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歷史功績和治國水平能否趕得上康熙?

小義老師扯歷史


我就想看看都有誰黑乾隆。

實際上,清朝之所以能有一個延續百年的康乾盛世,除了聖祖、世宗、高宗三代君主個人能力不錯之外,再就是這三位的施政具有穩定性和連貫性,對社會影響較小,尤其是對經濟生產的影響非常小。用前幾年比較流行的詞彙來形容,就是不折騰。

而且這三位都非常重視減輕老百姓的經濟負擔、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這裡僅僅說聖祖和高宗祖孫。

一、蠲免。清帝國的蠲免在中國歷史上無出其右,而聖祖和高宗又是其實的佼佼者,這兩位蠲免賦稅接近四億兩白銀。為什麼他們熱衷於蠲免?清聖祖:

蠲免為愛民要務,徵取錢糧,原為國用不足,國用若足,多取奚為!

清高宗:

朕思海宇乂安,莫先足民。況天下之材,止有此數,不聚於上,即散於下。

用晚清學者王慶雲的話說是這樣的:

本朝丁田賦役素輕,二百餘年以來,未嘗增及銖黍,而詔書停放,動至數千百萬,斂從其薄,施從其厚,所以上培國本,下恤民依,豈唐、宋以來,所可同年而語?

第二、薄徭輕賦。清帝國的田賦稅率只維持在2%到4%這一區間,已經非常低了,而且清帝國還通過攤丁入畝廢除了人頭稅,並通過官紳一體納糧降低老百姓的經濟負擔,因為清朝只從土地要稅。這就是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同時為了調動老百姓的勞動積極性,清聖祖將廢藩田產退還給百姓耕種,並鼓勵老百姓開墾因戰爭而拋荒的土地,老百姓有了土地,自然就有勞動積極性。同時清聖祖還大量解放農奴,使其改僕為佃,也就是解除佃農和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使其成為自由民,並禁止地主私設刑堂。

同時,清世宗還解放賤民,賤民開豁為良成為自由民。這就等於增加了社會勞動力,讓幾十萬人投訴到了社會經濟生產當中。而且清聖祖和清高宗還通過皇家園林、公共工程等方式,將銀錢投放到市場,這等於今天的央行放款,因為市場上的貨幣增加自然會刺激商品流通,商品流通就會帶動消費,進而邊聽可以增加商業稅收入,降低田賦收入,而且放出去的錢還能掙回來,對帝國和百姓都有好處。因為清帝國沒有徭役,從提供原材料的商人到從事技術勞動的工匠,以及體力勞動的民夫都有報酬,老百姓自然會增加收入。

所以清帝國老百姓生活水平增加,進而人口增長;人口增長帶來的就是勞動力增長,這樣清帝國田賦再輕也會換來財政收入增加。再加上商業稅和繁榮的海外貿易,清帝國的國力只強不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不差。

引用一下《論清朝的歷史地位》中的數據,鴉片戰爭前清帝國的經濟水平依然是不錯的。

根據《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清帝國鼎盛時期很多地區已經重新定義了奢侈的標準。

很多傳統意義上的貧窮地區已經富裕起來。

根據《被誤解的中國》,美國漢學彭慕蘭認為,清帝國底層平民生活水平不比英國城市平民差。

相同觀點的還有法國漢學家謝和耐。

哪怕是鴉片戰爭之後,西方人同樣不認為中國底層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多差。不過話說回來,人類解決溫飽問題都是二戰之後了。

也正因如此,清帝國的薄徭輕賦得到了黃遵憲的稱讚:

上稽百世以上。旁考四海以外,未有如我大清之輕賦者!

