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看起來和健康人一樣,沒有發熱、咳嗽、胸悶等不適,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卻呈陽性,近日,這類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在全國多地出現。

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1、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無臨床症狀,呼吸道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

也就是說,有些人已攜帶新冠病毒,但不發病,沒有什麼不適(咳嗽、發熱、胸悶等),他們很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已經感染了。

值得注意的是,無症狀感染者與“假陰性者”不同:前者是核酸檢測報告為陽性,無症狀;後者是核酸檢測報告為陰性,多有症狀。

2、無症狀感染者,主要是那些人?

目前發現的無症狀感染者,多數有疫區接觸史,或與確診病人接觸過,主要發生在家庭成員中。比如,全國最早通報的一例無症狀感染患者,一女子1月10日從武漢到河南安陽,家中5名親屬陸續發病,被確診為新冠肺炎,而她本人卻未出現症狀。

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3、症狀的原因是什麼?

感染了新冠病毒卻沒有症狀,可能與感染者的免疫反應程度有關,與體內攜帶的病毒數量一般無關。身體素質好的人,在病毒產生較大破壞前,自身免疫反應可能就會將病毒控制住,人體反應不明顯。

4、我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如果你在過去14天內沒有疫區旅行史,且沒有與疑似、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身邊沒有發生家庭集聚性病例,身體沒有不是,就無需恐慌。

但如果有疫區接觸史,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在家隔離14天,並及時上報社區或當地疾控,以便在出現症狀時,第一時間安排相應的醫學檢測,做到主動篩查,早發現,早隔離。

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雖然無症狀感染者身體並無不適,但血液中已攜帶新冠病毒,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已經是傳染源了,所以必須要進行隔離。

況且,無症狀並不意味著就是安全的,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後面還可能發病,建議這類人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抗病毒藥物,或通過中醫藥調整免疫功能,來促進病毒核酸檢測轉陰,在出現症狀前及時將病毒控制住。

6、無症狀感染者“傳染性”更強嗎?

無症狀感染者因為沒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看起來跟健康人沒什麼兩樣,所以更加隱蔽,聚餐、接觸、近距離交談時是有可能感染他人的。從傳染性上來說,無症狀感染者跟其他感染者應該是一樣的。

但新冠肺炎作為呼吸道傳染病,如果沒有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把病毒傳播出來,通過飛沫傳播的機會也就相應減少。

7、怎樣防控無症狀感染者?


如何解讀“無症狀感染者”?


①有流行病學史,一定要隔離觀察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最近有疫區滯留史,不管身體有沒有不適,都應避免聚會,在家隔離觀察14天,不能因為自己覺得沒事兒,就讓你的家人和朋友冒險。

②少出門、少聚會

儘量減少外出,不得已需要出門時要帶好口罩。在外面時管住手,儘量少摸公共物品,不要揉眼睛,不在人多的地方進食,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

③勤開窗、勤洗手

室外的空氣經過“稀釋”,幾乎不能把病毒帶進室內,建議每日打開門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保證每寸皮膚都被清洗到,一般需洗夠30秒。

④不共用毛巾、使用公筷。

家庭成員間,不共用毛巾、浴巾;使用公勺公筷,可將碗筷煮30分鐘消毒;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或紙巾遮擋;肉類充分做熟再吃。


文本來源:生命時報,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