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一些中小企業破產,為何這麼脆弱?

萬事萬物不自知


今年就不用說了,生意難做?也難為持?還要繳房租?啃老本目前?唉。。。中國加油!全民同胞加油!


佛妹


因為本身房地產和互聯網經濟已經對實體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國人的超前消費又成了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我自己是小微企業主,製造業。我所在的行業,員工工資年年漲,客戶向東南亞搬遷,訂單萎縮。然後本來就是支撐著,現在疫情來了,看著是一個月,但是造成的連鎖反應,是上半年基本報廢。首先客戶的賬期就是90-120天。現在客戶的老闆,財務還都困在老家呢!我去年11月份的貨款都沒收到呢!一個月還能堅持,再來兩個月,我也扛不住了。可是事實上很多小企業主可能還沒有我的現金流好呢!所以就有破產風險!期望國家真的有切實可行得政策,要不然2020是很難的一年。


槓槓的靜靜


這個每個公司都不一樣,但是結果都大致相同!就拿我來說吧,我這邊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小公司,很接近於自由職業者了,是一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承接商業活動,提供戶外燒烤、冷餐、茶歇以及各類雞尾酒會的!基本全是集體活動,包括很多活動公司,慶典公司,婚慶公司,禮儀公司性質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提供服務的版塊不一樣而已!積蓄本來就不算很多,疫情期間,員工工資、房租水電,日常經營費用,都是要持續花錢的!受疫情影響,公司沒了業務,也就沒了收入沒了現金流,這段時間基本都靠老闆自己來貼錢,我們這個行業大部分都存在拖款的現象,並且像我們,年底跟跟過年期間就是行業的高峰期,年底很多活動墊資非常厲害,都想著靠過年掙點,結果出了這麼個狀況,給老闆們都上了一課!年底的活動款全部自己墊上,沒有了其他收入,當老闆的積蓄不能夠維持下去的時候,就只有申請破產了!

好多中小企業都是靠貸款生存的,資金鍊一旦段了,就非常危險了!很多行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打擊,公司沒有了收入來源,只能硬扛著!所以疫情期間就有很多的中小企業宣佈破產了!


成都楊小喬


因為很多小企業壓根底子就不足,我之前的公司,剛上班不久開工資就費勁,現在註冊公司免費,很多人自以為聰明,租個辦公室,找個項目就能賺錢,或是認識點人脈就能盈利,不去做市場調研,不去了解同行,所以導致創業失敗。


白瑪康珠16


大多數中小企業都是負債經營,現金流會非常重要如果現金流一斷,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破產!

其實很多朋友可能都不明白,為什麼看似一個幾十幾百人的企業,表面經營感覺也不錯,但是稍微碰到一點兒波浪就會很輕鬆的倒閉,實際上這也是目前國內中小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

為了更直觀的將這個問題闡述清楚,我就來給大家舉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

我有個朋友經營著一家商貿公司,主要做鞋類零售!線上線下都在經營。月流水如果在旺季可以達到100萬左右,年總體流水在600萬左右!毛利在350萬!這還要包括庫存,也就是說做得好的話,可以將庫存控制在100萬以內!剩餘純資金毛利就在250萬!員工常年維持在15人左右,工資加社保平均每人每年4.5萬!一年就是差不多70萬,房租水電加其他稅務開支大概也在100萬!也就是說他個人年收入在80萬!但是他個人在銀行貸款房貸車貸商業貸款加上信用卡每月差不多需要6萬,也就是說,他每年可以自有開支的錢只有8萬!還要養活一家老小,實際上每年他能夠做到收支平衡就已經不錯了!根本不可能還會有任何積蓄!如果碰到想今年這種長時間無發開工,線上消費也疲軟的情況那麼最多抗不過2個月!而且還要動用信用卡,其他貸款來過橋!

而且他這種情況是屬於國內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情況!企業主大部分都是屬於負債經營,每家企業的經營都好像在走鋼絲,稍微一點颳風下雨,就很可能失去平衡,跌入萬丈深淵!