哪怕是清帝國倒臺之後,在一片否定清帝國的民族主義逆流當中,仍有一名雲南農民稱讚清帝國輕賦:

清代田賦,徵率極輕,名雖本諸古代什一之徵,實則不及百分之五。全國田賦徵率,在比較上,三江、兩湖較重,若西南各省,實只徵至二十分之一也。雲南田賦更輕而又輕,吾家有田十畝,年僅納一兩二三錢銀,尚是包括一切附徵款項及平色票費種種陋規在內。與今之徵實、徵購、徵借等項合併其數而相較,實有霄壤之殊。

三、開疆拓土。正是清帝國與民讓利讓老百姓富起來的同時也增加了財政收入,清帝國國力逐漸提升,因此清帝國有底氣去大規模開疆拓土。

清帝國開疆拓土的軍費以國庫存銀為基礎,不對內橫徵暴斂;以本土安全為主,適可而止,而且軍事勝利的成果還能得到及時的鞏固。

另外,清朝開疆拓土的基調主要是清聖祖時期制定的,清高宗將其執行並完成。而且難能可貴的事,清聖祖和清高宗開疆拓土的戰爭對老百姓影響非常小,沒出現西漢那種匈奴沒打死就天下戶口減半的局面。更難得的是清帝國拋棄了狹隘的華夷觀,將內地和邊疆區整合在一起,因此洋人也稱呼清帝國為中華帝國。

所以,經清聖祖、清世宗和清高宗三代帝王的努力,現代中國這個統一多民族國家開始成型。

可以這麼說,清帝國之所以能達到中國古典時代最後的輝煌,和清聖祖、清世宗、清高宗三代帝王政策穩定連貫,讓利於民分不開關係。而且我們可以看一下《康乾盛世歷史報告》中引用的伏爾泰、魁奈對清帝國的評價。

伏爾泰和魁奈都認為,清帝國的制度能防止君主作惡,能讓君主把維護公共利益作為首要任務。

也正因於此,馬嘎爾尼認為行走在中國彷彿身處英格蘭。

所以,這個問題實在是有點可笑。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影子! 在我國的歷史上,皇帝眾多,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清朝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在位61年,為清朝做出許多的貢獻,讓在他之後的許多皇帝都對他表示十分的敬重,尤其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就曾經說過自己十分尊敬康熙,甚至是當成自己的偶像榜樣一樣,但是在乾隆六十歲的時候,卻選擇退位,身體並無大礙的乾隆做出這個舉動讓人很費解,乾隆帝如果不退位本可以獲得雙項紀錄,即是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我們先來聊一聊乾隆在位時的功績。乾隆是清朝的第六個皇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上算得上赫赫有名的一名皇帝了,其影響力不亞於康熙,雍正這兩位。乾隆在康熙,雍正打下的基礎上,再一次地完成了多民族的統一,也進一步帶動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乾隆非常重視社會的穩定性,並且宅心仁厚的他十分關心受災的百姓們,乾隆在位期間還曾有5次普免天下錢糧,減少了農民的負擔。

乾隆帝在位60年,在禪位後又當了3年多的太皇,等於說他實際掌權的時間長達63年之多,算得上是清朝歷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了,雖然乾隆的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其年齡壽命也是清朝歷史上最悠久的。乾隆在位時,完成了對西藏地區的統治,並且還將新疆納入了中國的版圖之中,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這方面上也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在康熙之後乾隆把康熙盛世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頂點,從好的方面上來看,在他的治理之下,當時的中國呈現出了一片繁榮的景象。但是又從不好的方面上來講的話,乾隆六下江南,揮霍無度,導致嘉慶繼位之後國庫空虛,晚年的乾隆,有點故步自封的意思,甚至與時代有些脫節。但是總體上來說,乾隆屬於天生聰慧的那種,確實為清朝為中國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但是在晚年的他被自負矇蔽了雙眼,甚至自稱自己為

“十全老人”,不斷地誇耀自己的功績,這就漸漸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從而導致中國從之前第一的地位,變成了一落千丈的井底之蛙。

在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乾隆這樣福祿雙全的皇帝算得上非常不錯的了,如果說討論一個皇帝到底是好還是不好,那麼看當時的民間情況就可以了,在先前我們就說到了乾隆十分的關心百姓,災民的安危,曾多次微服私訪遊走民間查看民情。乾隆在位的事蹟也是非常的多,鎮壓苗疆起義,大小金川之役,安定西藏地區等,這些是對乾隆對中國版圖的穩定所打下的奠基。

並且乾隆仿效康熙,雍正兩朝,十分的重視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乾隆始終都明白“民為邦本,食為民天”的道理,所以要求北方的人學習南方的耕種技術,並且支持不斷的開荒,大面積的擴種,將自己的擁有的資源充分地利用了起來。

