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生活在焦慮之中,怎麼樣走出焦慮?

小狼快跑666


你是否和我一樣不喜歡運動,看見美食停不下來,渴望改變自己的懶惰,但是總是半途而廢。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是和我們一樣的,一個宅在家裡,做事提不起興趣的人。通過每天就做一個俯臥撐開始,兩年後擁有了夢想中的體格。讀的書是過去的10倍。他養成了好的讀書和健身的習慣,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變。

在說挑戰一個俯臥撐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想要改變先要有近的思維,就是關注真實的、正在發生的、近的事情。能控制的事情。與它相對應的就是遠的思維,是指關注想象中的、抽象的、遠的事情。我們不能控制的事情,與現實無關的事情。

近的思維會不斷跟現實接觸,讓現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而遠的思維只注重頭腦中的規則,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拒絕改變。

如果才能掌握近的思維方式呢?

思維是以語言為載體的,學習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就是學習一種新的語言。

有三條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掌握近的思維方式。

第一條原則,用描述性語言,而不用評價性語言。

描述性語言,就是不加評價,不用形容詞,只用動詞描述正在發生的事情。

第二條原則,問具體的問題,而不是抽象的問題。

只有真的看到相處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才能發現我們能夠控制的部分,才能找到可能的出路。

第三條原則,關注現在能做的,而不是關注事情的結果。

在用遠的語言時,我們總是先判斷一個事情的結果,評價一件事有沒有用,再決定要不要做。可是,很多時候,一件事有沒有用,只有做完才會知道。如果我們不能投入做事,事情通常也做不成。大部分人希望先看見,才能相信。而有時候,我們需要先相信、先投入,才能看見想看到的東西。如果我們一定要在頭腦中預想出行動的結果,反而會失去行動的能力。

說過學習了近的思維三個原則,如果還是不知道怎麼做,那就接下來說一下,挑戰一個俯臥撐的作者總結的改變《微習慣》。

那究竟作者是怎麼樣通過挑戰一個俯臥撐,來實現華麗轉身的呢?我們能不能也實現呢?

通常認為,培養一個習慣無非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給自己打雞血,動力策略;一個是咬牙堅持,意志力策略。

所有的策略都在提示我們要改變。但是改變靠動力策略和意志力策略,都是難以實現的。作者在書中有論證過程,就不展開說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剛開始滿腔熱血,結果沒幾天就堅持不住了。在培養習慣的時候,不能依靠動力策略。只剩下意志力策略,意志力策略也存在堅持不住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有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就是微習慣。所謂微習慣,就是如果你想培養一個新習慣,那麼微習慣就是把你這個習慣大幅縮減的版本。比如,你要每天做100個俯臥撐縮減成每天做一個。微習慣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在習慣培養當中意志力不足的問題。

你可能會想,做一個俯臥撐有什麼用啊?運動得30分鐘以上才有用啊,俯臥撐做一個和沒做一樣。可是當我們按照最開始的計劃做30分鐘的時候,根本做不到啊!

事實上,大腦往往是抗拒改變的,因為那些難以形成的習慣,需要更多的意志力,但是意志力的使用就會消耗能量。而微習慣讓我們採取一個小到不可思議的目標,只消耗極低的意志力,讓大腦以低成本啟動。大腦還沒來得及對這個行為產生抗拒的時候,行為就已經發生了。一旦啟動一個行為,比如做一個俯臥撐,你就很有可能繼續下一步行動,完成額外的環節。做一個俯臥撐和做幾個俯臥撐的準備動作時一樣,那多做一個你就多賺一個。大腦就是在這樣的動力和誘惑下,一點一點往前行動,一點一點實現你想要實現的目標。但是微習慣有兩個需要注意的事項。堅持,顧名思義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堅持。最重要的是第二點,微習慣的目標一定要低。要有多低呢?比如說做俯臥撐,我們堅持了一週之後每次能做30個,那麼我們是否要調高目標呢?答案是在習慣沒有養成之前千萬不要。目標還是1個。為什麼要把目標設置的這麼小呢?這就是微習慣的竅門。要把習慣縮小,小到不可思議為止,只有小到不可思議,才會讓大腦認為它真的毫無威脅。為什麼我們經常想要改變總是失敗?就是我們身體和精神狀態有較大的波動。身體精神狀態好的時候能夠完成,但是到身體狀態到低谷的時候,也是我們最容易放棄的時候。

這就是為什麼微習慣提醒我們,要把目標設置的最小。當我們遇到極端情況,產生牴觸情緒的時候,也能堅持完成。

想要走出我們的種種焦慮,改變自己,也給自己定一個微習慣吧。微小到自己都好笑的地步開始。


牽手教育


首先,要正確區分焦慮和焦慮症。

焦慮或者焦慮狀態、焦慮情緒與焦慮症是不同的,焦慮只是由於生活狀態而引起,而焦慮症則不一樣。正常人在面對困難或有危險的任務,預感將要發生不利的情況或危險發生時,就會產生焦慮的狀態或情緒,這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這種焦慮的狀態一般不屬於某種疾病,只是每個人正常的心理狀態。