說實話,今年疫情的爆發期是在春節,相對來說本來還又一個小半月的正常休息時間!但是因為疫情的影響,延期開工,消費市場的低迷,讓很多企業在短時間就出現了資金鍊上的問題!員工工資發不出,銀行貸款無法正常還款!企業沒有有資金開工,直接就進入破產!

現在都還清楚的記得當年在進入社會的時候,就看過華為老總任正非《華為的冬天》那篇文章,當時雖然感覺寫的有道理,而且點讚的人也不在少數!這其中也包括很多企業老闆,但是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不說準備好過冬的糧草!能夠每天吃飽穿暖就很不錯了!

所以,通過這次疫情,其實說到這次疫情,它僅僅是引發很多中小企業快速走向破產的催化劑,但絕對不是主因!但是這次疫情也的確給很多企業經營者再一次敲響了警鐘,企業如何經營,如何控制成本,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足夠的現金流,如何能夠在不可抗拒的外界因素下,順利度過冬天,這是疫情過後,我們企業經營者最應當深思的問題!

其實,這今年的創業環境,有時候當老闆真的不如打工,如果你不能很快走上金字塔頂端,那麼當老闆就註定是給你的員工打工,到頭來,除了讓自己負債累累,別的什麼都得不到!

今天早上看了福耀玻璃曹德旺說的,企業經營不下去,不能光怪外界因素,更不能只指望國家,也要學會自救,希望處於難關的企業家們,一定要重振旗鼓,共同度過這次危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6892139798930350"} --}

MR瑞


疫情期間,像“魅KTV”的吳老闆(桔子酒店創始人)、西貝莜麵村都紛紛在網上爆出自己不開業只能撐兩三個月。總結了一下,大概是以下幾點:



1. 員工成本


員工成本不止是工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社保,像吳老闆說的,工資可以和員工商量少給點,不然企業倒閉了,員工也就失業了,而此時別的企業也都在裁員,員工失業就很大可能找不到工作,所以大部分人能理解。但是社保確實固定的。原先一個員工8000元月薪,企業得給這個人交4000社保,但是給他暫時降工資降到2000,還是得交4000社保。


2. 租金成本



像吳老闆的KTV,租金佔了33%,而KTV等很多地方都被要求停止營業,俗話說坐吃山空,吳老闆坦白自己剩餘1200萬,只能支撐2個月。


3. 融資困難


融資困難表現在一是銀行普遍推遲上班,說白了想貸款都沒處貸,第二是銀行自己也受到很大的波及。


舉個例子:航空公司不飛航班,那麼對航空汽油的需求就降低,因而導致生產或者說提煉原油的企業受到影響,各企業受到影響,那麼就會使銀行受到影響,因為銀行靠的是給這些企業的借貸服務而盈利,並且銀行會因具有社會責任,被迫降低貸款利率,甚至是對重災區,譬如武漢,免息。所以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事情。銀行也有點自顧不暇的感覺。


下面是海通證券發佈的研報:

可以看到確實貨幣政策是處於先放鬆後縮緊的狀態,銀行在本身也受到疫情波及的情況下,仍需要給企業低息放貸。這雖說有點傷口上撒鹽的意思,但是其實銀行如果不這樣做,那麼很多企業就會因此倒閉,銀行的客戶也就不見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也算是互相幫助。


雖說如此,但是現在我國也在逐步出臺寬鬆政策,各方也在“自救”,比如臨時成立基金會之類。


一杯思考


很多中小企業並沒有多少利潤,靠的是現金流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

而此次疫情愈演愈烈,為了嚴控疫情,各地封城、封村。店面、工廠紛紛停工、停業、停產,這些企業在疫情期間不但沒有收入,而且還要照付店面租金、場地租金、員工工資,少數現金流好的企業還能扛一些時間,多數中小企業在疫情的影響下搖搖欲墜。