那麼為何乾隆選擇在60歲的時候就退位呢?明知他的身體還可以再堅持很多年,為何就選擇退位讓禪了呢?其實剛開始我就說過了,乾隆比較尊敬康熙,所以表示自己如果活得時間比較長的話,也不會超過康熙在位的時間,然而康熙在位61年,所以乾隆選擇在自己在位60年的時候提前退位以示自己對康熙的尊重。乾隆與自己的爺爺康熙的關係也是十分的親密,康熙也是十分疼愛自己的這位孫子,所以乾隆要維護自己爺爺的在位記錄只好提前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乾隆惶恐自己超過了自己爺爺的記錄,違背了自己曾經所說的話。


歷史的影子


清朝的康熙皇帝與乾隆皇帝,是我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兩個皇帝。就其歷史功跡與治國水平而言,乾隆皇帝顯然不如乃祖。

康熙皇帝在位時,正值清王朝如日中天,加之斯人勵精圖治、創業守成,令清王朝進入了鼎盛期。

雍禎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是其勵精圖治可謂青出於藍,至少不亞於乃父。

乾隆皇帝小的時候,便深受乃祖喜歡。據說乾隆前期還行,也是勵精圖治、創業守成。然而,如同所有的封建王朝都不能擺脫“週期率”一樣,乾隆皇帝漸漸地驕傲自滿,頗有些飄飄然,以至吏治腐敗。事實上,從乾隆中後期開始,清王朝便已經走上了下坡路。


浪淘沙84055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康熙與乾隆時期統治時期,被稱為“康乾盛世”這說明康熙乾隆都是很有能力與作為的皇帝,但如果二者選擇歷史功績和治國水平最強者,我選擇康熙皇帝,原因如下;

一,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期間長達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14歲親政時期朝政大權逐漸被鰲拜掌控,康熙皇帝暗中訓練“少年侍衛”,然後選鰲拜進宮時期擒住了權臣鰲拜,而乾隆皇帝繼位的是爺爺康熙和爸爸雍正留下的統治穩定的江山,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所有一個是亂世皇帝,一個太平皇帝。

二,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三藩作為兵多將廣的地方諸侯王,其實力不容小覷,但是在康熙皇帝的指揮下依然取得了勝利,後有統一了臺灣,這些都是乾隆皇帝沒有經歷過的。

三,驅逐了沙俄,沙俄在東北燒殺搶掠,引起了康熙皇帝的不滿,隨即派兵驅逐了沙俄,後來又西征漠北,征服了葛爾丹叛亂。

乾隆皇帝是在自己25歲的登基的,他十分敬重自己的祖父,在執政上也是效仿祖父一樣,下江南,征戰四方,除掉叛亂,此外,乾隆皇帝比較注重外交,但是,乾隆這樣盲目的效仿康熙帝,浪費了大量的財產,後來,寵養大貪官和珅,搞得國庫被掏空,並最終繼續施行閉關鎖國!

所以乾隆皇帝和康熙大帝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乾隆皇帝“七下江南”更是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乾隆後期的統治,更是放任了貪官汙吏橫行,加速了清王朝的衰敗!


雄風吹不斷的風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都是中國歷史上超一流水平的皇帝,乾隆的能力水平比他祖父康熙並不遜色多少。

乾隆比康熙的身體更健康,精力更充沛,運氣也比康熙好的多,壽命也比康熙更長久。康熙幼年繼位,面臨的麻煩事一大堆,成年後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與沙俄交戰雅克薩、御駕親征噶爾丹,康熙一生操心勞苦較多。

乾隆一生享盡榮華富貴,經過祖父康熙父親雍正兩代皇帝的治理,留給乾隆一座繁華的錦繡河山,乾隆皇帝漢化程度極深,喜愛中原文化,經史子集琴棋書畫無不精通。

乾隆皇帝智商極高才華出眾,既會享福又會治國,在位其間剿滅清朝心腹大患蒙古準噶爾部,將新疆納入版圖,乾隆的十全武功中有一半都是相當不俗的成績,兩平廊爾喀、兩平準部、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叛亂。

