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居民買菜買藥,請心理諮詢師進群,他們每天都要解決“燃眉之急”

女住戶凌晨腹瀉,擔心感染新冠病毒,焦慮得無法入睡;小夥子因為是疑似患者,從醫院檢查回來被小區門衛“拒絕入內”,在寒夜中等待“放行”;小區內孕婦出現臨產徵兆,急需入院待產;七旬獨居留守老人天然氣用完、菜吃完了,急等買菜和充氣做飯……這些隨時接到的居民求助信息,都是武漢市實施“暫時關閉出城通道”“應收盡收”“全市小區進行封閉管理”等疫情管控措施後,社區網格員每天要解決的“燃眉之急”。

眼下,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小區封閉管理後,居民正常生活需求如何保障?2月13日,記者聚焦這些奮戰一線近20天的社區網格員,關注社區戰疫戰況。

幫居民買菜買藥,請心理諮詢師進群,他們每天都要解決“燃眉之急”

關東街社區網格員在打電話瞭解居民健康狀況


夫妻雙雙堅守一線 5小時溝通幫小夥找落腳點

2月13日上午,在東湖高新區關東街格林東郡社區,網格員熊婷婷和同事給該社區17名確診患者及17名疑似患者一一打電話溝通,瞭解他們的實時狀態,彙總後向街道反饋。隨後,他們再通過電話和網絡瞭解網格內居民當日體溫情況、生活需求等信息,提供相應幫助。

熊婷婷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堅守社區防疫一線至今,剛開始的一週,隔離點不多,醫院病床也緊缺,那時社區居民打電話求助的多,有時整晚都有電話。讓她印象最深的是2月2日,她接到的第一例求助:當日下午,租住該小區一個20多歲的陳姓小夥給她打電話說已發燒10天,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希望社區派車送他到醫院做檢查。

熊婷婷趕緊向上級彙報了這一情況後,聯繫好車輛將小夥送到社區醫院初診,確定為疑似病例,需轉到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做進一步檢測。當晚6時許,他做完檢測返回,在進入小區時,遭小區物業保安阻攔。此時,小夥發燒並被診斷為疑似病例的消息已被同屋租客、房東、物業公司知曉,房東和物業公司擔心小夥可能會帶來傳染風險,均不同意小夥返回租住處。交涉半小時未果,眼看天色已晚,小夥子十分著急,向熊婷婷打電話求助。

熊婷婷隨即與房東、小區物業公司、業委會進行長時間電話溝通,表示會要求小夥嚴格執行居家隔離。3個多小時過去仍然協商未果,小夥子在小區門口急得哭了起來。

“怎麼辦?寒夜裡總得給小夥子找一個落腳處。”熊婷婷左思右想,想到該小區有一名業主長年在廣州,房子由物業代為出租,目前未住人,或許能讓小夥子暫住幾晚。她給這名業主打電話說明情況,但該業主不同意,後來經不住熊婷婷40多分鐘的軟磨硬泡,終於同意了。到11點半,熊婷婷終於說服了物業和業委會,同意小夥子到這個出租房單獨居家隔離。第三天,社區聯繫好了隔離點,小夥子被送到附近的酒店隔離點,截至昨日,他的前後兩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熊婷婷的丈夫張雷是關東街改制企業鄭橋科貿公司辦公室主任,從大年初二至今,他也一直戰鬥在防控一線,主要負責公司大樓1至6樓每天的消毒——大樓除了有人辦公外,還住有35名租戶。此外,張雷還要負責返程人員登記及防護措施監督。為減少風險,他這段時間一直沒回家,就住在公司裡。

夫妻倆都在一線,家裡兩個孩子由外婆照看,而最讓張雷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父親。去年10月份,他的父親在湖北省腫瘤醫院檢查出肺癌轉骨癌晚期,採取保守治療,吃藥可能延長生命6個月左右。從大年初二開始到2月9日,張雷有14天沒有回家看父母,每天打電話給母親問問父親的情況。前不久,張雷的二姐夫確診為新冠肺炎,一家人被隔離,他們不敢告訴父母。

由於疫情影響,張雷沒法像以前一樣買到進口的抗癌藥,父親因此已停藥一個多星期,口中起泡,難以進食。2月9日,母親讓張雷回家看下父親,他請人代購了兩條魚,中午下班帶回家給父親補身體。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父親躺在床上,腳已經浮腫到膝蓋,雙手和眼睛也開始浮腫了。雖然父親感覺很難受,但他在視頻聊天中再三囑咐兩個女兒不要去看他,“不給政府添亂,等疫情好了一家人再相聚”。

與父親相聚1個多小時後,在母親的催促下,張雷又返回了工作崗位。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一家人的生活,但張雷相信“武漢一定能戰勝疫情,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幫居民買菜買藥,請心理諮詢師進群,他們每天都要解決“燃眉之急”

社區工作者給小區居民送生活物資


網格員手機24小時開機 手中有3個“賬本”

“最近您出門了沒有?家人中有沒有發燒感冒的?這段時間疫情防控形勢比較嚴峻,請不要外出,勤洗手、勤通風。”這是光谷關東街南湖社區七號網格員姜程在電話中對居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這些也是她不停地在網格、微信和電話裡對居民反覆說的話。

1月31日早上8點30分,南湖社區第七網格群發佈一則訊息:“今天上午社區將組織物業對小區樓道、電梯、垃圾桶及社區小廣場、小區大門進出通道進行藥物消殺,請各位居民作好配合工作,清理好自家門口,不留雜物。”這也是姜程上班後發佈的第一條“小喇叭”。

2月3日早上10點,姜程在居民微信群裡的“小喇叭”又開始廣播了: “陽光雖好!但請不要出門!這個時候我們不能鬆懈!忍過這一陣,待到真正春暖花開時,一切都會好起來!”