01

中小微企業的現狀

談到此次疫情對中小企業的影響,很多人都會聯想到2003年的“非典”案例。

據北京海淀區飲食行業協會調查,2003年“非典”期間,小型餐飲行業停業率高達85%,堅持營業的企業多數都處於虧損的狀態。

而此次新冠狀病毒疫情還尚未平息,中國多數中小企業主們已經提前預感到未來一年的生存危機。在疫情的影響下,第一批扛不住的企業已經開始倒閉。2月6日晚上,兄弟連教育機構宣佈公司倒閉。王思聰一晚消費250萬的K歌之王宣佈與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02

在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為何紛紛倒閉

在災難面前,創業者脆弱到不堪一擊。

前一段時間,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先生在採訪時說:“西貝,春節預計損失7~8億元,員工每月支出超1.5億元,這麼下去撐不過3個月。”

頭部企業都如此,可想而知中小企業要面臨多大的危機。


在疫情嚴控下,影院關閉、店面關門、商場縮短營業時間甚至歇業,在這期間企業沒有收入,但員工薪資、房租開銷要照付。對一些現金流不足的企業來說,根本就扛不住疫情帶來的巨大危機,所以就紛紛倒閉。

03

面對危機,中小企業如何自救

① 降低成本開銷

人力就是最大的成本,一部分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裁員來削減人工成本;可以跟房東商量在疫情期間適當的減少場地租金。

② 尋求幫助

可以向銀行申請小微企業貸款

③ 尋找機遇,創建新模式

1.服裝店主

針對商場歇業的服裝店主,可以自己試穿衣服,拍照上傳抖音,把圖片、文案發送給員工、家人,讓其幫忙發朋友圈,剛好,這段時間大家都宅在家可以選看衣服。

2. 生鮮店主

店主可以利用平時熟絡的人脈,把附近小區的人建一個群,每天把有售賣的果蔬發在群裡,店主登記好購群裡每個人的購買信息,然後選好生鮮讓家人幫忙配送。

3. 互聯網公司

針對一些可以遠程辦公的公司,可以讓員工在家遠程辦公


九九讀財


你好,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要分析這個問題咱們一起從根上找找原因:

一、行業分析

先不說大企業還是小企業,先說哪些行業受的影響大?

如果目前的狀況延續到3月份,餐飲業損失將達萬億,旅遊業超五千億,航空損失達千億,另外前段時間北京K歌之王全體裁員事件人人皆知,還有線下教育行業開業困難等等。

我們會發現,受到波及最大的企業特點:人員密集、非生活必需、單一線下渠道、日常經營成本較大。而且這些行業裡面的典型代表餐飲業、旅遊業、娛樂業、線下教育等行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所以也就整體顯示出了中小企業受到的波及大。

二、為什麼是中小企業

1、  資本實力——刀尖上舞蹈

小企業創業之初的那點事,大家都明白,全部積蓄加抵押貸款,然後小企業要發展壯大,於是擴充時期又是繼續擴大負債,一旦出現幾個月沒有收入的狀況,根本撐不過去。這與很多人在創業初期抱著“賭”的心態也不無關係,“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這句話真的坑死了不少“膽大”的。

2、  信譽積累——牆倒眾人推

小企業行業沉澱較少,信譽積累不足,一旦出現險情,容易導致“牆倒眾人推”,員工辭職、債主催債、銀行斷貸,也許創辦人還有信心頂過去,但是後路卻被別人悄悄切斷了,瞬間悲劇。

3、  定力因素——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本身是創業的時候不堅定,猶猶豫豫,有的甚至是抱著玩玩的心態,結果遇到了如此個形勢,反正前期賺過錢了,反正只是試試,反正一直沒賺到錢不如止損。。。那麼多“反正”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定力不足,不幹了!