乾隆年間是康雍乾盛世的巔峰,清朝疆域面積達到了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乾隆的能力才幹比康熙不遑多讓。


西賊聞之心膽搖


趕得上。乾隆統治期間,政治安定,經濟繁榮,一舉拓土二萬餘里,帝國的疆域由此鞏固。威震遐邇,口碑爆棚。“通譯四方,舉踵來王”。以前從來和清朝沒有交往的國家也紛紛遣使來朝,“以亙古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清臣僕,稽之以牒,實為未有之盛事”。除了乾隆的言傳身教,滿清皇室也把精心培養有可能治理國家的皇子皇孫放在首位。清朝建立後,為了江山永固,長治久安,大力提倡“稽古興文,崇儒興學”,對教育非常重視。皇子們年方六歲,必須進入上書房讀書。無論冬夏,每天要在寅時(3~5時)進入書房,一直到下午3點才放學。擔任皇室家教的老師,必須擁有皇室期許的有助皇子接班的能力,又必須具備才學卓越、品行端正的能力。教授皇子的老師有文有武,漢文老師稱之為師傅,由翰林出身而且有資望的大臣充任。教滿文、蒙古文及騎射的老師稱之為諳達,由八旗中精通弓馬、嫻熟滿語、蒙語的人充任。所以清朝從雍正開始,乾隆、嘉慶、道光乃至咸豐等幾代皇帝,都是在皇室教育之下,具有了豐富的學識與閱歷之後才登基稱帝的。


梨渦小篆


康熙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剿噶爾丹,北驅俄毛子等等,豐功偉績。乾隆的功績肯定比不上康熙。但盛世治國乾隆略贏康熙,如主張蒙古多子入喇嘛制度,化解滿蒙矛盾。推崇西藏活佛,化解滿藏矛盾。自導民間傳自己是海寧陳閣老兒子,當年雍正以女兒相換等傳聞,以化解滿漢矛盾。六下江南,五次閱視黃淮治理工程,四次親勘浙江海塘,多次到曲阜祭孔。都是為了督促水利,籠絡官員,維繫民心,鞏固統治。


談昆明


哈嘍大家好,乾隆的功績和他爺爺康熙相比他差多了,乾隆繼承的時,四海稱平,雍正在位時,給乾隆留下不少的財富,所以說乾隆時期和中期國庫充盈。到了後期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六次下江南,幾乎花光了國庫的積蓄。乾隆時期的一年的財政收入也沒有多少,所以說乾隆皇帝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在後來,他鎖住國門,使清王朝的最後的覆滅。現在,在說康熙大帝,八歲登基,十六歲親政,禽鰲拜,平三番,收復臺灣,親征葛爾丹,千古一帝,


真情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如果單純來看兩位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乾隆一定是趕得上康熙的,畢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但是如果按照歷史演進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就會覺得,乾隆是站在康熙和雍正兩代皇帝勵精圖治的基礎上才還換來的盛世境況,這就是看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歷史功績,我想是一個樣子,歷史到了那個時候,終於該來的就會來了。


老三閒話歷史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乾隆除了繼承前人“固本恤民”的方針,發展了減免錢糧的輕徭薄賦的政策,並在治理水災和處理僱工上有所創新,其最主要的功績還是平定邊疆叛亂,重新統一了新疆,促進了民族交流和生產力的發展,鞏固了多民族的統一。形成了東北到外興安嶺、庫頁島,西北到巴爾咯什湖、蔥嶺,北到恰克圖,南到南沙群島的龐大的疆域版圖。但就歷史功績和治國水平來講,乾隆皇帝比康熙皇帝還要遜色一些。

康熙皇帝在位61年,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精明神武,用兵西藏、新疆、蒙古、沙俄、奠定和悍衛了中國的版圖。同時崇尚節儉,開創了康乾盛世。除敖拜、平三藩、統一臺灣、親征噶爾丹。恢復經濟,增加墾田面積,使清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廣闊,人口眾多,經濟最富庶的帝國。康熙帝的膽識、遠見、氣魄甚至不計“萬乘尊”與將士同甘苦以及勇於實踐的精神,堪稱是歷代帝王的典範和楷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