姜程的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都能聯繫到她,她在電話排查時、平時工作時留下的都是自己的手機號碼。她手中有3個“賬本”,一個是居民基本信息“賬本”;一個是居民身體健康狀況“賬本”,主要記錄的是她每天排查的人員、發熱病人、疑似病例等情況;還有一本記錄的是上級防疫指令、通知、工作安排及防疫宣傳知識等。

1月30日下午,正在認真工作的姜程突然發現身邊來了好多人,抬頭一看,她驚奇地發現孫春蘭副總理正微笑地站在她身邊。當孫春蘭副總理細緻地詢問她每天的工作流程、她所管轄的居民人數、發熱病人人數以及對發熱病人的防控處置程序時,姜程回答清晰對答如流。孫副總理聽後說,你們對防疫工作程序熟悉,情況掌握清楚。

大白菜兩顆、大米一袋、掛麵2袋、雞蛋一提,香蕉1提……2月2日中午,姜程兩手提著滿滿的生活物資,送往高齡獨居老人李爺爺家中。第二天李爺爺在外地的女兒給姜程發來了感謝信,感謝姜程在她父親急需關懷的時刻伸出了溫暖的雙手。

幫居民買菜買藥,請心理諮詢師進群,他們每天都要解決“燃眉之急”

社區工作者在小區樓棟內張貼通告


幫居民買菜買藥充氣 請心理諮詢師進群服務

“請你們來幫我扔下垃圾吧,我已經在家隔離好多天沒出門了,家裡的垃圾堆積了不少,我怕出門扔垃圾會有感染風險,導致前功盡棄。”2月12日,關東街梧桐苑社區一名女住戶致電社區網格員劉娟,說出這一求助信息。

“這個求助讓我哭笑不得,社區本來人手緊張,像這樣的需求,我們是沒法滿足的。”劉娟建議她戴好口罩,自己下樓扔垃圾。

“對於住戶合理的需求,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去解決。”劉娟說,幾天前,有業主在小區業主群裡提出到超市去買菜存在感染風險,希望社區能幫忙買菜,“這個提議有助於社區居民減少戶外活動,有助於防疫工作,我立即向社區領導進行了彙報”。

梧桐苑社區居委會書記趙豔麗介紹,全市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小區居民如何買菜的確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該社區迅速發動社區志願者出謀劃策,在志願者的協助下,該社區4個居民小區都開設了青菜團購群、肉蛋團購群,將有此需求的小區居民拉進群,由社區志願者收集統計居民購菜需求,然後發給供應商,由供應商集中送貨到小區內物業公司指定的交接點,居民不用出小區就可以買到菜。

對於不會通過網絡買菜的老年居民,社區和物業就提供送菜上門服務。家住梧桐苑7棟的盧奶奶和77歲老伴的子女不在身邊,社區和物業不僅幫忙買菜買米送上門,還給他們送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

2月11日,武漢全市小區進行封閉管理,劉娟和小區物業到各單元樓棟張貼小區封閉管理的通知,一位75歲的獨居老人向她求助,她家裡的天然氣用完了,需要充值。老人打電話讓遠在廣州的兒子通過支付寶付款後,劉娟的同事拿上老人的燃氣卡到天然氣營業廳圈存。

梧桐苑社區共有4個居民小區,住戶共6106戶,劉娟負責的網格內有334戶,雖然她是一名懷孕4個月的孕媽媽,但她在疫情面前毫不退縮,“作為一名黨員,在這種危急時刻必須衝在最前面”。同事劉瑤也是一位孕媽媽,與她一樣,劉瑤也從1月27日至今一直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

她們每天通過電話、微信瞭解居民身體狀況,排查常住人口、流動人口是否有發熱情況,有求助的則提供相應幫助。雖然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焦急的患者、居民的誤解和責難,但是更多的居民的一句“謝謝!你們辛苦了”,又讓她們感到每日的工作很有價值。

2月11日中午,劉娟接到社區一名住戶電話緊急求助,他老婆出現臨產徵兆,家裡只有他和老婆兩人,沒有私家車,請求使用社區應急車輛幫忙送到省婦幼保健院。劉娟趕緊聯繫好車輛,將這小兩口及時送到醫院,兩人下車時不停地說謝謝。而在這之前,她還曾兩次聯繫車輛,送他們到醫院做產檢,等產檢做完再接他們回家,社區司機一等就是2個小時,沒有絲毫怨言。

2月5日凌晨3點,一名女住戶給社區書記趙豔麗打電話,稱晚上拉肚子,十分擔心感染新冠肺炎,焦慮得沒法入睡。次日,趙豔麗給這名女住戶介紹了曾取得人社部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的心理專家趙松。之後趙松在微信上對女住戶進行持續多日心理疏導,女住戶終於不再緊張。

“那段時間大家心理壓力都大,不僅一些居民需要心理疏導,有的社區工作者也需要心理疏導。”趙豔麗為此特地向東湖高新區駐社區有關負責人反映,請求區裡向社會徵集幾位醫生志願者,提供在線心理疏導支援和疫情防護知識解答。隨後,高新區招募到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心理治療師邢夢娟,武漢楓葉國際學校醫務室醫生王瓊,湖北第二師範學院醫務室醫生夏斌,加上趙松,一共4人,加入該社區居民微信群、QQ群,為居民及社區工作者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陳衛東 通訊員徐國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