三、消費心理分析

疫情確實帶來了消費的不便性,經濟的疲軟真的全部是疫情本身的罪過嗎?不對,其實是人心,危機之下人人自保,首先想到的是“管他呢,吃飽喝足就行”,這種心態一下把消費打回了原形,不是沒有消費實力,也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了消費心理。所以我們要引導人們對疫情的客觀看法,帶動身邊的人從消極思想中走出來,引領消費,之後大家消費了企業才能賺錢,才能發工資,才能繼續消費,中小企業才能存活下去。

從目前的形勢看,疑似病例增長回落,疫情已經逐步可控,我們只需要堅定信心,很快會撐過去,至於以後是轉型、還是做線上、還是以機器替代人?那是以後的事了,說不準一切風平浪靜之後,我們的想法又發生了變化。但目前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謝謝!希望能給到你參考,多在頭條互動,歡迎探討。


財經金睛


幾組數據告訴你:為什麼很多中小型企業扛不住疫情?

首先一個基本事實是,企業靠什麼正常運營?收入、毛利、淨利潤……都不是最重要的,很多公司一直虧錢,如上市公司某東直到近兩年才開始贏利,為什麼虧錢的公司能正常運營,直接原因是現金流。

誠然,因為疫情,宣佈裁員、停業甚至倒閉的公司很多,這點可從新聞報道上看出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本質上講就是企業現金流不足,甚至斷掉了。以下分別說明具體原因:

一、收入銳減

在產業方面:2019年春節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銷售額10050億,2020年大批店鋪關門;2019年春節期間旅遊收入5139億,2020年旅遊取消,尤其是組團旅行;2019年春節期間電影票房58.59億,2020年顆粒無收。

在企業方面: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等調查,疫情期間近30%的企業估計2020年營收下降50%,還有30%的企業2020年營收下降二到五成。真實的情況可能比這個更糟糕,尤其是實體企業,如娛樂、地產、旅遊等,面臨更大的收入危機。

二、支出較大

按國家規定,疫情停工期間工資需要照發,這期間企業最大的支出就是員工工資、社保支出和租金,約佔總支出的76.5%左右。這還不算有債務或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加上債務和銀行貸款及民間借貸,企業的支出壓力是很大的。為應對支出壓力,企業紛紛選擇減員降薪、裁員、停業、歇業,還有企業不得不選擇民間借貸,這些也是我們在網上能看到的新聞或消息。

三、現金流壓力聚增

一方面是收入銳減,另一方面又面臨著較大的支出壓力,所以部分中小企業的現金流是很危險的,一旦現金流斷了,就面臨著破產清算的危險。疫情期間,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等對中小企業的生存情況做了調研,共調研995家企業,調研結果顯示:近84%的企業維持不到3個月,只有不到10%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希望以上能幫到你。






茂遂自薦


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現金流儲備不夠,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不足。


天災人禍,這是誰也沒有辦法改變的事情。在任何困難面前,中小企業更加弱不禁風,這個是鐵律;


根據市場調研,多數企業撐不過三個月!

西貝筱面董事長表示2萬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只能撐3個月;外婆家每天天一亮,就要支付250萬元;北京K歌之王宣佈"全體裁員"。


用清華大學教授的幾組數據來分析下:

1、34.65%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04%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7%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只有9.27%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這說明90%的企業是撐不過6個月的,疫情越嚴重,企業越難生存。

2、31.27%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28.12%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下降20-50%;

這說明大部分企業在2020的收入將大幅下降。

3、多數中小企業員工薪資和五險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頭,其次是租金。為渡過難關,23.45%的企業計劃減員降薪,20.79%的企業準備貸款,15.55%的企業選擇停產歇業,13.86%的企業股東選擇自己增資,還有10.48%的企業選擇民間借貸;


為何中小企業這麼容易破產?

1、品牌弱,也沒有積累信譽,業務水平不高。

2、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相對大企業相差甚遠。

3、客戶的訂單少,沒有訂單就沒有銷售收入來源。

4、中小企業的開支卻很大,辦公設備,房租,工資等等花費都很大。

5、現金儲備不足。

6、商業模式,盈利模式有問題。

7、盲目擴張。


所以,一有天災人禍,對中小企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中小企業現在要做的是想盡一切辦法最大程度的降低損失,重新思考產品,市場,資金的問題,爭取在這次天災中存活下來,活下來才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