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没有知识的旅行者,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鸟

--- 题记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如诗画”,小桥流水,乌篷如梭;“绍兴之美,就在于景含文化”,酒香四溢,翰墨飘香。饱览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别致神韵,尽在安昌古镇。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是绍兴年代最久远的一个古镇,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古镇内有一条狭长而悠远的长河,连接着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乃是从北京通往钱塘江,从钱塘江到宁波一段就流经安昌古镇,所以说如果想从安昌古镇坐着独具绍兴特色的乌篷船去到北京和杭州,也不是不可以的。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的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传统居住区被河道分隔,中有石桥相连。安昌古镇里面有很多的桥,每一座桥都有它的历史,也有它的故事,每一座桥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桥边有路,约有2000米长,路边是老百姓的住宅。


由于安昌古镇没有那么大的名气,所以这里的建筑、桥梁、道路、街市风光、民风民情,还都是比较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不像乌镇那么商业化,很适合爱好小众景点的人摄影和浏览。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这里有老爷爷在路边上卖手工扯的麦芽糖,是一个“网红打卡糖”;这里有一个“西施馆”,里面的西施像的样子是根据绍兴籍的明星江一燕的样子打造的,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小嘴,鹅蛋脸,这是标准的绍兴美女的形象;这里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石雕馆,有第一家中国银行的前身,有绍兴最大的钱庄,可以说安昌古镇是绍兴历史的一个缩影。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在安昌古镇还可以体验到绍兴的“三乌文化”,乌干菜、乌毡帽、乌篷船。
乌干菜可以说是绍兴的每一个饭馆里必有的菜,梅干菜扣肉,也是绍兴菜又臭又咸的代表,但是味道非常地好,很具有代表性,很典型,很经典。
乌毡帽是一种绍兴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纯羊毛制作的,样子很丑的一种帽子。在明代末期的时候,它是绍兴劳动人民的标志性装备,而那个帽子上的帽沿也是为了方便装一些口袋里不好装的东西,比如香烟和零钱而设计的,凝结了古老绍兴劳动人民的智慧。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乌篷船,是绍兴的特色小船,外形简简单单,样子普普通通,每个地方都可以模仿得来,看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当船夫划起乌篷船的时候,就知道,船老大的划船技巧是永远都模仿不了的。绍兴的乌篷船划起来是很讲求技术的,两只脚共踩着船桨,在水域宽阔的地方会手脚并用,快速的让船只前行通过。这种船看起来很简单,但真正上手是非常难的,安昌古镇里面的船老大基本也都是老年人,年轻人已经不太喜欢学习这门手艺,太累太辛苦。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的布局以河道为骨架,传统居住区被河道分隔,中有石桥相连。安昌古镇里面有很多的桥,每一座桥都有它的历史,也有它的故事,每一座桥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桥边有路,约有2000米长,路边是老百姓的住宅。
由于安昌古镇没有那么大的名气,所以这里的建筑、桥梁、道路、街市风光、民风民情,还都是比较原汁原味的古镇风情,不像乌镇那么商业化,很适合爱好小众景点的人摄影和浏览。

拾岁光年,安昌古镇

绍兴市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而安昌古镇可以说是绍兴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悠远的历史、美丽的传说、鲁迅笔下那些著名的形象,在这个没太有名气的古镇里都可一一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