔消毒;孩子的玩具,學習、生活用品等也可選擇酒精噴灑或放置在陽光下照射消毒。

7

增強兒童抵抗力

◈ 保持孩子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

◈ 選擇開闊的公園等地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居家室內運動,增強抵抗力。兒童需穿著合適,不要過度捂熱或受涼。

8

均衡營養

◈ 給孩子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進食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保證充足的能量供應。建議多吃新鮮蔬菜(尤其各種青菜)、水果、瘦肉、蛋、奶、魚、豆製品等食物。

◈ 若孩子食慾欠佳,就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食半流食或流食類食物,比如牛奶、蔬菜粥、瘦肉魚肉粥、面片湯、雞蛋羹等好消化的食物。

◈ 督促孩子多飲水,以白開水為好,新鮮果汁蔬菜汁亦可,多排汗、多排尿。均衡飲食,保證大便通暢,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

避免給孩子進食辛辣刺激性或重口味的食物,避免多食油炸高糖類食物,如油炸薯條,油炸雞塊,巧克力,奶油蛋糕等,此類食物易引起消化不良。

9

隔離防護

◈ 家中有疑似病例居家隔離的家長,儘量保證房間分開,避免和兒童接觸,佩戴合適口罩(避免佩戴有呼吸閥的防護口罩),兒童也應正確佩戴合適口罩,有條件應先選擇兒童N95防病菌口罩,依次為外科口罩、醫用口罩、一次性口罩、棉口罩,每4小時更換口罩。

疫情面前,孩子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家長要提高相應的防護意識,同時也不要過度恐慌,科學理性的對待疫情,做好孩子的防範工作。

立春已至,希望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下,早日迎來春暖花開的那一天。

延伸閱讀:

兒童和孕產婦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兒童體檢和麵對面新生兒訪視暫停

國家衛健委昨天發佈“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確“兒童和孕產婦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易感人群”。疫情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暫停面對面新生兒訪視和兒童健康體檢,助產機構要儘可能為產科門診及病房設置獨立進出通道。

國家衛健委表示,疫情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合理調整兒童保健門診和預防接種門診,暫停面對面新生兒訪視和兒童健康體檢,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開展在線諮詢和指導。兒童醫院和綜合醫院兒科要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要求,做好發熱患兒的篩查、疑似患兒和確診患兒的處置。要分區域設置普通兒童就診門診和發熱門診(診室)。各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中要有一定數量的兒科醫生,參與患兒救治,並對基層防治工作進行指導。婦幼保健機構要分區域設置普通兒童就診門診和發熱門診(診室),診療中一旦發現疑似病例,應當立即轉診到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

助產機構要結合實際,儘可能為產科門診及病房設置獨立進出通道。根據孕產婦具體情況,必要時可適當調整產檢時間。各地要按照相關要求在有條件的助產機構設置發熱門診,指定綜合救治能力強的醫療機構作為定點醫院,為疑似和確診孕產婦提供疾病救治和安全助產服務。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央視新聞、健康廣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預防指南之二十四》、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廣醫三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