焦慮症則不同,焦慮症屬於一種精神科疾病,焦慮症是精神上的疾病。焦慮症患者會突然初選心慌心悸、呼吸困難、透不過氣、頭暈乏力,並伴有緊張、恐懼和瀕死感,或者是感覺控制不了自己,即將精神失常,甚至驚叫、呼救,有的焦慮症患者發病時呼吸迫促,呈過度換氣狀態,發作過後有的迅速恢復常態,有的廣泛性焦慮症患者是惴惴不安,陷入病態的精神狀態。

其次,焦慮狀態對於每個人來說並不全是一件壞事,焦慮狀態往往能夠促使每個人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事情,或者說焦慮狀態是一種人體積極應激的本能,只有當焦慮的程度及持續時間超過一定的範圍時才構成焦慮狀態。

第三,如果經專業機構確診為焦慮症,則應區分不同類型給予專業的心理諮詢或醫學治療。


西安老周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想問的,我也想要答案。目前本人努力掙扎著想擺脫焦慮,無奈始終深陷其中,焦慮、頭疼。

也不知道是從那天起,頭總是隱隱的疼,急躁,啥事都不想幹,甚至想大哭一場,深感人生無助、無聊、無奈。

很喜歡現在小視頻的興起,感到焦慮煩躁的時候,我喜歡點開小視頻,看看搞笑的段子,耗時不長,卻陡然放鬆。

前兩天,一個工作方案壓得我幾乎崩潰。當然,不能被一個case必死,大不了換個工作。關上電腦、合上筆記薄,蓋上筆帽,嘻嘻,耍去!由於放鬆了一下,第二天,好的計劃輕易而舉地完成了,陡然元氣滿滿。

我喜歡回家,喜歡家給我的那種輕鬆、舒適感。糟糕的心情在接收到孩子奔赴而來的擁抱時瞬間消散。看著兒子靈動的小臉,看著他手舞足蹈地個我分享他的幸福,看著他一天天的長大,幸福感碾壓一切,焦慮此刻逃遁無形。

我們也可以出去走走,多親近親近大自然,沐浴一下熱情的陽光,吹吹自然風,問問百花香,聽聽百鳥唱,生活原來如此美好,所謂焦慮只不過是我們給自己過不去罷了。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心中還滿是焦慮,因為工作壓力大,經濟壓力大,寫到這裡時,心情陡然釋懷。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讓我們放鬆自己,擁抱幸福吧!


菲凰


有時候也會經歷這樣的情緒,越想腦袋就越發的脹,索性就讓精神休息一下,看看八卦新聞,或者找點喜歡的事情做,先轉移轉移注意力,然後等思緒清醒了,再想再做決定。

我習慣從自身去分析問題和排解情緒,因為關於這種心理上的變化,只能自己能幫自己。外在的和陌生的某些事情,或許對我們有所幫助但只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會消極的情感會累積到爆發,有時候想想,還蠻無力和可怕。

如果要排解焦慮的情緒,可以嘗試下這幾種方法:

🍋承認和接受情緒的變化,不要有放大鏡效應,覺得只有自己有這種疾病,其實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只是有的人會自我調節,有的人嚴重需要就醫,但多數人都比較輕,所以不要在心理上暗示和放大自己的焦慮情緒。

🍋焦慮是:對親人或者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運等的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煩躁情緒。所以當情緒特別緊繃,內心特別害怕的時候,不要一個人獨處,多外出轉轉,封閉的空間會壓抑情緒,出去多接觸其他的事物,可以轉移注意力,也可以使思緒變得舒緩。

🍋如果不想出去轉,那就做一些喜歡的事情,比如看搞笑輕鬆的電影,或者找朋友吃頓飯,或者彈琴畫畫…一定不要做費腦子,影響情緒變化的事情。

🍋可以多去學習,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往往有焦慮情緒的時候,跟自卑、能力、與他人比較、所處環境的壓力等有關,所以可以從內心從精神世界豐富自己,每個人都很厲害,只是擅長的方向不一樣,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同時未來還很長,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努力改變,遇到事情的時候勇敢大氣一點因為輸的起。

🍋每個人喜歡的事情不一樣,經歷的事情也不一樣,可以好好想一下分析一下,現在的狀態和生活,偶爾去旅遊,或者自己獨自去經歷一些事情,對焦慮也是有幫助的,也要學會和懂得愛自己。

很喜歡一句話:活著就要快樂,因為會死很久。所以一定要開心,一切都會好的,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